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96年,索福克勒斯生于雅典附近的小城科罗诺斯,比埃斯库罗斯小近30岁,死于公元前406年,活了整整九十岁。
索福克勒斯出身富裕之家,父亲是专门制造武器的工场老板,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公元前480年第二次希波战争取得胜利后,雅典举行了盛大的庆祝大会,由于长得漂亮,歌唱得好,十六岁的索福克勒斯被选担任歌颂诸神的合唱队的领唱。
索福克勒斯很早就开始创作悲剧,公元前468年,仅二十八岁的他就在悲剧大赛上一举夺魁,被他击败的对手中包括伟大的埃斯库罗斯。
索福克勒斯还积极参与雅典的政治活动,担任过各种重要官职。例如公元前442年他负责雅典的财政事务,收取和管理与雅典结盟的城邦交给雅典的贡金,这个同盟就是由雅典为首组成的提洛同盟。
做财务官两年后,索福克勒斯更担任了雅典的首脑之一——将军。雅典没有单独的国家元首,国家军务由公民选举的十将军来负责,与伯利克里平起平坐。
到公元前413年,索福克勒斯已经八十三岁了,还担任了审议员,且是有权干预一切国家大事的十人顾问委员会之一。
索福克勒斯生平最后一次有记载的活动是在公元前406年参加欧里庇得斯的葬礼并且率队唱挽歌,这时老人已经九十高龄了。这也是索福克勒斯自己的挽歌,此后不久他也辞世了。
其时雅典与斯巴达之间正如火如荼地大战,据说由于他太有名了,斯巴达的将军特意下令停止对雅典人的袭击,好让剧作家的遗体回返故乡。
雅典人举行了盛大的葬仪,在剧作家墓前竖立了一只歌声最美的人头鸟雕像。
从二十八岁第一次夺魁起,索福克勒斯就在雅典的戏剧大赛中不断地赢得桂冠。他大约参加过30或31次比赛,得到24顶桂冠,是三大悲剧家中最多的。
在索福克勒斯的七部著作中,《俄狄浦斯王》被公认为他最出色的作品,也一直被许多人看作最完美的悲剧,连亚里士多德都在《诗学》中经常提到它,以之为范。
《俄狄浦斯王》的开场第一幕是这样的:
在希腊强大的城邦底比斯,一群白发萧然、神情悲哀的老人,以宙斯的祭司为首,手持缠了羊毛的树枝走来——这是求助的标志,他们是前来向他们的王俄狄浦斯乞援的,因为瘟疫正疯狂地吞噬着生命,城里到处是求生的歌声和痛苦的呻吟。
俄狄浦斯迎着他们走来,双方谈起这场可怕的灾难。祭司说他们的家园与祖国正面临毁灭,请求俄狄浦斯救救他们,像他过去救他们于那可怕的女妖之手一样。
现在让我们把镜头推向过去,推向俄狄浦斯初来底比斯之时,祭司刚才提及的事。
这个故事就是“司芬克斯之谜”。
却说当年俄狄浦斯从家乡科林斯离家出走,来到了底比斯城。这时底比斯正闹“鬼”,这个“鬼”就是司芬克斯。
司芬克斯是一个长着美女的头、有着狮子的身体、生了一对翅膀的怪物,她来到底比斯城外,在一个交通要道驻扎下来,那里有一块高高突出大地之上的巨石,她就坐在那里,对底比斯人发出各种各样的提问,这是一些古怪不过的谜语,底比斯人怎么也猜不出来,猜不出来的结果就是被她撕成碎片吃掉。
就这样,许多底比斯人成了她的腹中之食,其中包括王后的兄弟克瑞翁的儿子。
恰在这时底比斯的国王拉伊俄斯在三岔口被神秘的陌生人杀了,国政由克瑞翁主持。他无奈之下宣布如果有谁可以破解司芬克斯的谜语便可以继承死去国王的王位并娶国王的遗孀为妻。
其时俄狄浦斯正四处流浪、无以为家,而且那时他已经知道了那个令他恐惧万分的预言:他将弑父而娶母,这令他万念俱灰,甚至想一死以求解脱,得到克瑞翁的消息后,便主动去找司芬克斯,说要猜她的谜。
这司芬克斯看到竟然有人敢主动来找她,便出了一个她认为最难的谜语:
什么动物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晚上三条腿走路,在一切生物中,这是唯一用不同数目的腿走路的生物。用腿最多的时候,正是力量和速度最小的时候?
