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成功者的本质是什么?

01

在我的心理课上,有一项非常独特的期中作业,我把它坚持了六年。

这项心理作业完成得最好的人,都已经在各企业里小有成就,未来说不定可以大展宏图。但我渐渐发现,这项作业的质量一届比一届差,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没办法完成。

这项作业就是:学生以十二人为一组,用手机拍摄一段小短片,时间在五到十分钟,反映大学生的心理变化。

每年省里都要组织心理剧大赛和心理微电影大赛,我这样做也是为了选拔人才参加比赛,但更重要的,我是为了告诉学生一个浅显的道理:很多事情,看起来很高大上,实际做起来并不难!

李敖的一句话,在我年轻时就深得我心。大意是说,人生第一快乐是做到自己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人生第二快乐是做到别人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可以说,我今天过得还不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对这句话的深入理解。

出身寒门的我们,从小到大都经历了父母的不断“泼冷水”,经历了“隔壁家孩子”的打击,有一个观念其实早早地就被植入到我们心中,那就是“我不行”。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设限极大影响了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

“自我设限”就是在自己的心里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心理高度”常常暗示自己:这么多困难,我不可能做到的,也无法做到,成功的机会几乎是零。“心理高度”是人无法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它是一块巨石、顽石,在人生及事业成长道路上,阻碍着人们前进。

自我设限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它可以避免你把所有的资源投入到一场不可能赢的战争里。

自我设限,是为了保护你的自我不被外界完全击垮。但大脑是懒惰的,它很难同时思考两件截然相反的事情,它会让你产生一个否定性错觉,即“我不是那块料”,用以继续逃避现实。

李敖还有一句话说的就是这件事:前进的理由只要一个,后退的理由却要一百个。许多人都是找一百个理由证明他不是懦夫,却从不用一个理由证明他是勇士。

李敖是个不断打破自我设限的人,但他没有意识到,人这么做并不是因为自己是懦夫,而是因为大脑中有一台“超级否定计算机”在运转。

在任何事情之前,大脑都会先输入“做不到”这个概念,还没有开始做,它就会想象这件事的灾难性后果(被同学嘲笑、被父母批评……)。

带着这种心态,这件事的完成度肯定是很低的,最后就真可能发生大脑之前担心的灾难性后果,于是大脑又会对你说:“看吧,我说的没错吧!”进一步强化这种消极记忆。

但进入大学乃至进入社会,随着评价机制多元化,社会竞争残酷化,你就需要学会解除自我设限。

想要做到这件事,在欧美电影里,你得目睹身边重要的人离开;在日本动漫里,你得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濒临死亡;在印度电影里,你需要学会跳一支舞;而在中国宫斗剧里,你需要经历闺密背叛、绿茶婊挖眼、丈夫出轨等折磨。

其实解除自我设限没这么难,没必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只需要从小事做起,然后有一个能对你的成果进行积极关注的评价者。我的心理作业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学生拍出来的小视频,肯定比他们心中的电影要差很多。但只要在课堂上播放,由于更加接地气,会引来一阵阵笑声和掌声。而我只需要对里面的闪光点进行放大化表扬,表现出一种对学生成果高于预期的惊讶,就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鼓励他们不断尝试。

日本神经心理学家西田文郎把这一技巧称为“错觉的法则”,它的核心在于识破大脑的偷懒诡计,摧毁大脑中的“否定计算机”。即我们需要通过一些小事,让学生认识到“这些都是错误”,让大脑意识到“灾难性后果”根本就不会发生。用大脑习惯的方式制造出“肯定性错觉”,鞭策个体为改变自己的命运付出努力。

人最大的痛苦就在于,有着很强的欲望,却没有与欲望相匹配的自律和自信去完成目标。

西田文郎认为,所谓自信和自律都是需要欺骗大脑的,经过他对大脑四十五年的研究,他认为大脑认为正确的事情,其实99%都是错误的。

成功会垂青欺骗大脑的人,而失败会造访被大脑欺骗的人。

02

有一招,我经常用来欺骗大脑,那就是:“我别无选择!”

