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一言之微,而千古如新,一字之义,而百世如见者,安可泯灭之?故风雷雨露,天之灵;山川民物,地之灵;语言文字,人之灵。睪三才之用,无非一灵以神其间,而又何可泯灭之?集灵第四。
天下有那么微不足道的一句话,却在千百年之后读来仍觉得有新意;一个字有它的意义,在百世之后依然可以亲自见证,怎么可以让这些字句泯灭呢?风雷雨露,是天的灵气所现;山川民物,是地的灵气所现;语言文字,是人的灵气所现。所以天、地、人三才所呈现出来的种种现象,只不过是“灵”使得它们发挥重要的作用,怎么可以让这个灵性泯灭呢?集灵第四。
投刺空劳 ① ,原非生计;曳裾自屈,岂是交游。
①投刺:投递名帖。
徒劳的呈递自己的名帖前去拜访别人,不会有结果,这原本也不是生存之计;提着裙裾卑躬屈膝地奔走于权贵之门,这怎么会是朋友间正常的交往呢?
事遇快意处当转,言遇快意处当住。
做事舒心快乐的时候应当转换,说话到了快意的地方就应该停住。
俭为贤德,不可着意求贤;贫是美称,只是难居其美。
俭朴是贤良美好的品德,但不应刻意去求取这贤的名声;安贫往往为人所赞美,只是能安于贫穷的人很少。
志要高华,趣要淡泊。
志向应高远宏阔,志趣应淡泊恬静。
眼里无点灰尘,方可读书千卷;胸中没些渣滓,才能处世一番。
眼中没有一点偏见,才可以读进很多书;胸中没有无端的污秽,才可以处世圆融练达,干出一番事业。
眉上几分愁,且去观棋酌酒;心中多少乐,只来种竹浇花。
如果眉梢带有一些烦闷,就去观棋喝酒;心中有多少快乐,只来种竹浇花,就可以保持平静的心态。
茅屋竹窗,贫中之趣,何须脚到李侯门 ① ?草帖画谱,闲里所需,直凭心游扬子宅 ② 。
①李侯:指东汉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今属河南),著名学者,党锢之祸受害者。李膺生性高傲,交结不广,只是和同郡荀淑、陈寔等师友往来。《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传》曰:“是时,朝廷日乱,纲纪颓阤,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②扬子:指西汉扬雄,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成都市郫都区)人。少好学,为人口吃,博览群书,长于辞赋,有《太玄》《法言》《方言》《训纂篇》。左思《咏史》诗曰:“寂寂杨子宅,门无卿相舆。”
茅做屋竹做窗,清贫生活中自有情趣,何必非要到李膺那样的名门求富贵?看草书字帖读画谱,是清闲生活的所需要的娱乐了,只有随着心意去想象游览扬雄那样的书香门第。
好香用以熏德,好纸用以垂世,好笔用以生花,好墨用以焕彩,好茶用以涤烦,好酒用以消忧。
好香用来熏陶自己的德行,好纸用来写传世不朽的文章,好笔用来写生花妙文的,好墨用来焕发文采,好茶用来涤除烦恼的,好酒则用来消愁的。
声色娱情,何若净几明窗 ① ,一生息顷 ② 。利荣驰念,何若名山胜景,一登临时。
①净几明窗:洁净的书桌和明亮的窗子。
②息顷:休息。
在声色娱乐中去寻求心灵愉快,哪里比得上在洁净的书桌和明亮的窗前,陶醉在宁静中的快乐;为荣华富贵而思前想后,哪里比得上登高望远赏名山美景来得真实。
问妇索酿,瓮有新篘 ① ;呼童煮茶,门临好客。
①篘( chōu ):指新酿出的酒。
向妻子索要酿酒喝,瓮中正好有刚刚酿造好的酒;呼唤童子烹煮茶吃,门前有好友相访。
花前解佩,湖上停桡;弄月放歌,采莲高醉;晴云微袅,渔笛沧浪;华句一垂,江山共峙。
在花前解下玉佩相赠,湖上泛舟,停下了船桨;明月之下放声高歌,江上采莲归来,至于沉醉;晴云在天,微风袅袅,沧浪之水上渔笛悠扬;放下鱼钩,江水与青山相对。
胸中有灵丹一粒,方能点化俗情,摆脱世故。
胸中有一颗明净的心,才能化解世俗之情,摆脱世故之心。
独坐丹房,潇然无事,烹茶一壶,烧香一炷,看《达摩面壁图》。垂帘少顷,不觉心净神清,气柔息定,濛濛然如混沌境界,意者揖达摩与之乘槎而见麻姑也。
