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 ◎ ◎ ◎ ◎ ◎ ◎ ◎ ◎

第四章
耳内镜操作的辅助用药

耳科疾病中炎性疾病多见,常需要药物保守治疗,用药途径包括全身用药和局部用药。由于耳颞区的解剖特点及血迷路屏障的存在,局部途径用药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充分发挥最大药效。因此耳部疾病的治疗,耳局部用药已成为常用和有效的治疗手段。

与全身用药相比,耳局部用药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一方面可以准确地投药至所需部位,在局部形成数十甚至数百倍于全身应用时的药物浓度,迅速达到峰值药物浓度,并长时间维持。另一方面,虽然局部形成极高的药物浓度,但用药总量及进入血液循环的药量明显少于全身用药,因而大大减少对全身重要脏器产生的毒性不良反应。再者,当局部软组织发生严重感染或其他病变时,由于机体的自然防御机制,造成这一区域缺乏血供,局部给药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不需依赖血液将药物携带至这一区域,避免因病变局部缺血而导致的疗效影响。

传统的耳部局部用药方式主要以滴药、浸泡为主,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暴露的外、中耳,但对于一些局限性病灶反而不能针对性地精确用药,同时也限制了腐蚀性治疗药物的使用。耳内镜下的耳部给药则更为细致,例如在内镜监视下使用腐蚀性药物对局灶性病变进行烧灼,可以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对于传统的耳部滴药,在患者伴外耳道耵聍、痂皮及分泌物等堵塞时必然会影响药物到达作用部位。在用药前应用耳内镜充分清理后再进行药物滴注、浸泡,从而有效提高药物的使用效能。例如,在耳内镜下清除真菌感染时的真菌团块,或放射性颞骨坏死的死骨病灶后,再对炎症创面使用针对性的药物,进行反复浸泡、冲洗,能有效促进伤口的快速愈合。对于突发性聋、梅尼埃病等内耳疾病,耳内镜下鼓室内药物灌注已成为成熟的治疗手段。耳部局部使用的药物按照用途分类主要包括消毒防腐剂、清洁软化剂、激素以及抗生素溶液,根据剂型分类可分为粉剂、溶液、油剂、乳膏等。本章后部将对药物用途及剂型分类进行详细阐述。

一、耳内镜下治疗局部用药的选择

(一)药物剂型的选择

耳部局部用药一般优先选用溶液或油剂,药物在这类溶剂里能得到充分溶解,均匀分布于深在和形状不规则的病变部位,使用后可以自行溢出或易于清除,不会残留。也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选用软膏。上述剂型十分适合在耳内镜直视下做术野的浸泡、冲洗或涂布。但不宜使用粉剂,因为溶解性差的粉剂喷入耳内后,不仅消炎作用差,且常与耳内分泌物胶合成团,造成堵塞而妨碍引流和继续治疗,严重者可引起颅内、颅外并发症。如必须使用,用量应小且选用易溶于水的药物,以利后续清理或溶于水后自行排出。

(二)耳局部抗生素的选择

耳部分泌物的病原菌复杂多变,由于多年来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加,真菌感染亦逐年上升,正确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并合理应用对于耳部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耳局部选择使用的抗生素应根据药物剂型有效成分的稳定性、抗菌谱及药敏结果、耳毒性等因素决定,必要时可经验性选择。

常见的抗生素滴耳液商品有洛美沙星滴耳液、氧氟沙星及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另外还有医院自制的复方新霉素滴耳液等,为主要含喹诺酮类及酰胺醇类的抗生素。除了这些制剂,耳部局部用药也可以选用即配即用的头孢类抗生素溶液。

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较头孢类抗生素高。左氧氟沙星溶液在室温(25℃)下有效期达1年,洛美沙星溶液在室温有效期为3.64年,环丙沙星在室温保存5年未见异常。同时喹诺酮类抗生素对G + 和G 致病菌均存在较高敏感性,临床也有相应的滴耳剂,一般药房较常买到。其中0.3%氧氟沙星滴耳液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可用于儿童急、慢性中耳炎及成人慢性中耳炎的首选耳局部用药。头孢类药物抗菌谱广,也可以作为耳部局部使用的抗生素,但该类药物半衰期短,在室温下不能长期保存,如头孢他啶、头孢唑啉等配药后稳定性不高,头孢唑啉在室温的有效期为8.6小时,头孢西丁室温下稳定期为12小时,头孢他啶配制后要求低温保存并在24小时内使用。因此头孢类药物不能制成滴耳剂成品,只能即配即用,或存放于冰箱保存,限制了其在临床上推广使用。而氨基糖苷类药物有耳毒性,一般不作为首选抗生素。

