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爱情是人类的永恒话题。但在中国古代,大胆表达爱恋的文字不多,即使是在浪漫的诗歌中也并不多见。朱自清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指出:中国的诗歌“缺少情诗,有的只是‘忆内’‘寄内’,或者曲喻隐指之作,坦率地告白恋爱者绝少,为爱情歌咏者更是没有”。直到明清之际,冒襄追忆与爱妾董小宛的往事,撰写了《影梅庵忆语》,其词句清丽,其感情真切,爱情故事蕴藏于字里行间,就此成为“忆语体”古典散文小品的发端之作。此后数百年间,《浮生六记》《秋灯琐忆》等性质相同的“忆语体”佳作不断出现,吸引了大批憧憬美好爱情的读者。

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忆语体”作品的作者主要来自江浙一带。江南自古是人文之邦,加上那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经济发达,养育了众多性情雅致、思想通脱的文人。他们受同一地域文化熏陶,当读到“忆语体”的典范作品后,很容易产生共鸣,创作出同样缠绵悱恻且雅致诗意的作品。这些相似的文学作品多以记录家庭生活为主,大胆地歌唱爱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有爱之幸福、无爱之痛苦,突显了爱情在生活中的不可或缺,也是对女性地位的肯定和讴歌。

《浮生六记》《影梅庵忆语》《寄心琐语》《秋灯琐忆》《香畹楼忆语》等五种,是历年来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忆语体”作品。本次出版《浮生忆语集》,即将这五种合为一套,分为三册,以飨读者。五种“忆语”流传日久,编者均选择了流传中相对权威的版本作为底本进行点校:《浮生六记》的底本为1915年文明书局《说库》本,《影梅庵忆语》的底本为1923年如皋冒氏丛书本,《寄心琐语》的底本为1917年余十眉自印本,《秋灯琐忆》的底本为1934年大东书局本,《香畹楼忆语》的底本为1915年文明书局本。点校过程中对底本中的错字和特别冷僻的异体字,均径改。

为方便读者阅读,本书在点校原文的基础上,还进行了注释和翻译,将与原文内容相关的诗词、文章、版画等内容辑为附录,附于书中,并缀以中国古典名画插图,以期全方位地为读者呈现这部明清挚爱散文经典。由于水平所限,未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浮生六记》,四卷,清代沈复作。

沈复(1763—?),字三白,号梅逸,江苏苏州人。著有《浮生六记》。工诗画、散文,现存作品有《浮生六记》一册、山水画一帧、梅花一幅、篆文对联一副。

《浮生六记》是沈复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的自传体散文小品。全书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叙述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以及作者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本文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俞平伯这样评价本书:“今读其文,无端悲喜能移情,家常言语,反若有胜于宏文巨制者,此无他,真与自然而已。”

本书据1915年文明书局《说库》本整理。 fgSCVxyEYRPQ1rbBdkavb1vx8SeceYqoqKmUW/NT65ioo3EuDBRgtUE28rYwsZU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