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作这本书的目的,是帮助大众建立在股票市场上理性投资的理念,掌握简单的理性投资分析的方法,并了解量化投资的思路、模型和分析方法。
我是2012年从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获得金融学博士之后,回国任教的。那时我还不满26岁,在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研究院开始给研究生教授投资学课程。那时我的学生和我年龄差不了太多,学院对教学要求比较高,学生们对课程的期待也比较高。毕竟是研究生的投资学课程,学生们希望上了这门课,就能去做投资。为了不辜负学院领导和学生们的期望,也为了身为大学老师能在讲台上站立得稳,我开始了一段比较艰辛的备课过程。由于我在博士阶段学习了量化投资方面的知识,了解相关的研究方法,我摸索着将美国股票市场上量化投资的思路、模型和方法,与中国的股票市场相结合。那个时候,一堂课两个多小时,我要准备一整周的时间。通常是周二下午上课,上完之后晚上稍稍休息,周三一早开始准备下一周的课,一直准备到下周二的早上,然后下午去上课,如此周而复始,一周又一周。之所以要花费那么长的时间,是因为每一次课,都像一个小的课题一样,用中国的数据,去检验我们在量化领域常用的因子和检验的方法。
这当然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但也是一段惊喜之旅。我从前总是认为中国的股票市场就像赌博一样。不过当我真正用数据去分析、用模型去检验之后,我才发现,原来中国的股票市场充满了可盈利的机会。这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我国股票市场独特的市场结构:当欧美、(中国)香港、日本等发达股票市场已经由机构主导时,中国的A股市场超过85%的交易量依然来自个人投资者。这导致有许多可盈利的机会并未被充分挖掘和利用。事实上,我们只要比一般的散户掌握多一点的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能力,长期来看,我们就能在中国股票市场上获得丰厚的回报。
在我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一个问题——有些学生并没有金融背景,缺乏一些专业的知识。因此,在课程当中,我就会尽量给学生补一些基础性与实务性兼备的内容。一个学期下来,往往是那些功底并不是很好,但非常认真去学的学生学得最好。这也让我萌发了将自己的讲课内容向大众开放的想法。虽然这门课是给研究生开设的,但即使并不是金融科班出身的人也能听懂。
具体而言,本书有三大目标。
第一,帮助投资者建立理性投资的理念。这也是我通过这本书最想传递的核心内容。面对股票市场的波动,价格的跳跃,收益的起伏,投资者的心很容易焦躁不安。股价下跌,容易恐慌;上涨,又引发贪婪。股票市场上充斥着各种消息、热点,让投资者应接不暇,导致投资偏离理性。而且这些市场的热点凭借过往不错的涨幅、媒体大肆渲染,对投资者非常有诱惑力。因为大家想:这只股票这几天涨这么好,我要跟着买进去,说不定也能挣钱!但毫无疑问,投资是需要理性的。在本书的第1章中,我向读者展示了缺乏理性地去投资,肆意地去追逐市场热点,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大幅亏损,而这正是国内许许多多股民经历亏损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国内的股票市场有大量可获利的机会,投资者大可不必依靠所谓的荐股或追逐热点。投资者即使用非常简单的投资策略,只要持之以恒,也能获得很不错的收益率。
第二,帮助投资者掌握理性投资的方法。在本书中,我会将量化投资中简单易行、行之有效、适合大众操作的思路和方法介绍给读者。在很多人眼里,量化投资可能显得比较神秘。谈及量化投资,就会觉得这只能是那些具有深厚统计、编程功底的人才能掌握的投资技术。其实不然。量化投资,从广义上来讲,包含了所有投资。因为投资一定是包含了数据的推演,所以一定是量化的。换句话说,只要是在做投资,就是在做量化投资。不同投资者的差异,就在于自身所搭建的投资模型和分析方法有所不同。
本书所介绍的量化分析方法,分为基础篇与进阶篇。基础篇比较适合投资股票的大众阅读,帮助大家掌握基本的股票量化分析思路与方法。在基础篇,整个分析框架分为宏观分析、公司分析和风险控制三部分,分别对应股票投资实务中的市场择时、标的选择与风险管理,从而构成一个投资分析的完整体系。其中,第2章和第3章介绍宏观经济分析的框架与方法。我会向大家展示宏观经济与股票市场出乎意料的联动性、介绍宏观经济分析最核心的指标、讲解美林时钟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应用。有些读者可能会觉得宏观经济分析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是那些经济学家、宏观经济分析师才能做的事。其实宏观经济分析并不难。借助本书所介绍的分析框架和方法,大众读者也能依据宏观经济情况,把握市场!