研究表明,从中耳炎患者的中耳分泌物中分离得到的细菌最常见的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即绿脓杆菌)、α-链球菌和A组链球菌,其他较少见的病原体有卡氏肺囊虫、肺炎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外耳道炎的主要病原体是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某些G 菌如变形杆菌、克雷伯氏和大肠杆菌也很常见。耳部常见的局部真菌感染种类较多,主要有曲霉菌,占80%~90%。其他较多见的为青霉菌、帚霉菌、毛霉菌及念珠菌等。

药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G + 菌对头孢唑林、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等敏感,G 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敏感。MRS菌株仅对左氧氟沙星敏感。G + 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已经基本上对青霉素产生耐药,红霉素、克林霉素也存在高耐药率,已不适宜作为临床首选药物。三线药物包括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应该在一、二线药物耐药的情况下方考虑采用,减少由于外膜蛋白缺失、产酶、外排泵、生物膜等耐药机制的发生而引起的耐药株过快形成。

即使是稳定性高、耐药性低的抗生素滴耳剂,也不宜长期滴用同一种类。因外耳道炎及中耳炎致病菌多为混合性感染,长期使用一种类型的抗生素滴耳剂可至局部菌群失调,某类型致病细菌受到抑制后而其他种类的细菌又开始大量繁殖,同时耳内长期滴入广谱抗生素溶液也是造成外耳道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故应根据药敏交替使用不同种类的滴耳药物,发现真菌感染后及时选用局部抗真菌药物治疗。

(三)糖皮质激素在耳局部用药中的应用

耳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主要是利用激素较强的抗炎、抗水肿、免疫抑制以及保护机体免于受细胞内毒素损害的作用。在炎症早期,该类药物能增强血管紧张性,减轻充血及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在炎症后期,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和肉芽组织形成,减轻炎症引起的瘢痕和粘连。常用于耳科局部的糖皮质激素有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等,使用适应证包括有:

1.外耳道炎

伴湿疹的外耳道炎可使用甲强龙或地塞米松等激素溶液进行局部浸泡,并可视情况与抗生素、抗真菌剂或收敛剂等合用。

2.分泌性中耳炎

在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抽取积液后,使用激素鼓室冲洗,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和减少复发。

3.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

局部激素溶液与抗生素溶液联合冲洗,可减少黏液分泌及炎性渗出,减轻黏膜的肿胀,抑制肉芽生长。

4.中耳手术后的术腔处理

对未干水的乳突术腔,耳内镜下清理痂皮及分泌物后,使用激素溶液冲洗、浸泡术腔,可抑制炎性分泌及肉芽组织生长而重新获得上皮化。

5.突发性耳聋及梅尼埃病

在全身使用激素与血管扩张剂、维生素等的基础上,耳内镜下进行激素鼓室内注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尤其对于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患者,激素的全身使用受到限制,鼓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成为首选的治疗方式。

(四)抗真菌药在耳局部用药中的应用

外耳道真菌病致病菌种类以曲霉菌为主,其次为白色念珠菌。常见的局部抗真菌药有成熟的制剂,如制霉菌素甘油,也有即配即用的注射液,如伊曲康唑注射液、氟康唑注射液。这些局部用药都为油剂和水剂,可耳内镜下行药物外耳道浸泡法,使药物充分直接作用于整个外耳道壁及鼓膜,不留治疗死角,不给病原菌留下生存空间。同时制成滴耳液使用方便,局部无刺激,无耳毒性,无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无引起听力下降、耳鸣、外耳道疼痛等不适症状产生,患者的依从性好。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为新型的唑类抗真菌药物,具有广谱的抗真菌活性,组织穿透力强,停药后皮肤角质层内仍存在3~4周的药物后效应而作用时间长。但这种药物的缺点为配制后需要立即使用,如果不能立即使用,需在2~8℃保存下,且保存不超过24个小时。相对地,复方制霉菌素溶液配制简单、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治愈率高、易于推广,为临床常用。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自制药复方雷锁辛擦剂,含有间苯二酚、硼酸等成分,具有抑制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同时具有止痒和促进角质形成的作用,配合耳内镜涂抹外耳道,对真菌性外耳道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二、耳部用药常见剂型

耳部用药根据剂型分类可分为粉剂、溶液、油剂、软膏等。

1.散剂(粉剂,powder)

有干燥、保护、散热等作用,耳部使用后易残留和造成耳道堵塞及影响引流,故在耳部应用较少。

2.溶液(solution)

