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你接到一项领导交代的任务,任务有点难,你自认为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做了,但最终还是没能达到领导的预期。当领导告诉你,你的工作未能达标时,你会怎么办?

在我十几年的职场生涯里,我带过很多不同的下属,面对刚刚讲到的这个场景,他们会有完全不同的反应,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5类。

A:无所谓。

“我已经尽力了,没有做好也不是我不努力,就这样吧,尽人事知天命。”

B:气愤和不服。

“我已经很努力了,没有做好并不是我的责任,领导凭什么要责怪我!他自己做了什么努力吗?”

C:忐忑不安。

“领导会不会对我有什么看法,我今年的职级晋升会不会受影响……”

D:自怨自艾。

“我怎么这么差劲,一直达不到领导的要求。”

E:遗憾,但会积极寻找改进点。

“这次没做好,的确是挺让人沮丧的。但事情已经过去了,相信领导也知道我已经尽力了。我还是赶快复盘一下,看看哪儿还能再改进。”

以上5种类型的小伙伴,哪一种能够在职场中走得更高、更远呢?无疑是第5种,那么,和其他4种小伙伴的反应相比,这一类小伙伴到底强在哪儿?答案是情商更高。

相比前面4种小伙伴的反应,最后一类小伙伴,在情绪管理、自我激励、理解他人情绪方面都会做得更好,所以,他可以在一个小挫折面前保持乐观,可以驱动自己快速复盘以求下次做得更好,也可以理解在领导心中,一件事的成果好坏并不会对他的整体印象分值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情绪管理、自我激励、理解他人情绪等这些特质都是情商的重要构成部分。

所以,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情商”这个词,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工作中,或者在日常聊天中,都越来越多地被关注和提及。特别是对于职场人士而言,当其他专业能力和经验没有太大差异的情况下,情商则会成为影响绩效表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那么,情商是可以培养的吗?

当然。这世上,固然有天生的情商高手,但大多数普通人都是在摸爬滚打中不断地体悟、反思,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情商的。而通过刻意练习、积极改变与尝试,则更能够加快个人情商的提升。

正是因为感知到了职场中情商的重要性,最近几年我一直分外关注情商培养这个领域,我系统性地阅读了相关的书籍,并获得了EQ-i 2.0(Emotional Quotient Inventory 2.0,情商量表2.0)测评师的专业认证。得益于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心理学的科班背景,我有一些社会心理学的知识积累,结合近10年管理实践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我逐步建立了在职场情商这个领域的知识体系。同时,我的本职工作是企业内部的培训管理者,工作中会进行领导力、通用能力类的课程开发和讲授。在对职场情商的研究基础上,我也在工作中开发了几门与情商培养相关的面授课程,授课过程中得到了良好的反馈。

基于这些实践,我产生了要写这样一本书的想法。

对于本书,我希望聚焦于职场的情境,写给处在基层岗位上的职场人及即将成为职场人的大学生们看。对于他们而言,想要选择一本系统地提升个人情商的书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合适的书籍并不多见。目前,市场上关于情商这个话题的书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偏重于学术理论,可以帮助人们非常系统地建立对情商的理论认知,但读起来相对费时费力,也较难在生活和工作中直接应用;另一类则属于心灵鸡汤流派,读起来通俗易懂、温情暧心,但读者并不能获得关于“如何做”的具体建议。

在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的宣传海报上印着这样一行大字:“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戳中了很多人的心。

所以,在构思本书时,我就给自己定了这样的目标:本书不仅讲授道理,还传递方法;不仅让读者获得知识,还教会读者如何在行为上有积极的改变。

在本书中,我是知识的搬运工。我希望能够凭借自己在心理学方面的专业背景,以及在企业管理培训领域多年积累的经验,把和提升情商相关的工具与方法从不同的经典书籍及课程中提炼出来,在本书中得以系统性地呈现。

在本书中,我也是理论的诠释者和加工者。在搬运知识的同时,我力图用更通俗、更符合职场新人应用情境的语言和案例对这些工具理论进行解读,让年轻的读者们愿意读,也读得进去。

在本书中,我还是一个业余编剧。我会把这些年做管理、带团队时看到的、听到的一些和情商相关的职场故事呈现出来,让你带着故事去阅读理论,带着体验去理解工具和方法,从而能在工作中顺利地应用。

在构思本书的整体框架时,为了更加严谨,我也研读了相关的学术资料。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而言,情商其实是指 “情绪智力商数”(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 目前,学术界对情绪智力的研究主要有两种代表性的模式。

第一种模式,以萨洛维和梅耶为代表,他们提出的情商模型可以称为能力模型。对情商能力模型的研究秉承了心理学领域智商研究范式的研究方法。萨洛维和梅耶也是第一个在学术论文中提出“情绪智力”概念的研究者(1990年)。

第二种模式,以鲁文·巴昂和人们最为熟知的丹尼尔·戈尔曼为代表,他们提出的情商模型可以称为混合模型。混合模型以预测成功为目标,试图在传统智力因素之外找到能够预测成功的各种心理因素,并整合在情商模型中。鲁文·巴昂在1996年提出了由5个维度15个因素组成的EQ-i模型,此模型被MHS(Multi-Health Systems)公司引入了商业领域,他们所推出的情商测评和相关的课程已经被很多知名企业采购和应用。丹尼尔·戈尔曼则在1995年出版了Emotional Intelligence(中文版名为《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书,将此概念从学术界推广给大众。后来戈尔曼又陆续出版了系列畅销书籍,并在2001年提出了关于情商的理论模型。虽然他并不是最早提出情商概念的研究者,但他在大众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所以人们把他称为“情商之父”。戈尔曼在《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书中沿用了萨洛维和梅耶最早对情商的概念界定,即情商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能力,分别是了解自身情绪、管理自身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的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

本书并不是一本学术书籍,而是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进行构思,所以,全书的理论框架沿用了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书中的定义,这也是目前传播较广、在大众中影响力较大的定义。

最后,再谈一点对于“为什么要提升情商”的个人感受。

在职场中,情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获得同事认可、发挥专业价值、提升绩效表现,职场需要它的助力。

如果回归到生活之中,情商的提升,不仅能帮助人们获得成功,最重要的是,它能够帮助人们拥有更强大和丰富的内心,让人们变得更平和、更坦荡、更专注、更从容,可以拥抱更具幸福感的人生。我想,这才是人们提升情商更重要的意义。

关于这个目标,我也还在努力。所以,不妨让我们一起,从本书开始,去寻找那个更好的自己。 5/+MF4SSV6BbEXixTSKOxakhjh3TXfDzIXAh13yCoPQrnxu6Ek8OFsWB8IA1pdr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