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童年

这是一段困苦的时期。

雅各布来到维也纳后,口袋里几乎只有两个先令了。然而,犹太人是永远不会饿死的。他不久就在利奥波德街一所舒适的小房子里安顿下来了。这里住的大都是犹太人,不用说,相当一部分是与他一样逃荒搬来的。这是他们在维也纳的第一个家,但不是最后一个。阿玛莉女士同雅各布先生都是多产的人,过了几年,西格的妹妹们已经把房子挤得像集市了,雅各布挣钱的速度远没有他生孩子那样快。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阿玛莉几个有钱的亲戚伸出了援手,于是,在一八七五年,他们搬到了恺撒—约瑟夫大街。在这里,他们有了一套大点的房子。据弗洛伊德的一位妹妹后来说:“我们有了许多房间,住起来宽敞得很。”它有一个起居室、一个餐室、三间卧室,还有一个又长又窄的小格子间,它与其他房间都隔开了,还有一个窗口,从那儿可以看街景。这里成了弗洛伊德的书房,他在里面摆了一张床、一个书架、几把椅子,还有必不可少的写字台,在这个写字台前,他一坐就是十年,从一八七五年到一八八五年。

在来到维也纳之前,弗洛伊德家还曾在莱比锡住过一年,但这一年对于弗洛伊德来说好像并不存在,几乎没有留下什么记录,我们只知道那是一段颇为艰难的日子。弗洛伊德后来也曾这么说过。我们的传记从维也纳开始。

恺撒—约瑟夫大街在维也纳是颇有名气的。一大早,人们就从四面八方赶来,会集到宽阔的街道上,有的是为了在这条大街上那些大商店里购物,但更多的纯粹是为了瞧热闹。那些花花公子们,还有专门与花花公子打情骂俏、接受他们勾引的淑女们,身着巴黎时装,肩扛小伞,花枝招展地从这家商店出来,又走进那家,后面总会有几双好色的眼睛盯着。淑女们最后总会在某家咖啡馆前停下来,这是在等绅士们采取行动了,风流韵事迟早总要来。

对于弗洛伊德早年在维也纳的生活,我们找到的能表明他这十二年生活情形的材料也相当少。弗洛伊德自己后来也这样说:“这是一段艰辛的岁月,不堪回首。”我们只有从他的母亲、妹妹,还有他自己的少许回顾中寻踪觅迹。

在他九岁上学前,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了四件事,有一件会在以后分析,这里记录三件,有两件同小便有关。

这是一个夏日清晨,阿玛莉同往常一样,一大早就起床了,自己梳洗过后,过来看她的宝贝。她一进来,就看见小西格眼睛睁得老大,看见她进来,便骨碌碌转动,像在打什么主意。她爱怜横溢地过去,紧紧地亲了一口他的小脸蛋,说:“早上好,我的小宝贝!”“早上好,好妈妈!”小西格说,却没有从被子中伸出手来抱着妈妈的脖子,还将被子紧紧压在身上。阿玛莉一看就明白了,微笑着说:“我亲爱的宝贝,不要紧的,妈妈给你换新衣。”小西格红了脸,没作声,阿玛莉转身拿来了干净的小短裤,揭开被子,看见那短裤整个都是湿漉漉的,连被子都湿了一大片。她一点也没有生气,只忙着给儿子更衣。小西格站在床上,看着弓着腰忙碌的妈妈。小西格突然说:“妈妈,等我长大了,成为大人物了,我要给你买一张很大、很美的新床。”

阿玛莉抬起头来,看见小西格脸上的表情十分认真,她感动得伸出手,紧紧抱着儿子,止不住落下泪来。“我亲爱的小西格!”她喃喃地说。

这已经不是小西格第一次尿床了,在这以前,他也对父亲说过“等我长大后,要给您买一张很大的红床”。

对儿子无限的爱是阿玛莉一生的主要特征。这也对弗洛伊德一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还在他开始相信什么的时候,他就知道了有一件事他是可以相信的,那就是母亲的爱。这使得他从小就充满了自信,哪怕再多反对,他也相信真理在他那一边,哪怕困难再大他也坚信他能够克服。焉知这不是他毕生事业的基石呢?

