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低落(depressed mood)、兴趣缺乏(loss of interest)及乐趣丧失(loss of pleasure),这是抑郁的关键症状,诊断抑郁状态时至少应包括此三种症状中的1个或2个。情绪低落指患者体验到情绪低,悲伤。患者常常诉说自己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在低沉、灰暗的情绪基调下,患者常会感到绝望(hopelessness)、无助(helplessness)和无价值(worthlessness)。兴趣缺乏指患者对各种以前喜爱的活动缺乏兴趣,如业余爱好、体育活动等。乐趣丧失,即快感缺失(anhedonia),指患者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
焦虑,自责自罪,精神病性症状(妄想或幻觉),认知症状(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自杀观念和行为,精神运动迟滞或激越。
睡眠障碍,食欲紊乱,性欲缺乏,精力丧失,晨重夜轻,非特异躯体症状如全身疼痛、周身不适、胃肠功能紊乱、头痛、肌肉紧张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躯体症状是由于肿瘤及其治疗本身引起的,而不是抑郁伴随的躯体症状。
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10,ICD-10)中,抑郁发作不包括发生于双相情感障碍中的抑郁状态。因此,抑郁发作只包括首次发作抑郁症或复发性抑郁症。ICD-10规定的抑郁发作一般标准有3条:
G1:
抑郁发作须持续至少2周。
G2:
在既往生活中,不存在足以符合轻躁狂或躁狂(F30.-)标准的轻躁狂或躁狂发作。
G3:
需除外的最常见情况:此种发作不是由于精神活性物质使用(F10-F19)或任何器质性精神障碍(F00-F09)所致。抑郁发作的症状分为两大类,可以粗略地将之分别称为核心症状和附加症状。
抑郁发作的核心症状有3条:
(1)抑郁心境,对个体来讲肯定异常,存在于一天中大多数时间里,且几乎每天如此,基本不受环境影响,持续至少2周。
(2)对平日感兴趣的活动丧失兴趣或愉快感。
(3)精力不足或过度疲劳。
抑郁发作的附加症状有7条:
(1)自信心丧失和自卑。
(2)无理由的自责或过分和不适当的罪恶感。
(3)反复出现死或自杀想法,或任何一种自杀行为。
(4)主诉或有证据表明存在思维或注意能力降低,例如犹豫不决或踌躇。
(5)精神运动性活动改变,表现为激越或迟滞(主观感受或客观证据均可)。
(6)任何类型的睡眠障碍。
(7)食欲改变(减少或增加),伴有相应的体重变化。
轻度抑郁发作(F32.0):具有核心症状中的至少2条,核心与附加症状共计至少4条。
中度抑郁发作(F32.1):具有核心症状中的至少2条,核心与附加症状共计至少6条。ICD-10中还列举了一系列所谓躯体综合征症状,在含义上与DSM-IV的伴忧郁或经典分类中的内源性抑郁症类似。这些症状包括:
(1)对平日感兴趣的活动丧失兴趣或失去乐趣。
(2)对正常时能产生情感反应的事件或活动缺乏反应。
(3)比平时早醒2小时以上。
(4)早晨抑郁加重。
(5)具有明显的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的客观证据(他人的观察或报告)。
(6)食欲明显下降。
(7)体重减轻(上月体重的5%以上)。
(8)性欲明显降低。要符合躯体性综合征的条件,上述症状必须有其四。
重度抑郁发作分为不伴精神病性症状(F32.2)和伴有精神病性症状(F32.3)两型。其抑郁表现需具有全部3条核心症状,核心与附加症状共计8条。伴有精神病性症状者需存在:
妄想和幻觉,但不应有典型精神分裂症性的幻觉和妄想(即:不应有完全不可能与文化不相适应的妄想,不应有对进行跟踪性评论的幻听或第三人称的幻听)。常见的情况为带有抑郁、自罪、虚无、自我援引及被害内容的妄想;或抑郁性木僵。伴有精神病性症状者又分为与心境相协调的和与心境不协调的两类。与心境相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包括罪恶妄想、无价值妄想、躯体疾病或大祸临头(灾难)妄想、嘲弄性或谴责性的听幻觉;与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包括被害或自我援引妄想,没有情感色彩的幻听。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尚无统一的肿瘤相关性抑郁的诊断标准,大多沿用ICD-10或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5,DSM-5)的诊断标准,研究中有人采用了Endicott的Research Diagnostic Criteria。临床或科研中常采用的筛查工具包括最常用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患者健康问卷-9(PHQ-9)、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Beck抑郁量表(BDI)等。Zuraida等的分析中,CES-D与BDI得出的抑郁发病率相近,二者都高于HAMD得出的结果。但较少的研究采用诊断性访谈来识别抑郁,仅凭自评量表来筛查可能会带来方法上的偏差,临床和科研中筛查抑郁时可以同时选用两种以上的量表或问卷。
近年来在诊断工具上并无明显突破,但研究者发现,在所有的发病率筛查中,自评问卷得出的发病率可能高于专家(精神科医生或临床心理师)诊断的发病率,使用DSM相关障碍的结构性临床访谈(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ⅣDisordersdisorders)进行诊断的发病率更低于其他诊断性访谈(5%~9% VS. 8%~16%)。另一方面,由于现行的诊断流程不规范,使得转诊和治疗也相对困难。
除了常规的诊断性访谈和问卷量表测评外,有研究使用了生理指标来预测抑郁的发生,比如血清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以及IGF-1结合蛋白(IGFBP-3)。
该问卷有14个条目,评分为0~3分,用于测查患者在过去一周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是较完整的评估工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至少可以推荐用于晚期恶性肿瘤或接受缓和医疗的患者。其抑郁分量表有7个条目,临界值为9分。
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它更适用于不同类型及不同分期的恶性肿瘤患者,能更好地用于筛查患者的抑郁症状。但因为该问卷有21个条目,相对较多,在中国临床应用不多。
内容简单且操作性强,被广泛用于精神疾病的筛查和评估。该量表用于国内恶性肿瘤患者的抑郁筛查,证实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是可操作性强,简单方便的抑郁筛查量表。该量表临界值为10分。
由 Zung于1965年编制,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问卷由20个条目构成;其中10个条目为正性词陈述,反向计分;另10个条目为负性词陈述,正向计分。每个条目根据最近一周内的感受分1~4级评定,累积各条目分为总分,总分越高,抑郁情绪越严重。该量表在中国的应用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由美国国立精神研究所Sirodff编制于1977年,原名为流行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量表主要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用以筛查出有抑郁症状的对象,以便进一步检查确诊,也有人用作临床检查,评定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本量表共有20道题目,分别调查20项症状。量表评定按过去一周内出现相应情况或感觉的频度评定;不足一天者为“没有或基本没有”;1~2天为“少有”,3~4天为“常有”,5~7天为“几乎一直有”。总分≤15分为无抑郁症状,16~19分可能有抑郁症状,≥20分为肯定有抑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