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2012年肿瘤登记年报,肺癌、结直肠癌、上消化道癌、乳腺癌和肝癌是我国城市老百姓高发的前五位癌症,占所有新发癌症病例的60%以上。
年龄50~75岁之间或具有以下危险因素之一:
1.吸烟≥20包/年,包括曾经吸烟,但戒烟不足15年者。
2.长期被动吸烟者(大于20年,基本每天接触)。
3.有(石棉、铍、铀、氡等接触的)职业暴露史者。
4.有COPD或慢性肺纤维化病史者。
胸部低剂量螺旋CT(胸部LDCT)。
建议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尽可能使用16层或以上多层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将第1次行LDCT筛查作为基线LDCT。基线CT扫描以后,每1~2年1次的LDCT肺癌筛查为年度筛查。
将LDCT发现的结节分为两类:
第一类:肯定良性结节或钙化结节,其特征为边界清楚,密度高,可见弥漫性钙化、中心钙化、层状钙化或爆米花样钙化。
第二类:性质不确定结节,通常指非钙化结节,包括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和非实性结节。
(1)基线(第一次)LDCT检出的实性结节随诊方案见图1。
图1 基线LDCT检出的实性结节随诊方案
a. 是否抗感染治疗,应请呼吸科专家会诊后决定,为避免抗生素滥用,如病灶无明显炎症征象,建议首选直接观察并1个月后复查CT
b. 阳性指摄取值高于肺本底,阴性指代谢无增高
c. 推荐活检,也可根据高年资临床医师经验判断直接进行临床干预
(2)年度复查LDCT检出的实性结节随诊方案见图2。
图2 年度复查LDCT检出的实性结节随诊方案
(1)孤立性、直径<6mm * 的非实性结节,2年后LDCT随访,没有变化则4年后随访。如患者情绪过于焦虑,可适当缩短随访周期(首次6~12个月后复查,以后每2年随访1次,病灶变大、变浓则缩短随访周期或手术切除,变小、吸收则保持2年随访或终止随访),见图3。
(2)孤立性、直径≥6mm * 的非实性结节,发现病变后3个月进行LDCT复查以确定病变是否持续存在;如果病变持续存在且无变化,则每年LDCT随访复查,至少持续3年,之后仍应长期随访,间隔期可适当放宽,有变化则调整随访周期。对于直径10mm以上,平均CT值超过-600HU,外形有分叶、内部可见空泡征的非实性结节,恶性可能较大,应建议手术切除。不推荐使用抗生素或进行PET-CT检查,见图3。
*2015“中放”的标准是5mm,结合国际上NCCN等指南及目前假阳性较高的背景下,本共识定为6mm。
图3 孤立性非实性结节处理方案
(3)孤立性部分实性结节,3个月后复查,病变变淡、变小则两个月后复查至病变消失;病变无变化或增大则考虑恶性可能,建议手术切除。对于直径10mm以上,实性部分直径≥6mm的部分实性结节,可考虑PET-CT进一步检查,见图4。
图4 孤立性部分实性结节处理方案
(4)多发的、直径<6mm、边界清楚的非实性结节,应采取比较保守的方案。建议先行6个月复查,病灶持续存在则1年后复查,如1年后依然存在且无变化,则2年后随访,之后每2年随访1次。病灶增多、增大、变浓则缩短随访周期,或通过评估病灶部位、大小和肺功能情况,选择性地对变化明显的病灶手术切除;病灶减少、变淡或吸收则延长随访周期或终止随访,见图5。
(5)多发非实性结节,至少1个病变直径≥6mm,但没有特别突出的病灶,推荐首次检查后3个月LDCT随访,如无变化,之后每年1次LDCT检查,至少3年。之后仍应长期随访,间隔期可适当放宽。发现病灶变化需调整随访周期(增多、增大、变浓则缩短随访周期;或通过评估病灶部位、大小和肺功能情况,选择性地对变化明显的病灶手术切除;减少、变淡或吸收则延长随访周期或终止随访),见图5。
图5 多发非实性结节处理方案
(6)有突出病灶的多发非实性或部分实性结节,在首次检查后3个月进行LDCT随访,如病灶持续存在,建议对较大的突出病灶给予更积极的诊断和治疗。出现以下情况考虑为突出病灶:病灶内实性成分直径≥6mm的部分实性结节;病灶直径>10mm的非实性结节;具有分叶征、毛糙边缘、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等恶性征象的非实性或部分实性结节;任意大小的非实性结节或内部实性成分<6mm的部分实性结节,在随访过程中出现病灶增大或密度增高;结节出现任何其他浸润性病灶特征。以上情况均要高度怀疑恶性,建议对其手术切除,见图5。
(7)对于随访中应用PET-CT的建议:非实性结节以及实性成分<6mm的部分实性结节,不推荐PET-CT检查;实性成分≥6mm、直径10mm以上的部分实性结节,如果定性困难,可推荐PET-CT检查;实性成分≥6mm、高度怀疑恶性的部分实性结节,可以推荐行全身PET-CT检查进行术前分期;伴有肺内其他实性结节,或者有肺外肿瘤病史的非实性或部分实性结节,建议PET-CT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