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到底是一本什么书?
我本可以简单地把它定义为一本关于女性健康的科普书,但是这又很难承载我注入在这本书里的情感。而且说实话,如果它只是一本科普书,恐怕很少有人喜欢看吧?
至少对于我来讲,如果在我年轻的时候,突然塞给我一本科普书的话,它很有可能会被我放在书架上当作拍照背景……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讲,年轻的时候都是在探索,更习惯于用自己的触觉、听觉、味觉等去感知这个世界。
所以,我试着从几个维度跟自己探讨这是一本什么书。
首先,它应该是一本工具书。
是的,没错,就是那种一看就头大,没人可以从头看到尾,但是家里必须备一本的那种工具书……事实上,仅从厚度上来讲,它也的确对得起“工具书”的称号。
它之所以有这样一个定义是因为这本书里几乎包含了你可能遇到的所有与妇科相关的问题。注意,“几乎”只是为了谦虚罢了,事实上你有可能遇到的、听到的、发现的与妇科相关的问题都能在这里找到。而且,并不需要你从第一页开始看,你完全可以在任何时候,按照目录去找到你当下想要看的内容。
也许你会问:看得懂吗?
这点大可不必担心,既然它是工具书,那么只要你认识字就能看明白,而且不需要前期的知识积累就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这大概是它区别于教科书的地方吧……毕竟,教科书的逻辑是先要积累很多基础知识,然后才能找到最后的答案。而这里不需要如此,你只需要知道自己的问题是什么,然后翻到那一页,放心地读下去就好。
其次,它应该是一本情感书。
这跟我为什么开始做科普有一定关系。大多数时候,我们做事情是需要原动力的,只有这个原动力所产生的能量才能驱使我们持续不断地把一件事情推进下去,否则我们很容易半途而废。
而我做科普的原动力大概就来自对患者情感上的照顾。这样说起来很抽象,我们可以把这件事情理解为去医院看病,对于有经验的医生来讲,绝大多数疾病已经见过几百上千次了,所以闭着眼睛就能解决,然而对于患者来讲,这很有可能是她第一次来医院。
因此,医患之间就出现了期望偏差,医生觉得不过是几句话的事儿,讲那么多干啥,患者觉得几句话就把自己打发了,还不如不来医院……而我在临床上深深地感受到,虽然医生依靠专业知识和经验可以改善或解决患者生理上的病痛,但很难照顾到患者的情感。
于是我开始做科普,把那些在临床上看到的、发生的、来不及讲的话写下来,让你们在发现自己不舒服或者想要去医院的时候就能先把自己的情感照顾好,然后去面对接下来的一切。
最后,它应该是一本文学书。
老六虽然自诩是严肃文学界的中流砥柱,但是在科普写作方面,还是尽可能地希望这些文字能让你读得津津有味。如果从文学角度来看待这本书的话,书中所用的结构框架和写作技巧基本上也可以作为科普文章的范本了。
上面这一段简直充斥着盲目的自信与才华。
但这不重要,因为你随便看几页就能发现我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仗着能写几行字的骄傲,肆无忌惮地把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拆解成一句一句的人话。嗯,这才是文学作品应该具有的样子。
如果你看完本书之后也有些手痒,并觉得“科普有什么难的,我也能写”,那这本书更深远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
其实,科普是没有门槛的,当你试图把你知道的东西清晰无误地分享给其他人的时候,你就已经在做这件事情了。所以,看这本书的时候,你也在不断吸取知识并不断分享知识。
也许,这是一个契机,可以让你和身边的人都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当然,这只是一个开端,但愿我们能找到那个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原动力。
我是六层楼,我爱这个世界。
六层楼
2019年1月31日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