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鼾眠

鼾眠又称为鼾睡、鼾卧、打鼾、打呼、打呼噜等,是指在睡眠中因气道不畅而鼾声响亮,时断时续,并伴有失眠或日间嗜睡的一种病证。

鼾睡的患者,打鼾是经常性的,几乎每晚打鼾,甚或卧则打鼾,鼾声如雷,或如扯锯,时断时续而不规律,夜间或有失眠,日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嗜睡,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或有头痛、恶心、盗汗、心悸、急躁易怒、多汗等症状。

国外资料报道,鼾眠的发病率为1.4%~10%,可发生于各年龄组,以40~60岁的肥胖者较为多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现代研究认为,鼾眠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关,尤其是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形体肥胖、鼾声响亮而不规则是其明显标志,每次呼吸暂停时间超过10秒,最长可达3分钟,一夜可发生数十次至数百次,其发作在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各期中呈进行性加重,在REM睡眠时最重。本病的病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部分患者有甲状腺功能减退、肢端肥大症以及下颌、颜面或上呼吸道畸形,有的患者有家族史。本病药物治疗效果不肯定,肥胖者应当进行减肥,阻塞型或混合型可考虑手术治疗。还应该指出,鼾眠者虽或有失眠,但忌用安眠药物。

中医学对鼾眠病的认识始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云:“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认为太阳温病误治发汗而致多眠睡,鼻息必鼾。《诸病源候论·咽喉心胸病诸候》说:“鼾眠者,眠里喉咽间有声也。人喉咙气上下也。气血若调,虽寤寐不妨宣畅;气有不和,则冲击喉咽而作声也。其有肥人眠作声者,但肥人气血沉厚,迫隘喉咽,涩而不利亦作声。”鼾眠是在睡眠过程中,肺系气道不畅,呼吸节律改变,功能障碍,以致呼吸困难,甚则呼吸暂停。《素问·经脉别论》说:“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鼾眠主要责之于肺脾,脾肺气虚是鼾眠致病之本。肺脾气虚,治节失守,呼吸不利,引起鼾眠;肺开窍于鼻,肺窍不利可引起鼾眠;肺系不利亦可引起鼾眠。此外,心肺有热、痰热壅盛、瘀血阻滞、阴阳不和等原因也可以产生鼾眠。鼾眠治疗多采用补益肺脾、通窍宣肺、清热祛火、化痰祛瘀、调和阴阳等法。

(一)鼾眠的病因病机

1.脾肺气虚

肺脾气虚是鼾眠发生的根本原因。《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主治节,包括对呼吸的节律、周身气机的调节功能,以及助心行血的功能,是对肺脏功能的高度概括。呼吸节律匀调自然,是治节的表现,是肺主气功能正常的体现,也是肺藏魄的条件。肺主一身之气,肺吸入自然界之清气,与谷气合而积于胸中,成为宗气。宗气司呼吸,贯心脉,行气血。呼吸节律紊乱,甚至暂停,是宗气虚弱、治节失调、魄神失守的表现。宗气部分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之气,肺气和脾气息息相关,脾气充则肺气盛,脾气虚则肺气馁,故脾肺气虚是鼾眠致病之本。脾肺不足,气虚不续,呼吸不利,发为鼾眠。

2.窍闭系阻

窍闭系阻,呼吸不畅,是产生鼾眠的直接原因。肺为阳中之太阴,居于上焦,为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主气,司呼吸,上连肺系,开窍于鼻。因此,肺系、鼻窍是呼吸之气的必经之道。《灵枢·脉度》说:“肺气通于鼻。”若感受外邪,闭塞皮毛,肺失宣发之能,鼻窍不利,则呼吸不畅,肺气阻塞不通,亦可发生鼾眠;或外邪自口鼻而入,壅塞鼻窍,亦可发生肺气出入不畅,产生鼾眠。《外台秘要》说:“肺藏,为风冷所乘,则鼻气不和,津液壅塞。”若外邪客于肺系,咽喉不利,呼吸不畅,也会出现鼾眠。因此,肺窍闭塞不通、肺系阻滞不畅,是产生鼾眠的直接原因。

3.痰热瘀血

痰热瘀血壅滞胸肺,是鼾眠致病的重要原因。外邪袭肺,入里化热,热灼肺津,炼液为痰;或素体丰腴,痰湿壅盛,蕴久化热;或过食肥甘炙煿之品,积热生痰,均致痰热互结,肺气壅盛,宣降失司,呼吸不利,发为鼾眠。心肺火炽,扰动神魄,神不守舍,呼吸不利,亦可发为鼾眠。跌仆金刃损伤,或久病不解入络,瘀血阻滞,以致神魄昏乱,发为鼾眠。

4.阴阳失调

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营卫气血协调,阴平阳秘,精神乃固。若营卫气血失调,阴不与阳交,阳不与阴接,阴阳不能和调,营卫相争,则神魄不宁,发为鼾眠。

