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颠倒的世界
——大脑纠正实验

我们如何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又如何从外部世界获得信息?这一切都需要用到我们的感觉器官,如听觉、视觉、触觉等。这些感觉器官所获得的信息会变成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只不过这个过程很短暂。其中,眼睛是人类感觉器官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大脑中有一半信息是通过眼睛获得的。

为了能让外界物体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影像,我们的眼睛会让从物体反射过来的光线发生颠倒,落到视网膜上。而在视网膜上所呈现出来的物体影像与实际物体正好是相反的,也就是说,我们所看到的世界与真实的世界是完全相反的。可是我们并没有因此而觉得视觉空间有异常。科学家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我们大脑有纠正作用,因此我们感觉自己所看到的影像是正立着的。

为了证明大脑的纠正作用,美国心理学家乔治·斯特拉顿专门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中,斯特拉顿把自己当作被试,他戴上一副装有反向棱镜的眼镜,这副眼镜具有倒像作用,当戴着这副眼镜看东西时,一切物体在视网膜上所呈现出的影像会给人这样的感觉:整个世界都颠倒了,所有事物看起来都上下颠倒且左右相反。

虽然这副眼镜帮助斯特拉顿把视网膜上的影像纠正了,但是他感觉所看到的事物是颠倒的,这是因为大脑纠正能力的习惯所致。

为了使实验成功进行下去,斯特拉顿只好忍受这副眼镜给自己的生活所带来的不便。开始,斯特拉顿看什么都是反的,如他想伸手去捡起地上的东西,却看到自己把手伸向了天花板;看到椅子也不敢坐,因为他看到的椅子正四脚朝天;当他写东西的时候,明明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但是他所看到的却是自己从右往左写的字。

三天以后,斯特拉顿那种不适应的状态得到了改善,因为他已经掌握了某种规律。到了第八天的时候,斯特拉顿那种颠倒的感觉已经消失,他大脑中对视网膜的纠正作用已经不再起作用了。于是,斯特拉顿就把这副眼镜摘掉了。这时,斯特拉顿又看到了一个颠倒的世界。不过经过几天的适应与训练之后,视网膜的纠正作用重新开始运转,他又看到了一个正常的世界。

延伸阅读

周围环境会对人类的心理与行为形成一种制约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我们的心理机能对环境的适应上,这点与认知失调十分相似。当认知无法适应目前的环境时,你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改变环境,让环境适应你;另一种是改变自己,让自己适应环境。显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后者要容易得多。

虽然呈现在我们视网膜上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相反的,但是我们的大脑为了适应,会进行一定的纠正。如果没有大脑的纠正作用,那么我们就要生活在一个颠倒的世界中,这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scmWriZC5O4ztRFSz4nEEsNjMhsVdJrNv1t0+ju7z1mKBMOcGWXqJvrtllej8td7



一分为二的意识
——催眠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希尔加德做过一项有关催眠的实验。首先,希尔加德会让被试进入催眠状态。当确认被试已经被催眠之后,希尔加德会告诉被试:“你的左手将感觉不到任何一点儿痛感。”被试接受这一暗示后,希尔加德会把被试的左手放进冰水之中。

通常情况下,人一旦接触到冰水,数秒钟之后就会有疼痛的感觉,但是希尔加德观察到被试并没有疼痛的表情。于是,希尔加德问被试:“你感觉到自己的左手疼痛吗?”被试的回答是:“不痛。”最后,希尔加德告诉被试:“你的右手边有一个按钮,如果你感觉自己的左手疼痛,就用右手按按钮。”这时不可思议的现象出现了,被试告诉希尔加德自己的左手不痛,但是右手却在按按钮。

希尔加德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是,被试之所以会回答自己不痛,是因为他受到了实验者的暗示,这种暗示下的意识经验是被扭曲的,是不真实的。而被试之所以会用右手去按按钮,是被试自己真实感受的表达。这个实验结果说明,人在催眠状态下,意识是被一分为二的。

希尔加德的这项实验一共招募了500个成年人。通过对这500人的催眠,希尔加德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被催眠,进入催眠状态的人被催眠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在这500个被试中,有25%的人可以轻松进入催眠状态,有10%的人可以进入深度催眠状态,有10%的人根本无法进入催眠状态。

延伸阅读

在心理治疗中,催眠术是一种经常被运用的治疗方式。在许多人眼中,心理学是非常神奇的,而催眠术就更加神奇。那么,催眠术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心理学家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研究,但是依然没有得出一个权威的结论。有人认为,催眠术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潜意识;有人认为,催眠是一种恍惚间似睡非睡的状态;有的人甚至觉得催眠术其实就是一种巫术,没有科学道理可言。不论人们怎样看待催眠术,它的作用却是不容置疑的,因为在催眠状态下人们最容易接受暗示,这种暗示往往可以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

希尔加德根据这个实验,针对催眠提出新的见解,即在催眠状态下的人的意识被分离成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被试接受催眠暗示之后所产生的一切新的经验;第二个层面往往隐藏在第一个层面的背后,是没有被接受催眠者意识到的经验。

也就是说,第一个层面是催眠师给予被催眠者的暗示,这种经验有可能是扭曲的、不真实的,同时这一层面的意识可以和外界发生交流。第二个层面的意识是被催眠者自己的真实感受,只不过由于催眠师的暗示而被隐藏起来。希尔加德把第二个层面的意识称为“隐秘观察者”。 scmWriZC5O4ztRFSz4nEEsNjMhsVdJrNv1t0+ju7z1mKBMOcGWXqJvrtllej8td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