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 [1] ,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2] 。
【原评】
曹秋岳曰:可想见其南面百城时 [3] 。
庞笔奴曰:读《幽梦影》,则春、夏、秋、冬,无时不宜。
【译文】
冬天适宜读经书,因为冬天精神能够专注集中;夏天适宜读史书,因为夏天白天时间长,时间比较充裕;秋季适宜读诸子百家,因为秋日凉爽,人的思维清晰,正可以领会诸子精神的实质;春天适宜读诗词文章,因为春天欣欣向荣,容易领悟出诗文的盎然生机。
【注释】
[1]诸子:指先秦的各家学派,诸子百家。《汉书·艺文志》:“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
[2]机:生机。畅:茂盛。
[3]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天子、诸侯和卿大夫理政时皆坐北朝南。《论语·雍也》:“子曰:‘雍也,可使南面。’”南面百城:形容皇帝君临天下,后以喻坐拥书城,用来形容天子的尊贵富有。
【评析】
春夏秋冬每时每刻皆可读书,但在古代,古人对季候的变化更为敏感,四时光景不同,读书也各有所宜。作者认为经书简奥深邃,须沉潜涵泳,仔细研读,而冬季天寒,不宜走动,则人的精神容易集中,故冬季是读经书的最佳时机。史书记事,人事复杂,须慢慢梳理思绪,夏天长日漫漫,正适宜阅读卷帙浩繁又波澜跌宕的史籍。读诸子百家,派别不同风格各异,思想不同,须有海纳百川之胸襟。秋爽宜人,人处其间思绪宁静,显然适合阅读纵横捭阖各有风貌的诸子百家著作。诗词文赋是文学创作,春天生机盎然,适合敞开心扉读出诗词文赋的动人意味来,所以读诗词春天最为适宜。因此,选择合适的时间读书则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