我发现大脑有这样一个习惯,一般大脑会根据本能先做决定,然后它会开始搜索相关证据去支持这个决定,同时会忽略相反决定的依据。

当我出于本能不想做一件事情时,我会第一时间想到“我时间不够”“我能力不足”“条件不成熟”“风险太大”等理由。如果有人告诉我做这件事“能赚很多钱”,我硬着头皮去做,心中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虽然本能告诉我不要去做这件事,但这件事很赚钱,我姑且一试吧!”

在这样的想法下做事,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为这样的想法会在潜意识中限制你的投入,故此,也就限制你的智慧。

所以我换了一种本能,那就是“我不得不做”!

当平台邀请我在网上讲课时,我在第一时间也会感到危险,万一讲不好被千万人唾骂怎么办?但此时“我别无选择”这五个字也同时出现了。

我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了那一幕,当我花了几个月写出来的论文即将获得第一名时,某位教授悄悄跑了上去,和评委们协商了一下,最终把我的名次改成了第二名,把另外一个他看好的人作为第一名推荐给了省里。

是不是觉得自己窝囊?是不是觉得生气?是不是觉得自己面前挡着一座大山,永远无法翻过去?

教授给的理由很简单:你的研究没有他的有价值,你只不过是依靠口才欺骗了评委。

那一刻我必须明白,想跳出这个死循环,就必须到更大、更广、更新的天地里去战斗。

所以我“别无选择”。

其实理性地说,我怎么可能没选择。

身边多少人选择了放弃,选择了妥协,选择了拿着死工资的稳定。反正又饿不死人,慢慢熬着吧。

其实再理性地说,混着也没我说的那么惨,也是可以追求家庭幸福的嘛,把精力用来教育孩子,这也没啥失败的。

但我对自己的暗示太强了。为了帮助我导向成功的一面,我的大脑已经成功地被我“欺骗”了,它无比地相信,如果此时后退,那将是死路一条。

不过嘛,我之所以对这样的“错觉”放任不管,是因为这个错觉此刻是能帮助我成长的,如果有一天这个错觉已经不适合我,我相信自己有能力把它纠正过来。

和自己的大脑斗智斗勇,是我一辈子的乐趣。

03

可惜的是,我不能再把我的心理作业坚持下去了,因为那些早早就断定自己完不成作业的人,为了避免挂科或者被我批评,学会去教务处告状了。他们的理由是,他们不是电影专业的学生,不可能完成这种作业。

我告诉领导,类似抖音、快手一类的短视频已经火遍全网,这个作业真心不难,不是电影专业的学生也能完成。领导告诉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当老师要学会“佛系”一点儿。

我又想起李敖的一句话:只有性格上大智大勇又光风霁月的人,才能自己同自己作战。随着李敖的离开,我想能同自己作战的人,恐怕会越来越少吧!

成功的人生一开始是观众,接着是演员,最后是后台老板。

自我设限的人,最喜欢的便是当观众,因为当观众是最“舒适”的,演员要付出辛劳,而老板要担当风险。

如果布置作业给观众,那就是大大的不敬。我只想坐在沙发上吃着爆米花看你表演,你给我添什么麻烦啊!

我也曾常年当观众。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在生活这场戏里,当观众是最危险的。因为不上台的人,最终会被生活逼着加戏,这样的戏多半是原谅他人,被对方伤害,被对方背叛,为某人付出。这样的戏不仅很难退场,而且连盒饭都拿不到。

所以,人生这场戏,必须得亲自编剧,亲自扮演。毕竟李敖还有句话,停在苍蝇拍上的苍蝇,才是最安全的。 vgDRy7KEWOXh7ylg1LDIhsXQZS9vSwsPGWpfnFfvGVY3jBZs5m93n3SvoJaPrSZ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