一听这谜语,俄狄浦斯毫不费力便猜了出来,他说:“这是人呀!”人在幼年,即生命的早晨,是个软弱无力的孩子,他用两条腿和两只手在地上爬行;他到了壮年,正是生命的中午,只用两条腿走路;但到了老年,已是生命的迟暮,只好拄着拐杖,好像三条腿走路。
一听到这答案,司芬克斯顿时慑服于人类的智慧,羞愧之余便从巨石上跳了下去,摔死了。
俄狄浦斯就此为底比斯立了大功,被克瑞翁和底比斯人奉为国君,同时也娶了已故国王的遗孀为妻。
我们又把镜头拉回现在,俄狄浦斯与长老们对话的场所。
听到长老们的话,俄狄浦斯告诉他们,他比他们更加痛苦,因为他不仅要为自己而痛苦,还要为他的全体人民的不幸而痛苦。他已经采取了一个最适当的措施:请大舅子克瑞翁去阿波罗的神庙问卦,求神为他们指点得救之道。
克瑞翁恰在这时候回来了,带来阿波罗的神谕:他们必须找到杀害老王的凶手,并且惩罚他,这样才能使城邦免遭劫难。
以后的事便是俄狄浦斯为找杀人凶手而采取的行动以及这行动导致的后果。
他先是将那个名叫忒瑞西阿斯的先知找来,他是一个盲者,却能预知过去未来。
一开始他不愿告诉俄狄浦斯真相,他强烈地暗示俄狄浦斯不要管这事,否则他们两人都不会好。然而俄狄浦斯一心想抓住杀人元凶,哪肯听他?所以当他见忒瑞西阿斯知而不言时,大怒起来,用种种严厉的话训斥已届耄耋之年的先知,甚至恶毒地宣称老人就是那罪行的策划者。
老人终于忍不住了,他宣告:俄狄浦斯就是他自己要找的杀人凶手!
俄狄浦斯当然不信,结果两人发生了一场大争吵,俄狄浦斯称先知目盲,先知则称俄狄浦斯心盲,且相当明白地暗示俄狄浦斯是同一个他不应该同居的人生活在一起,等待他的将是无穷的苦难。
剧情继续往下发展,后来他的妻子伊娥卡斯忒来了,他们谈起了争吵的原因,俄狄浦斯说克瑞翁派了老先知来诬蔑他就是谋害老王的凶手。
这时,伊娥卡斯忒安慰俄狄浦斯说先知与神示都未必可信,并借之提起了她认为一个“失灵”的神谕:阿波罗的神谕曾说她的前夫老王将死于他与她所生的儿子之手,现在她的前夫却是在三岔口被一伙外邦强盗杀死,而他们的婴儿也在出生不到三天时便被将左右脚跟用钉子钉在一起,扔到荒山野岭了。
因此王后说,神谕未必是可信的。
王后的本意是想借此安慰丈夫,然而这话对于俄狄浦斯不啻晴天霹雳,他急忙问起老王被杀时的情形来。
王后告诉他:老王是在福喀斯地方的一个三岔口被杀的,他身材高大,面貌同俄狄浦斯相像,只是头上有稍许白发。
俄狄浦斯又问,当时老王像平时出巡一样带了大批的士兵吗?王后答:没有!他只带了少数几个侍从。
这一切令俄狄浦斯想起了他来底比斯前在一个路口的遭遇:
那时他从阿波罗神庙得到了一个可怕的神谕:说他将弑父而娶母,便逃离了从小生长的家乡科林斯,经过一个岔路口时,同一个老人和他的随从们争吵起来,由于那个老人试图用尖头棍打他,他便顺手一棍将老人打翻在地,接着又杀死了他的四个随从。现在回想起来这个老人正与王后所说的先王相似。
