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拘挛瘛疭

拘挛又称转筋、抽筋等,是指在睡眠中不自主地出现阵发性小腿肌肉拘急挛缩的一种病证。瘛疭又称痸疭、抽搐、抽搦、搐等,是指在睡眠中不自主地出现腿部筋脉肌肉伸缩不定,抽动不已,形如曳锯的一种病证。二者同为睡眠中出现的肌肉筋脉病变,互相联系,并可相兼出现,治疗相近,故合并讨论。

拘挛的患者睡眠中出现阵发性小腿筋脉肌肉拘急挛缩,可发于一侧,也可发生于双侧,约20~40秒发作1次,连续发作5分钟~2小时,使患者转醒。瘛疭发生于卧床尚未入睡之时,患者小腿筋脉肌肉抽搐不止,必须不停地活动、叩打,或下床行走才能解除,有时也发生于大腿、足、腰等部位。其不适感如酸痒、麻木、针刺、蚁行、触电等多种感觉之混合,痛楚难言,以夜深人静、昏沉欲寐时为甚,影响睡眠,严重者至彻夜不眠。

拘挛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据国外报道,12%的严重失眠、3%的嗜睡与拘挛有关。瘛疭多发于青壮年,女性较男性为多见。

拘挛瘛疭属睡眠障碍范畴,现代睡眠学对其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目前发现拘挛患者的多导睡眠图显示觉醒波型。拘挛瘛疭多数病因不清,少数病例继发于神经元疾病或局部血循环不畅,有些患者有家族性倾向。治疗应用氯硝西泮、卡马西平及5-羟色胺等有效。

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黄帝内经》主张邪客及湿热为因,如《素问·缪刺论》说:“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素问·生气通天论》则说:“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诸病源候论》认为是体虚受风,《太平圣惠方》责之于血虚受寒。本病主要涉及心肝脾肾等脏腑,多由心肝血虚、肝肾阴虚、中气虚弱以及湿热、肝风、痰火、瘀血而发病。治疗虚证以养血柔筋、滋补肝肾、补中益气等为法;治疗实证当以清热利湿、潜阳息风、清热化痰、活血化瘀之法。

(一)拘挛瘛疭的病因病机

1.筋脉失养

气血阴液不足,筋脉失其濡养,是拘挛瘛疭的重要原因。肝藏血主筋,心主血脉,拘挛瘛疭病变在筋脉,故与心肝两脏关系最为密切。若先天禀赋不足,营血亏虚,或久病耗损,失血过多,或思虑忧愁,伤心耗血,或肝气郁滞,气郁伤血,以致营血不足,筋脉失其濡养,则发生拘急挛缩,瘛疭不止。肝肾同居下焦,肾为水脏,主藏精,肝脏属木,主藏血,肝肾相依,乙癸同源,精血互生。若先天禀赋不足,精血虚少,或大病久病之后,阴血耗伤,或房劳纵欲,阴精耗损,均能导致肝肾两虚,精血不足,筋脉失养,出现拘挛瘛疭。脾居中土,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气虚弱,清阳不升,气失温煦,筋脉失于温养,亦可发生拘挛瘛疭。

2.瘀血阻滞

瘀血阻滞,经脉不畅,筋失所养,是拘挛瘛疭的重要致病原因。跌仆损伤,瘀血内停,或久病入络,经脉不通,都会产生瘀血。瘀血阻滞,经脉不畅,死血不祛,新血不生,筋脉失养,则拘挛瘛疭。本病常见由瘀血而致者,应当予以充分注意。还应该指出,造成瘀血阻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审明原因,辨证论治。有气滞而血瘀者,为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滞而血涩,出现瘀血阻滞;有阳虚而血寒者,为素体阳虚,感受外寒,或寒从中生,血失温运,滞涩不行,出现瘀血阻滞;有气虚而血瘀者,气为血帅,气以行血,气虚则鼓动无力,出现瘀血阻滞;有血虚而血瘀者,血虚则脉中血少,血少则流动不畅,运行迟滞,出现瘀血阻滞;有气血两虚而血瘀者,气血两虚,鼓动无力,脉不充盈,血脉滞涩,出现瘀血阻滞等等。凡此种种,皆能发生拘挛瘛疭。

3.痰湿风火

痰湿风火,阻滞经络,气血不行,筋脉失养,也是发生拘挛瘛疭不可忽视的病因。冒犯雾露,淋雨涉水,久处湿地,感受外湿,或脾胃虚弱,暴饮暴食,脾失健运,湿邪停滞,蕴久化热,湿热不攘,阻滞经脉,发生拘挛瘛疭。脾胃不运,聚湿酿痰,蕴久化热化火,或过食肥甘厚味,生痰化热化火,或感受外邪,入里化热,灼津生痰,痰热互结,壅滞经络,血脉不畅,筋脉失养而发生拘挛瘛疭。素体肝旺,风阳易动,或肝肾不足,阴虚阳亢,风胜则动,故见筋脉拘挛瘛疭。

