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国家应负起的责任

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六年的冬天,处于最恶劣状况下的不限于谦二所处的收容所,几乎所有拘留回忆录都有相同的记载。出现这样的状况其实有几个理由。

首先,日本战败之后,苏联的经济也处于相当窘迫的状态。德苏战争中苏方的阵亡人数,从一千五百万到两千万的说法都有。苏联人口于一九四〇年有一亿九千五百九十七万人,一九四六年人口则为一亿七千三百九十万人,大约减少了百分之十一。日本方面的阵亡者约有三百一十万,约占一九四〇年日本内地人口七千三百零六万人的百分之四。

加上苏联领土西侧的工业地带与谷仓地区因为德军占领后采取焦土战术而遭到破坏,虽说苏联最终战胜,但经济状况也陷入穷迫之中。因为阵亡者过多,许多村庄的男子出征之后几乎无人生还。在一九四〇年,集体农场的男女劳动力比率大约是一比一,但至一九四五年则转为一比二十七。

需要将日军俘虏当成劳动力带走,或出现这么多同情谦二这种年轻人的俄国女性,都是因为有这样的时代背景。谦二如此描述: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为了作业,曾经与几个俘虏伙伴一同住宿在俄国的某户民宅。一位应该是战争寡妇的女性带着一个小孩,过着二人生活。衣服只有身上穿旧了的那一套,令人惊讶的,真的是家徒四壁,房内没有任何家具。而且正值隆冬,泥土地面的房间竟没有床铺,睡觉时他们只把外套披着躺下。好歹总算还有个壁炉,除此之外就是几样煮饭用的锅与餐具而已。他们过着最低限度的生活,从战前到战后,在日本还没见过这种生活状态。

因为如此,原本应该供给给俘虏的物资,便遭俄国人盗卖。已经不足的粮食与燃料经过盗卖后,送到俘虏手中时数量更为稀少。

送来战俘营的燃料与粮食遭到盗卖,其实是大家都知道的情况。送往战俘营的燃料与粮食,文件上虽然都记有运送吨数,但货车或卡车的司机会为了自己家中所需等原因,半路卸下这些物资,剩下的才会送到我们手上。

我自己也在一九四七年春天,被派去帮忙运送煤炭,还帮忙盗卖这些物资。俄国人司机利用我们,在自己家与有协议的其他住户处卸下煤炭。至于减少的数量,只要送往目的地工厂时不要减少过多,领取一方也不至于有意见。战争时期的日本似乎也是如此,因为统制经济的缘故,难以取得物资,大家都在盗卖与偷取物资。

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NKVD)发出过命令,必须送达规定量的粮食给俘虏 ,但实际状况则如上所述。

何况,苏联这个国家在对日战争时,也掠夺了大量物资。谦二曾于一九四六年三月起被派去货物场,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整理工作。

掠夺物资堆积如山。关东军军需物资的电缆线、铝条、电话机等等,由货车整车运来,就这么卸下来堆放着。当我找到装在进货用箱里、多达数十箱的日式房屋拉门用把手时,只能感到一阵愕然。大概是能拿到什么就拿走什么吧。

我们也偷走了一些铝条去制作汤匙。当时俘虏的干部曾经交代,如果看到铝条就拿些回来,送到锻造房后,那边的俘虏便铸做成盘子等餐具。不管是我们自己,或者是俄国人,大家都把盗窃视为理所当然。

在整理堆积如山的大量物资时,有人就说:“就是靠这些才打赢德国的吧。”苏联士兵做法蛮横,但充满干劲,上级下达的指令,不管如何先靠冲劲完成。如果是在日本军队,上级胡乱给了办不到的命令,下级绝对不会有那种干劲去完成。

对照民众生活的窘迫,苏联强大的军事力量也给谦二留下了深刻印象。赤塔市街的东方驻扎着苏联的坦克部队,停驻着体积庞大、炮身修长的T-34坦克。“被派出工作时有机会接近一看,内心觉得真是了不起。日本的坦克不仅小,而且只是用铆钉把铁板钉在车上当装甲而已,根本完全无法战胜对方。”

