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百年心理的前世今生

正如记忆专家艾宾浩斯所说,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在心理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之前,许多思考人类自身的哲学家已经开始心理上的研究。比如,2500年前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已经开始阐述关于意识的观点,并做了相应的考证。

不过,这一时期的心理学基本处于离奇的,甚至疯狂的状态。哲学家们对于心理的研究不是来自实验室的控制变量,也不是来自实践的检验,而是完全来自头脑的思辨。有的哲学家甚至认为,情绪类似于一种液体,是从心、肝、脾流出来的,人类的精神障碍则是由于液体堆积过多。

有趣的是,持有各种想法的人,哪怕是对真理有着执着追求精神的哲学家,也不会亲自验证自己的想法。他们喜欢用“想”的。所谓想,即思考,即用逻辑来推理,用辩论来传播,用专家的权威使人们信服这些思想。

进入中世纪,西方人的思想被教会牢牢地控制。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被教会教导,尽量减少对人本质的探索。对于教会本身来说,人类的心灵则成了一个不解之谜,就像上帝的心灵一样。

这种绝对的思想统治一直发展到17世纪,才被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笛卡儿主张的神经系统活动所动摇。笛卡儿发现,人类的感觉和行为并非来自上帝的指示或安排,也不是某种神秘力量的引导,而是一种神经传导的结果。

笛卡儿是一名哲学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却误打误撞地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在他的影响下,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却正式进入一个蓄势待发的时代。

到了19世纪中叶,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他的著作《物种起源》。达尔文在揭示动物进化规律的过程中提出一个观点:人类和动物存在着密切的进化关系。这一观点构成动物与人类的连接。多年后,达尔文的思想直接导致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用狗作被试进行了条件反射的实验。

随后,化学家绘制出的元素周期表深深地吸引了一位来自德国的科学家——威廉·冯特。根据元素周期表的原理,冯特想要发现人类心理的“基本元素”。于是,在出任莱比锡大学教授的第4个年头,冯特建立了一所专门进行心理研究的实验室。从此,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开始向着实证研究的方向发展。

在笛卡尔、达尔文等人误打误撞地成为心理学的开路者之后,心理学史上终于迎来了第一次激烈的思潮争论,也涌现出一系列的心理学大家。心理学从创立开始,各个学派的观点就无法完全一致。

正当冯特带着学生在实验室里埋头做实验时,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詹姆斯跳了出来,他大肆批评冯特研究方法的狭隘和主观,并且声明研究意识的结构简直无聊透顶,研究意识的功能才是王道。

另一股反对冯特的力量来自德国国内。一群极具反叛精神的年轻人简直是反冯特之道而行之,冯特在研究人类意识的组成元素,他们则提倡感知整体。在德文中,“感知整体”叫作格式塔(gestalts),因此这群人被称作“格式塔学派”。

在美国,一群更加疯狂且好斗的年轻人选择了独辟蹊径。他们不同意任何人的观点,也不同意任何学派的研究方法。他们不关心人们的感受和想法,只关心人们的行为。在这群年轻人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就是华生。

另一个更强劲的反对之声来自奥地利的医学界。此时,行医多年的弗洛伊德发现了人的潜意识部分,渐渐形成独具一格的精神分析方法。他用精神分析治疗患者的神经症,也用精神分析研究人类的梦境。

弗洛伊德的理论并非来自实验室的研究,而是来自他治疗过的成千上万名患者。对人类意识的深入挖掘,使得精神分析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时至今日,社会生活的任何一个方面都笼罩着精神分析的影子。

在心理学这个大家庭中,各个成员之间看起来不尽和谐,经常有一些口角争斗。可喜的是,在心理学变得越来越复杂的同时,现代心理学的观点开始趋近于相互渗透。当年多位心理学大师的观点互相交织着,构成今天心理学的主要思想。 FXJ7p0g2mrZmwfL4UQJqbTnRIqhwMF65spjqgVGhpdQKkSbEZtgMR2nmCABNo8m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