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可卡因悲剧

命运一词对于弗洛伊德一生有着特别的意义。尽管他从不相信命运,但命运却在他身上最好地体现了它爱捉弄人的特征。也许可以用古语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弗洛伊德在他将独自走入人生前夕,遇到了生平无数大挫折中的第一个,这个悲剧——与海洛因齐名的毒品——可卡因有关。

可卡因是从古柯树叶中提炼出来的一种毒品。古柯树原产于南美洲,是一种小型灌木,它的叶子里含有一种有毒物质:古柯碱。但这种有毒物质不同于一般毒药,它具有特别的麻醉功能,能麻痹吸食者的神经,如果吸食少量,能使吸食者消除疲劳、产生兴奋,吸食过多则会使神经高度亢奋、产生幻觉,使人飘飘欲仙,经常吸食后人就会上瘾,最后面黄肌瘦,灵魂出窍。总而言之,它是与鸦片、海洛因齐名的三大毒品之一。整整三年内,弗洛伊德花费相当多的时间研究可卡因,希望能从它那里发现某种药用效果,也希望他能从这里得到第一个成功。一旦如此,便能很快地获得声誉,而声誉也将带来好职业、高报酬,这样他与玛莎的婚事就不会遥遥无期了。这样的想法并不是他做白日梦的结果,而是他自己“以身试法”的结果,他试的初期效果表明他的希望并不渺茫。

可卡因早在一八五九年就由奥地利探险家施尔策尔从秘鲁带到了维也纳,但没有什么人关心它。一八八四年的某一天,弗洛伊德偶尔得到了几片可卡因树叶,他早听说这种东西了,在南美,它是印第安人的提神瓶,就像欧洲人的鼻烟壶一样。这天晚上,他把几片古柯树叶放在口里,一边轻轻咀嚼,一边摊开了稿纸。

结果,他度过了一生中最多产的一夜,他文思如泉涌,所要分析的每个问题的答案像报纸一样清晰地在眼前展现,往日要经过苦苦思索才能得解的难题现在一想就通。他不住地写,根本用不着停下笔来想,等他抬头,晨曦已落进了窗口,而他还毫无睡意!他觉得应该休息了,上了床,没办法睡着,脑子就像刚睡过十小时饱觉一般清醒。他只好重新起床,又提起了笔,轻松自如地写下去。

这使得弗洛伊德非常兴奋,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我们知道过去人们还不知道可卡因是毒品,一般人甚至不知道有毒品这种东西,虽然英国佬正将鸦片成吨成吨运往中国伤害中国人民,但他们绝没有将之送往欧洲,因为他们知道那是毒品,岂能去伤害“白人兄弟”。弗洛伊德决定进一步实验它的其他效用。他嚼了几片古柯叶之后,一整天不吃东西,一点儿也没有感觉到饿。他还听说印第安人嚼着古柯叶,可以一连多天长途奔袭敌人,中途不用休息也不用吃东西。他不由得想,也许古柯叶内部含有不为人知的高热量化合物,足可以抵得上大量食品?他还感觉到,它也可能是一种新型药品,一种新药的产生对疾病将会产生多大的效果他是清楚的,他感觉天空出现了曙光。

要进行深入研究,第一步得搞到一些古柯碱,也就是可卡因,他去当时唯一出售这种东西的商店去问价,给吓了一大跳,每克的价格是三盾三十三克罗泽,他当时的月工资是四十五盾。他硬着头皮买了几克,即使再贵点他也得买。他自己每天都吸食一点,一星期大约一克。又送了一些给正为手指的烂肉折磨得痛不欲生的弗莱施尔。为了抵挡钻心的疼痛,他几年前就开始吸食吗啡,已经上了瘾,吗啡是鸦片提纯后的产品,毒性比鸦片还要大得多,这对于弗莱施尔病体的危害可想而知!弗洛伊德自己用过可卡因后,并没有觉得上瘾,他认为也许可卡因能像吗啡一样镇痛而不致上瘾。

弗莱施尔吸食了可卡因后,感觉非常之好,不但没有中毒的感觉,疼痛也大大减轻。他写信对弗洛伊德说:“你是我的救命恩人,亲爱的朋友!”