惊急之下他将自己的过去一一告诉了妻子:他本是科林斯王子,可是有次一个人在宴会上喝醉了酒,竟然说他不是父母的亲生儿子。他烦恼之下便去阿波罗神庙求告,神谕没有告诉他是不是父母的亲生孩子,却告诉了他那更可怕的预言——他命中注定将弑父而娶母。
他乍听之下惊恐万分,生怕真会如神谕所言,立即远远地逃离了家乡。后来他在旅途之中正到了那样一个三岔口,正发生了上面的一幕。
这太可怕了,难道真是他用自己的双手杀死了老王吗?俄狄浦斯极其痛苦,然而尚有一线希望,希望自己杀死的不是老王。因为那个唯一逃生的仆人说是一伙,而不是一个强盗杀死了老王。俄狄浦斯怀着天真的侥幸心理说,一个,总不等于许多。
王后也怀着同样的心理说,即使是他杀死了老王也不能说明神谕是对的,因为那个注定要杀死父亲的婴儿一生下来就死了。
然而他还是不放心,要王后将那个在他做王之后逃到乡下的仆者找来。
他们虽然不说,那不祥的预感已经令他们的心情极为沉重。
然而,在仆者尚未到来之前便发生了又一件意外的“喜事”。
故事仍发生在俄狄浦斯的王宫门前,一个外乡人急匆匆跑来,告诉俄狄浦斯他的父王波吕克斯已经死了,他可以继承王位。
听到这个消息,俄狄浦斯当然高兴,他想,这神谕至少有一半是不可能实现的了。
然而他仍不想回去继承王位,因为他害怕那另一半的预言将会实现:他将娶她依然健在的母亲。
当他把这个恐惧告诉报信人后,这个老人微微一笑,说:“你不用怕那个预言,因为你同波吕克斯没有血缘关系。”
这话对于俄狄浦斯的意义如何?是喜还是忧?都不是,是绝望。
接着报信人便将他的身世告诉了他。当年报信人从一个牧人手中接过了还在襁褓中的他,这个牧人乃是属于拉伊俄斯的,谁是拉伊俄斯?就是底比斯的老王,俄狄浦斯现在的王后伊娥卡斯忒的前夫。
报信人又告诉他,当他从牧人手中接过婴儿时,他的两个脚踝是被凿穿了连在一起的。
一听到这话,那正站在一边的王后伊娥卡斯忒顿时明白了一切。她绝望地冲进了王宫,临走时喊了一句:“哎呀,哎呀,不幸的人呀!我只有这句话对你说,从此再没有别的话可说了。”
不久那个牧人也来了,道出了那可怕的真相:他的确在很久以前曾把一个孩子交给这个报信人,至于这个孩子,并不是他的,而是从拉伊俄斯的王宫里抱出来的,也不是仆人的私生子,而是拉伊俄斯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拉伊俄斯要抛弃他?因为恐惧那个可怕的预言:儿子将弑父而娶母!
一切都昭如日月。
俄狄浦斯冲进了王宫,绝望之中大喊道:“哎呀!哎呀!一切都应验了!天光呀,我现在向你看最后一眼!我成了不应当生我的父母的儿子,娶了不应当娶的母亲,杀了不应当杀的父亲!”
在王宫里,先进去的伊娥卡斯忒已经上吊自杀了,而俄狄浦斯也用从她身上取下的金别针刺瞎了自己的双眼。
他为什么不死?因为他害怕他的父亲此时也在地府,他何颜见他们?
再以后他就开始了四处流浪,直到若干年后,复仇女神在雅典裂开一座圣山、替他打开地狱之门,而他那同时是他的弟妹的儿女们将继续他的苦难。
为什么是“最完美的悲剧” 《俄狄浦斯王》被尊为“最完美的悲剧”,其完美之处到底在何处呢?
