谵妄是癌症患者常见的一组神经精神综合征,并且与共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同时还会导致一系列负性结局,如医疗花费增加、住院时间延长、长期认知功能下降,导致患者、家属以及工作人员的心理痛苦。此外,谵妄的体征与症状变化很大,并常常被误认为是其他精神障碍,如情绪或焦虑障碍。肿瘤临床工作人员必须准确诊断谵妄,评估谵妄病因以及理解药物和非药物干预的收益与风险。
“谵妄”的英文为delirium,这个词源自拉丁语de lira,是“脱离轨道”的意思。尽管对于谵妄的描述已经有了数个世纪,第一次正式定义是在DSM-Ⅲ中出现,目前仍存在很多语义上的歧义,很多词语用于描述谵妄,如“可逆性痴呆”“器质性脑综合征”“急性意识混乱状态”等。在肿瘤临床中特别是终末期的患者,“终末期躁动”或“终末期激越”使用得较广泛,这些不一致的描述导致临床工作人员对谵妄识别困难。
国外研究表明,癌症住院患者的谵妄发生率在10%~30%之间,而在生命终末期癌症患者可达85%。谵妄是由显著的生理障碍导致的,癌症患者中通常包括多种原因,如感染、器官衰竭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于癌症患者,谵妄一方面源自癌症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作用(如转移性脑损害)或是由于疾病或治疗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间接作用(如药物、电解质紊乱、脱水、重要器官衰竭、感染、血管并发症或副癌综合征等)。此外,癌症治疗药物,如化疗和免疫治疗药物(如长春新碱、皮质类固醇和干扰素等)以及在癌症支持治疗中使用的药物(如阿片类药物、止吐药以及苯二氮䓬类药物)可能加速癌症患者的谵妄。其中阿片类药物、认知功能下降、肝肾功能的损害被认为是晚期癌症患者谵妄的主要危险因素。尽管谵妄的病因很多,但是其核心症状却往往是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