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00—2004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报告

四川省血吸虫病监测技术指导组

为了掌握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疫情变化规律,为制订和调整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00年)精神,结合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的状况,2000年原卫生部在四川省设立了4个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到目前已连续开展了5年的监测工作,现将2000—2004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一、内容与方法

1.监测点设立

原卫生部委托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负责技术指导,四川省血防办、四川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根据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区类型、人群感染情况及疫区分层的原则,选择有代表性的流行村作为监测点。监测点的设立以县为单位,一个县设立监测点不超过2个,原则上5年内不变动。

2.螺情调查

每年春季(4~5月)采用系统抽样和环境抽样方法调查监测点内全部现有钉螺环境(含易感环境和其他有螺环境)、可疑环境。捕获框内全部钉螺,并解剖观察,鉴别死活和感染情况。

3.人群病情调查

(1)每年秋季(10~12月)对监测点5~65周岁人群用Kato-Katz法(一粪三片)普查,所有涂片由省技术指导组组织集中镜检,以保证质量。

(2)对监测点内当年发生的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进行个案调查。

(3)2005年进行晚期血吸虫病普查,对新发现的和现存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进行个案调查。

4.家畜病情调查

每年用顶管孵化法一送三检,普查监测点内耕牛,与人群查病同步进行。

5.防治措施

按照监测方案,每年对查出的患者和病牛用吡喹酮60mg/kg体重进行对象治疗;对阳性螺点和易感地带用氯硝柳胺2g/m 2 于查螺后灭螺1次。

二、结果

1.基本情况

根据我省流行区的地型和疫情状况,确定广汉,蒲江、丹棱、西昌4个县(市、区)为血吸虫病监测点,4个监测点历史上均为血吸虫病重流行区。平坝和丘陵亚型的点地处成都平原及其周边的丘陵区,海拔在400~550m之间;高山亚型的点地处川西南的大凉山区,海拔约1500m。监测点内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左右,降雨量约1000mm。监测点内钉螺分布环境复杂,特别是丘陵和高山亚型。监测点以牛耕作土地为主,以水稻种植或其他作物混种为主。

2.螺情结果

2000—2004年我省4个血吸虫病监测点总有螺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活螺密度总体变化不大,时有反复。除丹棱外,其他3个点各年度都查到感染性钉螺(表1)。

表1 2000—2004年四川省血吸虫病观测点钉螺感染情况

各类环境均有钉螺分布,主要分布在沟渠、稻田和旱地等环境。感染性钉螺分布主要分布在沟渠、水田等环境。沟渠是我省的主要感染场所,也是最重要的易感环境。

3.居民感染状况

2000—2004年各监测点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均呈下降趋势,西昌点从29.95%下降答9.04%,蒲江点从15.01%下降到0.95%,丹棱点从13.46%下降到3.19%,广汉点从3.87%下降到1.09%(表2)。

表2 2000—2004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监测点人群感染情况

4.家畜血吸虫病感染情况

监测点内家畜以水牛和黄牛为主,2000—2004年各监测点耕牛数量逐年下降,血吸虫感染率也逐年下降趋势,蒲江点从5.19%下降到1.37%,广汉点从8.33%下降到6.90%,丹棱点从13.48%下降到8.82%,西昌点后两年未查到病牛,总体看耕牛感染情况较为严重。

三、讨论

连续5年的观察,人群感染率有较大幅度下降,部分点下降后维持一定水平,各点耕牛感染严重,螺情指标变化不大。为了使血吸虫感染率降到更低水平,建议加大防治力度,扩大化疗覆盖面,增加药物灭螺次数,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同时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彻底改造钉螺孳生环境,进一步减轻血吸虫病疫情。 bvEyY2e973BHL+2/nopeVlEfqLPeZ1rFODy8p8EuYLi3OPmsjQeCbmQABop1BV7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