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讲了这么久的文艺复兴,但讲的一直是意大利的事,现在该轮到别的国家了,文艺复兴可不是意大利一家子的事,它已经春风一样吹遍了欧罗巴的山川河流、大街小巷。
我们在这里不能说遍欧洲大街小巷,只能选取几个主要国家谈谈。我们选取了下面四个国家:德国、英国、法国与西班牙,因为在这四个国家都产生了文艺复兴式的巨人。
丢勒与开普勒 我们先说德国。
德国对文艺复兴最大的贡献既非文学,也非艺术,而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活字印刷术。大家一定觉得奇怪:活字印刷术不是毕昇早就发明了吗?哪轮得到你谷腾堡来掺和!原因是这样的:毕昇虽然第一个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他的发明并没有传到欧洲,所以谷腾堡重新发明了它。
德国很早就受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这时德国与意大利名义上是一个国家——神圣罗马帝国。像热衷于到意大利来搞征服的德国君主们一样,德国的青年们也喜欢到意大利来学习先进文化。不过德国的文艺一直复兴得不怎么样,远没有出现意大利那样多如繁星的天才人物,只有两个人较为出色:一个是画家丢勒,另一个是天文学家开普勒。
前者到目前为止都是最伟大的德国画家,后者到目前为止都是最伟大的德国天文学家。
阿尔勃莱希特·丢勒1471年生于纽伦堡,先后有过18个兄弟姐妹,但最后只剩下三个。丢勒主要是个画家,也是雕刻家与建筑家。在画当中,他最擅长的是版画,实际上丢勒是作为历史上最出色的版画家之一才得以流芳百世的。
丢勒的父亲是首饰匠,经常要在首饰上雕刻各种花鸟鱼虫,小丢勒从小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13岁时,他信笔画出的一幅素描令父亲大为惊叹,决定好好培养他。他把儿子送到了一个画家那里做学徒。三年后他就成一个小画家了。
丢勒
23岁时,他与一个音乐家的女儿结了婚,然后开设了一间画铺,过起有家的男人的日子来。
但没几个月他就停了业,到意大利留学去了。在意大利待了一年后,丢勒回到了德国,他的订货顿时多了起来,这段时期他画了不少有名的作品,如18幅《启示录》,其笔触有如铁画银钩,不过有些恐怖。
在家乡开业十年之后,1505后,他又到意大利去了,这次待了两年,同包括拉斐尔在内的著名艺术家有了来往,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不少技巧。
回到德国后,他的画技更长,名声也日盛,画铺生意兴旺发达,挣钱无数。这个时期的杰作是《忧郁》,画面上无处不笼罩着一种神秘的忧郁气氛。
此后,除了49岁时带着夫人到荷兰逛了一遭外,他一直待在家里搞创作。安享功成名就的幸福,死于1528年。
开普勒是德国伟大的天文学家,也是个不幸的人。他生于1571年,从小过的就是苦日子,他的父亲像布鲁诺一样把他早早地送进了修道院。他先在一所神学院学习,后来又到了图宾根大学,在这里他开始接触天文学,很快成了哥白尼的信徒。
1593年开普勒大学毕业,可能由于口没遮拦地说出了他相信哥白尼,没得到神职。他便到了奥地利,在一所神学院教天文学和数学,同时搞自己的天文学研究。三年后写了第一本书《宇宙的奥秘》,这本书受到了教会的攻击,还砸了饭碗。他在各处浪游了一番,后来到了正在布拉格搞研究的丹麦天文学家第谷那里。这位第谷也是个有名的天文学家,一生热衷于观察星星,积累了大量一手资料,却没有得出什么了不起的结论。他死前把所有资料都送给了开普勒,希望他能完成他的未竟之业。
开普勒
开普勒不负所托,像第谷一样沉醉于研究中,但他没有第谷的家底,第谷贵族出身,还得到了国王的年金,可以衣食无忧地专心致志搞研究,开普勒只得做了一个数学老师的兼差。但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天体研究上,1609年左右他终于得出了丰硕的成果,就是著名的“开普勒三定理”,科学地描述了行星在天上运行的规律。
他的发现无疑是替哥白尼说话的,遭到了教会的猛烈攻击,他的书被列为禁书,兼差也没了,只好四处流浪。
1630年,走投无路的开普勒病死于流浪途中,只活了59岁,据说死时身上只剩下七分钱。
这就是一个划时代科学巨匠的人生结局。
拉伯雷与《巨人传》 法国文艺复兴最重要的成就还是在文学方面,这时候出了一个大作家拉伯雷。
拉伯雷是地道的法国人,1494年生于一座叫希农的小城。他的父亲是律师,靠伶牙俐齿、舌剑唇枪发了财。就在乡下买了一处庄园,所以拉伯雷的童年过得还不错。
他的父亲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打算把这个儿子奉献给主。所以拉伯雷稍微长大后就被送进了修道院。在修道院里拉伯雷正经书不读,专门读些杂书,从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学、法律、考古学乃至医学,无所不窥,然后就满脑子时髦的人文主义思想了。他曾花三年时间写了一首足有一百行的长诗,还同一些人文主义名家通信。
