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定义

天使综合征(angelman syndrome,AS)是一种由于母源15q11-13染色体区域的 UBE3A 基因表达异常或功能缺陷引发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精神发育迟滞,语言、运动或平衡发育障碍、快乐行为、癫痫等。

同义词

快乐木偶综合征(happy puppet syndrome)。

病因和发病率

母源 UBE3A 基因的表达或功能缺陷导致天使综合征。天使综合征已明确的分子遗传机制有4种:母源15q11-13缺失、父源15号染色体存在单亲二体(uniparental disomy,UPD)、母源15q11.2-q13印记缺陷(imprinting defect,ID)和母源 UBE3A 基因发生致病突变。四种分子机制都导致了母源 UBE3A 基因的失功能。

UBE3A 基因编码的泛素蛋白连接酶E3A参与了泛素化途径,对特定蛋白进行降解。在人类胎儿脑组织和成人额叶皮质中, UBE3A 基因主要表现为母源表达,父源甲基化。正常情况下,神经系统由功能性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进行平衡或维持,当 UBE3A 失功能时则可能影响该系统。另外,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对细胞功能也至关重要,包括信号转导、细胞周期进程、DNA修复和转录调节。然而,该疾病的具体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天使综合征在欧美人群患病率约为1/12 000~1/24 000。我国多为散发报道,尚无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临床表现

天使综合征的特征是智力发育迟滞、严重的语言障碍、步态共济失调和(或)肢体颤抖,同时伴有不恰当的快乐行为,其中包括频繁大笑、微笑和易兴奋。小头畸形、特征性脑电图及癫痫发作也很常见。发育迟滞首先在6个月左右出现;然而,AS的独特临床特征直至1岁之后才会变得明显。患者常常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得到明确诊断。

诊断

符合天使综合征临床诊断标准共识和(或)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表明母源 UBE3A 等位基因存在表达或功能缺陷时,即可给予诊断。

天使综合征临床诊断共识标准包括一致性表现(几乎全部患者出现的经典表现)、经常性表现(超过80%患者出现的表现)以及相关性表现(少于80%患者出现的表现)。一致性表现包括重度发育迟滞、言语障碍、运动或平衡障碍,通常是步态障碍和(或)肢体颤动、行为独特包括频繁大笑/微笑;明显的快乐举止、易兴奋性,往往伴有手颤和运动过度行为等。经常性表现包括头围发育延迟、癫痫发作以及特征性异常脑电图(大波幅慢、尖波)。相关性表现包括平枕/枕骨凹陷、下颌突出、宽嘴、齿缝稀疏、频繁流口水、过多的嘴部动作、肤色及发色浅淡、运动时屈曲手臂、睡眠障碍等。

遗传学检测首先选择的是DNA甲基化分析,这类方法包括甲基化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技术(MS-MLPA)、甲基化PCR (MS-PCR)等,可诊断母源15q11.2-q13缺失、父源单亲二体(UPD)或印记缺陷(ID)所致的天使综合征。如果DNA甲基化分析结果正常则可以考虑进行 UBE3A 基因序列分析。SNP-array芯片分析可以检测15号染色体的微缺失和UPD,但无法从技术上甄别天使综合征和Prader-Willi综合征,需结合临床进行诊断。天使综合征婴儿通常存在非特异性精神运动发育迟滞和(或)癫痫;因此,鉴别诊断往往具有广泛性和非特异性,包括脑瘫、静态性脑病或线粒体脑肌病等。目前认为,天使综合征需要与如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Mowat-Wilson综合征、Pitt-Hopkins综合征、Christianson综合征、Prader-Willi综合征、2q23.1微缺失、22q13.3缺失综合征、男性 MECP2 重复、腺苷酸琥珀酸裂解酶缺乏症、与低甲硫氨酸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相关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缺乏症、先天性糖基化障碍、Kleefstra综合征、 HERC2 相关的认知障碍、WAC相关的智力残疾等。另外,当女性患儿表现为癫痫、获得性小头畸形和严重言语障碍时,则需要与Rett综合征进行鉴别诊断。

遗传咨询与产前诊断

患者获得分子诊断后,应进一步明确其分子遗传机制,以进行遗传咨询。天使综合征患者同胞患病的再发风险取决于先证者的分子遗传类型,详见表1。同时,产前检查应在明确告知胎儿再发风险之后方可进行。

表1 天使综合征的分子遗传类型及患者同胞的再发风险

IC.Imprinting center,印记中心

治疗

迄今尚无特效治疗。目前主要是针对临床表现进行积极的对症及支持治疗,有助于提高AS患儿的生活质量。比如,当新生儿出现喂养困难时,需要采用特殊奶嘴和其他方法管理患儿吮吸能力弱或不协调的情况;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癫痫发作;而对于出现社会破坏性或自我伤害等不良行为的患儿,建议采用行为疗法进行干预;利用胸腰椎夹克和(或)手术干预治疗脊柱侧凸。应在适当的时候尽早使用辅助沟通工具,如图片卡或交流板,以改善患儿言语障碍的情况。同时,有一些基因治疗正在积极开展中,比如利用端粒酶抑制剂和反义寡核苷酸激活沉默父源 UBE3A 等位基因,以期达到增加父源 UBE3A 等位基因的表达,补充母源 UBE3A 等位基因缺陷,以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

预后

总体上,年轻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但成年个体不能独立生活,仍然可能出现癫痫发作。随着年龄的增长,脊柱侧凸变得更为常见。暂无患者寿命相关的数据,但似乎接近正常个体。

(白晋丽 宋 昉)

参考文献

[1]Jiang Y,Lev-Lehman E,Bressler J,et al. Genetics of Angelman syndrome. Am J Hum Genet,1999,65:1-6.

[2]Clayton-Smith J,Pembrey ME. Angelman syndrome. J Med Genet,1992,29:412-415.

[3]Dagli A,Buiting K,Williams CA. Molecular and clinical aspects of Angelman syndrome [J]. Mol Syndromol,2012,2(3-5):100-112.

[4]Williams CA,Beaudet al,Clayton-Smith J,et al. Angelman syndrome 2005:updated consensus for diagnostic criteria [J]. Am J Med Genet A,2006,140(5):413-418.

[5]Bai JL,Qu YJ,Jin YW,et al. Molecular and clin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ngelman syndrome in Chinese patients. Clin Genet,2014,85(3):273-277. 3F32E1SWlc+zraxMK7wI4QxUc69o/A9Vyfm9dggfzWVlf7+8WkMTyzGgyNOsCPf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