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 卖掉版权,让作品沦为赚钱的工具?

对于我创作的《悲悼》三部曲,戏剧工会征求我的意见,是否考虑将版权授权给电影制作方,我给出了自己的态度。我一直认为,电影这一媒介对戏剧本身创作的意义没有任何的尊重,它不过是娱乐大众罢了。如果说戏剧是对剧作品的演绎,那么电影则是为了各方面的收益。在此之前,我对电影的创作还是有信心的,直到看了《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这部电影,简直让我对电影创作不再抱有任何期待。电影并没有凌驾于戏剧之上,而是平淡无奇地叙述故事,毫无头绪地将某个可能吸引观众的点无限放大,真像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迫切想伪装成一个好人来求得表扬。所以除非对方给出的价位是跟我劳动的付出价值相当,并且还要避免税务局的人找我麻烦,我才可以考虑。如果这两者做不到的话,那么我想授权的事对我来说毫无意义。至于价格问题,综合现在社会的物价以及生活水平,这部剧的价格应该在十五万美元及以上。我觉得改编成功的电影也就《归途迢迢》还算可以。

你们可能想知道我为何如此在意税收问题?这要追溯到1940年,我当时卖掉了《归途迢迢》的版权,收益之后竟然被抽走了三千多美元,而税务局那帮丑陋的人竟然说这是合法的,那些骗子的嘴脸真是令人厌恶至极。现在政府又出台了新的规定——电影版权的一切交易所得都是收益,这真的是给税务局那些土匪一个正当的收税理由。所以,彻底卖掉版权这件事是行不通了。戏剧工会那边提到的另一个方法就是根据电影上映之后的票房情况,之后我们再按比例分成,不过对我来说这没有任何可操作性,我不会让我的剧作成为任何赌注。如果是出租版权,我可能还有点兴趣。不过对于出租的收益问题我不太清楚,我想应该请教一下劳伦斯先生。

对于一个真正为了创作的剧作家来说,卖掉版权无疑相当于割舍自己的心头肉。但是怎么说呢?生活所迫吧。就像当初贱卖掉《毛猿》,也是因为我基本的生活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当时,我并没有讨价还价。因为对于美国联邦税务局那帮强盗的规定我是心知肚明的,就算我卖出的价格高于现在很多,最后很多钱还是会落入他们的腰包,对于我来说没有半点好处。不过这部作品可以说是我的最爱,我认为这部剧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对于这部剧真正想表达的东西,几乎不会有人可以参透。所以我对它不仅仅是出于对自己作品的喜爱,还有着对剧作崇高的敬意。

说到不想卖版权的原因也很简单,我不相信任何制片人的水准,他们做不到完全尊重我的剧本,他们根本不会采用象征的手法去表现剧本,他们只会将有着深层意义的剧本,平铺直叙地讲成一个普普通通的枯燥的故事,没有任何精彩的故事情节。所以我对《毛猿》的电影不会有任何期待,我根本不看电影,也不会去看那些影评,甚至跟电影相关的任何东西我都不会去碰触,因为我永远不会原谅自己。每当我接触到关于电影的任何信息,我都会增加自己的愧疚感。《毛猿》在我心里的形象一直停留在那场剧院演出,沃姆特先生对于扬基的演绎简直好到了极致,不得不说,那就是我心中的扬基,我跟他也因此成为很好的朋友。对于《悲悼》三部曲的电影,我能想到可以出演莱维尼雅的演员恐怕只有凯瑟琳·赫本了,至于最后改编的结果怎么样,我想不到任何好的结果,不过是遭到无意义的删减和增添罢了。所以无论电影的结果怎么样,精彩与否,不过是这个时代媒体炒作的产物罢了,很快就会被遗忘。但是戏剧不会,它将是我一生的回忆。关于《悲悼》三部曲电影中的一些问题,就是重要场合台词的处理问题,类似胜利归来时的演讲问题。这些问题怎么回答其实并不重要,只要反映出人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就可以了,观众就可以了解到我想表达的是什么。

