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幸福

大部分关于幸福的定义都有一个使人不安的特点,它们都认为,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不能控制的外界条件,尤其是物质的丰富程度。

如果抛开渴望的主体,快乐作为独立的存在,就会变得变化多端,变成一个误导性的抽象概念,所以无法成为人类一切活动的目的。因此有人提出,我们的目的应该是一种更加固定不变的享受和幸福,而不是暂时的激动人心的愉悦和快乐。所以,我们避开自己和他人快乐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靠性的问题,把获得稳定不变的幸福状态作为我们的目标。这样,我们是否可以说,人类一切活动的目标——善,就是幸福呢?

只有做好了进一步深入的准备,并且说明了幸福由什么构成以后,我们才可以说幸福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目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它依然只是老生常谈,毫无意义。毫无疑问,每个人都是以幸福为目的的,因此,幸福可以说是人类共同的目的。然而,除非这个虚无缥缈的词被赋予某种明确的定义,否则,距离找出我们行动的精确目的依然很远。如果幸福只是人类渴望的东西的代名词,那么,我们渴望幸福就等于说是我们渴望我们所渴望的东西;这虽然没错,但和断定谋杀是不正确的一样毫无用处。

然而,如果我们要对幸福做出明确的定义,则又会陷入定义快乐时一样的困境。每个人对幸福都有自己的观点,但公认的是,虽然它不像快乐那么强烈,如同平静的荧光时不时地变成跳跃的火焰,但它比快乐更持久、更灿烂、更温暖。然而,除了这个公认的因素外,寻找幸福和寻求快乐一样有许许多多的途径。大部分关于幸福的定义都有一个使人不安的特点,它们都认为,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不能控制的外界条件,尤其是物质的丰富程度。不可否认,穷人也可以拥有幸福,然而,穷人也比任何人都能更深刻地意识到,如果自己能够富有一些的话就能比现在幸福得多。充足的财力、舒适的环境、意气相投的朋友、体面的工作,都是幸福的必要前提;此外,亚里士多德根据当时的观点又加上了高贵的出身、贤惠的妻子、孝顺的孩子,甚至还加上了姣好的面容,他说: “因为长相非常丑陋、出身卑贱、孑然独居或者无儿无女的人,大抵是不会觉得幸福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活动,这是一个显著的进步。 一种单一的状态或特质,无法成为人类的最高目的,因为一个人即使睡着了,也依然可以处于某种状态或具有某种特质,例如美德,一个善良的人不管是醒着还是睡着,都同样善良。幸福不是拥有这样的特质,而是积极地运用某种官能。而对于人类来说,这种官能必须是人类所特有的,它将人类的生命与低等生物无作为的存在或欲求性的存在区分开来。这种独一无二的官能就是理智,它的运用就是人类特有的幸福。因此, 亚里士多德断定,人类最大的幸福藏在理性思考中。 然而,这恐怕绝不是一个受欢迎的观点,这仅仅是对于一个人人都以为自己是专家的问题的一己之见。 zE/bc+5oT3pBr5bkzu4u700D3Huyi0rHl79u9BTSUtdKD+HgFFzycb72kRkgviN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