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表面标志包括皮肤标志、骨性标志、肌性和腱性标志。这些标志在手部呈不同状态时显露程度不同。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可通过运动不同的关节使其更加显著。
(1)掌纹:
手掌部掌面皮肤有掌近纹、掌中纹和掌远纹 (图1-2-1) 。
图1-2-1 手的表面标志
A.掌面观 B.背面观
1.近侧横纹 2.中间横纹 3.远侧横纹 4.指蹼 5.虎口
掌近纹:
又称鱼际纹,位于鱼际尺侧,斜向下外,远端几乎呈横行,达手掌桡侧缘,深面对应第2掌骨头。该纹适应拇指单独活动的需要。
掌中纹:
远端与鱼际纹重叠,向手掌尺侧延伸,止于小鱼际外侧缘。该纹主要适应示指活动的需要。
掌远纹:
从第2指蹼近侧1.5cm处向内横行至掌尺侧缘,该横纹适对第3~5掌指关节线,在掌指纹近侧约2cm。该纹适应中指、环指和小指活动的需要。正常情况下,手指在屈曲时指腹的远端可触及掌远侧横纹,临床上可用为测量指屈曲程度的简便方法。
(2)指掌纹:
手指的掌面有近侧横纹、中间横纹(拇指缺如)和远侧横纹,其产生与关节的活动相适应。各横纹均附于深处腱鞘而移动少,手指屈曲时则聚为深沟,可作为体表标志及手术切口的标志。横纹的两端抵至赤白肉际(即手指掌、背侧的交界处)。近侧横纹与指蹼边缘平齐;中间横纹正对近侧指间关节线;远侧横纹位于远侧指骨间关节线稍上方。
(3)指背纹:
在手指背面的近侧和远侧指骨间关节处均有数条横纹和环形隆起,以适应指骨间关节的背伸。
(4)指蹼:
指蹼是手掌远侧缘相邻指根部之间,掌、背侧皮肤相互移行所形成的皮肤皱襞,平近节指骨的中部。指蹼的边缘与手掌侧皮肤在同一平面上,而与背侧皮肤则形成一斜面。拇指与示指之间的指蹼较大,称为虎口。正常情况下,拇指充分外展,虎口的角度大于90°。当虎口发生瘢痕挛缩畸形时,该角度将不同程度地缩小,影响拇指的功能,因此必须进行修复与重建。
(5)指甲:
位于指端背侧,是指背皮肤的衍生结构,由真皮增厚而成 (图1-2-2) 。甲的外露部分称为甲体,与深层皮肤相连,其基底部有一白色的半月形区域,称为甲弧影。甲体近端隐藏于皮肤之下部分,称为甲根,甲根部的皮肤生发层是指甲的生长点,手术时应加保护。甲周围的皮肤皱襞,称为甲襞。甲根的角质层向远侧延伸为一薄层表皮皱襞,称为甲上皮。甲侧缘与甲皱襞之间的沟,称为甲沟。甲下的真皮为甲床。甲独立缘下面的表皮角质层特别厚,延伸到甲下,称为甲下皮。指甲对远侧指髓起支持作用,同时既赋予手指美观,也是易受损伤的部位。
图1-2-2 指甲的外形
1.甲体 2.甲弧影 3.甲襞 4.甲上皮 5.甲沟 6.甲下皮
在腕部远侧横纹的外侧可触及舟骨结节,舟骨结节稍远侧为大多角骨结节,二者构成腕桡侧隆起。在远侧横纹的内侧可触及豌豆骨,豌豆骨的稍远侧为钩骨钩,二者构成腕尺侧隆起。桡侧隆起和尺侧隆起作为腕管两侧缘,与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和腕管沟共同构成腕管。
在手背面,掌骨和指骨位于皮下,易于触及,当屈掌指关节时,掌骨头明显可见。
(1)鱼际:
在手掌面桡侧由鱼际肌为主形成的鱼腹状隆起。当正中神经损伤时,可造成鱼际肌瘫痪、萎缩,出现鱼际平坦。
(2)小鱼际:
在手掌面尺侧由小鱼际肌为主形成的鱼腹状隆起。当尺神经损伤时可造成小鱼际肌、骨间肌等瘫痪、萎缩,出现小鱼际平坦,掌骨间隙加深。
(3)掌心:
手掌中间呈三角形的凹陷称为掌心,其深面有较大的血管、神经、指屈肌腱、蚓状肌和骨间肌等。
(4)腱隆起:
拇指伸展时,拇指伸肌腱在拇指背面直至远节指骨底均可摸到。其余各指伸展时,可清楚地看到指伸肌腱走向各指。当拇指、示指相互靠拢时,在第1掌骨间隙可见到由第1骨间背侧肌形成的隆起。
(5)解剖学鼻烟窝:
在拇指外展且背伸时于桡骨下端背面可见一凹陷。其外侧界为拇短伸肌腱和拇长展肌腱,内侧界为拇长伸肌腱,窝底为手舟骨、大多角骨及第1掌骨底。桡骨茎突位于窝内,桡动脉经此窝至第1掌骨间隙。头静脉是鼻烟窝内浅层结构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行程由内向外斜跨桡侧的腕长伸肌腱,继而上行。
