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幸福感会遗传吗

在一般人的认识中,有钱的人、身穿名牌的人、整日出入高档会所的人、有机会看外面世界的人,内心一定是幸福的;相反,那些生活拮据、衣不蔽体,或者整日为了果腹之食奔波的人,生活在穷街陋巷的人,一定感受不到幸福的滋味。

按照这样的说法,人们的幸福与否完全和物质水平成正比,享受丰厚物质生活的人才能得到幸福,否则就只能沦为不幸者。实际上,人们的幸福感和物质的丰富程度并不成正比。

那些拥有幸福感的人,并非拥有的财富多,而是要求比别人低。始终感受不到幸福的人,一定是他们对生活的期望太高,以至于生活的现实始终达不到内心的标准。在心理学研究中,心理学家讨论了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因素。令人诧异的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竟然是来自遗传。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心理学家大卫·里肯和他的同事特里根一起研究了“幸福感会遗传吗”这个课题。他们在明尼苏达州找到2300对双胞胎被试,并且对他们进行了长达十年的跟踪研究。

之所以选择双胞胎作为被试,是因为双胞胎的性格很像,在遗传基因上有很大一部分是两人共享的。如果不同生活境遇的双胞胎同样感受到幸福,或者不同境遇的双胞胎同时感到不幸,就证明幸福感和遗传有一定关系。

这些双胞胎被试年龄在40岁到60岁之间,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经济状况不同,受教育程度也不同。在调查问卷中,里肯对这些被试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其中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对经济、社会、宗教、家庭的看法。

为了进行对比,当几对双胞胎被试只有20岁时,里肯就对他们进行了测验;10年之后,当他们到了30岁,里肯再一次对他们进行了同样的测验,以此来证明生活经历、人生阶段对幸福感的影响。

里肯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收入、社会地位、宗教信仰都不是决定幸福的主要因素。在参与测验的被试中,有几对双胞胎十年来始终感到生活幸福,另外几对则长时间情绪低落,并且受到各种心理疾病的困扰。

针对这一课题,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员蒂姆·贝茨也做了类似的研究。蒂姆·贝茨选择1000对双胞胎进行研究,这些双胞胎的年龄在25岁至75岁之间。实验者会询问他们一系列的问题,包括个性、焦虑程度和对生活的满意度等。

研究结果显示,感到幸福的被试一半取决于人际关系、身体健康和职业,另一半则取决于性格。喜欢社交、情绪稳定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幸福感。同时,那些冷静处事、工作活跃的人能够轻松地应对压力,保证幸福感的“储存量”。

对于双胞胎来说,同卵双胞胎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构造,因此他们在性格、幸福感上都很相似;相比之下,异卵双胞胎的相似程度只有一半。可见,基因对人的幸福感还是具有一定影响的。

这些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世界上的很多人从一出生就决定了生活的幸福水平。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高智商的人能够顺利地成为社会中的精英,如医生、律师或者企业主,但是并非所有人都感到幸福。相反,那些流浪者、单身汉或者目不识丁的人同样能生活快乐。也许,天赋智慧可以让一个人取得不俗的专业成绩和社会地位,但是这些却不一定能带来快乐的心情。

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在北美洲,那些每月收入超过16000美元的中产阶级,即使再多赚一点也不会感到更快乐。但对于低于这个水平的人来说,每多赚一点就会多快乐一分。研究者说,好像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一个感受幸福的标线,对生活的满意度永远不会超过这个标线。人们之所以努力工作,追求人生的价值,实际上就是使幸福感不要低于这个标线。

心灵视窗

你是“左脑人”还是“右脑人”

众多周知 人脑分左右 左右互相联系 又各司其职 大脑左半球擅长抽象思维 以分析 推理见长 严格按照逻辑顺序工作 因此 左半球控制人的语言和理性 相反 大脑的右半球则擅长形象思维 掌管人的创造性和直觉 因此 右半球会产生艺术创造 音乐作品和美术

对于社会大众而言 那些整天奔波于工作 为了追求事业成功而忽略生活娱乐的人 属于纯粹的 左脑人 ”。 实验证明 ,“ 左脑人 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 却无法享受到幸福感 因此 即使他们在事业上取得非凡的成绩 也不容易得到快乐 相反 ,“ 右脑人 善于直觉和感受 能够在音乐上 艺术上体会到生活的美感和喜悦

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的发展让我们对大脑功能有了更细致的了解 然而 人们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对大脑的工作模式了如指掌的 人类对于左右脑的认识 还要从美国神经心理学家斯佩里的割裂脑实验说起

20 世纪 50 年代 斯佩里对割裂脑病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斯佩里设计了一个测试装置 用来检测病人的脑功能变化 测试装置有左右两个屏幕 左边呈现的文字会进入左侧视野 右边呈现的文字则进入右侧视野 互相之间没有干扰

实验结果表明 当实验者在右侧屏幕上呈现单词 苹果 割裂脑病人能够读出单词 并且用右手写出 若在左侧屏幕上呈现单词 苹果 ”, 病人就无法读出 只是报告说 看到了一个闪光 ”。 奇怪的是 病人却可以在装有各种物品的袋子中找到苹果这一物品

斯佩里在进一步的实验中发现 当要求割裂脑病人分别用左手和右手照着实物画图时 即使病人原本是右利手 他左手画出来的图也比右手更接近实物

一系列的实验证实 大脑的左半球在语言方面占据优势 右半球则在感受形状 立体空间方面占据优势 当左右脑之间的连接 —— 胼胝体被切断之后 虽然左右脑依旧可以工作 却表现出完全不同的两种意识

