三国争霸时期,曹操在世时,对司马懿猜忌很深,认为其有野心,久必为国家大祸,故不重用。到曹丕当政,因赏识司马懿的才干,便提拔起用。曹睿继位时,司马懿总督雍州西凉要地,位高权重,手握重兵,朝内上下对其很是忌惮,后司马懿终被剥夺兵权,削职回乡。诸葛亮闻之大喜,出兵讨伐曹魏,一路攻城略地。眼见蜀兵势如破竹、无人能挡,曹睿被迫恢复司马懿的兵权,让其领兵拒敌。司马懿率军15万,夺取街亭后,连下三城。
诸葛亮驻守西城,惊闻街亭失守的消息,料想司马懿定会乘胜来攻西城,诸葛亮后撤不及,手下只有几千老弱残兵,内心焦急万分,因为精锐部队已均被遣出,西城空虚,无兵可守。在危急之中,诸葛亮大胆定下空城之计,令老军打扫街道,大开城门,而他带着琴童自坐城头,饮酒抚琴,等待司马懿的大军到来。司马懿兵临城下,见此情形,心生疑惑,他深知诸葛亮素来用兵谨慎,因而不敢贸然进城,竟下令部队撤退。
诸葛亮:“司马懿料吾平生谨慎,必不弄险。”
司马懿:“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用博弈论的观点来分析,诸葛亮的空城计在实施之前是否能够骗到司马懿,是最关键的问题。首先,诸葛亮得考虑司马懿行事是否稳重;其次,司马懿对自己行为的判断一贯小心;最后,考虑上述两点,司马懿会如何决策,攻城还是退兵。于是,诸葛亮改变他一贯的用兵策略。其实,以司马懿的老谋深算,不可能轻易被蒙住唬住,双方实力对比悬殊显而易见。即便司马懿再谨慎,也不该不派几千人马试探一下。
司马懿兵临城下按兵不动,自有盘算:自己不过是曹魏的猎兔之犬,此时虽然自己已复职,手握重兵,但根基未稳,如果就此干掉诸葛亮,曹魏再无所惧,自己也就不复有利用价值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若诸葛亮兵败被杀,曹睿必将再次剥夺自己的兵权,甚至借故将干掉自己。无论如何,自己都将永远退出政治舞台。我司马懿志向远大,岂能落得如此下场?然而,如果诸葛亮不死,自己的地位便稳如磐石,毕竟天下再无一人能敌诸葛亮。所以,如果司马懿打败诸葛亮,那么司马懿将永远退出政治舞台。
诸葛亮肯定清楚司马懿的想法,空城计就是司马懿和诸葛亮心照不宣的一个博弈,在这个博弈中,两人都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