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9月,北京协和医学院奠基及开工典礼在紫禁城边的东单三条九号院(原豫王府)隆重举行。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以当时世界上所能达到的最高办学标准投入巨资,医院终于在1921年落成并开幕。建院伊始,北京协和医学院就致力于将当时西方的先进医学引入中国,努力提升整个中国社会的健康水平,而这一目标是不可能离开健康科普工作而实现的。
建校百年以来,北京协和医学院虽然一直秉承“高进、优教、严出”的精英医学教育理念,但绝不意味着自居于象牙塔内,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早在20世纪20年代的初创时期,协和医学生就组织了“丙寅医学社”,并出版了《丙寅周刊》,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被誉为“医学革命的宣传阵地”,在当时良莠不齐的健康科普界卓尔不群,对社会的影响十分深远,为现代医学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人民的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第一位公共卫生学教授兰安生(John B. Grant)有句名言被后世奉为圭臬:“一盎司的预防,胜过一磅的治疗”。1925年,兰安生创办了“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成为集社区卫生服务、预防医学教育和研究为一体的原创性示范项目,直接影响了半个世纪后世界卫生组织《阿拉木图宣言》(1978)倡导推动的初级卫生保健,兰安生也被誉为“初级卫生保健之父”。在兰安生的影响下,协和八年制毕业生陈志潜怀着医学救国的梦想,于1932年创建了“定县公共卫生模式”,成为后来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的典范,陈志潜也被称为“中国公共卫生之父”。在后来的协和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从事了公共卫生和卫生管理工作,成为了协和的一个优秀传统。
1979年恢复高考后,协和重新招收八年制医学生,到现在已接近40年。当年的这批莘莘学子现在已经成为国内外很多高水平医疗机构,尤其是协和系统各大医院和研究所的中青年骨干。他们在百忙之中时时不忘健康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创作了一篇篇字字珠玑的科普小品文。这些文章追求的不是功利,而是向全社会普及健康理念;我作为他们曾经的校长,深深为这些举措感到高兴。
百年时光转瞬飞逝,今天的中华大地上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将建设健康中国提升到我国战略发展的新高度,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而健康科普在其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致力于实现“健康中国梦”的今天,医学科普工作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然而科技与社会的飞速发展,导致了大众的健康知识与专业人士相距甚远,亟须广大医务工作者投身其中。作为具有百年优秀传承、以世界一流为建设目标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医学科普领域更应当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2017年初,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多位校友共同发起和组织了微信公众号“东单九号院”,旨在大力宣传医学科普,让老百姓获得权威、实用的医学健康知识,实在是一件特别有社会效益的举动。希望“东单九号院”在医学科普方面作出与丙寅医学社相当的贡献,而本书也能作为系列丛书的第一辑,像《丙寅周刊》一样在医学科普领域名垂青史,为实现“健康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前院校长
2017年12月31日
于北京东单三条九号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