首先当然是因为它的语言是堪称完美的。作家的语言各有各的优越,如荷马史诗中雷霆万钧般的力度,叶芝诗歌中如诗如画的优美,艾略特诗歌中如哲学般的深沉。索福克勒斯的语言则兼具这些长处,有时深沉如同哲学,有时却又明白如同童谣;常常充满了激情,像烈火般炙烤着读者观众的心,有时完全朴实无华,平静如水;常常是紧张的,令读者也紧张得透不过气来,有时却又如陶渊明的诗般怡然自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其次是因为《俄狄浦斯王》表达了极为深刻的思想。
大家可能听说过一个词“俄狄浦斯情结”,这个词是由弗洛伊德创立的,它的另一个名字就叫“恋母情结”,它指的是男人生而具有的某种倾向,希望把自己的母亲作为性的对象。当然,这种心思是秘密的,即我们自身不大可能会意识到这点,即它是一种所谓的“无意识”,然而它却可能对我们童年时的行为造成极大的影响。后来,随着我们的长大,渐渐地从外界知道了母亲是不能成为性对象的,于是便终于大方地将母亲“让给”父亲。这样,人也就摆脱了童年时的恋母情结而走向了正常的成人性取向。而也有一些人,即使成长后也不能摆脱这恋母情结,由于这种情结当然是同社会伦理截然对立的,而他自己也不可能不认识到这一点,并且也知道这是错的、是一种莫大之罪,并由此而深感负疚,然而他却又无力克服之,这样,就导致了神经症。
俄狄浦斯情结就是以俄狄浦斯来命名的,因为他弑父而娶母,这正是俄狄浦斯情结的基本表征。
索福克勒斯正是在古老的关于俄狄浦斯的传说之中发现了其中深藏着的一个真理——弑父而娶母并不是只有俄狄浦斯才有的,它是每个人都有的行为,只是俄狄浦斯将之化作了行动,而其他人只是使之存于心中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俄狄浦斯王》的第三场有一句这样的话,是俄狄浦斯之母伊娥卡斯忒说的。俄狄浦斯说他害怕玷污他母亲的床榻,这时,他的母亲回答道:“偶然控制着我们,未来的事又看不清楚,我们为什么惧怕呢?最好尽可能随随便便地生活。别害怕你会玷污你母亲的婚姻。许多人曾在梦中娶过母亲,但是那些不以为意的人却仍能恬然自得。”
这句话可谓一语道破了俄狄浦斯情结的精髓:
一、它是与母亲的性关系。
二、它是无意识的,也就是“在梦中”。大家要知道,梦与无意识的关系是至为密切的。弗洛伊德认为,梦的实质就是无意识的一种表达形式,故我们也可以由解梦而了解人的无意识,对于这问题大家可以参考弗洛伊德的经典之作《梦的解析》。
由于这两个特点也是俄狄浦斯情结的基本特点,因此可以说索福克勒斯才是俄狄浦斯情结的真正发现者。当他道出俄狄浦斯弑父而娶母之同时也相当明白地道出了人类这种深刻的恋母心理。
这也说明了索福克勒斯对人类的灵魂是何等的洞悉,几千年后之后,当弗洛伊德说人类存在着恋母情结时,他遭到了无以数计的攻击谩骂,有人说他思想肮脏、更有人说他瞎扯,只是随着时光的流动与人类对自身不断深入的认识,他的思想才逐渐被广泛接受。然而,远在千载之前,索福克勒斯却已经发现了这个连现代人都不肯、不敢相信的人类灵魂深处的真理!
欧里庇得斯是雅典人,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生于公元前484年,他的父亲叫谟涅萨库斯或者谟涅萨克得斯,据说他母亲叫克莱托,是个在市场卖菜的小贩。
虽然出身贫寒,欧里庇得斯还是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例如修辞、绘画、摔跤与拳击,等等。除了戏剧之外,他也爱好哲学,据说著名哲学家普罗泰戈拉还在他家里诵读了一篇著名的论文,第一句是:“我不能断言是否真的有神的存在。这点的认识有许多障碍:第一,对象本身不明确;其次,人生短促。”
他曾同一个名叫美利托的女子结了婚,婚姻生活相当不幸,但有个好儿子,是出色的诗人。
公元前455年,欧里庇得斯二十九岁时第一次参加戏剧大赛,没有获得锦标,十四年后才赢得第一顶桂冠。
他一生勤奋,写下了超过九十个剧本,但在世时得奖不过四次。
也许憾于剧本得不到雅典人的喜爱,他在七十六岁高龄时远离雅典,去到马其顿。这时他已风烛残年,一年后就死了,可能是被国王的猎狗咬死的。
有许多东西是在失去之后才发现其价值的,雅典人这时候才来纪念这位伟大的公民——欧里庇得斯,为他服丧,举行了盛大的祭仪,还派人去向马其顿王求取他的遗骸,但马其顿王拒绝了。无奈之下,雅典人便在城外替剧作家建了一个衣冠冢,并竖起纪念碑,上面镌刻着另一个伟大的雅典人、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诗句:
全希腊世界是欧里庇得斯的纪念碑,
诗人的遗骨在客死之地马其顿永埋,
诗人的故乡本是雅典——希腊的希腊,
这里万人称赞他,欣赏他的诗才。
在欧里庇得斯所有的剧本之中,最有代表性、最有名、最激动人心的一部就是这《美狄亚》。在讲《美狄亚》之前,我要先讲一个在古希腊流传广远的神话——伊阿宋和金羊毛的故事。
伊阿宋是克瑞透斯的孙子、埃宋的儿子,克瑞透斯是爱俄尔卡斯王国的建立者,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大儿子埃宋,然而,他的弟弟珀利阿斯是个阴险的家伙,他篡夺了长兄的王位。埃宋去世后,伊阿宋便投到了喀戎门下。喀戎是一个“马人”,长着人的上身和马的下身,曾训练出不少伟大的希腊英雄,例如赫拉克勒斯。
光阴荏苒,转眼十多年已经过去了,珀利阿斯也在篡夺来的王位上安然坐了许久,然而这时,一个神谕让他大大地不安起来:神谕说他将受到某位穿一只鞋子的人的威胁,他在惊慌之中等待着这个人的到来。
这天,珀利阿斯像往常一样来到神庙前祭神。突然,祭坛下的人群骚动起来:他们看到一个年轻人大踏步走来。他身材异常高大健美,手执两根粗大的长矛,赤着上身,只在腰里系着一块豹皮。
这个人就是伊阿宋,他已经完成喀戎的训练,前来讨回本应属于他的王位了。
珀利阿斯是个聪明人,知道跟这个年轻人明争是不智的,他想出了一个歪主意:他答应将王位交给伊阿宋,但有一个要求,就是要伊阿宋前去为他夺取无价之宝——科尔喀斯的金羊毛。
伊阿宋以一个年轻人的憨直毫不犹豫地将这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接了下来。
他知道凭一己之力是无法弄到金羊毛的,便在全希腊征集起勇士来。
他的征召十分成功,由于金羊毛在希腊十分有名,一直以来都有人梦寐以求要得到它,全希腊最有名的英雄们几乎都来了,其中包括最伟大的英雄赫拉克勒斯和歌儿唱得动听无比的俄尔浦斯、古希腊的“鲁班”阿耳戈以及古希腊的阿里、最伟大的拳王波吕克丢斯,等等。
阿耳戈在神的帮助之下,利用既轻又十分坚固的树,包括一棵会说话的神木,建造了一艘战船。船很大,足有五十支桨,又很轻,轻得众位英雄可以扛在肩膀上走,这个英雄群体就以为他们建造如此美丽坚固的航海之家的英雄命名,称为“阿耳戈英雄”。
像唐僧西天取经一样,一路上他们经过了无数艰难险阻,战胜了数不清的坏人和妖魔鬼怪,例如只有女人的妇人国、有六条胳膊的巨人、长着女人头的鸟儿、羽毛是箭的鹰,等等。最后终于抵达了科尔喀斯,见到了国王埃厄忒斯。
国王得知他们的来意后,本想立刻把他们宰了,但想到希腊不是好惹的,于是也像伊阿宋的叔父一样,想出了一条毒计:他要伊阿宋驾驭有着铜蹄、鼻中喷火的神牛去犁战神阿瑞斯的圣田,然后种下龙牙,并把长出来的巨人杀死。
这又是一个凡人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怎么办呢?这时爱神帮助了他。
埃厄忒斯有一个小女儿,名叫美狄亚,长得既漂亮又聪明,她是地狱女神的祭司,懂得许多厉害的魔法。她一看到天神一样俊美的伊阿宋就疯狂地爱上了他。因此当伊阿宋知道只有她能够帮助他,请求她的帮助时,她答应了。她给了英雄一瓶魔水。伊阿宋涂上魔水之后就刀枪不入了,并且具有天神的力量,战无不胜,遗憾的是这种魔水的力量只能持续一天。
然而一天就够了,这天,伊阿宋如约来到了圣田,在众目睽睽之下将铜蹄喷火的神牛抓起来,硬给它们套上了铁制的犁铧,让它们耕田,又将龙牙一颗颗洒在耕好的沟垅里,当巨人们长出来时,又在他们中间扔下了一块石头,让巨人们像饿汉争面包一样大打出手,然后他在旁边打太平拳,将巨人们一个个收拾了。这一切多亏了美狄亚,否则他早给烈火烧成灰、给巨人们揍成肉饼了。
一切完成之后,埃厄忒斯得知是女儿帮了他们,不愿履行诺言,美狄亚再一次伸出了援手,她用魔法迫使那看守金羊毛的原来永不睡眠的巨龙呼呼大睡,然后让伊阿宋爬上树取下了珍贵无比的金羊毛。
由于再也不能待在家乡,加之伊阿宋发誓爱她、要娶她为妻,美狄亚抛弃了父亲与故土,同伊阿宋私奔了。
当他们逃跑时,她还做了件伤天害理的事,用毒计杀死了前来追击的亲弟弟。
最后他们总算平安回到了希腊,伊阿宋将金羊毛交到了叔叔手上,以为能够就此得享王位了。然而我们早说过,这只是一个阴谋而已,珀利阿斯岂会将王位让出来?