是药物的水溶液,有清洁、散热、消炎及促进上皮新生的作用。适于外耳道炎、各型中耳炎。部分制成专门的滴耳液,部分为通用的溶液。

3.油剂(oil)

是以植物油或矿物油类为溶剂,或以不溶性粉末混于上述油类而制成的剂型。有清洁、保护、减轻炎症的作用。

4.软膏(cream)

用于皮肤的含脂类或油脂类物质(如凡士林、猪油、羊毛脂)为基质的半固体药物制剂,具有保护、收敛的作用。临床常用的有10%氧化锌软膏、白降汞软膏、艾洛松软膏、及含抗生素或抗真菌药激素软膏等。

三、耳部用药分类

1.消毒防腐剂

(1)1%~2%苯酚甘油(phenol glycerine)滴耳液:

又名酚甘油或苯酚甘油滴耳液。作用消炎、镇痛、杀菌、止痒。适用范围: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急性鼓膜炎及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早期(鼓膜未穿孔者)。注意事项:苯酚甘油与水混合时,即形成酚水溶液,释放出苯酚,后者具有较强刺激性。故耳道分泌物多者不宜用。小儿慎用。

(2)3%~4%硼酸酒精(boricacid aloohol)滴耳液:

作用杀菌、止痒。适用范围:耳道霉菌病、穿孔较小的化脓性中耳炎。注意事项:该药滴入耳内后有短暂刺痛感,故小儿及对疼痛较敏感的成人慎用。

(3)1%~3%醋酸(aceticacid)溶液、2%醋酸铅(lead acetate)溶液:

作用杀菌、抑菌、止痒。适用范围:耳道霉菌病、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对绿脓杆菌感染者特有作用)。注意事项:溶液必须密闭,不能久置。当浓度超过3%时,对耳道皮肤和鼓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能破坏上皮组织,造成损伤。

(4)利凡诺(rivanol)溶液:

又名依沙吖啶(ethacridine)或雷佛奴尔。常用0.1%~0.2%溶液。作用消炎、杀菌、止痒。适用范围:耳廓、耳周皮肤湿疹,急性及亚急性渗出性外耳道湿疹并伴有轻度感染者。注意事项:对耳廓及耳周较大面积的湿疹用以湿敷。入耳道可使耳道皮肤及鼓膜轻度染黄色。

(5)1%~2%苯氧乙醇(phenoxyethanol):

消毒防腐作用,对绿脓杆菌抑制作用较强。适用范围:绿脓杆菌感染的外耳道炎和中耳炎。

2.抗生素溶液

(1)0.3%氧氟沙星滴耳液(ofloxacin solution):

氧氟沙星为新型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抗菌谱极广,对G + 和G 细菌均有强大的抗菌活性。该制剂稳定性好,药液由中耳黏膜向血清移动、浓度低,对中耳和内耳未见损害报道。文献报道从外耳、中耳分离出的致病菌对该药敏感率为92.1%,清除率为93%,为一种高效安全药物。适用范围:外耳道炎和疖,小儿及成年人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炎以及乳突手术后未干耳伴感染的有效治疗。疗程一般为l~2周,开封后1个月内用完,有效期3年。

(2)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lomefloxacin hydrochloride ear drops):

适用范围:外耳道炎,鼓膜炎,敏感菌引起的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注意:洛美沙星为新型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抗菌谱极广,活性强。对耳部各种致病菌敏感率为93.6%,清除率为87.6%,对绿脓杆菌清除率为88.2%,为一种高效安全滴耳剂。有效期:3年。

(3)0.25%~0.5%氯霉素(chloramphenicol)液:

作用对G + 和G 菌均有效,多用于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感染。适用范围: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注意事项:随药物浓度增加而作用增强,但至1%时已成混浊液而效力不增加。

(4)1%~2.5%氯霉素甘油(chloramphenicol glycerine):

作用同氯霉素水液。甘油有助溶作用可增加浓度而增强药效,且甘油吸水有助消肿。适用范围:外耳道炎及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5)0.5%新霉素(neomycin)溶液:

为氨基糖苷类广谱抗生素,对G + 和G 菌、抗酸杆菌等有抗菌作用。适用范围为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注意事项:有耳毒性,中耳炎并发混合性耳聋或有过眩晕等症状者慎用。

(6)复方新霉素可的松溶液:

含1%新霉素、0.5%氢化可的松,基质为甲基纤维素。作用抗炎、消肿和抗过敏。适用范围: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及湿疹性皮炎,急、慢性中耳炎。

(7)复方多黏菌素B和磷霉素钠滴耳剂(又名耳炎灵):

