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天下有一人知己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 [1] 。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 [2] ,梅以和靖为知己 [3] ,竹以子猷为知己 [4] ,莲以濂溪为知己 [5] ,桃以避秦人为知己 [6] ,杏以董奉为知己 [7] ,石以米颠为知己 [8] ,荔枝以太真为知己 [9] ,茶以卢仝、陆羽为知己 [10] ,香草以灵均为知己 [11] ,莼鲈以季鹰为知己 [12] ,蕉以怀素为知己 [13] ,瓜以邵平为知己 [14] ,鸡以处宗为知己 [15] ,鹅以右军为知己 [16] ,鼓以祢衡为知己 [17] ,琵琶以明妃为知己 [18] 。一与之订,千秋不移。若松之于秦始,鹤之于卫懿,正所谓不可与作缘者也 [19]

【原评】

查二瞻曰:此非松、鹤有求于秦始、卫懿,不幸为其所近,欲避之而不能耳。

殷日戒曰:二君究非知松鹤者,然亦无损其为松鹤。

周星远曰:鹤于卫懿,犹当感思。至吕政五大夫之爵,直是唐突十八公耳 [20]

王名友曰:松遇封,鹤乘轩,还是知己。世间尚有劚松煮鹤者 [21] ,此又秦卫之罪人也。

张竹坡曰:人中无知己,而下求于物,是物幸而人不幸矣。物不遇知己而滥用于人,是人快而物不快矣。可见知己之难,知其难方能知其乐。

【译文】

世上只要有一个知己就不会遗憾了。不仅人是这样,万物也是如此。例如菊花把陶渊明当作知己,梅花把和靖当作知己,翠竹把子猷当作知己,杏把董奉当作知己,莲花把周敦颐当作知己,奇石把米芾当作知己,荔枝把杨贵妃当作知己,茶把卢仝、陆羽当作知己,香草把屈原当作知己,莼羹鲈脍把张翰当作知己,芭蕉把怀素当作知己,瓜把邵平当作知己,鸡把宋处宗当作知己,鹅把王羲之当作知己,琵琶把王昭君当作知己。他们之间相互交定,千秋万代也不会改变的。像泰山松与秦始皇、春秋鹤与卫懿公那样,就是彼此不能相交的缘故了。

【注释】

[1]恨:遗憾。

[2]菊以渊明为知己:晋陶渊明《饮酒》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

[3]梅以和靖为知己:宋林和靖隐居,终身不仕,未娶妻,与梅花仙鹤作伴,人称梅妻鹤子。

[4]竹以子猷为知己:晋王羲之,字子猷,一生爱竹。《晋书·王徽之传》提到:“尝寄居空宅中,便令种竹。或问其故,徽之但肃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邪!’”

[5]莲以濂溪为知己:宋周敦颐,居濂溪,人称濂溪先生,曾写过《爱莲说》一文,表达对莲花的喜爱。

[6]桃以避秦人为知己: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称桃花源中人为“避秦人”。

[7]杏以董奉为知己:董奉东汉末年及三国期间名医,与华佗、张仲景齐名。每治愈一人种一棵杏树,日久成林。后因以“杏林”代指良医。

[8]石以米颠为知己:米颠即北宋书画家米芾。用米芾见顽石下拜一典。

[9]荔枝以太真为知己:唐杨太真,即杨玉环,喜食荔枝,玄宗每令人自岭南运送。

[10]茶以卢仝、陆羽为知己:唐卢仝、陆羽分别有《茶歌》和《茶经》。

[11]香草以灵均为知己:灵均为战国时期的屈原。屈原在《离骚》中以香草喻美人。

[12]莼鲈以季鹰为知己:晋张翰,字季鹰,以思念家乡的莼羹和鲈鱼脍为由,辞官而归。莼鲈:莼菜羮和鲈鱼。

[13]蕉以怀素为知己:唐书法家怀素,相传他幼时家贫,买不起纸张,便广植芭蕉,以芭蕉叶练字。

[14]瓜以邵平为知己:汉邵平原为秦侯,秦亡后种瓜为生,据说他种的瓜味道极美,被当时人称为“东陵瓜”。

[15]鸡以处宗为知己:晋宋处宗养鸡,鸡可用人语与处宗对话,后人因以“鸡窗”来指书斋。

[16]鹅以右军为知己:晋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爱鹅成癖,传说是因为他从观察鹅游水时鸭掌的动作中,学习书法的用腕技巧。

[17]鼓以祢衡为知己:三国魏祢衡曾被曹操贬为鼓吏。

[18]琵琶以明妃为知己:汉王昭君自愿嫁给匈奴,抱琵琶出塞。

[19]松之于秦始:《史记》载,秦始皇在泰山的松下避雨,后人因此称松为“五大夫”。鹤之于卫懿:《左传》载,卫懿公好鹤,宫苑中不仅养鹤众多,还以大夫的规格待之。

[20]十八公:松的拆字为十、八、公三个字。

[21]劚(zhǔ)松煮鹤:砍倒松树,煮食仙鹤,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评析】

人与物相交并引为知己,无非是在人群之中找不到可以与自己相契者,而物身上却有自己仰慕的品质,如梅花孤清高洁,世俗难近;菊花东篱怒放,悠然自得;莲花亭亭净植,出淤泥而不染……万物皆是有灵性的,于是这些物也就作为人的知己而存在着,与相契之人结成知己。可见知己只要真心相惜不是只局限于一事一物的,同时也表现了作者自己知音难觅的苦衷。在任何社会都是一样有许多满腹经纶的学者才子,苦苦追寻能了解自己赏识自己的人,但是终究是在苦海中挣扎,最后郁郁不得志而抑郁终生。

作为有志之士却得不到重用,而空有才学无用武之地,终将无所作为地虚度此生。这是社会或者时代的悲哀。同时,人的结缘在于知遇,知遇之缘则在于了解和信任,所以要想得到知己必须给予对方充分的信任,这样才能得到知己。 agqapkljSgwtOoJlfWU2ptSqMaB5jhzZtQ2a6CPi9Aw+GJmQr3CFIntvuwqzBML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