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什么导致了恋物癖?

导致恋物癖的原因,第一条是“一次偶然的、错误的联结”。

恋物癖多发生在人的童年时期,因为那会儿人还没来得及建立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性关系,就因为一场偶发的意外被“带跑偏了”。比如说,一个男孩在某次性高潮的时候,意外触碰了一个假发套,从此毛发就成了男孩的迷恋之物,在他脑中一直挥之不去;一个青年正在地板上躺着,这时走过来一个姿态优美的女性,女人抬起一只脚不停地踩他,在被踩的过程中,他无意间产生了性欲,从此,这个青年就变成了一个恋足癖。在这两个例子中,恋物癖患者便是将自己的性高潮与性满足,与某种物体之间联结,有点类似于产生了某种条件反射。

而且,为什么恋物癖基本都出现在男性身上,是因为男性需要更大的视觉性幻想。也是说,对男性而言,性欲更多的是来源于直接的物理特征的刺激。而对女性而言,性欲则更依赖于感情刺激,比如与爱人的恋情。所以俗话说得好,男人的性是走肾,而女人的性是走心。

那么很有可能,在青春期之后,在性欲刺激比较强烈的时期,男人更容易对某种物体产生性欲反应,因为他们本来就更注重视觉刺激,而不太需要与对方发生什么情感上的联系。

第二条原因是,无处安放的“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情结”的出处来源于希腊神话,俄狄浦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所以,在心理学上,“俄狄浦斯情结”用来形容有恋母情结的人,这种人有跟父亲作对来竞争母亲的倾向,同时又因为道德伦理的压力,而有自我毁灭以解除痛苦的倾向。

具体对“俄狄浦斯情结”的解释,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是,一个小男孩,在五六岁的时候,会选择母亲作为自己第一个性欲对象。所以,在小男孩的潜意识里,会将父亲看作敌对的情敌,想杀掉父亲,除之而后快。但是,由于父亲太过强大,小男孩不仅杀不掉他,反而会因为自己的杀念而产生一种恐惧,这种恐惧便是弗洛伊德著名的“阉割情结”。小男孩担心父亲把自己当作情敌,对母亲造成威胁,而将自己阉割。

“俄狄浦斯情结”中的这些心理冲突,将左右和影响这个小男孩日后性欲和人格的发展。

在正常发展中,正是因为有“恐惧”的存在,使得小男孩转而放弃了对母亲的性欲,成功地将兴趣转向其他女人,发展出正常的性爱模式。而在病态的发展中,小男孩并没有克服他与父亲的“敌对”状态,也没有放弃对母亲的性的执念。但是他也不可能对母亲做什么,于是,他会爱上那些能对他发挥母亲功能的人,或者是物体。

结果是,小男孩长大后,不能爱上同龄的女性,甚至不能爱上任何人,他只希望获得一种母亲才能给他的无条件的爱、保护、赞美和安全感。而这些显然不是一个正常的异性人类对象能无私地给予他的,只有那些不会说话、不会抱怨、不求回报的物件更合适一些。 BwJrYFsQqpS/Ji2Ztea8F8TVP2WwEj2d93X0shZAd0SnFNOe4UWH2vwnB0hWx6Y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