被叔父的背信气得发疯的伊阿宋再一次请美狄亚帮忙,现在她已经是他合法的妻子了,她当然从命。她先找来一只老羊,然后又找来珀利阿斯的女儿们,在她们面前将老羊大卸八块,丢进沸腾的锅里。一会儿后从锅里升上来的不是老羊煮熟了的肉,而是一只漂亮的小羊羔。
美狄亚对目瞪口呆的珀利阿斯的女儿们说:如果你们将父亲也像这头老羊一样处理,我会还给你们一个年轻的父亲。
珀利阿斯的女儿们一听顿时高兴起来,她们真的找来自己的父亲,一把抓住他,将他砍成碎片,然后让美狄亚帮忙去“返老还童”。
结果不言喻,她们得到的只是父亲成了汤的尸体,这可怕的谋杀激起了爱俄尔卡斯人的愤怒,他们群起攻之,伊阿宋两口子待不下去了,只得逃到了科林斯,在那里隐居起来。
此后的十年是平静的十年,也是美狄亚最幸福的日子。他们像普通老百姓一样生活在科林斯,由于美狄亚集美、慧、贤于一身,她赢得了丈夫与科林斯人民的喜爱,还生了两个儿子。
不过,美狄亚虽然聪明能干,还懂法术,毕竟只是凡人,像凡人一样会衰老。十年之后渐渐不像往日青春美丽了。伊阿宋也渐渐地察觉到这点,于是对美狄亚冷淡了。后来,当他遇上科林斯年轻美丽的公主时,便迫不及待地做了一个负心男人通常都会做的事:抛弃美狄亚,向年轻的公主求婚。
公主看到这样一位驰名全希腊、又英俊非常的男子向她求婚,不由喜出望外。她的父亲也愿意找一个有本事的女婿来保护王位与国家。对于伊阿宋,他这样做不但可以得到一位年轻美貌的妻子,甚至还可能得到一个王国,圆他苦思了一辈子的国王梦!
不难看出,这一桩婚事里英雄、公主与国王各取所需,也各得所需,然而谁都没有去想想另一个人将因为他们的收获而失去一切!
这就是美狄亚。
一旦这场婚姻成立,她能怎么办呢?当初,为了对伊阿宋的爱,她抛弃了一切——国家、父亲,甚至杀害了弟弟。现在,丈夫与家庭就是她的一切!失去了这个对于她也就是失去了一切。
但他们,她的丈夫、科林斯王、公主,就是要剥夺她的一切。
这就是《美狄亚》一剧开始时的情势。
我们现在就来看看《美狄亚》一剧的内容吧。
第一场 剧一开场出来的是保姆,她负责照管美狄亚的两个儿子,她将悲剧的背景大致叙述了一遍:美狄亚为了对伊阿宋狂热的爱而来到了希腊,又为他杀死了珀利阿斯,因而来到这科林斯城。她一向受人爱戴,且对丈夫百依百顺,家庭和美。像保姆所言:“妻子不同丈夫争吵,家庭最是相安。”(开场)
然而现在一切都变了,伊阿宋抛弃了她,她全身都沉浸在悲伤里,悲叹丈夫的背弃婚誓、悲叹自己背弃了亲爱的父亲,并且,这悲叹现在已经变成了恨,她恨丈夫、恨与丈夫相关的一切——首当其冲的就是她同丈夫所生的儿子。
这时保傅,也就是男保姆,带着两个孩子来了,两人一起悲叹着俄狄浦斯对妻儿的伤害。屋里传来了美狄亚悲伤得发狂的呼喊,她一次又一次地呼喊着诸如此类的话:“哎呀呀!愿天上雷火飞来,劈开我的头颅!我活在世上还有什么好处呢?唉,唉!我宁愿抛弃这可恨的生命,从死里得到安息!”(进场歌)
然而,可怜的女人!她没有想到,她如此的痛苦并不是痛苦的结束,还有更大的痛苦等着她呢!