(二)拘挛瘛疭的辨治

1.心肝血虚

临床表现:夜寐不安,失眠多梦,筋脉拘急,惊惕不宁,心悸健忘,头晕目花,面色淡白,爪甲不荣,舌质淡,脉沉细。

证候解析:心肝血虚,神魂不宁,筋脉失养,故夜寐不安,失眠多梦,筋脉拘急;心肝血虚,心失濡养,神不守舍,故惊惕不安,心悸健忘;心脏其华在面,肝脏开窍于目,心肝血虚,故面色淡白,头晕目花;肝其华在爪,血虚失荣,故爪甲枯而不华;舌质淡、脉沉细为血虚之貌。

治疗原则:补养心肝,和血柔筋。

选方用药:芍药甘草汤(《伤寒论》)加味。

赤芍、白芍、炙甘草、当归、丹参、酸枣仁、茯神、川芎、鸡血藤、红花、牛膝。

方药解析:本方以赤芍、白芍、炙甘草为君药,宗芍药甘草汤之旨,酸甘化阴,养血荣筋;当归、丹参、酸枣仁补心肝之血虚,安心神之不宁,为臣药;茯神养心安神,川芎、鸡血藤、红花、牛膝活血通络,共为佐使。全方共奏补养心肝、和血柔筋之功。

2.肝肾阴虚

临床表现:夜寐不安,下肢拘挛瘛疭,头晕目眩,耳鸣如蝉,腰酸膝软,烦热盗汗,口燥咽干,夜间尿频,舌红少苔,脉沉细。

证候解析:肝肾不足,阴液亏少,筋脉失养,故下肢拘挛瘛疭,夜寐不安;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肝肾阴虚,不能上荣,脑髓不满,则头晕目眩,耳鸣如蝉;腰膝属肾,筋聚于关节,肝肾不足,腰膝失养,故腰膝酸软;阴虚内热则烦热,迫津外泄故盗汗,阴津不能上承则口燥咽干;肾虚失司,则夜尿频频;舌红少苔、脉沉细为肝肾阴虚之象。

治疗原则:滋补肝肾,缓急柔筋。

选方用药: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合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白芍、当归、夜交藤、甘草。

方药解析:本方以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白芍、当归,滋补肝肾,养血荣筋;泽泻、茯苓、丹皮之三泻,降浊利湿,泻肝火以助补益;更加夜交藤养血安神通络;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滋补肝肾、缓急柔筋之功。

3.脾气虚弱

临床表现:拘急瘛疭,肢体麻木,夜间为甚,夜寐不安,少气懒言,肢体困重,腹胀便溏,面色萎黄,舌淡齿痕,脉沉细弱。

证候解析:脾气虚弱,气不温煦,筋脉失养,故肢体麻木,拘挛瘛疭,入夜加重,睡眠不安;气虚则少气懒言;四肢失主则困重无力;脾失健运,故腹胀便溏;气虚不能上荣,则面色萎黄;舌淡齿痕、脉沉细弱为脾气虚弱之征。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温养筋脉。

选方用药: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

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陈皮、当归、白芍、鸡血藤、柴胡、升麻。

方药解析:本方黄芪补中益气,温养经脉,用为君药;党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共为臣药;陈皮健脾理气燥湿,当归、白芍养血营筋,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络,共为佐药;柴胡、升麻升举清阳,为本方使药。诸药配伍,共奏健脾益气、温养筋脉之功。

4.瘀血阻滞

临床表现:夜寐不安,拘挛瘛疭,局部刺痛,敲打活动而稍减,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肌肤甲错,面色黧黑,舌质暗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涩。

证候解析:瘀血阻滞,经脉不畅,筋脉失养,故夜寐不安,拘挛瘛疭,其痛如刺;敲打活动,则血气稍通,故拘挛瘛疭疼痛减轻;瘀血阻滞,津液不能上承于口,故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瘀血阻络,新血不生,肌肤失养,面失濡润,故肌肤甲错,面色黧黑;舌暗有瘀点瘀斑、脉细涩均为瘀血之征。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通络缓急。