他终生挚爱他的母亲,感激他的母亲。

另一件事是在他七岁或八岁那年,也是在早晨,这天,他一大早就爬起来了,开始他无聊地在卧室里兜了一会儿圈子,就往爸爸妈妈的卧室去了。他看见他们都起床了,妈妈在梳妆台前化妆,爸爸穿着睡衣站在一边。他向爸爸妈妈问了好,看了一会儿妈妈的头饰,转了几个圈子。他觉得要小便了,对着地板就尿起来。

雅各布半天没有回过神来,等到小西格尿完了,他才搞清楚儿子干了什么样的事。他的眼睛可怕地瞪着儿子,把小西格瞪得心发慌,雅各布没有伸手打儿子,他想都不会想到儿子可以打,一辈子他都没想过。过了好一会儿,他转过身,用背对着西格,对阿玛莉说着“这小子不会有什么出息”就出去了。小西格有一会儿没说话,后来,他哭了起来,甩开阿玛莉想抱他的手,大哭着跑到自己卧室去了。好几天雅各布都没同他说话。

这也许是童年时给弗洛伊德留下最深印象的事件,正是父亲,从来以他为骄傲的父亲竟然说他不会有出息,使他深受刺激,更使他觉得非要成功不可,几十年后他回忆说:

这对我的野心肯定是个可怕的打击,暗示这个场景的梦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我以后的生活里,与我以后的成就与成功如影相随,就像我要对父亲说:“你瞧,我终究出息了。”

关于最后一件事,我们不知道它的详情,但知道它是可怕的,这是弗洛伊德后来进行自我分析时从他的潜意识里分析出来的,他所了解的,仅仅隐约表明那是一个乱伦的梦。

小弗洛伊德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好几年了,他要了解这个令人摸不着头脑的人世非得读书不行,我们别忘了这也正是雅各布离开小城弗莱堡来到维也纳这座大城市的目的之一。小弗洛伊德最初的书本知识完全从《圣经》上来,热爱自己的犹太血统的雅各布从小就对他讲他们祖先大卫王的故事。从前那个保姆是个挺虔诚的天主教徒,常带小弗洛伊德上教堂,告诉他地狱多么可怕天堂又多么美好,满心想把他培养成天主的信徒,小弗洛伊德对那些历史故事深感兴趣,可对天主没什么兴趣。就像他自己说的,是个天生的无神论者。开始学拼写时,阿玛莉是他的第一个老师,叫他认弯弯扭扭的三十个德文字母、最简单的拼写规则。但阿玛莉自己所知有限,不久就轮到雅各布了。雅各布自己的知识也很有限,他主要通过阅读获得知识。但爱心帮了他很大的忙,使他在教学时充满了耐心。爱心使小弗洛伊德不想违背爸爸的愿望,更怕让爸爸失望。这样,两个人都在学习中获得了满足。我们不知道雅各布采取什么方法教学,但从小弗洛伊德以后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成绩,不难推测他是个颇为合格的老师。后来,雅各布又将他送到了一所私立学校,九岁时,弗洛伊德进入了维也纳的史伯尔中学。

这是他一生成功的开始。

史伯尔中学是维也纳有名的中学之一,有很强的师资力量。弗洛伊德一共在这里待了八年。入学后的第一次考试他就显示出了非凡的学习能力。从第三年起,他就是全学校过得最舒服的学生了——尤其是在其他学生最辛苦的时节:考试。这时,别的同学满头大汗地做题,他却在一边看书,因为他被准许免考了,每年只需要参加一次年终考。在这样的大考里,他连续多年名列第一。给全校的犹太人大大地增了光,也使雅各布和阿玛莉越来越相信那老吉卜赛女人的预言了。说真的,为了能让他好好学习,全家都做出了不小的牺牲。

这里只提一件小事。

维也纳是世界音乐之都,莫扎特、贝多芬、施特劳斯、海顿等伟大的音乐家都将他们的一生奉献给了维也纳,说一个维也纳人不会玩任何一种乐器,就像说他不会讲德语一样不可思议。但当时维也纳就有这么一家人不可思议,那就是雅各布·弗洛伊德的孩子们。为什么这样呢?这还要从阿玛莉说起。