独自在炼丹房打坐,身心清爽而无所事事,煮一壶茶,燃一炷香,观看《达摩面壁图》。垂下眼帘一会儿,不知不觉内心变得十分平静,神智也异常清醒,气息柔和而稳定,恍惚之间,仿佛回到了天地初开的混沌境界,甚至想拱手礼拜达摩祖师,然后一同乘木筏渡水去拜见仙人麻姑。
无端妖冶,终成泉下骷髅;有分功名,自是梦中蝴蝶。
那些没来由打扮得妖艳妩媚的人,最终会成为九泉之下的一堆骷髅;享有功名利禄的人,也无非是庄周梦中的蝴蝶一般虚幻。
累月独处,一室萧条;取云霞为伴侣,引青松为心知。或稚子老翁,闲中来过,浊酒一壶,蹲鸱一盂 ① ,相共开笑口,所谈浮生闲话,绝不及市朝。客去关门,了无报谢,如是毕余生足矣。
①蹲鸱( chī ):大芋。一种食物,状如蹲伏的鸱。《史记·货殖列传》:“吾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张守节注曰:“蹲鸱,芋也。”
长年累月的独居生活,虽然满屋子萧条冷清,但常把云霞作为伴侣,将青松结为知己;老翁带幼童闲时过来拜访,上一壶浊酒、一盘大芋,大家谈着一些家常话,会心地开口大笑,说话绝不涉及市肆和朝廷。客人走了便关门,不需要说客套话。能这样过完剩下的岁月我就很满足了。
半坞白云耕不尽,一潭明月钓无痕。
半个山坞白云缭绕,即使像耕田一样地耕锄,也无法除去这片片白云;一潭静水映照着天上的明月,即使来此垂钓,湖水、明月依旧如如不动,寂然常照。
茅檐外,忽闻犬吠鸡鸣,恍似云中世界;竹窗下,惟有蝉吟鹊噪,方知静里乾坤。
茅檐之外,忽然听到几声鸡鸣狗吠,恍然觉得似乎生活在远离尘世的高远世界中;竹窗之下,只听见蝉鸣鹊唱,令人悟到安静里的天地宇宙如此浩大。
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若能行乐,即今便好快活。身上无病,心上无事,春鸟是笙歌,春花是粉黛。闲得一刻,即为一刻之乐,何必情欲乃为乐耶?
现在停止便停止了,如果想要等结束时,那么终究没有结束的时候。若能行乐,此刻便是快活的好时刻。身体无病,心中也无烦恼事,春天的鸟鸣是动听的音乐,春花的娇艳就是最美丽的风景。有一刻空闲,就能拥有这一刻的欢乐,为什么一定要追求情欲的快乐,才是快乐呢?
开眼便觉天地阔,挝鼓非狂 ① ;林卧不知寒暑,上床空算 ② 。
①挝鼓非狂:取自东汉祢衡裸身击鼓辱曹的典故。
②上床空算:指功名利禄等皆是空算。化用陈登的典故,陈登,字元龙,三国时期人,据《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记载:许汜见陈登,陈登也不和许汜说话,自己睡在大床上,让许汜睡在下床。许汜告之刘备,刘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汜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张开眼睛就会觉得天地十分广阔,即使是像祢衡击鼓当面辱骂曹操之举也不是狂;卧居山林之中不知道天气时节,即使是像陈登那样的忧国忘家、怀有救世之意的人也只能是白白筹算。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只有简朴才可以助长廉洁,唯有宽容才可以成就德行。
山泽未必有异士,异士未必在山泽。
山林川泽里不一定有奇异之士,同样,奇异之士也未必都会隐居在山林川泽。
业净六根成慧眼,身无一物到茅庵。
欲念一旦清除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就能够练就慧眼;身心不被任何外物所牵累,就像住在清修的茅庵里。
人生莫如闲,太闲反生恶业;人生莫如清,太清反类俗情。
人生没有什么比休闲更好的享受了,但太过清闲就容易生恶事;人生没有比清高更高尚更好的了,但太过清高就容易像俗人那样俗气。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念头稍缓时,便宜庄诵一遍。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每当这种念头稍微松弛,就应该庄重地朗诵一遍。