在第4章和第5章,本书着重介绍上市公司的分析。懂得如何选股,对于在股票市场上做投资而言,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上市公司的分析分为两部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我们在第4章会介绍如何分析上市公司的业务、行业地位、经营战略与公司治理,帮助读者对公司的定性层面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第5章介绍如何从财务报表和估值这两个方面来定量分析上市公司,并给出了一个基于公司基本面指标、10年90倍的投资策略。
第6章和第7章是有关风险控制的内容。在我看来,这部分所介绍的理念是我们做股票投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我们在做投资时,收益关乎表现,但风险关乎存亡!第6章介绍风险的衡量指标,第7章我们会讨论几个经典的风险控制案例:曾经辉煌一时的金融机构,因为风险控制的缺失导致短时间内的崩塌。此外,在这一章我们还将介绍常用的风险控制的方法,以帮助读者在实际股票投资中能够掌握一定的风险控制技术。
第三,本书的进阶篇,旨在帮助有志于从事量化投资事业的读者,进一步深入了解量化投资的编程、模型、策略开发的流程和常用的量化因子。第8章和第9章介绍了SAS的编程,以及SAS在量化投资中的应用。在北美,对于从事金融数据实证领域研究的金融学博士生而言,SAS是必须掌握的。由于SAS实在是太重要了,以至于金融系博士生会自发地形成一个互相学习SAS的氛围,高年级博士生带低年级博士生,一届又一届地传承下去。我在回国之后,专门针对SAS在量化投资中的应用,从基础到实务,准备了两次课的内容,分别呈现在第8章和第9章中。
第10章和第11章是模型的介绍。 第10章着重介绍单因子的检验,涵盖Fama-MacBeth回归模型和投资组合分析。第11章介绍的是多因素模型在选股中的应用。
第12章和第13章是介绍量化投资因子的。主要有两类量化投资因子:基于财务报表量化投资因子和基于金融市场量化投资因子。第12章介绍的是来自财务报表的量化投资因子,即我们基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构建的各类财务量化投资因子。第13章介绍的是基于金融市场数据构建的量化投资因子,比如过往收益率、流动性和波动性指标。
本书的三大目标,从建立理性投资的理念,到掌握理性投资的分析方法,以及进一步帮助读者掌握量化的模型和方法,是一个循序渐进、缺一不可的体系。从语法上来分析,量化投资,量化仅仅是定语,起修饰作用,关键的中心词还是投资。所以量化投资,首先需要对投资有深入的理解,掌握基本面投资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再运用统计、计量的方法将投资模型程序化。在缺乏对投资的正确认识和深入理解的情况下,直接进入对量化投资模型的学习,无疑是在沙子上建造房屋,而且也终究会因为缺乏方向而事倍功半。
本书的成型,得益于我一路走来,那些教过我、带过我的老师们对我孜孜不倦的教导。此书内容的积累,也离不开我在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研究院领导的关怀、同事的帮助和学生的支持。我对于电子工业出版社对此书的大力支持也表示衷心的感谢。
愿本书帮助读者开启理性投资的道路,帮助读者从投资收获祝福,与时间成为朋友!
注:本书配套的视频课程,请扫二维码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