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文化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如果以孔子作为起点的话,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梁漱溟先生说,中国文化因为理性早启,故而儒家并没有发展成为一神教或其他类型的“典型”的宗教形态。如此,儒家带有即凡而圣的特征,既不离人伦日用,又不失超越性。

儒家以仁爱思想为枢纽,强调家庭和社群的重要性,但并没有将爱局限于血缘共同体,而是强调爱的普遍性,与万物浑然为一的民胞物与的境界。

儒家以修身为本,以良知的自觉来孕育君子之德。在朝则美政,在野则美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造就中国人刚健有为、厚德载物的理想人格。

儒家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然亦多有曲折,基于不同的立场与入手点,各有千秋。比如钱穆先生从经学的角度,认为儒家的发展可以分为六个阶段。牟宗三则从儒家的现代生命开拓入手,认为儒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现代国家的建立乃是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内在使命。杜维明先生从儒家思想的世界化的角度,认为儒家经历了中国、东亚向世界的发展阶段。无论何种角度,他们都相信在中华文化经历奇劫巨变的现代性的挑战,由花果飘零而必能重获生机。

本书则采取了更为客观的态度,以中国历史发展为背景,从儒家思想的创立,到经学化的汉代、吸纳外来思想的魏晋、宋元明清的理学和近代以来的新儒学等,力图从儒学形态和精神的转变来勾勒儒家思想一以贯之又生生不息的历程。

近十年来我一直在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开设儒学课程,在反复的讲述和体会中,累积了自己的认识。这本小册子则是在这些讲稿的基础上,结合其他个人化的研究成果而梳理出来的,希冀给众多试图了解儒家发展源流的人,提供一条简明的儒家精神演化的路线图。

幸由世纪文景的何晓涛先生接纳,并经由编辑李頔先生及潘宇等人悉心地校订文字和核准引文,或将错谬减至最少。香港中文大学的郑宗义先生及北京大学图书馆哲学分馆的王文利女士亦提供了诸多文献资料上的帮助。在此深表谢意。

干春松
2018年11月 hu0sNhAz4Ud5gJ5r1Ic9duhS3iquBzi6IYX0GEawGpVaEF/OTb01Tk3ANYHHkt4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