每毫升含1万单位多黏菌素B(polymyxin B)、30mg磷霉素钠(phosphomycin sodium)、0.1mg地塞米松等成分。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对G 杆菌和绿脓杆菌的作用显著。对金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均有抗菌作用。适用范围: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乳突术后不干耳等。有效率为92.2%,疗效高于氯霉素滴耳剂。注意事项:少数病例滴药时感轻度耳痛、耳痒,停药后即消失。

(8)0.5%金霉素(aureomycin)液:

作用对多种G + 及G 菌有抑菌或杀菌作用。特别对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有效。适用范围: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等。注意事项:该液久置失效。

(9)10%小檗碱溶液(berberine):

抑菌作用。适用范围: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注意事项:滴药部位染成药物黄色。

(10)1%制霉菌素(nystatin)液:

基质为甲基纤维素(methylcellulose)。作用抑制真菌生长。适用范围:外耳道霉菌病。

3.清洁剂及软化剂

(1)3%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溶液:

又名双氧水。有清洁、抗菌及除臭作用,适用于外耳道炎及脓液较多的中耳炎。注意事项:使用时以数滴滴耳,或耳科消毒棉签蘸液局部清洗脓液,用后将泡沫清除,然后滴入抗生素溶液。

(2)液状石蜡(1iquid paraffin):

作用滴入耳内软化耵聍栓及脓痂,便于取出。或使外耳道内昆虫异物的翅、足黏着,限制其活动,并使其呼吸器阻塞、与空气隔绝而窒息死亡,便于取出。

(3)5%碳酸氢钠甘油(sodlium bicarbonate)滴耳液:

又名耵聍液。用于溶解、软化栓塞的硬性耵聍栓,每日5~6次,每次数滴浸泡,用药2~3天后再行外耳道冲洗将耵聍洗出。

4.其他

(1)1%水杨酸酒精(salicylic acid alcohol):

作用抑制真菌和细菌,并能止痒。适用范围:外耳道真菌病。

(2)水杨酸锌糊(paste of zinc salicylic acid):

又名拉萨尔糊剂(lassar’s paste),作用为止痒、吸水、消炎。适用范围:耳部及外耳道湿疹,乳突术后皮炎。注意事项:每次用量不宜过多,第二次使用时,应将上次之药物拭去后再用,否则易阻塞耳道。

(3)30%鸦胆子油(brucea javanica oil):

外耳道乳头状瘤术后局部使用。可每日涂患处一次,约用2周为一疗程。

(4)15%鬼臼树脂(podophyllin):

有腐蚀、消肿作用。用于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每日或隔日1次,3周为一疗程。

(5)1%丁卡因(dicaine)溶液:

又名地卡因、潘托卡因。用于鼓膜穿刺、鼓膜切开前的表面麻醉。使用时以耳科细棉签蘸取少许,擦涂于鼓膜表面。丁卡因穿透黏膜能力强,作用迅速,擦涂后1~3分钟即可出现麻醉,可持续60~90分钟。

(6)复方雷锁辛擦剂(resorcinol):

含有间苯二酚、硼酸等成分,具有抑制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同时具有止痒和促进角质形成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Ali A,Mohiuddin E,Shahabuddin,et al. Clinical evaluation of unani ear drops herbotic for earache. Pak J Pharm Sci,2015,28(6(suppl)):2243-2248.

[2] Clark M P,Pangilinan L,Wang A,et al. The shelf life of antimicrobial ear drops. Laryngoscope,2010,120(3):565-568.

[3] Kerryn L,Simpson,Anthony Markham. Ofloxacin otic solution:a review of its use in the management of ear infections.Drugs,1999,58(3):509-531.

[4] Chen B,Li K. Analysis of ofloxacin in ofloxacin ear drops by microfluidic chip coupled with contactless conductivity detection. Methods Mol Biol,2015,1274:53-64.

[5] Kiselev A B,Chaukina V A.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of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the Candibiotic,Otipax,and Anauran ear drops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external and middle ear otitis. Vestn Otorinolaringol,2013,(6):76-78.

[6] Anusha B,Purushotman R,Lina L C,et al. Superglue accidentally used as ear drops. Med J Malaysia,2012,67(2):212-213.

[7] Amatya R,Khanal B,Mahato P K,et al.Aspergillus species in clinical specimen:a seven year prevalence study from eastern Nepal. Nepal Med Coll J,2011,13(3):175-177.

[8] Vennewald I,Klemm E.Otomycosis: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lin Dermatol,2010,28(2):202-211.

(郑亿庆 许耀东 张雪媛) uxKD5J5jOMLGFIBowSPYlwWTkLdvVnZbPrfsgPV+6eJ9J02hyiNLpc5Md16Tv39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