(二)鼾眠的辨治

1.脾肺气虚

临床表现:鼾睡声重,时断时续,或呼吸停顿,精神疲倦,气短懒言,少气乏力,自汗畏风,纳谷不馨,腹胀便溏,舌淡有齿痕苔白,脉缓弱。

证候解析:脾肺气虚,呼吸无力,故发生鼾眠;气虚不续,故鼾声时断时续,或呼吸停顿;肺气亏虚,则精神疲倦,气短懒言,少气乏力,自汗畏风;脾气虚弱,运化失司,则纳谷不馨,腹胀便溏;舌淡有齿痕苔白、脉缓弱皆是气虚之象。

治疗原则:补益脾肺,升举清气。

选方用药: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

黄芪、人参、白术、当归、陈皮、炒枣仁、柴胡、升麻、炙甘草。

方药解析:方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温,入肺脾经,补益中气,升举清阳为君;人参、白术补气健脾,增强黄芪补气之力,共为臣药;当归补血养营,陈皮理气和胃,炒枣仁调神,共为佐药;柴胡、升麻升举清气为佐使;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脾气充,清阳升,肺气盛,呼吸畅,治疗鼾眠正为合宜。

2.鼻窍不利

临床表现:夜寐不安,鼾声响亮,断续不规则,鼻塞不利,流涕,喷嚏,鼻痒,或有头痛,舌淡红,苔薄白,脉稍浮。

证候解析:鼻窍不利,气道阻塞,故夜寐不安,鼾声响亮,断续不规则;肺气不宣,鼻窍不利,因而鼻塞;外邪留滞,故流涕,喷嚏,鼻痒,或有头痛;外邪束肺,故脉稍浮。

治疗原则:宣肺散邪,芳香开窍。

选方用药:苍耳子散(《重订严氏济生方》)加味。

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菖蒲、桔梗、川芎、甘草。

方药解析:本方以苍耳子通窍宣肺,祛风除湿为君药;辛夷、白芷芳香通窍为臣药;薄荷宣肺解表,散风开窍,菖蒲芳香开窍,桔梗宣肺利咽,川芎活血祛风,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共奏宣肺开窍之功。

3.肺系壅塞

临床表现:夜寐不实,鼾声如雷,咳嗽气憋,咽喉不利,或见乳蛾肿大,声音重浊,舌淡暗,苔白腻,脉弦滑。

证候解析:肺系壅塞,气道不畅,呼吸受阻,故夜寐不实,鼾声如雷;肺系不通,气失宣散,故见咳嗽气憋,咽喉不利,声音重浊;痰气壅结,故见乳蛾肿大;舌暗、苔腻、脉弦滑是痰气壅塞、气道不利所致。

治疗原则:宣肺散邪,清利咽喉。

选方用药:白牛宣肺汤(经验方)加减。

白僵蚕、牛蒡子、杏仁、前胡、桔梗、荆芥、川贝、玄参、牡蛎、赤芍、甘草。

方药解析:本方以白僵蚕、牛蒡子、杏仁宣肺祛风,化痰利咽,用为君药;前胡、桔梗、荆芥宣肺利咽,祛风解表,用为臣药;川贝母、玄参、牡蛎化痰散结,清热利咽,赤芍活血化瘀,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共奏宣肺散邪、清利咽喉之效。

4.痰火闭肺

临床表现:夜卧不宁,鼾声洪大,喉中振动,胸中烦热,痰黄而黏,不易咯出,咳嗽喘促,但头汗出,鼻息灼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解析:痰火互结,壅闭肺脏,肺失清肃,气道不利,故夜卧不宁,鼾声洪大,喉中振动;痰火结于胸中,故胸中烦热,气息灼热,痰黄黏不易咯出;痰热壅盛,肺失清肃,故喘促咳嗽;痰热上蒸,则头汗出;肺热下移大肠则便结,膀胱热盛则尿赤;舌红绛、苔黄腻、脉滑数俱为痰火互结之象。

治疗原则:涤痰泻火,宣降肺气。

选方用药:礞石滚痰丸(《丹溪心法》引王隐君方》)加减。

礞石、大黄、黄芩、黄连、瓜蒌、半夏、胆南星、沉香粉、枳实。

方药解析:本方以礞石剽悍重坠,攻逐肺脏顽结之老痰,为君药;大黄苦寒,荡涤大肠火热实结,开痰火下行之道,为臣药;黄芩、黄连清心肺之火,瓜蒌、半夏、胆南星攻逐痰热之结,沉香、枳实下气散结开郁,共为佐使。全方共奏涤痰泻火、宣降肺气之效。

5.阴阳失调

临床表现:夜寐不安,辗转反侧,鼾声震耳,胸胁满闷,心悸易惊,自汗盗汗,困倦乏力,易感冒,恶风畏寒,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证候解析:阴阳失调,不能交通既济,故夜寐不安,辗转反侧;阴阳不和,气息不畅,故鼾声大作;气机不利,故胸胁满闷不舒;神魂不宁,故心悸易惊;阴阳失调,不能固护阴液,则自汗盗汗;阴阳两虚,则困倦乏力;阴不平而阳不秘,故易感外邪,恶风畏寒;舌淡苔白、脉沉细弱亦是阴阳失调、阴阳两虚之象。

