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天生的完成欲
——蔡格尼克效应实验

20世纪20年代,德国心理学家蔡格尼克在一次记忆实验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心理现象,并且提出了相应的理论。

蔡格尼克把被试分为甲乙两个小组,同时让两个小组做相同的数学题,这些数学题都比较简单。实验期间,蔡格尼克给甲组被试充足时间完成数学题,而乙组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被迫停止。

然后,蔡格尼克开始让两个小组的被试分别回忆演算的题目。结果发现,乙组所回忆起来的题目明显多于甲组。蔡格尼克认为,这种没有完成任务的感觉让乙组的被试感到很不舒服,所以对题目记忆深刻。而甲组的被试已经顺利完成数学题,他们的完成欲得到满足,所以便轻松地搁置下来。

后来,蔡格尼克为了继续验证这个实验结果和结论,又进行了一次类似的实验。蔡格尼克让被试做了22件简单的工作,如默写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从55倒数到17、把一些颜色和形状不同的珠子按照一定的方式用线穿起来等。

这些简单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基本相等,通常都是几分钟就可以完成的。在这22件简单的工作中,只有11件会顺利完成,而另外11件则会被打扰并且中断,最后无法完成。在允许完成和不允许完成的工作任务中,蔡格尼克是随机排列的。

实验完毕后,蔡格尼克让被试回忆刚才那22件工作的具体任务。结果,蔡格尼克发现,被试对未完成工作的回忆率高达68%,而已完成任务的回忆率只有43%。

蔡格尼克认为,人天生就具有一种办事情有始有终的驱动力,人们之所以会忘记已经完成的工作,是因为完成欲已经得到满足。相反,如果工作尚未完成,那么这个人的完成欲就得不到满足,使得记忆更加深刻。

蔡格尼克效应中提及的完成欲望是驱使我们完成任务的动力所在,如果没有这股动力,那么我们很容易成为有始无终的人。但是,蔡格尼克效应容易出现两个极端。

其中一个极端是动力太强,这种人在面对需要完成的任务时,会强迫自己,非要一气呵成地完成任务,否则绝不罢手,这样这个人会忽视许多有趣的人和事。而且有些事情本来就是无法完成的,如果一味地执着下去,只会很痛苦并被其所累。

另一个极端是动力太弱。这种人在面对需要完成的任务时容易拖沓,永远都无法真正完成一项任务,而且注意力很快就被转移。

延伸阅读

有一个著名的作家写过一个无厘头的简短故事:有一名男子在读大学的时候很贫困,有一次他很饿,于是就想去面包店偷一块面包来充饥,这个想法在他的头脑中酝酿了很久。最终,男子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去偷面包,可他忽然想到,如果自己被抓住了就会被退学,为了一块面包放弃自己的大好前程,实在太不值了。于是,男子就继续忍受饥饿,打消了偷面包的念头。

后来,这名男子在自己的努力下,终于毕业并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摆脱了贫困生活所带给他的困扰。这时,男子已经是一个成功人士,不会再忍受饥饿。但是男子不知道怎么的,半夜总会感觉很饥饿,即使吃东西也无法消除这种饥饿感。

有一天晚上,男子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看见了曾经的面包店,而且自己居然进去偷面包。男子醒来后感觉很奇怪,毕竟现在的自己已经不是当年的穷小子,根本不会饿肚子,更别说去偷面包。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男子发现了根源所在。他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梦境以及那每夜袭来的饥饿感,都是因为一个未完成的计划——偷面包。

男子在生活相当贫困的时候,曾经在头脑中做出十分详细的偷面包计划,但是这个计划并没有实施,因此成了他的心病,因为男子没有从中感受到完成欲,所以他对偷面包这件事情记得特别清楚,而且总是放不下。于是,这名男子决定还是去偷一块面包吧,不然自己会惦记一辈子。很明显,这名男子属于蔡格尼克效应中动机过强的极端例子,决定要做的事情如果不完成,永远都得不到解脱。 b7DXH8w25TXu8uFl9slUG2vq5x3yrnkU8/91ix5paZVRlV1RMV4DAJnKodao7MH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