这极大地鼓励了弗洛伊德,他开始怀着极大的信心与乐趣推广可卡因,送给妹妹、玛莎与同事们。他希望同事们“能一天到晚为病人效劳”。一八八四年,弗洛伊德写出了关于可卡因治疗作用的论文。在这篇论文里,他从印第安人入手——他们认为可卡因是太阳神特意赐给,使他们忘却尘世烦忧的圣药——详细探讨了他自己以及他在别人身上使用可卡因所产生的效果,它能使人成倍地提高工作效率,能对精神与肉体的痛苦产生很强的抑制作用,但却没有副作用的迹象。他最后做出结论:“可卡因及其碱化物的性能,其可应用性集中来说,可用于对皮肤与黏膜的麻醉,特别是在局部损伤的情形之下……可卡因基于这一麻醉性能的其他用途在切近的将来有可能发展起来。”

从这篇文章不难看出,弗洛伊德将可卡因可能的医学用途集中于它对局部麻醉的作用——倘若他不仅这样想了,也这样做了,那么他的一生很可能会大大不同,他将一举成名,也许从此会顺着使他成名的路走下去,这会使他的一生更加幸福,至少他将不会受到如此之多的辱骂与背叛。但对于西方将是一场不幸,不能想象西方世界没有精神分析的话,它的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学将会是什么样子。

但这担忧是多余的,弗洛伊德写完这篇文章后,没有进行进一步具体的实验,就匆匆告别了实验室,上万兹贝克看未婚妻去了。

弗洛伊德走后没几天,他的同事、眼科大夫卡尔·库勒尔博士读了他的文章后,就将他的预言付诸实践。他先在一只青蛙的眼球上做了手术——直到这时,在眼球上动手术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原因很简单,做手术的一个前提是手术对象不能动,但眼球怎能当一把刀在它上面划来划去时不动呢?用绳子绑起来吗?普通的麻醉方法要么对眼球没有作用,要么不能使用。库勒尔的手术非常成功,青蛙睁大眼睛任他用刀子割来割去,好像一点也不痛。他接着就把它用在了人身上,也获得了成功。一八八四年九月十五日,在海德堡举行的眼科会议上,他进行了示范手术。手术非常成功,库勒尔一夜成名。要知道这远非一般的小技术革新,而是手术领域的一次大突破。人类的心灵之窗从此不再是手术的禁区,白内障、青光眼这些导致人失明的眼疾从此有了克星,它将使无数人重获光明!

库勒尔取得的好处可想而知——而这一切,本该属于弗洛伊德的。这么长时间以来,他一直单枪匹马地为了研究可卡因的医学作用而奋斗,付出了多少努力!他曾作过的推测中就有它对于眼科手术的作用。而现在,当这一切成为事实时,他却一无所获。更为准确地说,他并非一无所获,而是惹了一身臊。

若干年之后,弗洛伊德还为这事伤心,他认为这事是玛莎弄坏了,有点怪她,他说:

……我要在这里回过头去解释一下为什么我没有早年成名是我未婚妻的错。一个业余爱好,但是一个很大的爱好,使我在一八八四年从一个商店获得了一些当时很少有人知道的可卡因,并且研究了它的生理作用。当我正处于研究中途,来了一个机会,使我能去看望分别了两年的未婚妻。我急急忙忙结束了可卡因的研究,写了一篇文章预言了它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有的用途。我还建议我的朋友,眼科专家哥尼根斯顿,注意研究一下将可卡因的麻醉作用应用于眼科疾病的治疗。当我度假回来,我发现不是他,而是我的另一个朋友,卡尔·库勒尔(现在纽约),我曾经对他谈起来可卡因的作用。他已经在动物的眼睛上做了决定性的实验并且已经在海德堡的眼科学会上进行了演示。库勒尔马上被看作是可卡因局部麻醉的发现者,它现在在局部手术中已经非常重要……

