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结缘文字

人生得失并存,你拥有了清风,就要交还明月。时光不会逆转,一旦选择了,就没有回头。

秋色阑珊的午后,焚香、听曲、喝茶、读书。这样闲逸的日子,对许多人来说,仿佛是一种奢侈。时光匆流,山河更改,有时候,静坐比忙碌要收获更多。生命如同一盏茶的过程,这盏茶可以喝一个时辰,可以饮一天、一月、一年,也可以品一生。

世上的人,各有其喜爱,有人爱草木,有人爱玉石,有人爱山水,也有人爱书卷。总感觉每个人前世都有一种结缘的旧物。所以今生令你痴迷的东西,必定是前世和你有一段不了情。

我们只知道三毛背着行囊浪迹天涯的情景,而遗忘了她在无数个清凉月夜孤影伏案的模样。如果说远行是三毛耗尽一生也要圆的梦,而文字与她定然是缘系三生。其间的妙处与韵味,唯有真正品过的人,方可深知。

三毛对从南京迁徙到台湾的事印象不深。只记得有一天,她和姐姐在南京家中嬉闹,父亲从外面回来,给了她们一沓的金圆券玩。那时通货膨胀,金钱贬值,钱币失去了它往日的魅力。正当两个孩子玩得高兴时,家中老仆流泪说,就要逃难到台湾去了。

那个年代,真正的和平与安稳,仿佛遥不可及。抗战结束,内战炮火又掀起。滔滔长江水,无法洗净尘土飞扬的天空。在战争面前,人的力量永远都是那么软弱,那么渺小。当你无力制止它的发生,只好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生存。草木山石尚有迁徙之时,人自当学会随遇而安。

从重庆到南京,再经上海,远渡台湾。三毛的童年是那个时代之人的缩影。尽管多次迁徙,颠沛流离,她却是幸运的。她与张乐平笔下的那个流浪孩子,实乃天渊之别。三毛生长在知识分子家庭,虽算不上富庶,却温饱有余。所以她的流浪,是精神上的流浪,是对梦想的追求。

六岁的三毛刚来到台湾,就被母亲送进台北一所小学读书。这对喜爱读书的三毛来说,应该算是一件值得欣喜之事。然而,当她真正捧读国文课本时,才发觉课文里的内容太过浅显。这个原本就聪慧的女孩,加之有了在南京鼓楼的那段读书基础,自是比寻常孩子阅读能力强,悟性高。

敏感孤僻、早熟叛逆的三毛,不能满足于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她开始进行大量课外阅读,并视读书为那段生活的主题。除了家里订阅的杂志,三毛还翻读父亲和堂兄的书橱。在这里,她邂逅了鲁迅、巴金、茅盾、老舍、郁达夫、冰心等名人。无数次捧读他们的作品,优美的文辞、真挚的情感、丰富的故事,令她感动不已。

当三毛把家里的藏书翻遍后,便想方设法去邻近的租书店里阅读。她把母亲给的所有零用钱都花在租书上,连同她的光阴,也托付给了文字。她失去了许多小女孩该有的快乐与单纯,收获了忧愁和成熟。人生得失并存,你拥有了清风,就要交还明月。时光不会逆转,一旦选择了,就没有回头。

三毛,一叶小小孤舟,放逐江海,任自沉浮。那堆积如山的作品,无论是读得懂的,还是一知半解的,她都甘之如饴。如《简·爱》《呼啸山庄》《飘》等深奥的西方名著,她亦不错过。很难想象,对许多人来说,那些枯涩难懂的文字,于一个小女孩却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而她的执着,与将来山水迢遥的行走和年深月久的写作,两者之间有着莫大的因果。

这种情怀,背负了,就是一生。当我们还在原地为她叹息时,她已经走得很远。没有人提醒她,爱上了文字,就如同爱上了孤独与冷落。纵是告诫,也更改不了她的初衷。人和人当真是不同,有人愿和文字相伴结缘,至死不弃,有人只愿做个凡人,粗茶淡饭,安度流年。

在三毛大量阅读期间,还有一段关于爱情的小插曲。这一年,三毛读四年级,为欢送学校六年级的毕业生,她参加排演了一幕《牛伯伯打游击》的话剧。三毛扮演匪兵乙,有一个男生扮演匪兵甲,他们之间因此有了几次近距离的接触。情窦初开的三毛,对匪兵甲产生了一种神秘又朦胧的爱意。

