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你为自己的智商交了多少税?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互联网上开始流行一句话:“智商是个好东西,可惜你没有。”这句话应该反过来说:“人人都有智商,但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地缴纳智商税。无论你的智商有多高,总有一款智商税是为你量身打造的。”

什么是智商税?我举几个常见的事例:

事例一:人们经常看到一些电信诈骗的新闻,电视节目和网络媒体都在积极地揭露骗子的伎俩,提醒人们不要上当。有的人一边看一边笑:“这么低劣的骗术也有人信?”然而,当骗子以法院、银行或某警官的名义打电话给他时,他还是上当了。

事例二:当股市火爆时,人们蜂拥而来,纷纷进场,高价接盘;当股市低迷时,人们又成群结队地落荒而逃,割肉离场。大多数股民并不是不懂低买高卖的道理,为什么还是表现得像一群乌合之众呢?因为越是贪婪,越是容易利令智昏。

事例三:有些旅行社经常打出“100元钱港澳5日游”的口号,当它用100元钱的超低价把你吸引过来时,就已经准备好用其他方式掏空你的钱包。享受了低价旅游,就必须接受强迫购物,奇怪的是,人们一边去旅行社排队报名,美滋滋地交上100元钱,一边又投诉被强迫购物。

由以上事例可以看出,一旦面临利益问题,人的智商就无法正常发挥,经不起诱惑、恐惧、无知、冲动等因素引发的打击。

2.并不高明但经常见效的洗脑术

很多年前,大部分网友都收到过一封名为“尼日利亚王子”的电子邮件:一位尼日利亚政府的高官要把巨额资金以“国家秘密”的形式转移到国外,需要借用你的银行账户。如果你愿意伸以援手,成功之后将得到这笔资金钱的10%,以此当作酬劳。

接下来的故事你已经预料到了,如果你答应合作,对方就会让你垫付手续费以及打点各个环节所需的费用,不停地让你汇钱,直至你从发财的美梦中惊醒。

这是很低级的骗术,最近几年,又演化出了短信、电话、微信等多种对接形式和故事版本,比如谎称你的银行账户存在风险,让你把钱转到一个安全账户。但就是这样一种低级的诈骗方式,却诱使一批又一批的人出现头脑短路,成为近30年来最成功的一种骗局。

某地警方在破获了一起传销组织后,总结了传销者对受害者进行洗脑的步骤,称其为“7天洗脑术”。只需7天,一个人就会从最初的反感变成最后的痴迷,成为组织中的狂热分子和中坚力量。具体做法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步骤,营造出“我们是一家人”的氛围,逐渐消除你的恐惧感,让你觉得待在这里不但是安全的,而且是有存在感的,让你找到生活和奋斗的“价值”。很多人听到最后,就自我说服,愉快地加入其中,开始了骗亲人、骗朋友的传销生涯。

我有一个朋友,在北京开了一家文化公司,每年盈利300万元,他每周都会步行500米去一家投注站买100元的彩票,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三年多,但是他从未中过奖。铁证如山的事实告诉他希望渺茫,但他仍然坚信会有那么一天,大奖会落到自己头上。

与电信诈骗和传销不同的是,买彩票属于一种合法而且带点天真的智商税种。一个具有高学历的人,也会祈望买彩票能让自己发大财,他明知中奖的概率非常低,依然执迷于此,希望自己时来运转,中个大奖。

网上有人说:“彩票是穷人的低智商税。”本书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认为彩票的收税对象不分穷人和富人,也不分男女老幼,它专门收割那些想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家伙;也不分学历和智商的高低,像我朋友这样的聪明人,一样深陷其中,每周都为它交税,且多年如一日,始终抱有发大财的幻想。

基于此,本书围绕智商税的表现特征、波及范围和涉及人群展开讨论,这是一个心智层面的问题,我们必须加强重视。

什么时候,我们成了脑子一热就冲动的人?

什么时候,我们贪小便宜反受害?

什么时候,我们是没有主见的跟屁虫?

什么时候,我们努力地自我说服,从受害者变成了加害者?