梦以昨日为前身,可以今夕为来世。
倘若梦中把昨天当做前身的话,那么也可以把今天晚上称为来世。
读史要耐讹字,正如登山耐仄路,蹈雪耐危桥,闲居耐俗汉,看花耐恶酒,此方得力。
读史书要耐得住错误的字,就像登山要忍耐山间的隘路,踏雪要忍耐危险的桥,闲居要忍耐得了俗人,看花要忍耐得了劣酒,这样才能得到其中益处。
世外交情,惟山而已。须有大观眼 ① ,济胜具 ② ,久住缘,方许与之莫逆。
①大观眼:超越凡相洞察万物的慧眼。
②济胜具:登临山川名胜的轻捷好身体。具,躯体。出自《世说新语·栖逸》:“许掾好游山水,而体便登陟。时人云:‘许非徒有胜情,实有济胜之具。’”
俗世之外有交情的,只有青山而已。须要有能够洞察一切的慧眼,强健的身体,常住的缘分,这样才可以与山成为莫逆之交。
九山散樵 ① ,浪迹俗间,徜徉自肆,遇佳山水处,盘礴箕踞,四顾无人,则划然长啸,声振林木;有客造榻与语,对曰:“余方游华胥 ② ,接羲皇 ③ ,未暇理君语。”客之去留,萧然不以为意。
①九山:一说泛指天下的名山,一说为实指的九座名山,会稽山、太山、王屋山、首山、太华山、岐山、太行山、羊肠山、孟门山。
②华胥:据《列子》记载,记载黄帝曾经梦到游览一个叫华胥的国家,那里一切太平,无为而治。后指梦境、理想国。
③羲皇:即是伏羲氏。
九山散樵这个人,浪迹人世,在俗世间肆意徜徉,遇到好的山水,就两腿前伸舒服地坐下,四顾无人,就对天长啸,声音震动树林;每当有客人登门对榻谈话,他便说:“我刚刚梦中正在周游华胥之国,与羲皇畅谈,没有时间理会你的话。”客人的去留,全然不在意。
择地纳凉,不若先除热恼;执鞭求富 ① ,何如急遣穷愁。
①执鞭求富:《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如果能正当发财的话,就是卑贱的差役也可以做。
选择纳凉的地方,不如先消除心中的焦虑烦恼;驾车四处奔波寻找富贵,不如先去掉因贫困而导致的愁绪。
万壑疏风清,两耳闻世语,急须敲玉磬三声;九天凉月净,初心诵其经,胜似撞金钟百下。
千山万壑之中,吹来舒朗而明快的风,两耳听到人世间的话语,这时须赶紧敲击几声玉簪,来摄定心神;九天之上悬挂着清凉而洁净的明月,这时怀着最初那颗虔诚的心来读诵佛经,胜过敲金钟百下。
无事而忧,对景不乐,即自家亦不知是何缘故,这便是一座活地狱,更说甚么铜床铁柱、剑树刀山也。
没什么烦事却感觉忧愁,面对美景也不快乐,就连自己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这就像活在地狱了,更不必说什么地狱中的热铜床、烧铁柱,以及剑树刀山之类的残酷景象了。
烦恼之场,何种不有,以法眼照之,奚啻蝎蹈空花 ① 。
①奚啻( chì ):但、只。
在人间这个烦恼之地,什么样的烦恼都有,但用超脱的眼光去看,就像蝎子攀附在虚幻的鲜花上跳动。
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籍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及,梦亦同趣 ① 。
①趣:同“趋”,去。
登上高山,进入幽深的树林,探遍曲折的小溪流,幽静清凉的泉水和奇特的石头,无论多远的地方都没有不到达的。到达之后就拨开茂盛的草丛席地而坐,倾尽壶中的美酒醉倒在地,醉后相互以身体为枕头依靠着睡下。每个人都很惬意,心里有想到的,梦中就到达了。
闭门阅佛书,开门接佳客,出门寻山水,此人生三乐。
关起门来阅读佛经,打开门迎接佳客,出门游赏山水胜地,这是人生三大乐事。
客散门扃,风微日落,碧月皎皎当空,花阴徐徐满地;近檐鸟宿,远寺钟鸣,荼铛初熟,酒瓮乍开。不成八韵新诗,毕竟一个俗气。
宾客散了之后关闭大门,微风习习,夕阳已落,晴朗的天空悬挂着皎洁的明月,花儿的影子撒了一地;临近的屋檐下鸟儿已经栖息,远处传来寺院的钟声,茶炉中刚刚煮好清茶,酒瓮中的美酒刚刚启封。在这样的情韵景致下,不能写出八韵新诗,毕竟还是俗气。
