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的作品《与众不同》在舞台上演出以后,我每天都要收到数以千计的批判者的来信。他们无一例外地指责我说,我写的结局太沉重和绝望了。与此同时,他们用义愤填膺的语气要求我把《与众不同》改成所谓的欢喜大团圆式的结局。遭到明确的拒绝之后,他们说,通过这部戏剧足以看出,我是将世间所有人都看成无耻堕落的纨绔子弟的一个悲观主义者。这个结论实在是让我觉得莫名其妙,我并不觉得《与众不同》中的艾玛是一个需要别人同情的悲剧式人物。她只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尽管历经苦难、饱受折磨,仍然不肯向生活妥协,固执地相信自己的未来可以如期待的那样美好。生活中,有许多人和她一样,不顾一切地追寻自己的梦想,有的人自以为得到了象征着幸福的水晶鞋,最后才发现自己得到的只是一双徒有其表的仿制品。只能自我麻痹,在自己编织的美梦里做一个装睡的人。还有一些人在他人安逸享受生活的时候,放弃唾手可得的幸福,追逐遥不可及的梦想,历尽千帆终于得到了自己最初追寻的东西,却发现随着年华的逝去自己想要的已经不再是常人无法企及的辉煌,而是曾被自己毫不犹豫地舍弃的最平凡的幸福。这么看来,他们的人生似乎都是一场悲剧。但是,如果平心静气地用公正的态度看待他们的一生,你就会发现,他们的人生同样拥有过独一无二的快乐和幸福。在他们追逐梦想的路上,在他们站上最高点的那一瞬间,只要他们愿意就随时都可以将自己的人生看作一场喜剧。
因为这个原因,我从来不认为我的作品是悲观消极的。一个人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追逐一个美丽的梦想,哪怕明知它遥不可及。不管别人是怎样认为的,我始终坚信,这样的悲剧式人物才是真正值得敬佩的乐观主义者。不管经历多少次失败,他们都始终保持着初心,相信未来是美好的、值得期待的。而人们所认为的乐观主义者——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一帆风顺,从未尝过失败滋味的所谓人生赢家。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真正地乐天知命,为了追求梦想对一切苦难都视而不见的人,他们去做一件事情不是因为他们想要去做这件事,而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有能力可以完成这件事情。换句话说,他们从来都不曾拥有过真正的梦想,也不曾体验过梦想带给人们的极致的快乐。
我很清楚,在很多人的眼中我只不过是在危言耸听罢了,没有人会将这番老掉牙的言论当真。他们会认为我之所以说这番话不过是试图为《与众不同》这部令人大失所望的戏剧辩护。就像父母明知自己的孩子不争气,却还要在别人面前维护他一样。毕竟一个人如果想凭借自己的言辞取信于人,就必须开门见山地将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十有八九会被人误解,自然也就无法得到他人的认可。有鉴于此,接下来我会尽可能详尽具体地分析《与众不同》这部戏剧的悲剧式结局存在的合理性。如果这样还是无法令这部戏剧得到人们的认可和肯定,那我也就只好顺其自然了。
我认为《与众不同》这部戏剧最大的闪光点就是它真实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换句话说,这部戏剧的每一个情节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这将使这部戏更加轻易地引起人们的共鸣,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要注意的是这部戏剧的真实性并不是永恒的、无条件的,如果你一定要用心理学的知识来判断这部戏剧是否具有真实性,那么你很有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部戏剧并不具有真实性,这是因为人类的行为是复杂多变难以捉摸的。没有人能肯定地说,人类的所有行为都可以用心理学的内容进行解释。
除此之外,人们的生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你用自己的或是你观察到的生活方式,判断这部戏剧中人物的所作所为是否具有真实性,你就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所谓的真实性不过是我这个剧作家的一厢情愿罢了,根本经不起任何验证。但这个结论无疑是不科学的。举个例子,当你们根据自己在生活中得到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对剧中人物艾玛的行为进行研究时,你会认为艾玛的行为都是不合理的,现实中没有人会像她一样生活。但如果你像艾玛一样与作为船长的父亲相依为命,常年在大海上漂泊,你就会发现艾玛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是不足为奇的。因此,如果你不曾与剧中人物面临同样的境地,就不要草率地否定这部戏剧的真实性。
有一些人对这部剧的结局提出异议,他们认为让醒悟的艾玛和迦勒重新生活在一起才是合情合理的完美结局,但我并不赞同这一点。艾玛和迦勒的行为和期盼,注定他们两者只能拥有这样的结局。在青春正好的时候,艾玛不愿意和甘于平凡、一心以捕鱼为乐的迦勒共度余生,她不顾一切地追寻着自己理想中的爱人。当她忽然意识到岁月无情,自己可能永远无法遇到期待中的完美爱人时,她接受了本性顽劣的花花公子——班尼,试图将班尼变成自己所期待的完美的样子。最后她发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无功,班尼的本性不可能改变,完美无缺的恋人永远只能在想象中存在。她终于发现了迦勒身上的闪光点,但是此时的迦勒已经葬身大海,再也无法与她相伴。于是,她只能绝望地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事实上,她之所以离开人世并不是因为迦勒的死亡,而是因为自己的梦想永远无法变成现实。迦勒也是一样,他之所以葬身鱼腹,并不是因为大海无情,而是因为他始终坚持着这样的观点:一个捕鲸者绝对不可能中途放弃,除非捕鲸的船被海上的风暴吞没,否则他一定要将鲸鱼成功地带回岸边。此时的他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捕鱼人,他成了一个为了实现理想不顾一切的英雄。鲸鱼也从简单的猎物变成了他所追寻的目标,这也就注定了他葬身大海的结局。如果我将这个结局改为迦勒与艾玛最终携手共度余生,固然可以让观众少流几滴悲伤的眼泪,但是他们身上最可贵的为了追求理想不顾一切的精神,也就无法被观众所察觉。而我写这部戏剧想要达到的目的——让人们被剧中人物不顾一切追求理想的精神所触动,更加勇敢地追寻自己想要的幸福,也就变成了泡影。
有的人说我的剧本毫无逻辑可言,但这并不是事实。他们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看法,是因为他们自发地给那些用来烘托人物性格的环境描写,赋予了其他的含义。有一些人认为剧本中的人物都是不太正常的,他们不是有暴力倾向,就是过分沉迷于享乐,虚度年华。这让我十分诧异。在我看来,除了花花公子班尼之外,其余人在本质上和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要知道,用一个人的品质来判断他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总而言之,在我看来所有评论家的批判都是毫无道理的,他们简直是在无事生非。原本我并不想理会这些无聊透顶的言辞,想着忍一段时间也就罢了。但是已经过了这么久,那些目光短浅的评论家还是像苍蝇一样不停地在我耳边吵闹,我的沉默没能让他们闭嘴,反而助长了他们的气焰。我不得不写这篇文章来说明我的观点。我希望这些人在再度发表言论之前,好好思考一下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乐观主义,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