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可概括为:①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扩张血管作用;②延长出凝血时间;③镇痛作用;④解热镇痛、消炎消肿及抑制急性炎症渗出。一般用法:肠溶型:成人每天150mg,分3次口服。也有人通过这样使用阿司匹林来预防治疗断指再植术后的血管危象:术前30~60分钟给予阿司匹林0.6g,口服。术后早、中、晚各0.45 g,凌晨2时加服0.6g,以抵抗凌晨体内激素水平低峰期。术后上述方法维持7天后改用每天凌晨0.6g,口服维持7天。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常见的症状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
特异性体质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哮喘等过敏反应,多见于中年人或鼻炎、鼻息肉患者。
神经症状一般在服用量大时出现,出现所谓水杨酸反应,症状为头痛、眩晕、耳鸣、视听力减退,用药量过大时,可出现神经错乱、惊厥甚至昏迷等,停药后2~3天症状可完全恢复。
通常发生于大剂量应用时,这种损害不是急性的作用,其特点是发生在治疗后的几个月,通常无症状,有些患者出现腹部的右上方不适、触痛,血清肝细胞酶的水平升高,但明显的黄疸不常见。这种损害在停用阿司匹林后是可逆的,停药后血清转氨酶多在1个月内恢复正常。
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发生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肾功能减退。长期大量服用可导致缺钾、尿中尿酸排除过高,较大损害是下端尿中可出现蛋白、细胞、管型等。
长期服用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治疗剂量的阿司匹林对心血管没有重要的直接作用,大剂量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而导致外周血管扩张。
应用于儿童流感或水痘治疗时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瑞氏综合征是一种急性脑病和肝脏脂肪浸润综合征,常常发生于某些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后。
对该药物过敏时有可能对另一种水杨酸类药物过敏,但对该药过敏者不一定对非乙酰化的水杨酸类药物过敏。
1.应与食物同腹或用水冲服,以减少对胃肠的刺激。
2.阿司匹林和酒不能同时吃,否则会导致全身疼痛症状加重,并导致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