不作风波于世上,自无冰炭到胸中。
不为世间的欲望兴风作浪,心里自然就没有冰冷彻骨或烈火煎烤的痛苦感受。
秋月当天,纤云都净,露坐空阔去处,清光冷浸,此身如在水晶宫里,令人心胆澄澈。
秋月悬挂在晴空之中,没有一丝云彩,十分澄净,迎着露水坐在空阔的地方,清凉的月色侵入骨髓,带来阵阵寒意,就好像身在水晶宫中一样,使人的心胆都变得十分澄净清澈。
遗子黄金满籝 ① ,不如教子一经。
①籝( yínɡ ):箱笼一类的竹器。
给孩子们留下满箱的黄金,也不如教授给他们一部经书。
凡醉各有所宜。醉花宜昼,袭其光也;醉雪宜夜,清其思也;醉得意宜唱,宣其和也;醉将离宜击钵,壮其神也;醉文人宜谨节奏,畏其侮也;醉俊人宜益觥盂加旗帜,助其烈也;醉楼宜暑,资其清也;醉水宜秋,泛其爽也。此皆审其宜,考其景,反此则失饮矣。
但凡醉酒都需要有具体的情景与之相适应。赏花而醉适合在白昼,可以借助于白昼的光线欣赏到花的光华;赏雪而醉适宜在夜里,可以整理思绪使其清爽;因得意而醉适合高歌,可以宣泄兴奋之情表达出平和;因即将离别而醉适宜击钵,可以增强其神色,使神思悲壮;文人吟诗醉酒适宜节奏谨慎,可以避免酒后出丑;英雄醉酒适宜增加酒杯旗帜,可以助长豪放之气,为其刚烈助兴;登楼远望醉酒夏天最适宜,可以增加清爽之感;观赏湖水而醉酒秋季最适宜,可以更为凉爽。这些都是审时度势,根据具体情况,考察其情形,若与此相反,就会失去饮酒的乐趣。
竹风一阵,飘扬茶灶疏烟;梅月半湾,掩映书窗残雪。
竹林中吹来一阵清风,将茶灶的疏烟扬起;梅花开放,弯月照在寒梅上,掩映书窗外的残雪。
厨冷分山翠,楼空入水烟。
厨房冷清,使得青山更为苍翠;楼阁空落,掩映在水面上的烟雾之中。
闲疏滞叶通邻水 ① ,拟典荒居作小山 ② 。
①这两句诗出自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七律诗《柳浪馆二首》之一。原诗后四句为:“闲疏滞叶通邻水,拟典荒居作小山。欲住维摩容得不,湖亭才得两三间。”
②拟典荒居:说的就是袁宏道写诗的当时已经产生了打算典当别墅柳浪馆的想法,故曰“拟典”。“荒居”,指柳浪馆别墅。拟:准备,打算。典:典当。作小山:小山一词的本义是指文体名。在这里代指诗文著作。“作小山”,是刊行诗文著作之义。
悠闲的时候就疏通阻滞水流的积叶,以使附近的溪流畅通;还打算典当这座荒凉的别墅,用以刊行毕生的诗文著作。
聪明而修洁,上帝固录清虚;文墨而贪残,冥官不受词赋。
既聪慧又有高洁的操行的人,上天自然就会录他到清虚之所;精通文墨却贪婪凶残的人,即使是阴曹地府的判官也不喜欢他的诗词。
破除烦恼,二更山寺木鱼声 ① ;见澈性灵,一点云堂优钵影 ② 。
①木鱼:佛教的法器,念经时常常敲击,用以警戒自己。
②云堂:禅宗僧侣们坐禅修行之所。优钵:梵语,指青莲花。
二更时聆听山中寺庙的木鱼声,可以破除心中的烦恼;要想使性情清澈安宁,只要看佛堂里的青莲花即可。
兴来醉倒落花前,天地即为衾枕;机息忘怀盘石上 ① ,古今尽属蜉蝣 ② 。
①机息:机心止息,犹忘机。
②蜉蝣:昆虫的一种,寿命非常短促。常用来形容人生之短暂。
兴致来了,醉倒在落花之前,天地就是我的棉被和枕头;万虑都停止了,坐于大石上,古今的一切纷扰,看来都像蜉蝣的生命一样短暂,转瞬即逝。
老树着花,更觉生机郁勃;秋禽弄舌,转令幽兴潇疏。
老树开花,更觉得富有生机;秋天的禽鸟鸣叫,反而使得幽静之意趣减少。
完得心上之本来,方可言了心;尽得世间之常道,才堪论出世。
完全认识到自己本来的面目,才算是内心了悟了;理解透世间的规律,才配谈论出世之道。
雪后寻梅,霜前访菊,雨际护兰,风外听竹;固野客之闲情,实文人之深趣。
在大雪之后踏雪寻梅,在秋霜来临之前赏菊花,在下雨时呵护兰花,在风过时聆听风吹竹叶之声;这些固然是闲居山野之客的闲情逸致,实际上也是文人墨客深沉的情趣。
结一草堂,南洞庭月,北蛾眉雪,东泰岱松,西潇湘竹;中具晋高僧支法 ① ,八尺沉香床。浴罢温泉,投床鼾睡,以此避暑,讵不乐乎 ② ?