治疗原则:调和阴阳,潜镇安神。

选方用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金匮要略》)加减。

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龙骨、牡蛎、菖蒲、郁金。

方药解析:本方以《伤寒论》之桂枝汤调和营卫,燮理阴阳,桂枝助卫益阳,白芍敛营益阴,生姜和胃通阳,大枣滋阴养营,甘草调和诸药;加龙骨、牡蛎潜阳镇心安神,菖蒲、郁金开窍化痰。全方共奏调和阴阳、潜镇安神之效。

6.瘀血阻滞

临床表现:鼾睡声重,睡卧不宁,头痛如刺,头昏而沉重,心胸闷痛,口渴,但欲漱水不欲咽,舌质暗,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证候解析:瘀血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神明失养,心神不安,故睡卧不宁,鼾睡声重;瘀血阻滞,不通则痛,清阳不升于头面,故头痛如刺,头昏沉重;瘀阻气滞,故心胸闷痛;瘀血阻络,津液不能上承,故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舌质暗、瘀点瘀斑、脉细涩是瘀血阻滞之征。

治疗原则:活血通窍,宁心安神。

选方用药: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加减。

麝香、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菖蒲、郁金、牡蛎、老葱、大枣、黄酒。

方药解析:本方以麝香芳香走窜,开窍通络;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菖蒲、郁金化痰开窍;牡蛎潜阳镇静;老葱、黄酒、大枣通阳行气,和阴调血。全方共奏活血通窍、宁心安神之效。

(三)临证医案

1.脾肺气虚病案

吴某,男,47岁,2012年1月12日初诊。

患者近2年来夜间睡眠打鼾,常自我惊醒,经西医院检查,诊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建议呼吸机治疗,患者拒绝,故来中医治疗。素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心房颤动病史。患者夜间睡眠打鼾,反复惊醒,多梦,心悸,纳呆,脘胀,多白痰,大便溏,小便黄,舌质淡红,苔白微腻,脉弦滑。诊为鼾眠,辨证属脾肺气虚,治以补益脾肺、升举清气之法,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生黄芪10克,太子参10克,炒白术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木香5克,当归5克,鸡内金10克,法半夏9克,藿香10克,黄芩10克,冬瓜仁20克,炒枣仁20克,六一散 10克。6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夜间惊醒次数明显减少,其爱人反映鼾声减轻,偶有心悸,白痰减少,纳馨,脘胀减,大便成形,小便仍黄,舌脉同前。上方冬瓜仁减为10克,去六一散,加桂枝3克、黄柏5克,继服6剂。

三诊:诸症进一步减轻,夜间已无惊醒,呼吸平稳,纳寐可,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细。上方继服6剂以巩固疗效。2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2.肺系壅塞病案

叶某,男,15岁,1995年11月12日初诊。

患者素有慢性扁桃体肿大,常感咽喉不利。2周前劳累感寒,咽干而痛,经服用抗生素咽痛消失,10天来夜间睡眠不安,鼾声响亮,断续不规则,鼻塞,声音重浊,咳嗽有痰,口干,舌暗红,苔薄白腻,脉浮滑。诊为鼾眠,证属肺系壅塞,治以宣肺散邪、清利咽喉。处方:白僵蚕10克,牛蒡子12克,桃杏仁 10克,川贝母10克,玄参15克,射干10克,桔梗10克,沙参15克,赤芍10克,荆芥穗10克,海蛤壳10克。5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服上药后,鼻塞已通,声音清亮,仍有少许咳嗽,痰质变稀,口干消失,夜来安睡,未见鼾声。再以上方5剂,调理而愈。

3.血瘀痰阻病案

王某,男,35岁,1978年11月9日初诊。

患者半年前车祸外伤,西医诊为脑震荡,经治疗好转。半年来头痛如刺,偏于左侧,部位固定,记忆力减退,夜寐鼾声如雷,睡卧不宁,咽喉不利,时有泛恶,纳谷不馨,胸中满闷,太息则舒,舌质暗,苔白腻,脉细而沉。诊为鼾眠,证属痰瘀互结,治以活血通窍、化痰安神法,以通窍活血汤合半夏天麻白术汤加减。处方:赤芍10克,川芎l0克,当归10克,白芷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半夏10克,天麻10克,陈皮10克,全蝎6克,都金10克,僵蚕10克,甘草6克。5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头痛稍减,恶心泛呕消失,鼾鸣如故,再以上方去白芷,加麝香0.5克、黄酒30毫升,再进5剂。

三诊:药后头痛大减,鼾睡偶作,胸闷消失。再以上方去麝香、黄酒,加熟地黄10克。前后服药30余剂,诸症尽除。 7KzXyP0P1i2vQlb3aN6ZXFWdBYXarCUNIA8dSIKz6t8YKxAoi7Hiwach65DaA+Z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