这时克瑞翁来了,我们在上章曾看到过他,他就是俄狄浦斯的大舅子,俄狄浦斯出走后便继承了科林斯的王位。
他给美狄亚送来了最后通牒:决定将她驱逐出科林斯。
他的话令正在悲伤之中的美狄亚大惊,她恳求国王收回成命,她说:“我只是怨恨我的丈夫,并不嫉妒你们的幸福。快去完成这婚事,欢乐欢乐吧!让我依旧住这地方,我自会默默忍受这委屈,服从强者的命令。”(第一场)
然而克瑞翁心意已决,毫不留情。
美狄亚绝望了。
绝望令她铤而走险。
她请求克瑞翁让她多留一天,她如此说:“让我多住一天,好决定到哪儿去:既然孩子的父亲一点也不管,我得替他们找个安身的地方。可怜可怜他们吧,你也是儿女的父亲。我自己被驱逐出境倒没什么,我不过是心痛他们也遭受的苦难。”(第一场)
同为父亲的克瑞翁实在不能拒绝美狄亚这个恳求。
然而这将是他致命的错误。
这是第一场。
第二场 第二场一开始伊阿宋来了,他们吵了起来。她让伊阿宋回忆一下她为他做了多少。对此伊阿宋说,她帮他只是因为爱神的箭射中了她,实际上帮了他的是爱神。他还说,美狄亚从救他这回事中所得到好处比她给他的还多哩!因为他将美狄亚带离野蛮的科尔喀斯,来到了文明的希腊!
第三场中又一个人物进场了,这就是埃勾斯,雅典的王,他为求子嗣去阿波罗神庙,路经科林斯。他听说了美狄亚的遭遇,不由义愤填膺,这时美狄亚表示:如果他让她到他的国家去避难,她将用她的法术让他生个儿子。
埃勾斯当然高兴,他庄严地保证收留、保护美狄亚。
这样美狄亚未来就有安身之地了,她可以放心地将她的计谋付诸实施了。
她派人找来伊阿宋,对他大放糖衣炮弹,说她知错了,甘愿接受被驱逐的命运,只求能把她的两个孩子留下来。直接求国王是一定不行的,因此她要伊阿宋先去求马上要成为他妻子的公主,让她转求国王。他立即答应了,但忧虑的是公主要是不同意怎么办?
美狄亚说,好办,她有两件宝物:一顶金冠和一件极精致的袍子。她要两个孩子将这两件宝物捧去送给公主,也许公主看在这两件厚礼的分上会答应他。伊阿宋乐而从之。
接下来的事就很简单了,两个孩子跟着父亲进宫,把礼物献给了快要做新嫁娘的公主。看到如此精美的礼物,公主十分高兴,当即答允了未婚夫的请求,然后迫不及待地将金冠戴上,把袍子穿上。
她立刻感到呼吸困难,嘴里吐出了白沫,瞳孔上翻,面色惨白,又过了一会儿,那金冠开始冒出火焰,“她的面容已不像人,血与火一起从她头上流下来,她的肌肉正像松脂似的,一滴滴的毒药像看不见的嘴从她的骨骼间吮了去”。(第五场)
当她的父亲想将女儿扶起来时,他的身体顿时也粘在了袍子上,他想挣开,“可他那老朽的肌肉便从他的骨骼上分裂开来”。
当父女俩在可怕的痛苦中挣扎时,美狄亚同样在感受着痛苦:一方面,她要杀了孩子,让伊阿宋痛苦,另一方面,这毕竟也是她的孩子、是她一向热爱的孩子,她如何下得了手?她知道这只会“弄得我自己反受到双倍的痛苦”。(第五场)
她一时喊道:“哎呀呀!我的心呀,快不要这样做!可怜的人呀,你放了孩子,饶了他们吧!即使他们不能同你一块儿过活,但是他们毕竟还活在世上,这也好宽慰你啊!”(第五场)
接着她又喊道:“——不!凭那些住在下界的复仇神起誓,这一定不行,我不能让我的仇人侮辱我的孩儿!无论如何,他们非死不可!既然要死,我生了他们,就可以把他们杀死。命运既然这样注定了,便无法逃避。”(第五场)
就这样,美狄亚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儿子。
剧的最后,当伊阿宋前来为他的未婚妻报仇雪恨时,看到的是美狄亚乘着毒龙牵引的车子在空中出现,他们像前面一样吵了一会儿,最后美狄亚抱着孩子的尸体,凌空而去。
戏剧就这样结束了。
它没有说起伊阿宋的结局:同样失去了一切的伊阿宋绝望地自刎在自家门槛上。
这就是欧里庇得斯的不朽之作《美狄亚》。
《美狄亚》一剧同此前埃斯库罗斯与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迥然不同,虽然它是欧里庇得斯两千余年前的作品,然而直到今天仍具有极强的现代性,无论对于我们现代人抑或现代文学都是如此。
可以这样说:《美狄亚》不但反映了古希腊人深刻的悲剧意识,也是现代人类心灵的一面镜子。
为什么这样说呢?