这些行为触犯了修道院门规,他被赶将出来。他也不愁,干脆四处游荡起来,一直走到了巴黎,巴黎使他大开眼界,同时也看到了社会上许多黑暗现象,令他又恨又好笑。
1530年,拉伯雷已经34岁了,他却不觉自己已经廉颇老矣,仍去一所大学做了医学院学生,毕业后到里昂,在那里办了间诊所。
他一面四处治病救人,一面仔细观察社会的千姿百态,最后将它们化为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巨人传》。这本书有一个懒婆娘的裹脚布式的名字《迪普索德国国王庞大固埃及其骇人的传记,经五元素国的抽象法已故的阿尔科弗里巴编纂恢复原样》。
这本书叙述了两个巨人国王,卡冈都亚和他的儿子庞大固埃的神奇而有趣的故事,有点像我国的《镜花缘》,文字上还要有趣一点儿。
《巨人传》共分五卷,第二部在1532年首先出版,讲的是儿子庞大固埃的事。两年后出版了第一部《卡冈都亚》,又过了14年才出了第三部,这样断断续续经过了32年才五卷出齐。
教会人士可不是傻瓜,他们一眼看出了这本书大大讽刺了教会,所以对拉伯雷展开了迫害,把他赶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拉伯雷死时59岁,他的《巨人传》还要等11年才能出完。
史上最幽默的小说 总的来说,西班牙是文化的荒漠,但在荒漠之上有一朵灿烂的奇葩,那就是塞万提斯和他的《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1547年生于西班牙的阿尔卡拉·达·埃那雷斯,父亲是个江湖郎中,塞万提斯从小就跟着父亲浪迹江湖,书没读几天——只在马德里上过几天学,但好在见多识广。
长到18岁后他便独自生活了,跑到一个主教那里做了3年仆从,在这期间他跟着一个学者又读了一段时间书,他的文学底子大概就是这时打下的。接着他从了军,一年后参了战,对手是占领了整个希腊的土耳其人,塞万提斯英勇奋战,结果身负重伤,左手被打掉了。
不能继续参战的塞万提斯养好伤后仍待在军队,直到1575年才走上了还乡之路。同行的有他的弟弟。但他又一次倒了霉,船近法国马赛港时被摩尔人的海盗船拦住了,厮杀一番之后塞万提斯当了俘虏,被抓到非洲去了,在那里当了五年奴隶。后来他的父母四处哀求,费尽千辛万苦,到了1580年总算弄到了一大笔钱,将兄弟俩赎了回来。
回到家乡后塞万提斯是一无所有了,他已经残废,很多谋生的活他不能去干,经过一番痛苦的思索,对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进行无情的考察之后,塞万提斯终于找到了一个谋生的法子——写作。一则西班牙这时有了不少剧院,当然要剧本来排戏;二则他看到不少庸才靠写一些俗不可耐的骑士小说而发了财,这些东西类似于我们中国现在那些无聊的网络小说或者武侠小说,塞万提斯知道自己的见识和写作能力比那些人强得多,为什么他不也去试试呢?这样塞万提斯便加入了挣稿费者的行列。
他先后写了几十个剧本,但一直没有发财,挣的稿费少得可怜,后来他弄到了一个新差事,帮“无敌舰队”搞采购。一看就知这是个大美差,要是到了某些人手里,非大发特发不可。但书呆子般的塞万提斯怎么能发得了财呢?反而因为竟敢向粮食满仓的教堂“非法征收”被关进了监狱,几年后实在干不下去,就改行做税务局官员了。这又是一个大美差,但塞万提斯真是霉运当头,他把税款存在那里的银行的老板卷了他的钱溜之大吉。这样塞万提斯又一次进了班房。
辞官后,塞万提斯迁居到瓦阿多里德城,他童年时跟父亲浪荡江湖时在这里生活过。这时他穷得几乎山穷水尽了,却还要养活一大堆儿女和亲戚。
他住的是贫民窟中的贫民窟,在楼道中间做饭的浓烟中、在孩子的哭闹声以及泼妇的骂街声中,他写下了不朽巨著《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原是用西班牙一种方言写成的,全名叫《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台·拉·曼却》。它的具体内容——那位具备中世纪骑士一切美德的堂·吉诃德带着他忠心耿耿的仆从桑丘·潘沙骑着瘦骨伶仃的驽马干的各式各样的冒险故事我们都听说过了,我敢说除了他俩世界上从来没有人做出过这么多有趣的事呢。而这部小说也可称史上最幽默的小说,至少是最幽默的文学巨作。
1605年《堂吉诃德》第一卷终于出版了,读者们的热情可想而知,西班牙一时洛阳纸贵,从国王到平民百姓无不争相阅读,书也一版再版,并迅速被翻译成欧洲各国文字出版。
按理说塞万提斯应当挣了大笔稿费了吧?没有。一则出版商心狠手辣,二则盗版横行,使塞万提斯只出了名,却挣不了钱,他还是过着吃了上顿愁下顿的日子。只好快马加鞭写其他作品,同时赶写《堂吉诃德》第二卷,1615年写成出版。这卷一直写到堂吉诃德死了为止,死前一刻他才幡然顿悟,觉往事之可笑可叹。
写完《堂吉诃德》之后塞万提斯已经风烛残年了,虽仍笔耕不辍,然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1616年,4月19日,塞万提斯在病床上写完了最后一部小说的献辞,4天之后便溘然而逝,终年七十。
