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剂

徐之才说: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种,是药之大体,但是《神农本草经》没有记录,后来的人们也没有叙述。

宣剂

李时珍说:壅,堵塞的意思;宣,发散的意思。郁塞导致的疾病,不升不降,传化失常。或郁久而生病,或病久而生郁,必须用药物去发散,就好像承流宣化一样,不单单是涌越为宣。所以,气郁有余,就用香附、抚芎之类的药物去开解,不足则补中益气,以使气运行。火郁轻微的用山栀、青黛发散,严重的则升阳解肌发汗。湿郁轻微的用苍术、白芷这类药物燥解,严重的则用风药偏胜。痰郁轻微的用南星、橘皮这类药物化痰,严重的则用瓜蒂、藜芦这类药物涌吐痰涎。血郁轻微的用桃仁、红花这类药物行血活血,严重的则用吐、利的方法袪除血瘀。食郁轻微的用山楂、神曲消食,严重的则用上涌下利的办法消除食积。这些都是宣剂。

通剂

李时珍说:滞,留滞的意思。湿热之邪留于气分,从而形成痛痹癃闭的,宜用淡味药物上助肺气下降,通其小便,以泄气中之滞,如木通、猪苓之类。湿热之邪留于血分,从而形成痹痛肿注、二便不通的,宜用苦寒药物下引,通其前后,以泄血中之滞,如防己之类。《神农本草经》上说:味薄者通,所以淡味药物被称为通剂。

补剂

张从正说:五脏各有补泻药剂,五味各补其相对应的脏腑,有表虚、里虚、上虚、下虚、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神农本草经》上说:精不足的补之以味,形不足的补之以气。五谷、五菜、五果、五肉,都是补养之物。

李时珍说:虚则补其母。生姜之辛补肝,炒盐之咸补心,甘草之甘补脾,五味子之酸补肺,黄檗之苦补肾。又如,茯神之补心气,生地黄之补心血;人参之补脾气,白芍药之补脾血;黄芪之补肺气,阿胶之补肺血;杜仲之补肾气,熟地黄之补肾血;芎穹之补肝气,当归之补肝血之类,都是补剂,不单人参、羊肉为补药。

泄剂

李时珍说:去闭也就是去实。《神农本草经》上说实者泻之,实际上应当是泻其子。五脏五味皆有泻,不单是葶苈、大黄。肝实泻以芍药之酸,心实泻以甘草之甘,脾实泻以黄连之苦,肺实泻以石膏之辛,肾实泻以泽泻之咸。

大肠图

轻剂

李时珍说:轻剂可解除闭塞,有表闭里闭,上闭下闭之分。表闭者,风寒伤营,腠理闭密,阳气郁积,不能外出,出现发热、恶寒、头痛、脊强等症状,适宜用轻扬之剂发汗,而表自解。里闭者,火热郁抑,津液不行,皮肤干闭,出现肌热、烦热、头痛、目肿、昏瞀、疮疡等症状,适宜用轻扬之剂解其肌,而火自散。上闭有两种:一是外寒内热,上焦气闭,出现咽喉闭痛的症状,适宜用清凉之剂扬散,则闭自开;另一则是饮食寒冷抑遏阳气在下,出现胸膈痞满闭塞的病证,适宜扬其清而抑其浊,则痞自泰。下闭也有两种:一是阳气陷下,表现为里急后重,数至厕而不行之证,只需升其阳而大便自顺,也就是所说的“下者举之”;另一则是燥热伤肺,金气郁积,窍闭于上,而膀胱闭于下,出现小便不利的症状,适宜用升麻之类的药物探吐,上窍通而小便自利,也就是所说的“病在下而取之上”。