手的休息位即人在睡眠时或全身麻醉时,手所处的一种自然半握拳姿势 (图1-2-3) 。腕关节背屈(10°~15°)伴轻度尺侧倾斜;拇指轻度外展,指腹触及示指远侧指间关节的桡侧缘;从示指到小指的诸指,掌指关节及指骨间关节均呈半屈曲位,愈向尺侧屈曲愈大,示指轻度向尺侧倾斜,小指轻度向桡侧倾斜。这种姿势屈伸肌的肌张力相对平衡。手受伤后这种平衡状态就被破坏。
图1-2-3 手的休息位
手的功能位似手握茶杯的姿势,也是手能发挥最大功能的位置 (图1-2-4) 。腕关节背屈(约30°)伴轻度尺侧倾斜(约10°),拇指充分外展,拇指掌指关节和指骨间关节微屈。各指分开伴不同程度屈曲,即掌指关节屈曲30°~45°,近侧指骨间关节屈曲60°~80°,远侧指骨间关节屈曲10°~15°。处于功能位时能使手发挥最大功能。故手受伤后,如手骨折,一般需将手固定在功能位置。
图1-2-4 手的功能位
拇、示二指(有时伴有中指)的指腹紧密接触,以捏住细小的物体(如写字、捏针),为夹捏姿势 (图1-2-5) 。此时,腕明显背屈,第1掌骨旋转并外展,拇指掌指关节及指掌间关节轻度屈曲,示指掌指关节及指掌间关节亦屈曲,拇指尖可触及示指尖,拇、示二指宛如一个钳子的双臂,拇收肌和第1、第2骨间背侧肌则提供了强大的肌力。在穿针时,拇指的指骨间关节和示指远侧指间关节则变成伸直位,以发挥大的肌力。
图1-2-5 手的夹捏姿势
图1-2-6 手的抓握姿势
抓握是手的一种重要功能,可分强力抓握和精细抓握两种形式。在强力抓握时,腕背屈,掌指关节及指骨间关节皆屈曲90°并内收,从而可使手指的长屈肌将物体牢固地压于手掌上;拇指对掌并内收,拇指腕掌关节、掌指关节及指骨间关节皆屈曲,拇指遂压在紧握的其他各指上或直接紧握在物体上。在精细抓握时,腕背屈或掌屈,手指半屈,拇指与半屈的各指相对,此时,手的骨间肌和蚓状肌可使手指作各种运动,从一种姿势迅速转变为另种姿势。上述两种形式也可同时出现。
图1-2-7 手深部结构的掌面投影
(1)豌豆骨:
腕远侧纹恰通过豌豆骨近端,腕后伸时,豌豆骨易被触及,腕前屈时有轻微的活动性。
(2)钩骨钩:
位于豌豆骨远方桡侧约1cm处。
(3)舟骨结节:
居腕远侧纹深面,内侧被桡侧腕屈肌覆盖,远侧被大多角骨叠掩,不易触及,腕后伸时较明显。
(4)大多角骨结节:
紧邻舟骨结节远侧,其近侧部掩于舟骨结节上。
(5)桡腕关节:
居腕近侧横纹深面。桡骨茎头掩盖着舟骨近1/3部,它比尺骨茎突约低1.2cm。
(6)掌指关节:
鱼际纹横部稍远侧平对示指掌指关节,掌远纹稍远侧平对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拇指近侧纹稍远侧平对拇指掌指关节。
(7)指骨间关节:
指中间纹正对着近侧指间关节,指远侧纹稍远侧平对远侧指间关节,拇指远侧纹平对拇指指间关节。
图1-2-8 上肢动脉(模式图)
图1-2-9 上肢浅静脉(模式图)
(1)尺神经和尺动脉:
尺神经沿豌豆骨桡侧通过,尺动脉又居神经的桡侧。
(2)掌浅弓:
从豌豆骨桡侧引一弧线,连于掌正中线中点(掌正中线为腕远侧纹与中指近侧纹的连线),大致即代表掌浅弓的尺侧部。
(3)掌深弓:
位于掌浅弓近侧约1cm。
(4)正中神经返支:
鱼际纹近侧1/3段的桡侧区或鱼际近侧部的尺侧区为返支走行部位。此区的损伤或切口有累及返支的可能。
(5)尺神经深支:
行于豌豆骨远侧缘与钩骨钩近侧缘间,然后环绕钩骨钩的内前缘,与掌深弓相伴而行。
(6)指动脉和神经:
指掌侧总动脉与指掌侧总神经伴行,神经居深面。动脉距指蹼边缘1.25cm处分叉为指掌侧固有动脉,神经分叉居动脉分叉的近侧。在掌指关节平面指掌侧固有动脉和神经行于各指掌面边缘,在赤白肉际稍前方,神经行于动脉的掌侧。
手部的淋巴管丰富,其中以掌侧面的淋巴管最为密集。手指掌面和背面的浅淋巴管行至手指侧缘汇集成集合淋巴管,这些集合淋巴管在指根部经趾蹼至手背上行。手掌部的浅淋巴管分别经掌部的桡侧、尺侧缘绕至手背或沿腕掌,背面上升至前臂 (图1-2-10) 。
图1-2-10 上肢淋巴管和淋巴结(模式图)
手部外在肌共20块,位于前臂、桡骨的周围,多为长梭形肌。其肌腹位于近侧。向远端移行为长腱,大多止于腕骨,掌骨和指骨。主要作用于肘关节,桡尺关节和手关节。以其功能分为屈肌、伸肌和回旋肌,按解剖部位可分为前群肌和后群肌 (图1-2-11、图1-2-12) 。
图1-2-11 手外在肌(指伸肌)
图1-2-12 手外在肌(指屈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