而且苏联的军事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也受到盟国美国的支援。

在奉天第一次看到苏联军队的卡车时,对于他们使用这么大的卡车感到非常惊讶。前面是两个转向轮,后面则是负重的八个轮胎,在后部车厢下两个一组,共四组。十个轮胎的卡车轻轻松松便爬上山坡,相较之下日本卡车实在差太多了。在赤塔也经常看到类似的卡车,引擎盖上印着USA STUDEBAKER字样,才知道这是美国援助的物资。“如果没有美国援助,苏联应该会输给德国吧”,俘虏间聊天时经常互相恨恨地这么说。

对于这种不平衡的状态,苏联人似乎也充满不满,只是表面上没说出口。

大约是一九四六年夏天吧,有个表情严峻的俄国人,在我们作业时靠过来攀谈,用俄语说:“斯大林,不好。”他与我们也没多熟悉,会对我们说这些,大概是因为无法与俄国人讨论这些事情吧。在斯大林时代,说这种话如被告密,就会被送到集中营去。

此外,苏联方面对于接收俘虏一事,并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等战俘抵达之后才开始整备战俘营即是一例;且不仅发生在谦二的战俘营,在其他各种回忆录中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描述。苏联在没有做好接受俘虏的准备下,便强制带走这些人,当作本国的劳动力。

俘虏们在战俘营虽然有领到冬季衣物,但其实这些是苏联军队从日本军掳获的防寒衣物与防寒靴,在西伯利亚根本不够保暖。

日军的冬季衣物跟苏军相比,实在差太多了。例如防寒靴,为了防滑在靴底打上铆钉,但寒气却会随着铆钉直传脚底。苏联的防寒帽都有两层,日军的仅有一层。苏联人常说,在西伯利亚如果额头受寒,就会要人命。日本竟然想靠着这种装备与苏联军队作战。日军曾经出兵西伯利亚,理应学到一些经验与教训,真搞不懂军部的人究竟在想什么。而苏联方面似乎也不知道这种状况,从隔年起,大家都想换用苏联的防寒物件。

另外根据谦二的说明,最初的冬天,户外作业时不断出现人员冻伤。但从第二年起,根据哨兵所的温度计,早上六点如果温度低于零下三十五度,便中止户外作业,苏联方面也开始再三注意预防俘虏冻伤。“恐怕俄国人也没想到,日本士兵如此不耐寒,竟然造成了这么多人牺牲。”

在这种准备不足与恶劣的待遇之下,自然出现俘虏们不想劳动且效率低的结果。根据苏联内务省预算收支统计,由俘虏劳动获得的收入,不仅无法维持管理费用,一九四六年度还出现了三千三百万卢布的赤字,必须由联邦支出预算来弥补。

提出这个数字,并非想为苏方辩护。毕竟当苏联决定利用俘虏进行强制劳动时,就应当负起责任,但苏方却未做好接受俘虏的准备,也没有劳动计划,在这种情形下移送六十万俘虏,只能说是异常拙劣的管理方式。其导致的结果,除了俘虏非人道的处境之外,还给经济带来负面的影响。即便俄国人个人不带恶意,国家仍难辞其咎,必须负责。

部分俄国历史学家曾经提出,“与遭德军俘虏的俄军受到的虐待相较,苏联对日本人俘虏的处置已经相当人道”,或者“关于俘虏待遇,因为苏联并未加盟一九二九年的《日内瓦公约》,所以无须遵守俘虏规定”等见解。 根据苏联中央政府的指示,给予俘虏规定量的粮食,支付他们薪资,甚至有俘虏能到市集购物,这些情况确实可能存在,但这并不能成为否认日本俘虏境遇悲惨、被当作奴隶使用的理论根据。

不过同样,这样的批评也适用于日本方面。虽说大日本帝国统治朝鲜时出现赤字,但这并不能当作是日本曾在朝鲜施予善行的根据。而日军在亚洲各地掠夺当地居民的物资,加上轻视补给与管理拙劣,最终责任仍应落在把战线扩大到与自己国力不相称的日本政府上。即便第一线的士兵们不怀恶意,国家仍责无旁贷。而与上述俄国方面历史学家相似的发言,是否也存在当今的日本社会中?这点诸位不妨试着思考看看。 skQEKPuattlRR2i5IKrOKRaBOSlV0RlJq4K0Qu/g2XDsGuVYaQleHZcKaZy5Kkg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