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中医药高等教育战略目标

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是指教育发展主体在某一时期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和所要达到的总体要求,通常用有关综合或多元的定性定量结合的指标反映。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是在深入分析新时代对中医药教育的需求现状和未来趋势下,在对中医教育自身发展规律进行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科学勾画的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的全局性愿景与蓝图。

实现新时代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战略目标,需要实施2025年至2030年的两步走战略步骤。具体时间、内容与步骤如下:

第一步,2018—2025年。利用7年左右时间,实现:

一、院校布局与专业布点结构优化发展

至2025年,建成1~2所独立建制的中医药本科院校;2~3所独立建制的高等职业(高等专科)中医药院校;在综合性、医科大学、药科大学等院校中增设20~30个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类专业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及34个省级行政区域(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的中医药院校布局、专业布点优化发展,东、中、西部及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的中医药高等教育布局与专业数量布点差距显著缩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布局合理、结构清晰的中医药高等教育院校布局与学科专业布点,形成均衡发展的院校与专业布局结构。

二、中医药教育供给稳步增长质量不断提升

至2025年,中医药院校中医药类专业与中医药相关专业招生规模年均增长5%;中医学类专业本科毕业生达到4万人规模;中药学类专业本科毕业生达到6万人规模;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类医师(含助理)医师数达到0.4人;成为人人享有中医药服务的主要人才供给源。独立建制的中医药院校以中医药为主体、相关学科专业协调发展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教育投入不断增长,医药学类专业教育差别化拨款全面实施;师资队伍总体数量增加,师生比达到1∶14以下,新办专业师生比不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师教育观念全面更新,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教学改革深度推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实践教学规范有效运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健全运行,评估、认证等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有效,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能力显著提升。

三、一流学科与一流专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至2025年,在现有6所院校成为“双一流”建设单位基础上,再有1~2所院校成为“双一流”中医学、中药学或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单位;中医药学科进一步分化,在现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学科基础上,针灸推拿学进入国家一级学科目录,3~5所院校进入“双一流”针灸推拿学学科建设单位。一流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在国家启动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12~15个中医学专业成为一流专业,8~10个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成为一流专业,10~15个中药学专业成为一流专业。

四、中医药科学研究水平与科技转化能力显著提升

至2025年,基于中医药传承研究的价值受到业内和社会公认,文献研究成果进入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系列;基于中医药原创思维指导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得到广泛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取得1~2点重大突破;新药开发取得5~7项突破性成果;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大幅度增加;国家科技进步奖院校获奖率比例上升到70%以上;产教深度融合,中医药院校为实现中药工业产值1万亿、健康服务业3万亿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与贡献率大幅度提升。

五、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合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至2025年,中医药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世界医学教育标准全面实施;4~6所教育机构通过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认证;国际教育机构教学进一步规范,中国主导的13门课程的核心教材推广使用,世界中医学教学质量普遍提升;中医药医疗、教学、科技合作范围更加广泛,与国外高水平大学与研究机构的合作数量与层次不断提高。

六、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传播深度推进

至2025年,中医药文化传承在全国更加广泛推进,以中医药为载体的文化教育进入绝大部分中小学;以中医药博物馆形式的文化传承受到更多民众欢迎;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速度、深度与传播手段不断进步与发展;中医孔子学院达到20所、中医孔子课堂达到50个。

七、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与优化

至2025年,中医药教育体系优化与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取消;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缩小;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毕业后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执业中医师资格考试有序衔接;师承教育方式得到有效传承;终身教育面向基层农村推进,教育体系与支持机制有效运行;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以促进个人发展理念深入中医药从业人员。

第二步,2025—2030年。再利用5年时间,实现:

中医药教育所承载的五大资源优势发挥、七位一体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产教融合深度、学科交叉力度等能力大幅度提升;中医药教育人才供给数量与质量有效服务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求,全面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需要;国民中医药健康素养大幅度提升;中医药科学研究与产业转化领域进一步渗透扩展到海洋科学、材料科学、电子科学、地质科学等领域与学科,促进中医药+、互联网+中医药等新业态形成;为中药工业总产值2万亿、健康服务业5万亿贡献率达到30%以上。

中医药国际合作领域与层次进一步提高;具备冲击世界科技成果奖励实力的中医药科学研究项目达到2~3个;中医药科技与产业评价体系得到国际权威机构采纳;中医药企业与产业国际合作深度推进,跨国性中医药大型企业开始在国外落地。

中医药教育所承载的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实力全面建成;成为治未病中主导作用、重大疾病治疗中协同作用、疾病康复中核心作用的主要阵地;成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发展的主要阵地;成为国际合作交流中国优秀文化传播的“一带一路”的主要阵地。

至2030年,基本形成一支由百名国医大师、万名中医名师、百万中医师、千万职业技能人员组成的中医药人才队伍。 Cx5W35GIwTyo9owbY72sZ3GfgViDYxJFVz2fFLm33Qpbx4OThm+rO+RPZVJTXI3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