习惯上 大多数人都喜欢用右手完成重要的工作 由于大脑和身体行 动的交叉作用 于是左脑成为人们积累知识和经验的重要区域 为此左脑就要负荷更多的工作 这时 习惯使用左手的 左撇子 就能够充分发挥右脑的功能 调节生活的压力

所谓 左撇子 ”, 就是左利手的人 在处理生活事务时 使用左手更方便 更协调 可是 生活中的 左撇子 又总是在右利手的人堆里显得出格 尤其是吃饭的时候 围坐在一起的人 只要有一个人是用左手吃饭的 就可能和身边的人出现 筷子打架 的状况 不过 也有人说 左撇子 比右利手的人更聪明

在智商上 并没有数据证明左利手的人比右利手的人更聪明 不过 在人类整体倾向于左脑发达的情况下 ,“ 左撇子 似乎弥补了这种失衡的现象 有人说 左利手的人在水下的视觉调节能力比较强 也有人说 左利手的青春期比右利手的人晚 也有好奇心强的人发现 人类中少数的左撇子常常在社会中发挥巨大的能量 比如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 · 盖茨 比如 马里奥之父 宫本茂 又比如 20 世纪末美国的多任总统

在左利手和右利手之间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 当人在无意识状态下作画时 如果恰好画的是人的侧面像 那么左利手画出来的人物面朝右 右利手画出来的面朝左 如果在打个叉之后再画个圈 左利手会逆时针行笔 右利手则恰恰相反 不信的话 你可以找个朋友 亲自验证一下

心理学家

神经心理学第一人——鲁利亚

亚历山大 · 鲁利亚 ,1902 年出生于苏联喀山的一个医生家庭 鲁利亚的父亲是一位犹太医生 同时在大学任教

少年时期 鲁利亚就表现出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才能 他建立了一个精神分析小组 并且创办了刊物 宣传心理学的理论 进入喀山大学社会系后 鲁利亚学习了多门语言 并且能够阅读外国的心理学文献 同时 他开始和当时著名的精神分析学者弗洛伊德通信

1921 鲁利亚从喀山大学毕业后 到莫斯科的心理研究所工作 当时 他在心理学家科尔尼洛夫的领导下 开始研究人的激情状态 在心理研究所 鲁利亚最大的收获就是结识了心理学家维果斯基 在鲁利亚的研究历程中 结识维果斯基成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可以说 维果斯基是一个天才型的人物 他不仅擅长多门学科 并且随时有新的概念涌现 当他演讲时 甚至可以不用讲稿 滔滔不绝地讲上几个小时 在莫斯科心理研究所工作期间 维果斯基曾经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进行了研究 并在 1925 年发表了 意识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问题 一文

1928 鲁利亚和维果斯基共同在精神病院进行脑机制的研究 随后 他们还对居住在苏联偏远地区的居民进行了心理特点的比较研究 以此证明高级心理机能不是由遗传来决定的 。1931 鲁利亚转到哈尔科夫乌克兰精神神经病研究所附属医院继续研究脑机制 并于五年后从莫斯科第一 医学院结业 得到医生证书 同年 鲁利亚以论文 激情过程的生理心理学 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

二战 期间 鲁利亚进入医院 通过护理伤员掌握了一系列脑损伤的伴随症状 其间 他着重研究了脑外伤引起的心理障碍和伤员恢复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 他开始探索心理学的一个全新领域 —— 神经心理学的研究

战后 苏联的心理学界发生了动荡 鲁利亚和维果斯基等人合作的研究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他也失去了神经外科研究所的工作 直到 1953 斯大林去世之后 鲁利亚才重新恢复了工作 此时 他放弃了脑损伤研究 开始转入儿童心理学 失语症和其他脑病的研究

1967 鲁利亚在神经心理学方面做出卓越的贡献 获得了罗蒙诺索夫奖一等奖 不久后 鲁利亚晋升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 并且开始担任国际心理科学联盟的副主席 。1977 鲁利亚因为心脏衰竭在莫斯科去世 享年 75

在鲁利亚几十年的心理学研究中 他总是在不同领域之间跳来跳去 当然 有许多选择都是时势使然 并非他本意如此 于是 鲁利亚一生研究了多种不同的对象 其中包括儿童 罪犯 农民 战争中的脑外伤病人和智力落后的人 在人的思维 情绪等方面所做的出色研究使得他毫无疑问地成为苏联杰出的心理学家之一

鲁利亚在所有研究中都贯穿了他普通心理学的观点 他认为心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机能系统 无法将它集中在某一个特定的细胞或者皮肤上 只有通过不同区域的系统作用 大脑才能完成复杂的心理过程 鲁利亚关于心理机能定位的研究为后来的脑功能理论作了铺垫

鲁利亚的一生笔耕不辍 一共写了 300 多部著作 其中有 30 多部大型专著 包括 创伤性失语症 》《 战伤后脑机能的恢复 生前的最后几年 鲁利亚写了自传 思想的形成 —— 个人对俄国心理学的看法 》。

从字面上看 鲁利亚没打算在这本书里介绍一个很有成就的科学家 也没打算介绍他个人的感情倾向 按照鲁利亚的话说 :“ 我于伟大的俄国革命之后开始了自己的历程 这个重大事件给我 给我认识的每一个人以决定性的影响 。” 可见 和他本人的人生故事相比 一个国家的经历似乎对他的影响更大 RINIgz4X9w7BX+cPXYsFPXaPpUFBG2RH8fe9qFNIcVCZP02yYPuzeMNTVuPrfEb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