但弗洛伊德没有怪朋友,他同样为库勒尔所获得的荣誉高兴,他在给玛莎的一封信中说:“……我的第二个消息更令人高兴。我的一位同事已经出色地将可卡因应用于眼科手术上,并将它递交到了海德堡学会,在那里引起了轰动……”不高兴的是哥尼根斯顿,他收到了弗洛伊德的信后,在并没有得知库勒尔手术的情况下也做了相同的手术,时间上也差不了多少,因此认为发现的功劳他也有份。两人争执不下,就请他们共同的朋友弗洛伊德裁判,裁判的结果不得而知。使人感到奇怪的是两人似乎谁也没有想到弗洛伊德也应当是被裁判者,裁判他、库勒尔、哥尼根斯顿三人谁是可卡因作用的发现者。我想结论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没有弗洛伊德,其他两人根本不会想到可卡因这回事,但如果没有他们二位,顶多晚一两个月,可卡因仍旧会用来在眼球上动手术。

然而历史是不能假定的,在医学史上,可卡因局部麻醉作用的发现者仍是库勒尔博士,他后来去了纽约,并在那里获得了大声名。

库勒尔声誉大作后,弗洛伊德并没有气馁,也没有放弃对可卡因的研究,他相信它会有另外的作用。他像以前一样积极地把可卡因推荐给别人。他认为可卡因对于许多疾病,只要它引起了疼痛,都能起作用,包括能将人从吗啡瘾中挽救过来,他写道:“我会毫不犹豫地建议用每剂0.03~0.05克进行皮下注射……”

这样无限制使用的结果可想而知——如果在现在,他会被不折不扣地看作是一个毒品传播者了,该被送进大牢。可卡因的毒性不同于海洛因与鸦片,它的上瘾比较慢,毒性也没有那么剧烈,但这并不表明它不是毒品。

首先中毒的是弗洛伊德第一个给了可卡因的弗莱施尔,开始一段时间,吸食可卡因既缓解了他的疼痛,又使他从吗啡瘾中解脱了出来,病人和弗洛伊德都很高兴,但几个月后,他发现弗莱施尔已经离不开它了,疼痛也恢复了。有时,早被可怕的痛苦折磨得意志如钢的弗莱施尔竟也想到了自杀。弗洛伊德想尽了一切办法减轻朋友的痛苦,但唯一稍具效果的办法是给他更大剂量的可卡因。由于大剂量地使用,弗莱施尔渐渐出现了慢性中毒,又进一步发展成为谵妄症,眼前出现幻象,好像有一条毒蛇在身上爬。

这样危险的症状在其他人身上也渐渐出现,不久就再没人敢听弗洛伊德的话用可卡因来治病了。弗洛伊德因为这个受到了很多人的指责,他自己也深以为愧,它对他以后很久的生活都产生了坏影响,弗洛伊德对可卡因的研究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直到现在,对可卡因研究的发展表明,局部麻醉是它唯一没有副作用的用途,也可以说唯一正当的用途。这也是唯一没有算上弗洛伊德名字的地方,他的其他研究,镇痛、解除疲劳、抵抗饥饿等都算作是他的了,但它们带来的只是失败与斥责。这样,弗洛伊德三年的研究结果也就成了完全的失败——对于他来说是如此,对于他自己,没有做这项研究处境会更好!但对于医学,尤其对于眼科手术,如果没有他的研究又会是什么情形呢?是不是世界上又会平添许多盲人?

这样的命运对于弗洛伊德已经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如同在他创立精神分析后,他被无数人千般指责、万般谩骂,他的某些学生、朋友却将他的思想改头换面,删节,就成了他们自己的东西,大享赞誉。面对这毫无怜悯之情的命运,弗洛伊德又做了怎样的反应呢?他没有想这些,继续走他的路。他的下一站是巴黎。 kbGEwX2pbN9Ytd+zrD7pfYBvey8fW2gRTOtBt0W25fy72EG3YyibuEJmpb19HvI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