选方用药: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合芍药甘草汤(《伤寒论》)。

当归、丹参、生乳香、生没药、赤芍、白芍、炙甘草、鸡血藤、牛膝。

方药解析:本方以当归活血养血,为君药;丹参助当归以加强活血祛瘀之力,活血而不伤血,乳香、没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共为臣药;赤芍、白芍、炙甘草缓急止痛,酸甘化阴,鸡血藤活血通络,牛膝活血祛瘀,引药下行,共为佐使药。全方配伍,达活血化瘀、通络缓急之效。

5.肝阳动风

临床表现:夜寐不安,拘挛瘛疭,头晕目眩,头痛面赤,口燥咽干,腰膝酸软,或肢体麻木,舌红,少苔,脉弦数。

证候解析:肝阴亏虚,不能潜藏,肝阳上亢,极而风动,故夜寐不安,拘挛瘛疭;风阳上扰头面,故头晕目眩,面赤头痛;肝肾阴亏,则口燥咽干,腰膝酸软;阴液亏虚,筋脉失养,故肢体麻木;舌红、少苔、脉弦数是阴亏阳亢之象。

治疗原则:潜阳育阴,息风缓急。

选方用药: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合杞菊地黄丸(《医级》)加减。

天麻、钩藤、石决明、枸杞子、熟地、山茱萸、山药、白芍、丹皮、牛膝、夜交藤、茯神。

方药解析:本方以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息风通络,共为君药;枸杞子、熟地、山茱萸滋补肝肾,育阴柔肝,共为臣药;山药、白芍滋阴柔肝,丹皮、牛膝凉血活血,引药下行,夜交藤、茯神安神定志,通络祛风,共为佐使。全方配合,共收潜阳育阴、息风缓急之功。

6.痰热阻络

临床表现:睡卧不宁,拘挛瘛疭,肢体麻木,心悸易惊,烦躁胸闷,恶心欲呕,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证候解析:痰热阻滞,筋脉失养,故睡卧不宁,拘挛瘛疭,肢体麻木;痰热扰心,心神不宁,则心悸易惊,胸闷烦躁;痰热中阻,脾升胃降失调,故恶心欲呕;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皆为痰热所致。

治疗原则:清热化痰,通络柔筋。

选方用药: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加减。

竹茹、枳实、半夏、陈皮、黄连、茯神、远志、地龙、鸡血藤、白芍、炙甘草、胆南星。

方药解析:本方以温胆汤清热涤痰,利胆和胃;加黄连以助清热之力;茯苓易茯神,加远志以宁心安神;地龙、鸡血藤活血通络;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胆南星清热涤痰。全方共奏清热化痰、通络柔筋之效。

7.肝经湿热

临床表现:夜寐不宁,拘挛瘛疭,两胁胀痛,烦躁易怒,口苦而干,纳呆恶心,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证候解析:肝经湿热,扰动神魂,阻滞经络,筋脉失养,故夜寐不宁,拘挛瘛疭;热郁湿阻,肝气不舒,故两胁胀痛,烦躁易怒;湿热阻滞,升降失调,故口苦而干,纳呆恶心,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是肝经湿热之征。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舒筋通络。

选方用药: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加减。

龙胆草、黄芩、炒栀子、泽泻、通草、车前子、生薏米、当归、生地黄、茯神、柴胡、甘草。

方药解析:本方以龙胆草清热燥湿,用为君药;黄芩、栀子苦寒清热泻火,燥湿渗利,为臣药;泽泻、通草、车前子、生薏米清热利湿缓急,当归、生地黄滋阴养血,以纠苦寒伤阴之偏,茯神养心安神,共为佐药;柴胡引经,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使药。全方共收清热利湿、舒筋通络之效。

(三)临证医案

肝经湿热病案

曹某,女,47岁,1976年10月26日初诊。

患者近20天来夜间经常左下肢抽筋,影响睡眠,诊为睡眠肌阵挛综合征,经外院治疗未见好转,遂来我院治疗。患者左下肢转筋抽搐反复发作,夜寐不安,心烦急躁,口苦而黏,但头汗出,手足心热,大便不爽,小便短赤,阴痒,带下黄黏而沾衣,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诊为拘挛瘛疭,证属肝经湿热,治以清热利湿、舒筋通络之法,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处方: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炒山栀10克,柴胡10克,黄柏10克,木瓜10克,赤白芍 15克,乌贼骨18克,生茜草12克,生龙牡 各先煎 30克,夜交藤15克,地龙10克。5剂,水煎服。

二诊:转筋减轻,心烦急躁消失,带下减少。遂以上方加当归、生地各10克再进。患者服药15剂而愈。 6qX52HUObuW1wgj70M3xDMeZjd2ivh+XC1dnOBxHpbQl6GgKHMxoA/ovCAb9GuT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