他死时几乎不名一文,妻子也已先他而去,家人只好把他草草收葬,连墓碑也没有立。所以人们至今不知塞万提斯葬于何地。
莫尔与培根 较之西班牙、德国甚至法国的文艺复兴而言,英国的文艺复兴要兴旺得多,仅次于意大利。
这时的英国国热蒸蒸日上,它在1588年消灭了一度横行海上、不可一世的西班牙无敌舰队,使英国成了海上霸王,从此把能赚来滚滚利润的跨海贸易弄到了手。它的养羊业也十分发达,每年产出大量羊毛,供应弗兰德斯等地的毛纺工场。这一切使英国迅速强大起来,16、17世纪时终于一跃成为欧洲强国。
这样的国势加上这时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春风早已吹遍英伦三岛,使英国也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文艺复兴之浪潮。
英国的文艺复兴与意大利不同,主要不是艺术,而是文学与哲学,在这期间,它诞生了伟大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与伟大的文学家威廉·莎士比亚,另外还有一个与他们齐名的伟大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
托马斯·莫尔是一个空想社会主义者,1478年出生于伦敦一个有钱人家里,父亲曾是英国皇家法院的法官。
莫尔14岁便进入了牛津大学,成绩出类拔萃,毕业后在伦敦执业做律师。
26岁时莫尔就竞选众议员成功,此后由于才能卓越,仕途相当顺利,先后担任副财政大臣、下议院议长等,并在1529年被任命为英国皇家最高法院大法官,成了英国政界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然而这时麻烦来了。莫尔是个十分虔诚的天主教徒,而这时英国正掀起一场新教革命。新教承认宗教隶属于国家,君主即是教主。这当然对国王们有利,当时的英王亨利七世对新教情有独钟,宣布自己是英国国教的最高首领,要他的大臣们承认这一点,并且宣誓效忠。
莫尔作为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不同意亨利七世这种“离经叛道”的主张,因而拒绝宣誓。他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先是被迫辞职,接着被捕,给投入伦敦塔。又过了一年,他被审判定罪,审判十分不公,莫尔被公认是道德的楷模、是一个大大的好人,却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处斩首,这年是1535年,他才57岁。
莫尔是以空想社会主义而闻名于世的,他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在他的一本书中,这本书就是有名的《乌托邦》,描述了一个幻想的世界,在这里,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和剥削,大家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按需分配,过着共产主义的美好生活。
后来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有相当一部分就来自于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
培根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伦敦人,父亲曾贵为英王的掌玺大臣,从小生活在锦衣玉食之中,加之天资出众,令他更引人注目,据说伊丽莎白女王曾一本正经地同小培根讨论过某些问题。
培根12岁就进了剑桥大学,毕业后进了法律界,正当他准备借着父亲的威势青云直上时,不幸降临了。他的父亲突然辞世,这时他才17岁。他被迫扛起了生活的重担,为前程努力奋斗。他23岁时便当选为下议员,与托马斯·莫尔完全不同,他是个一心只想升官发财的人,至于什么信仰道德之类,他是不怎么在乎的。这期间他做了权臣埃塞克斯的心腹,埃塞克斯也对他信任有加,但当埃塞克斯被别人指控有罪时,他不但不帮忙澄清,反而乘人之危,帮助起诉昔日的主子。这令他名声大坏。
不过在英王眼里他可是忠心耿耿的好臣子,所以培根官运亨通,先做了副检察长,后来终于做上了他父亲一度做过的高官掌玺大臣,第二年更上一层楼,又做了大法官。
但正所谓乐极生悲,两年后他便完了,罪名是受贿。培根倒是痛痛快快地认了罪,不过他辩解说,接受当事人的钱财并没有影响他的判决,意思是说,钱他是收了人家的,但人家要他办的事他可没办!
审判结果是这样的:罚款4万英镑,关进伦敦塔,期限由国王来定,并且终生不得担任公职。
不过这对文艺复兴可是件好事,培根不是个好官,但是个好哲学家,他无官一身轻后,成天躲在家里做学问,写了《新工具》等几十部哲学著作,成为文艺复兴时代哲学方面最杰出的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