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孤僻
——孤独者心中的沟壑

有些人因为不愿和他人接触,以至对周围的人感到厌烦,甚至产生戒备。这种人往往喜欢独来独往,凡事都表现得漠不关心,一副自我禁锢的样子;如果与人交往,也会缺少热情和活力,漫不经心、敷衍了事;有时看上去似乎也较活跃,但常给人一种做作的感觉,仿佛有点儿神经质,因而别人都不愿主动与之交往。他们认为只要这样,便不会和他人产生交集,从而避免滋生出更多尴尬。

实际上,一个人之所以孤僻,正是因为其内心对他人的言行过于敏感,太过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因此才会内心脆弱。一个孤僻的人,如果不能够及时改善这个缺点,那么这种孤独很有可能会伴随其一辈子。

在美国心理医生Danny(丹尼)的心理备案中,有这样一个案例:

Lucy(露西)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成绩优异,但她长期以来一直经受着心理障碍的困扰和折磨。她自小性格内向、胆小、孤僻,再加上父母管教严格,除了学校和家,她很少在外玩耍。

上了大学后,她更加害怕和人接触,愈来愈害羞了。她认为自己是个怪人,她开始不愿意与其他人接触。上大学以来,就连自己身边的同学,她都很少来往,与人讲话时更不敢直视别人,别人问话,她也不愿意开口回答,而且一说话脸就发烧,低头盯住脚尖,好像全身都在发抖。渐渐地,她越来越不愿与其他同学接触,喜欢一个人呆在宿舍或者家里,甚至连从小到大的朋友她也不愿接触了。最后,她开始变得暴躁、孤僻,对什么事情都不在乎,父母只好为她办理了休学。

事实上,据研究表明,童年经历、家庭教育环境,以及在交往中遭遇挫折,是导致人们养成孤僻性格最主要的因素。父母过于严苛或粗暴,双亲婚姻不善,缺乏必要的交际能力和方法,在人际交往中屡遭拒绝或打击等,这都会使我们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进而将自我封闭起来,以为这样就可以减少伤害和痛苦。

其实,由于内心过于怯弱,孤僻者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尤其是当他们将情绪长期压抑,陷入寂寞时,就更易出现不良心理。孤僻者如若要改善与周围人的关系,就应当积极融合到亲人及朋友当中去,消除戒备心理,这样能够接受别人并与之交往。多参加集体活动,特别是要多与性格开朗的人在一起,才能使自己变得开朗起来。

看看这个世界,很多悲剧归根到底都是性格导致的。例如,诗人顾城制造的惨绝人寰的悲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杀妻灭子后自戕其身,就是因性格孤僻,最后发展到畸变、扭曲、精神崩溃。

当然,除了极少数人,很多人的孤僻症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可以说,其中80%都是由后天的环境所造成的,那么如何才能帮助人从根本上克服孤僻呢?

一、多进行鼓励

孤僻、怯懦的人往往都不是喜欢说很多话的人,因此人们应该尽量在其面前少讲“你一定这样做”之类的话,而应多讲“你看怎样办”“你的想法是什么”这类的话,给他一个独立思考并发表自己意见的空间,鼓励他大胆说话、做事,让其在众人面前的孤僻心理逐渐被软化掉。

二、培养自尊心

鼓励他们做一些挑战极限的事情或者是参与有挑战性的活动,以及平常不敢参加的活动;还要多带他们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大胆、顽强、开朗的性格。另外,还可以让他们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以此克服心中的不好意思与尴尬,当与人交往的次数多了,性格就会有所改变。

三、培养自信心

自信心是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例如,卢梭曾经说过:“我不比别人更好,但我就是我。”适时地进行自我激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另外,要想改掉社交中胆小的毛病,还要时时提醒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自己和他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树立“必胜的信心”。你可以这样暗示自己:我主动与你交往,即使你不理我,我也算取胜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你的胆怯心理就会逐渐被克服,自然也会变得不再孤僻。

总之,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会面对现实,主动和别人交往,树立信心,这样会体会到与人交往是一件平常的事。多一分自信,胆怯就会减少一分。要知道,如果你总是一副“孤僻”的态度,就很难去结交更多的朋友。 qX9JiXOzpvFE0soBx7zngMPiDv1MWp4yJDkgo9+MkJZ00LLoBPetefR9Whts6tu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