哈佛大学的一位心理学家说:“当人处于两种极端环境中时最容易‘被洗脑’。一种是处于极端封闭的环境中,所接收的信息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和筛选,温水煮青蛙,慢慢就接受了‘洗脑’;一种是处于极端开放的群体环境中,源源不断的海量信息会让人失去自己的主见,从而听从于某种权威声音,或跟从群体的脚步。”

但是不管怎样,所有的洗脑方式都有迹可循,征收智商税的一方会给我们开出一张“税表”,当你回头看时,总能发现自己犯下了哪一种错误。许多洗脑的骗局一点都不高明,但十分有效,它针对的正是我们心智运行机制的弱点。

3.构建心智防御机制

无数事实证明,在今天这个消费主义与信息大爆炸相互交融的时代,没有成熟的心智防御机制,我们就相当于一部暴露在外的提款机,没有密码,没有保护门,任人予取予求。但是,现实中的人们似乎都本能地相信,唯有自己掌握着真理的钥匙,自己做出的选择是“有道理”的,是毋庸置疑的。殊不知,人们总在不经意间按照别人画好的路线前进。

在提升心智方面,仅靠纯粹的理性并不能解决问题。大多数时刻,是感性决定了心智的判断,并影响了人们的行为。如果你问一个人为什么购买某种商品,他的回答通常是不准确的,也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就像你询问女朋友为何愿意花6000元购买苹果手机,宁可背负分期债务一样。从理性的角度思考,这是不可思议的行为,但它的确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意味着人们可能了解自己真正的行为动机,但不想吐露实情。不过在更多的情况下,人们确实又对自己的确切动机知之甚少,因此本书在心智层面的建议就具有了实用的价值。

我们的心智作为抵御外界洗脑的防御阵地,屏蔽和拒绝了许多迎面而来的虚假信息。基本上,心智只接收那些与先前知识或经验相符的东西,并识别那些具有明显漏洞的信息。但我们也会遇到一个严重的问题——现在每个人都处在产品爆炸、媒体爆炸、广告爆炸的超负荷接收状态中,大脑为了保护自己会开启防御机制,形成一道防御墙。这道防御墙可处理的信息是有限的,信息越多,人们的头脑就越困惑,以至于有垃圾信息穿进去,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困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先进的科技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信息,我们接触到了更多的广告,认识了更多的商家,见到了更多的产品及新鲜事物,但我们的心智容量有限,不断递增的海量信息早已超出了它的限度。

科学表明,人只能接受有限的感觉,不能无限地接收信息。如果超过了某一极限,大脑就会一片空白,失去正常的功能。特别是在辨识及决策等重要的功能上,一旦超过极限,大脑就会出现重大的错误,疲于应付。

选择太多,让人的决策力下降。商品社会与互联网结合,使太多的选择触手可及,应有尽有,让人们的决策力变得不再敏感。因为信息过多,人们不再在意新的东西,也厌倦了投入过多的时间权衡利弊。

选择太多,带来的是思考阻力,结果就是人们轻易地接受外界的信息,比如商家推荐和广告宣传,以来逃避做出选择带来的压力。

选择太多,也拔高了人们的期望。当你被选择压垮,不再思考,同时也提高了你的期望值。人们盼望和要求出现更好的选项,延缓决策。但事实可能不尽如人意,最后人们又会为这个糟糕的选择而自责,伤害自己的心智。

在产品过剩和传播过度的社会中,我们唯一的防卫力量就是自己的心智。用心智来防身,可以帮助我们屏蔽那些伪装的信息与充满陷阱的逻辑,这是抵御洗脑的一种自我防卫机制。

本书的宗旨不是教你对这个世界关闭大门来完成自我保护,而是帮你从内到外地提升防御能力。本书除了揭露今天你会遇到的大部分虚假现象背后的原因,也会相应地告诉你破解方法,让你在第一时间为自己的心智搭起一道有效的防御墙,直击问题的根源,做出正确的决策,减少自己的损失。 eqe2nELa96PgUgBkuePJoX+AiGpfQqTrE3VCzCTAOJgBqtaW5Pu2HZ8vm/K+0FG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