五脏配当表

五脏各有补泻药剂,五味各补其相对应的脏腑,五脏与五行、五方、五季、五色、五情各有相对应的关系,掌握好它们的关系使其有利于人的五脏健康。

重剂

李时珍说:重剂有四:有惊则气乱,而魂气飞扬,如丧神守的;有怒则气逆,而肝火激烈,病狂善怒的,这两种都可以用铁粉、雄黄之类的药物平其肝。有神不守舍,而多惊健忘,迷惑不宁的,适宜用朱砂、紫石英之类的药物镇其心;有恐则气下,精志失守而畏惧,仿佛有人要逮他的,适宜用磁石、沉香之类的药物安其肾。大多数的重剂压浮火而坠痰涎,不单是治疗胆怯之。所以诸风掉眩及惊痫痰喘,吐逆不止及反胃之类的病,都是由浮火痰涎所导致的,都适宜用重剂坠之。

心经诸穴图

滑剂

李时珍说:着者,也就是有形之邪留着于经络脏腑之间,表现为小便浊滞、痰涎、胞胎、痈肿之类的疾病,都适宜用滑药以引去留着之物。这与木通、猪苓通以去滞相类似,但是并不一样。木通、猪苓,为淡泄的药物,去湿热无形之邪;葵子、榆皮,为甘滑的药物,去湿热有形之邪。所以前者为滞,后者为着。大便涩的,用菠 、牵牛之类;小便涩的,用车前、榆皮之类;精窍涩的,用黄檗、葵花之类;胞胎涩的,用黄葵子、王不留行之类;引痰涎自小便去的,用半夏、茯苓之类;引疮毒自小便去的,则用五叶藤、萱草根之类。以上所列都为滑剂。半夏、南星皆辛而涎滑,能泄湿气、通大便,是因为辛能润、能走气、能化液。有人以为半夏、南星为燥物,这是不对的。湿去则土燥,并不是这两种药物性燥。

涩剂

张从正说:寝汗不禁,涩以麻黄根、防风。滑泄不止,涩以豆蔻、枯矾、木贼、罂粟壳。喘咳上奔,涩以乌梅、诃子。凡酸味近于涩者,收敛的意思。然而都宜先攻其本,而后才能够收敛。

李时珍说:脱,有气脱、血脱、精脱、神脱。脱则散而不收,所以用酸涩温平的药物,以敛其耗散。汗出亡阳,精滑不禁,泻痢不止,大便不固,小便自遗,久嗽亡津,都为气脱。下血不已,崩中暴下,诸大亡血,都为血脱。牡蛎、龙骨、海螵蛸、五倍子、五味子、乌梅、榴皮、诃黎勒、罂粟壳、莲房、棕灰、赤石脂、麻黄根这类药物,都是涩药。气脱兼以气药,血脱兼以血药和气药,因为气为血的统帅。脱阳者见鬼,脱阴者目盲,这两者为神脱,是涩药收不了的。

燥剂

李时珍说:湿有外感、内伤。外感之湿,为雨露、岚雾、地气、水湿,袭于人体皮肉筋骨经络之间;内伤之湿,为水饮、酒食及脾弱肾强所致,所以不能一概而论。故风药可以胜湿,燥药可以除湿,淡药可以渗湿,泄小便可以引湿,利大便可以逐湿,吐痰涎可以祛湿。湿而有热,用苦寒之剂燥之;湿而有寒,用辛热之剂燥之,不单桑皮、小豆是燥剂。湿去则燥,所以称为燥剂。

湿剂

李时珍说:湿剂当作润剂。枯者燥也,阳明燥金之化,秋令也,风热忿郁,血液枯涸而为燥病。上燥则渴,下燥则结,筋燥则强,皮燥则揭,肉燥则裂,骨燥则枯,肺燥则痿,肾燥则消。凡麻仁、阿胶、膏润之类的药物,都为润剂。养血用当归、地黄之类的药物,生津用麦门冬、栝蒌根之类的药物,益精则用肉苁蓉、枸杞之类的药物。 bTnNO+PlRDvmi+JcLwZ+rzu+5fv9QSk7Bs8Yk7VAYNoOx6dzLnh5MhnKSoOrWY3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