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人啊,你要认识自己!

这是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门楣上的千古名言。

几千年过去了,人认识了自己吗?

恐怕没有!

对于人性,人之本性,人类似乎有着天生的浪漫幻想,温柔如羔羊,美好如爱情。故孟子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基督说:“爱邻如己。”但只要我们放眼历史与现实,就不能不将这种温情的遐想只看作是人的自我安慰。

请大家放眼历史吧!

原始社会时代被恩格斯形容成“共产主义”社会,虽然贫困,但大家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何等如诗如画。但恩格斯在这里忘记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原始人是吃人的,吃掉他们的战俘,甚至他们父母的尸体!

奴隶制时代,诞生了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制造了精美无比的青铜器,但我们也不要忘记,在古希腊人口中大部分是奴隶,而奴隶是可以被随意买卖甚至杀害的,对希腊人而言,奴隶只是会说话的畜生罢了;在古罗马,无数奴隶成了角斗士,在剧场里互相屠杀,而那些所谓高贵的罗马公民在高高的看台上欣赏这血腥的一幕幕,就像我们今天看足球比赛一样;而在遥远的中国,商王死后,被活埋殉葬的就有几百人。

欧洲的封建社会是基督教统治的时代,教士们借着上帝的善名统治俗人,在上帝的名义下,用异端名义被活活烧死的人数以万计,其中就有伟大的科学家布鲁诺和哈维。

历史走进似乎更为文明的现代社会后,人待人应当好一点了吧?请看吧,希特勒一挥手,六百万犹太人顿成焚尸炉的黑烟;几秒钟之内,广岛长崎化为焦土;而这个被残杀的民族,在南京又残杀了多少无辜的人,其中也许就有我们的父兄!

试问,人类的千年文明之中,有几年没有战争与屠杀?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何时何地消失了谋杀、强奸、抢劫?

面对如此现实,我们能再大言不惭地说“人性本善”吗?

那么人性本恶?

我们也不要忘了,生活中毕竟还有雷锋、罗盛教这样的人物,他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我们每一个人,在一生中多多少少曾得到过他人无私的帮助。

一个刚杀了人的人,也可能走过一条河边时,跳下水去用沾着鲜血的双手救起一个垂死的少女;一位刚给残疾人协会捐赠了百万金钱的富翁,也可能对爬到他面前乞讨的盲人视而不见。

这就是人,这就是人性。

它是魔鬼般恶,还是天使般善?

有多少贤人与智者迷失在这个怪圈,孔子、佛陀、耶稣、休谟、叔本华、达尔文……他们终日、终年、终生苦苦思索,上下敏求。

但我要说,在所有人中,对于人性思考得最为深刻、最为完整的,不是他们,而是另一个名字——弗洛伊德。

他与达·芬奇一样,是百科全书似的人物,被看作是与马克思、爱因斯坦一起改造现代人思想的三大思想家,是杰出的心理学家、神经病学家、散文大师,因为他的贡献,现代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政治、心理学、医学等都焕然一新,他为这些领域的专家们开辟了一条他们做梦都想不到的光明大道,无数人沿着这条路发现了一处又一处风光旖旎的美景。但最使人们心折的还是他对于人性的探索,这些探索是这样深刻,只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震撼人心!

当他将他对于人性的发现告诉世人的时候,他震撼了整个时代,我相信,任何没有听说过他的理论的人,当第一次看到他的著作时都不能不被震撼。

在今日的西方,一个没有听说过弗洛伊德名字的人,在别人眼里也许会像一只恐龙,我说也许,因为现在大概已经找不到这样的人了。

弗洛伊德的人性论凭什么震撼人心?凭他所揭示的那种“人性”!

他经过艰苦的探索去发现人性的奥秘,在探索中他被自己的发现震惊了,如果是旁人,会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果他相信,会感到恶心、痛心,将这个发现束之高阁,弃之深渊。

他们不敢面对这样的发现,就像一个罪犯会竭力否认自己的罪行,何况在这里所揭示的人性之罪是如此之沉重!

谁敢直面人性?唯有弗洛伊德。

何为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人性?

人性的主体就是“性”。

对性的渴求是人之根本,人的无数行为,都是为了追求性的满足:我们跳舞、社交,是为了认识异性;我们穿漂亮衣服是为了吸引异性;吃好东西,不光是为了活着,更是为了长得结实好看,有力量去恋爱,享受性之乐趣。因为没了它,人生还有什么趣味?这听来不是滋味,但仔细想想吧!多少女人为了所爱的男人粉身碎骨,在所不惜?而男人,像《复活》中的一句话:饭可以不吃,酒可以不喝,女人不能没有。

对于理性而言,这是可悲的,但是现实。

性欲得不到满足的人,会得神经病;失去所爱的人,会自杀,也是现实。是从古至今都一直存在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听说过甚至可能见到过。就如诗人裴多菲所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即为了爱情可以牺牲生命。弗洛伊德更是在他治疗神经症的过程之中遇到过无数这样一类病例。例如,一八八五年,弗洛伊德还在夏科教授那里进修神经病学时,一对远道而来求医的年轻夫妇,妻子患有严重的神经病,丈夫是个性无能者。夏科教授用毋庸置疑的口气说:“这总是,夫妻床上的秘密,总是!”边说边肚子一挺一挺地强调。第二年,他遇到了一位病人普芬道夫夫人。她憔悴不堪,十分依赖医生,要求每天随时都能找到他。至于她的病因,就是因为她丈夫是个彻底的阳痿,所以药方很容易开,但没有办法买这种药,那就是“正常的阴茎,反复使用”。

除了这些,我们再来看看弗洛伊德所发现的,使他名垂史册的人性理论吧:

性之伟力:力比多(Libido),这是弗洛伊德创造的一个词,用以表明性的力量,性之冲动。弗洛伊德认为:性冲动具有巨大的力量,人的大部分行为都受它支配,它要求人用一切办法去满足性的需要,如果不能达到目的,它能使人患神经症,直至一死方休。

它是创造者,也是毁灭者,它创造了每一个人,也创造了人类文明——人类文明是性欲得不到尽情满足的苦果。

但它也能毁灭每一个人,连同我们的整个文明。正因为我们的文明是性欲得不到满足的苦果,它一开始就有着不可克服的缺陷,文明的发展只促使这种缺陷日益加深,人类日渐沉沦在性的折磨之中:力比多要求不顾一切地满足,满足一切性冲动,但人类能吗?人类能没有性的禁忌吗?每一个男人与每一个女人都能有性行为吗?甚至每一个人之间,以至人与动物之间都能有性关系吗?

不能!这一切的禁忌是我们文明的基石,没有了它们,一切伦理道德、一切社会规范、一切法律与秩序都将与之消亡。

但力比多依然要求着满足。

它不能得到满足,所以它痛苦着。

所以人类痛苦着。

人类有朝一日能摆脱这痛苦吗?还是永远地痛苦下去?

无人知晓。

正如某个男人,他爱上了他的母亲,这力比多在他心里冲动着,要求满足,他会怎样做呢?这种冲动像通红的烙铁一样烧灼着他的心,如果他得不到满足,他会被活活烧死;如果他去满足自己,奸污了他的母亲,他同样会痛悔得自杀。

面对力比多,我们前无去路,后有追兵。

也许您会说,这个例子太极端了,哪个男人会爱上自己的母亲?

但弗洛伊德告诉我们,男人恰恰会,每个都会,这就是他闻名于世的俄狄浦斯情结理论。俄狄浦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国王,弑父而娶母。

每个人,男人与女人,一生中都有一个时期会恋上自己的父母:男人恋母而女人恋父,这种恋不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而是赤裸裸的性欲。

为什么我们没有在自己身上发觉这种爱?因为这种爱是无意识的。

在每个人的无意识中,都曾想过与自己的至亲赤裸相对,翻云覆雨。就如古希腊著名的悲剧《俄狄浦斯王》的台词中所言:

你不用害怕玷污你母亲的婚姻,

在此之前,在神谕里,也在梦中,

已经有许多人娶过他们的母亲。

然而那些对此不以为意的人,

反而生活得怡然自得。

无意识是弗洛伊德思想的另一个基本概念,简而言之,无意识就是不能被我们意识到的意识,是我们心中的不能自知的念想。

那么我们来打开它吧!不,最好不要,它是我们心中一锅沸腾的开水,别揭开它的盖子,否则它冲涌而出,会烫得你满身燎泡。

弗洛伊德第一个不顾危险揭开了这个盖子,他告诉我们里面只有“罪恶”,可怕的罪恶……

但它是我们的真我!弗洛伊德说,每个人都有三重人格,而不止双重,它们是本我、自我、超我,这个本我,就是我们的真我。

这本我里充满了力比多,充满了人的原始的欲望,并且毫不含糊地要求满足一切。超我则是一个一本正经的道学家,它是所有伦理道德之集大成者。本我与超我是天生的仇敌,它们浴血奋战,谁都想控制我们的心灵,结果有时你胜,有时我赢,所以人有时像天使,有时像魔鬼。

但人大部分时间里既非天使,又非魔鬼,这是因为有一个自我在中间做好好先生,它是自然之我、现实之我,它尊重超我,对本我也恭恭敬敬,这样,自我就使得人类真正体现了孔子的至理名言:君子中庸。

也许千年之前的孔圣人就天才地感知了本我与超我,也知道偏爱前者是危险的,偏向后者是不现实的,所以执中庸而守之。

我们每一个人如果想自然地生活下去,获得现实的满足,也只有如此,大罪固不可犯,小错来点何妨?大善不必强为,小善做点何妨?若能至此,是谓真人。

力比多、恋母情结、无意识、三重人格只是弗洛伊德人性论的一部分,当然是重要的一部分。他的一生,就是苦苦探索这些人性之至理的一生,在这本传记之中,我们将与他一起去探讨,重新走一遍他的探险之路。

他度过了怎样的一生呢?这里只能说,他的一生是一个成功者苦难的一生、充满矛盾的一生。

他的事业是成功的,还在生前,他就被世人看作与哥白尼、达尔文、爱因斯坦并驾齐驱的伟人;他的生活是成功的,他有最温馨的家庭生活,最美满的爱情。

但是,了解弗洛伊德生平的人,却很难认为他的一生是幸福的,他有太多的挫折、太多的不幸。

他是人性的发现者,精神分析的创立者,但他一生的大半时光里,他的发现带来的是漫天风雨般的攻击与辱骂;他毕生忠于爱情,但被无数人骂作淫棍;他忠于友谊,他的朋友却一个个弃他而去;他是医生,但被癌症折磨得死去活来,先后动过三十三次手术;他尽忠于祖国,祖国却在他八十二岁高龄时将他驱逐出境,使他客死异乡。

他也许不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人,但也许可以说他是举世最受争议的人。

本书有两个目的,一是要同弗洛伊德一起去探寻人性之奥秘;二就是要抒写他令人扼腕叹息的一生!

文聘元
1996年初冬序于北大燕园
2018年仲夏修改于海甸岛 QSiLY3YxYiC29K2M4bqeQvApWYY+qfp8sNLJ6TItgHhRpDAY0eYM0X3dm7ywwbW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