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焦虑患者相关评估内容。
评估患者有无抑郁引起的躯体症状如睡眠障碍,食欲紊乱,性欲缺乏,精力丧失,晨重夜轻,非特异躯体症状如全身疼痛、周身不适、胃肠功能紊乱、头痛、肌肉紧张等,并记录。
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抑郁相关心理症状,如情绪低落,对自我状况评价低,过于担心身体,委屈悲伤;思维迟缓,交谈时主动言语和表达减少,工作、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平时下降;兴趣减退,常独处或独坐不语,甚至卧床不起;消极观念或行为,认为生存下去没有意义,拖累别人,会想到安乐死甚至自杀,较重的患者计划、尝试自杀等,必要时采用标准化的抑郁、自杀等评定量表评估患者抑郁的严重程度及变化并记录。
对应用可能引起抑郁情绪的特殊药物的患者,应与家属共同观察患者情绪及日常行为变化并记录。
评估患者的家庭及人际关系,经济情况,近期是否有创伤性事件等并记录;家庭关系及人际关系不和谐(如,社会隔离),经济压力较大,近期经历创伤性生活事件(亲人故亡、婚姻失败、失业等)可能增加患者抑郁的发生率。
1.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等遵医嘱合理使用药物,严格遵循给药方式及流程,协助患者用药;评估患者使用的药物是否与现阶段治疗相冲突,保证患者安全,及时评价疗效并连续记录;根据患者抑郁症状的变化,遵医嘱给予缓慢增、减药物,积极预防患者出现药物依赖及戒断症状,尤其关注有药物依赖史的患者;向患者讲解抗抑郁用药时间较长,给予用药指导,使患者有良好的依从性。
2.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胃肠道反应(如,便秘)、口干、睡眠障碍、出汗、乏力、性功能障碍、视力异常、头晕、头痛等,做好患者基础护理,加强巡视,保证患者安全,评估患者用药前后睡眠状态、精神状态及肝肾功能的变化,并记录。应用苯二氮䓬类药物时,观察患者有无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警觉性下降、嗜睡、肌肉无力、异常兴奋等;应用抗精神病药时,观察合并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癫痫病、低血压倾向病史的患者的病情变化,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糖等指标的变化并连续记录,给予患者健康宣教;使用三环类药物时,可能出现过渡性镇静、记忆力减退,后转为躁狂发作,遵医嘱给予低初始剂量、逐渐加量,尽量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尤其合并尿潴留、前列腺增生、长期便秘、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肾功能损害的肿瘤患者,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上述症状,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处理。
向患者提供有关诊断、治疗的信息;向患者解释疾病可能引起的强烈负性情绪反应,介绍各种不同的应对方式、不同的社会支持利用状况等对肿瘤适应的影响,纠正患者一些错误的认知,并给予适当方式的保证和支持,以减轻患者因肿瘤及其治疗而出现的不良反应。
多种非药物治疗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抑郁情绪。首先护士应教育患者学习松弛身心的技巧和方法,以应对症状发作和暂时的困难。为了防止更严重的心理疾病的出现,最大限度地提高对疾病的适应能力,必要时需进行心理治疗的干预,需要时协助心理医生取得患者的配合,如精神分析治疗、认知与行为治疗、放松疗法、暗示与催眠疗法、集体心理治疗等,及时询问患者感受,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同时也可进行音乐治疗干预,音乐可提高皮层神经的兴奋性,活跃和改善情绪状态,消除外界精神心理因素所造成的“紧张状态”,提高应激能力,改变人的情绪体验和身体机能状态。有研究显示,音乐治疗可以显著减轻抑郁患者的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
社会支持能帮助患者调节和适应当前状态,以及产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对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应在初诊阶段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尤其是提供疾病信息和专业意见方面的客观支持,帮助患者提高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如:给患者提供专业有效的信息,定期进行健康宣教,加强患者的肿瘤相关知识掌握,并给予出入院复查指导等。
指导患者合理的饮食、起居,劳逸结合;矫正嗜烟或酒、过食等不良行为;适当进行户外活动,适度锻炼身体;适当参加社交活动,多与身边的亲人、朋友交流,培养兴趣爱好。
对住院患者加强巡视,每日随访,对病情较重患者,适当增多随访次数;对于出院或门诊患者,护士应定期电话随访患者病情及用药情况,必要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