继续说说《悲悼》三部曲的版权出售这件事吧。对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它是我人生所有作品中最精彩的一部,可以说我能登上诺贝尔文学奖的舞台全是它的功劳。之前在欧洲各国上映的时候,尽管当时人们还处在水深火热的战争中,但是只要它一上映,就会出现万人空巷的场面。距离这部戏剧的第一次演出已经有十三个年头了,就算是过了这么长时间,现在它仍在剧院火热的上演,并且这种热度一直在持续。之前《悲悼》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上映时,真是一次可喜可贺的成就,这部剧竟然受到了和瓦格纳的戏剧同等的待遇,即人们在接近傍晚时提前去剧院等待,这是莫大的荣誉。目前,这部剧在马德里以及很多地方都在公演。那些苛刻的评论家总是试图想找出点什么来证明这些演出只是一个意外罢了,毫无疑问是他们输了。该剧是美国戏剧史上的巅峰,这已经被欧洲人所公认。大家可千万不要认为是我刻意在吹捧我的作品,我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罢了,没有增添任何夸大事实的色彩。这不仅仅是对我个人,也是对戏剧工会的认可。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的戏剧走出国门,并享受到了盛赞,我们都因此感到自豪,不是吗?

当然,这些荣誉是属于戏剧工会的,可以说是戏剧工会的巅峰。没有戏剧工会里的人们卖力准备,还有那些演员的精彩出演,我想这其中无论哪个环节都不会做到极致,都不会有现在的成果。它将成为美国戏剧界学习的模本,无论是演员的演技、演出过程的制作还是写作的艺术方面,都已经远远超过了现有的戏剧。在上映的时候,美国正处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但这并没有削减人们对这部剧的热情。这部剧连续好几周都在上映,并且场场都是爆满的它说明就算人们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情况下,依然愿意支付高达六美元去观看这部剧作品,这就可以看出《悲悼》三部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了吧。但是这对我来说也只是回忆罢了,一生中最美好和难忘的回忆。只是对于戏剧版的作品,电影版就相形见绌了。好莱坞的那些人们只能会把它变成一个娱乐大众的作品,这真是对作品的玷污。我也相信好莱坞的那些人们是有意愿将这部作品拍成一部佳作的,但有这种想法没有丝毫的用处。好莱坞成立时的本质决定了它只是一个用来娱乐大众、赚取一些商业利益的机器。

但就戏剧工会寄给我的名单列表来看,我简直不能相信他们的审美。他们罗列出来的肯定都是他们评选出来的认为最得意的剧作,可惜的是这里面并没有《悲悼》三部曲。就算不考虑票房,让任何一个严谨的剧作家评审团去对这些剧作进行排名,我想都会将《悲悼》三部曲作为最精彩的演出。可是他们竟然对这个剧作一点也不重视,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若按照专业的评判标准来看,其他那些作品在《悲悼》三部曲面前提起来真的像是班门弄斧一般。它们甚至配不上这三部曲的一半,所以建议戏剧工会的人还是要认真考虑一下,也可以听一下评审团的建议,而且我敢保证他们的想法和我是一致的。

不过,对于抗议我想还是算了吧,我并不想浪费口舌去跟他们斗嘴,那毫无意义。我一直保持我最初的想法,不会轻易做出改变,至于我现在不那么激烈地争论是因为我放弃了无休止的争吵。如果他们反思一下,我相信会按照我的想法来但如果一直不肯反思,再多的抗议都是无效的。也许因为《毛猿》电影的上映实在是让我的心情跌入谷底,电影版的制作越是糟糕,我对它的愧疚心理就越严重。当时出于形势就将其卖给了好莱坞,那些人们就拿这个当一个赚钱的工具而已,为了满足大众的口味,肆意对它篡改。我对《毛猿》的创作是非常用心的,因为我渴求用它来表达一些东西。如果一切用心的话,我想这无疑给观众带来一场新的视觉体验。此时类似的畅想也没什么用,结果都已经不得而知。我还是希望《悲悼》三部曲能给我带来点慰藉,但愿不要被改得面目全非,不要再让我终其一生都抱着这个遗憾度过。 OpM8I9piBIlvQgTcqleec+Bi86inakiIUaBJm/kgwlnA2+Z5vyGKnjrpsPNXDyE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