前面说过,阿玛莉出身富贵人家,从小就受到了极为良好的音乐教育,但嫁人后,孩子一个接一个地生出来,她的音乐就败给照看孩子了。来到维也纳后,开始还一样,后来,女儿们渐渐长大了,用不着日夜照料了,她便开始关心她们的教育,在维也纳,女孩子的教育也就是两项:认字和弹钢琴。于是,有一天,阿玛莉搬出了钢琴,将最大的女儿安娜叫了过来,安娜高兴得发疯。真的,因为她不会弹钢琴,已经成了朋友们的笑柄。阿玛莉向女儿做个手势,安娜当然明白,妈妈怕影响了哥哥的学习。钢琴已经被搬到了距西格书房最远的一间房里。阿玛莉满心喜悦地看着久违了的宝贝,弹响了第一个音符。安娜在一边聚精会神地盯着,浑然忘了听不得音乐的弗洛伊德。

从听见第一个音符起,弗洛伊德就坐立不安了,他本来正在读《考古史》,一听到钢琴声,那字母就变成乐谱上一个个晃来晃去的小蝌蚪了,他先是用食指关节堵住耳朵,但那声音像一把钻子钻了进来。他实在忍不住了,推开门就往钢琴那边跑去。

只见阿玛莉向前倾着,手指头流水一样地敲打着琴键,安娜坐在母亲旁边的小凳上,正听得如醉如痴。西格冲进来,看到这个情形,一下怔住了。他站在母亲后边,什么也说不出来。阿玛莉看见了他,她的手立刻从琴键上抽下来。

“西格,我们打搅你了吗?”妈妈带着明显的歉意说。

西格说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才说:“没,没有。”说罢又进去了。但他的脸色什么都说明了。

阿玛莉沉默了好一会儿,揽过女儿的肩头,难过地看着女儿欲泣的脸,温柔地把她抱在怀里,满头金发的安娜伏在母亲怀里,好一会儿没作声。后来,她抬起头,瞧着妈妈的脸说:“妈妈,我再也不弹钢琴了。”说完,她平静地走开了,去照看哭泣了的亚历山大小弟弟。这是弗洛伊德家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琴声。

阿玛莉爱西格,她从来不隐瞒西格是她最心爱的孩子,西格永远是她的骄傲——也是妹妹们,是整个弗洛伊德家的骄傲和希望。为了西格,什么样的牺牲不能做出呢?就像他房里有油灯一样,家里其他房间只点蜡烛。

这对于安娜和其他妹妹,杜尔菲、罗莎、玛丽、鲍莉,是不公平的,但在那时的弗洛伊德家,能有多大的选择呢?西格是他们全家的希望,处于社会边缘的犹太家庭更加需要希望。到那时为止的情形,这个希望并不是渺茫的。弗洛伊德是一个勤奋的学生,除了必要的休息,他几乎整天都在学习,阅读大量的书。他十几岁时已经有了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远不止于几本课本,从考古、文学,到语言、历史,弗洛伊德都有着相当渊博的知识,这为他以后的成就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我们将会看到,未来的弗洛伊德远不止是一个心理分析专家,他一生在文学、艺术、历史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些领域开辟了一片又一片新天地。文学上,他是现代文学的主要手法——意识流的理论之父;意识流同时又是现代绘画艺术的主体方法;他还是现代史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心理史学的开山鼻祖。这些无不与他渊博的学识有关,也与他天赋的语言才能有关,他在中学时已经掌握了古希腊语和拉丁语,掌握得和这些学语言的教授一样好,后来又精通了英语与法语,自学了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当然还有犹太人的语言——希伯来语。为了彻底掌握英语,他有十年时间几乎只读英语著作,我们知道几乎没有什么值得读的德语书没有英文版本,而英语的洋洋巨著又如海边的沙子一样多。 bhZzf14Eemon6DmuCvVejlYvuth63ei9a9jpLFCtO7wu7A8EGS24p+QkynPUkTj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