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灾难医学救援系统的科学要素

科学要素是灾难医学救援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古典科学时期,对科学的认识是静态的、单线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科学研究、科学技术和生产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了极为密切的相互依赖的关系,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了质的变化。科学是一种重要的人类活动,当代科学是从事新知识生产的人们的活动领域,它不再局限于个别科学家自发的认识过程,而表现为一种建制,在其中,科学家、科学工作者被社会地组织起来,服从一定的社会规范,为达到预定的目的而使用种种物质手段和研究方法。灾难医学救援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离不开科学要素的支撑。

一、科学要素的构成

李喜先研究员认为,科学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科学认识要素、知识要素和社会要素有机地结合成特定的结构从而具有不同于各要素独自具有的新功能,向新的有序结构进化的整体。其中,各认识要素形成一个子系统——科学认识系统;各知识要素形成另一个与其密切相关的子系统——科学知识系统;各社会要素形成一个子系统——科学社会系统。因此,科学要素主要由3部分构成——认识要素、知识要素和社会要素。

(一)认识要素

科学认识系统是在认识过程中由认识主体、认识中介和认识客体诸要素所构成的系统。认识主体是从事灾难医学救援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共同体,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从事灾难医学救援活动的群体;认识客体是灾难医学救援的服务对象,包括灾区内的所有人员;认识中介是主客体发生作用的媒介和手段,包括仪器设备等“硬中介”,也包括科学方法等“软中介”。

(二)知识要素

知识要素包括科学概念、科学理论和学科体系等知识要素。在微观层次上,灾难医学救援系统的科学要素表现为理论系统,即由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经逻辑推理得到的结论构成的理论系统;在中观层次上,灾难医学救援系统的科学要素表现为学科体系,即由灾难护理学、灾难重症医学、灾难流行病学、灾难医学管理学等学科构成的学科体系;在宏观层次上,灾难医学救援系统的科学要素表现为科学整体,它是一个与周围环境密切联系,并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实现了高度整合的一个整体。

(三)社会要素

灾难医学救援系统的科学要素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以科学共同体为代表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建制,是社会要素的主要含义。该共同体可分为不同的层次,如灾难医学救援的教学研究机构、专业化的学术团体、非政府组织等。世界灾难与急救医学协会(World Association for Disaster and Emergency Medicine,WADEM)是国际上最负盛名的灾难救援医学专业组织,它的前身是1976年10月2日成立的“美因兹俱乐部”,成立以来,该协会通过召开理事会和全球学术大会、构建杂志编审委员会和论文同行专家评审网络、建立区域性分会和专业性分会等方式将世界范围内的专家凝聚在一起,有效促进了科学社会团体的交流合作。

二、科学要素的作用

科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巨大力量,对灾难医学救援系统的完善起着“催化剂”般的作用。科学同时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属于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它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变革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人们思想解放的认识先导。科学要素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揭示灾难医学救援的特殊规律

灾难医学救援有其特殊的内在规定性和规律性,灾难医学救援的环境、对象、主体特殊,需要针对其规律开展深入研究。灾难医学救援从过去粗放式救援走向精确救援的过程中,需要从多个学科中吸收营养,揭示灾难环境中伤病员产生、分布、流动的特殊规律,促进其理论体系的完善,从而更好地指导灾难医学救援实践。

(二)引领灾难医学救援创新发展

在灾难医学救援系统的诸要素中,科学要素是最为活跃的要素,它是引领灾难医学救援系统实现整体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科学通过对新领域的持续探索,形成新的概念、原理和理论,指导和推动灾难医学救援系统的发展进化。随着人类社会的日趋复杂,灾难导致的损伤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复合灾难成为人类面对的主要灾难,科学要通过不断探索新问题,推动灾难医学救援系统向前发展。

(三)指导灾难医学救援行动

科学知识不仅是人对自然的认识,而且是人的真正力量所在,人们可以利用科学知识所揭示的规律指导灾难医学救援行动,提高灾难医学救援的针对性,让宝贵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保障效益。比如说,通过卫星遥感、环境感知、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我们能够对灾区人员伤亡情况、卫生资源分布情况提前做出判断,从而提高灾难医学救援的针对性。

三、科学要素的演化趋势

随着人类知识的增长,现代科学也在不断向前演化发展,形成了一个门类繁多、纵横交错、相互渗透、彼此贯通的网络体系。灾难医学救援系统科学要素的增长,涉及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包含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呈现出了多面性和复杂性。

(一)灾难医学救援认识的综合创新

从灾难医学救援系统的认识主体来看,越来越多的社会部门参与其中。国家自然灾难应对涉及水利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地震局、林业部等部门,事故灾难应对涉及安监总局、交通运输部、铁道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电监会等部门,公共安全事件应对涉及卫计委、农业部等部门,社会安全事件应对涉及公安部、人民银行、外交部、粮食局等部门。这些部门通过协同努力,共同推进了灾难医学救援能力的进步;从灾难医学救援系统的认识客体来看,不仅要关注灾区群众在“急性期”的健康,还要关注灾前医学救援能力建设和灾后的康复;从灾难医学救援系统的认识中介来看,随着灾难医学救援技术方法和装备的不断改良,灾难医学救援认识也在不断进步。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灾难医学救援主体、客体、中介的综合创新机制。

(二)灾难医学救援知识的有机整合

20世纪以来,现代科学出现了相关生长的趋势,通过理论、方法和对象的转移和综合,产生了大量边缘学科、综合学科和横断学科,现代科学日益发展成为一个门类繁多、纵横交错、相互渗透、彼此贯通的知识体系。灾难医学救援系统的很多知识来源于临床医学,特别是急诊医学,但它只是灾难医学救援知识的一个主要来源途径,灾难医学救援系统在发展演化的过程中不断吸收社会学、管理学、哲学、建筑学、军事学等学科的知识,将各学科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体现了很强的综合性。

(三)灾难医学救援科学社会的复杂集成

灾难医学救援科学社会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科研体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是传统意义上的国家科技创新主体力量,但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创新主体日趋多元化,大学、科研机构、企业、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都成为创新的主体,从灾难医学救援系统的总体发展趋势来看,灾难医学救援社会需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实现灾难医学救援科学社会的高度集成。 nKJoGQMk/l3bkl487Me6Feof1tyCJkaG7SiMn9WOazuPVSfctYBV8JF0BMXQjvi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