可能许多人在读过《美狄亚》后,会对美狄亚付出很多同情之余,还会有对伊阿宋忘恩负义的诅咒,把他当作古希腊的“陈世美”。但倘若我们细察它的剧情,不会不感到欧里庇得斯在写作《美狄亚》的时候,没有想过要将她写成一个被恶人伊阿宋欺骗的值得同情的善良女人,相反,伊阿宋不是坏蛋,只是一个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的人,他渴望建功立业,他勇敢但并非冷酷。他最后离开美狄亚也是必然的,因为美狄亚杀死了珀利阿斯后,使得他夺回国土的所有希望破灭了,而这是他一切英勇行为的原动力,也是他接受美狄亚帮助与爱的基础,现在这个基础覆灭了,他为什么还要为美狄亚做出牺牲呢?
我们接着来看美狄亚,她的行为又怎样呢?她是一个女祭司、女儿和妹妹,但她却运用自己的巫术去帮助父亲的敌人,又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兄弟,使她成为被抛弃者。她这一切的目的只是爱,而且,我们从欧里庇得斯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她的爱始终是一种原始的性爱。就是在当时,美狄亚的母邦科尔喀斯也被希腊人认为是野蛮之地,她被希腊人看作是野蛮人,她的爱也像文明之初的人一样,保留着文明前的人面对爱时的态度以及为了爱而所用的方式:没有犹豫、没有矜持,只是要得到、不顾一切地得到欲望的满足。并且,当这种爱不再能得到满足时,不顾一切地爱便转化成不顾一切地恨。
在欧里庇得斯这里,我们可以把美狄亚看作象征,象征着从原始的赤裸裸的以性满足为唯一目的的爱向诗人之爱、柏拉图之爱的转向,这也是人类从原始非理性向理性的一个转折。
我们现代人之所以从古希腊的剧作里发现了许多令我们激动不已的东西,根源也许就在于现代社会从某个角度上说乃是再次由理性向非理性的回归,就像现代人的爱情,现在从东方到西方,有多少不是直接以性满足为前提的呢?在现代人这里,欲望再次剥去了从古希腊开始披上的诗意的羊皮,露出了它狼的本性!不过,在这里的秩序是相反的,在古希腊,爱的方向是为脱离原始的性,向着诗意出发的,而现代社会,爱试图脱离诗意,回归到古希腊时代的原始的性。
于是,结果就是,美狄亚的悲剧也暗示了现代人的悲剧。
关于这点我们在这里不能详述,只能够借用弗洛伊德的思想做出这样的总结:文明因其起源于对性的压抑,这终将导致文明的危机。
为什么这样呢?原因就在于,对性的长久压抑将导致性的反抗,而它的反抗就是反对文明起源以来的性规范的反抗,这也就是对性规范中对纵欲与乱伦的全面反动,而这个对纵欲与乱伦的禁忌乃是文明之根,并且,这个文明之根并不会因文明的发展到现代文明而失去它的有效性,所以,对文明之根的危害必然会危害文明本身。──这就是西方现代文明面临困境的原因所在,也是《美狄亚》现代性的至高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