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书,已经悄悄地编好了

李白杜甫们的教科

第七课

知识点

了解“昭明太子”萧统,以及他编的《文选》

梁元帝萧绎放了一把火,烧了十几万卷藏书,成了千古罪人。大家可能觉得那个时代简直一塌糊涂,诗写得不好,还出些烧书的疯子。但其实在那一段时间也不是一点好东西都没有。接下来就讲一件那个时代完成的一件很重要、很有意义的事情。

话说,疯子皇帝、烧书狂萧绎有一个大哥。萧绎自己虽然不争气,但是这个大哥很出色,对中国文化做过一个很大的贡献——主持编写过一部了不得的书。

后来,唐代的无数诗人都拿着这本书当写诗的教材,连李白和杜甫的书桌上也都有过它的位置。这部了不起的书叫做《文选》。

上节课讲过,萧绎兄弟几个的名字都是绞丝旁,这位大哥也一样,单名一个“传统”的“统”字,叫做萧统。萧统出生于公元501年,那时他爸爸萧衍已经三十八岁了,岁数不小了才得了这第一个儿子,高兴得不得了。很快,萧统才两岁的时候,老爸就把他立为太子。

在过去,当太子是不需要资格考试的,一般来说只要你是皇帝的大儿子就行了。所以历史上才有那么多平庸甚至痴呆的太子,像扶不起的刘阿斗之类。

可萧统不一样,他还真是太子界的一股清流,简直可以评“三好太子”:

第一是对父母好,据说他母亲病重期间,他很尽心地服侍,哀伤不已,把自己累得瘦成了一道闪电。

第二是对老百姓好,处理罪犯的时候比较宽大,在灾荒年还救济穷人。

第三是学习好,五岁的时候就把“四书五经”中的“五经”给读遍了。后来他也一直很爱学习。

萧统的学习好,离不开老爸——梁武帝萧衍的一番苦心。萧衍本人年轻时就是文学青年,参加过当年一个诗人组合,叫做“竟陵八友”。

老爸很关心萧统的学习,专门组建了一个十多人的教学班子,搞来十几个著名的老师和伴读,阵容很强大,比如有举国闻名的文史学家沈约,又有之前“竟陵八友”中的诗人陆倕(chuí)等,和太子一起读书。

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相当于今天把国内的大学,以及文化部、教育部名气最响的教授、专家都拉过来当一个小孩子的家教。再加上萧统自己又很聪明,所以学习一直都很好。大家都觉得他要是当了皇帝,多半是个好皇帝。

可惜的是,这位“三好太子”寿命不长,三十一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这真是梁朝的一大损失。如果萧统当了皇帝,就没有弟弟萧绎什么事了,也就不会发生疯子皇帝“江陵烧书”的事件了。

萧统虽然早死了,但他在短暂的三十年人生里却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他率领一班文人编了一部书,主要内容就是把过去的诗歌、文章中最好的都给挑选出来,分门别类编在一起,名叫《文选》。

《文选》这个名字,乍一听是不是有点普通?其实编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梁朝的年号还真就叫做“普通”。当然这个“普通”不是“平常”的意思,而是要拆开来解释,是“广大、通达”的意思。

《文选》名字很普通,但内容却一点不普通。为什么呢?有几个原因。首先,它是一部很厚的书。你可别笑,厚是有意义的,说明它收录的诗歌、文章数量大。《文选》收录了从周朝直到梁朝之前一百三十多位作者的七百多篇诗文。

编书的人必须把之前的文章、诗歌都精读过,百里挑一,才能选出那些最好的,分门别类编成书。所以说,这一部书的内容相当充实、完备,这是第一个不普通的地方。

第二个“不普通”,在于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总集子。

大家注意,《文选》之前,也有过不少类似的集子,但那并不是纯的文学作品集。它们里面收的很多东西,除了诗词歌赋,还包括一些其他的“杂七杂八”的文字,比如记载历史的、制定法规的、教你种田打鱼的……这些并不能算“文学”,这些书也就不是纯的文学集子。

现在我们都已经知道,诗歌、散文、小说等等是文学,它们的主要目的是给人们文学的美。而像会议记录、交通法规、“种花指南”等不算文学。比如《小学生守则》,这个算文学吗?当然不算。

但是在古代,“文学”的概念不是一开始就这么清楚的,古人理解这个概念花了很长时间。像曹丕、刘勰(xié)等大诗人、大专家都对这个做了研究探讨。“文学”的概念慢慢变得清楚起来,真应当感谢萧统的《文选》。

第三个“不普通”,在于它选作品的眼光好,所选的文章、诗歌,作品质量都属上乘。萧统的审美眼光是很了不起的,完全对得起他老爸给找的那么多老师。

他选诗选文,别的不看,就看两个字:典丽。就是说诗文既要典雅,又要有美感。这在当时是一种很大气的审美观,绝对不是洗剪吹,绝对不low。

所以你会发现,虽然当时梁朝人的审美眼光不太好,都喜欢软绵绵的宫体诗,但《文选》却不一样,照样收录了其他很多类型的好诗,比如阮籍的咏怀诗、鲍照的乐府诗、谢灵运的山水诗……所以,当这本高质量的书“出版”后,立刻就火了,很快流传开来,在当时的“图书市场畅销榜”上一火就是几百年。

在唐朝,《文选》那是相当的红,好多人都在专门研究它。当时研究《文选》成了一门学问,叫“选学”,就跟后来研究《红楼梦》的叫“红学”一样。这可能是萧统在世时都没想到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本书都是中国诗人桌子上最重要的教科书。李白、杜甫都是啃着这本书长大的。如果没有《文选》,李白、杜甫会不会产生,都是一个问题。

比如李白,就从《文选》中收录的谢朓的山水诗中汲取了不少营养。杜甫年轻时也是熟读《文选》,不但自己学,还让孩子学。他给儿子写的祝贺生日的诗里,都不忘提醒儿子:希望你学好《文选》里的诗歌作文。

宋代的大诗人陆游还记载过一句俗话,叫“《文选》烂,秀才半”,意思是把《文选》翻烂了,考秀才就有一半希望了。想想现在哪本语文教材或作文选能有这般风光?

《文选》的编者——太子萧统,去世以后谥(shì)号叫“昭明”,所以他也被人称为“昭明太子”,《文选》也被后世称作《昭明文选》。

让我们记住昭明太子萧统。他用短暂的一生,用毕生的学问,在唐朝到来之前,就把一本重量级的教材准备好了。后来唐朝的那些诗人们,他们将会打开这本书,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

小作业

去图书馆、书店找一本《文选》,如果没有,网上找图也行,看看到底有多厚。 +ilIYQiFS31/2GfxI5VkBodYinUta5mE/JBneL/1lB8Nwb+KZi1uSYoCEzNdt0y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