后来,三毛回忆起匪兵甲,有这么一段印象:“只记得他顶着一个凸凸凹凹的大光头,显然仔仔细细被剃头刀剃得发亮的头颅。布幔后面的他,总也有一圈淡青色的微光在顶上时隐时现。”

这虽算不上是三毛的初恋,也不是真正意义的爱情,却是一个十岁少女最纯情的爱。看似风轻云淡的单恋,却在三毛的心底若即若离地住了两年。直到小学毕业后,彼此各奔东西,失去音信,三毛才渐渐将他淡忘。

《红楼梦》是三毛一生的灵物,三毛对它可谓一往情深。《红楼梦》这本容纳了人生百相的文学巨著,令无数文人墨客甚至寻常布衣,魂牵梦萦,百转千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红楼梦》,都有一段旧誓前盟。这种爱不分贵贱,不论长幼,只是浓淡有致,深浅不一罢了。

三毛初次了悟红楼,是在五年级的时候。课堂上,三毛把《红楼梦》藏于裙子下,悄悄地读。翻阅到第一百二十回“甄士隐详说太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她有文字记下说:“当我初念到宝玉失踪,贾政泊舟在客地,当时,天下着茫茫的大雪,贾政写家书,正想到宝玉,突然见到岸边雪地上一个披猩猩大红氅、光着头、赤着脚的人向他倒身大拜下去,贾政连忙站起身来要回礼,再一看,那人双手合十,面上似悲似喜,不正是宝玉吗?这时候突然上来了一僧一道,挟着宝玉高歌而去——‘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当我看完这一段时,我抬起头来,愣愣地望着前方同学的背,我呆在那儿,忘了身在何处,心里的滋味,已不是流泪和感动所能形容,我痴痴地坐着、痴痴地听着,好似老师在很远的地方叫着我的名字,可是我竟没有回答她。”

老师没有批评她,反而关切地问她,是否有哪儿不舒服。她默默无语,对老师恍惚一笑,就是这一笑,刹那间,让她顿悟。她说,什么叫作境界,终于懂了。其实,三毛所说的境界,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悟由心生,那一刻,她读懂了天地苍茫,人之渺小;读懂了富贵功名,皆为浮云;读懂了沧海桑田,万物归尘。

这一年,三毛十一岁。但我们亦知道,这只是瞬间的了悟,三毛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以后,还有一段漫长的红尘,等着她去穿越,这些不过是书里的情节。芸芸众生需要经历百难千劫,尚求个善果,佛祖只需拈花一笑,便已超脱。

一本《红楼梦》,让三毛认定,文字的美妙和韵味是她终其一生的追求。小学毕业前夕,她的课业已经加重,但三毛抑制不住对图书的喜爱。六年级时,她还费尽心思,偷看完一整部《射雕英雄传》。之后,三毛成了金庸迷,他的每部作品,她都不曾错过。关于金庸作品里的人物性格,三毛皆如数家珍,甚至还不时写几篇读书随笔,表达她内心的万千感慨。

那段时间,读《射雕英雄传》,她常常沉溺其中,几天都醒不过来。她期待自己可以走入书本,与他们一同浪迹江湖,笑傲红尘。哪怕只做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也当无悔。沉默孤僻的三毛,就这般将自己封锁在虚拟的书卷里,是喜是忧,该哭该笑,她自己都辨别不清。

其实,她只是一个误入书海的女孩,在别人的故事里,忘乎所以,不知所措。该说她什么,又能说她什么。如此长情,不是一种错,可她分明典当了如水佳年,再无力更改人生的路途。以飘零为归处,无论有一天是否山穷水尽,她始信总有转角处的相逢。

不必起誓,无须诺言,万物此消彼长,荣枯随缘。在书卷里耕耘春秋,如流云飞逝,无影无踪。庭前几度花开花落,童年,连同那段青涩无果的爱情,都成了戏文章节。

就这么,演完了一折,翻过去了一页。 m7u2RRJ+9ytpgtNq3MIx5bTfqb4GAUgziwqkpnTZLM4O6CRzTXYc6dZFBPAjtrV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