①支法:晋高僧支法虔。
②讵:怎能,表示反问。
搭建一草堂,可以欣赏南面的观赏洞庭月色,北面的峨眉山雪景,东面的泰山青松,西面的潇湘之竹。中间摆置晋代高僧的支法,沉香木做到八尺大床。温泉的洗浴之后,躺在床上沉鼾而睡。这样的避暑方法,怎能不快乐呢?
人有一字不识,而多诗意;一偈不参,而多禅意;一勺不濡,而多酒意;一石不晓,而多画意。淡宕故也。
有的人一字不识,却富有诗意;有的人一句佛偈都不参悟,却很有禅意;有的人滴酒不沾,却满怀酒趣;有点人一块石头都不会画,却满眼画意。全是因为为人淡泊而无拘无束的缘故。
以看世人青白眼转而看书 ① ,则圣贤之真见识;以议论人雌黄口转而论史,则左、狐之真是非 ② 。
①青白眼:化用阮籍见嵇喜、嵇康,阮籍分别以白眼、青眼相待的典故,详见前文所注。
②左狐:即左丘明、董狐,两人皆为春秋时著名史官,记载史实秉笔直书,是难得的良史。
用看待世人的青眼与白眼来看书,就会具备圣人贤士的真知灼见;用议论他人是非的雌黄之口来评论历史,就会具有像左丘明、董狐这样的良史的是非观。
事到全美处,怨我者不能开指摘之端;行到至污处,爱我者不能施掩护之法。
做事做得极为完美的境地,即使是怨恨我的人也找不到指摘我的借口;品行达到了至污至浊的地步,即使是爱我的人也无法实施掩护来帮我。
必出世者,方能入世,不则世缘易堕;必入世者,方能出世,不则空趣难持。
只有那些出世的人,才能游刃于世间做得入世的事业,不然就容易被尘世牵绊;只有入世经历各种磨难的人,才能有出世的决绝与襟怀,不然就难以长久地保持空灵的境界。
调性之法,急则佩韦,缓则佩弦;谐情之法,水则从舟,陆则从车。
调适性情的方法,急性子的人就佩戴上熟皮,以随时提醒自己不可过于急躁,慢性子的人就佩戴上弓弦,以随时警告自己要积极行动;使两情和谐的方法,就像在水上就划船、在陆地上就坐车一样,顺从其天性。
才人之行多放,当以正敛之;正人之行多板,当以趣通之。
有才气的人,行为多狂妄之举,当以正气来引导其收敛;正直的人行为往往多呆板之举,应用趣味来引导其灵活通融。
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义相干,可以理遣。佩此两言,足以游世。
人有做不到的或不足之处,可以根据情理来宽恕;如果不是关系到义的大是大非上,可以用玄理来自我排遣。认识到这两句话,便可以在人世间优游了。
冬起欲迟,夏起欲早,春睡欲足,午睡欲少。
冬天起床要晚一些,夏天起床要早,春天睡眠要充足,午间的睡眠要减少。
无事当学白乐天之嗒然 ① ,有客宜仿李建勋之击磬 ② 。
①白乐天:即中唐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嗒然:指物我两忘的心境。
②李建勋之击磬:李建勋,唐末五代时期人,《玉壶清话》记载李建勋有一玉磬,用沉香节为其安柄,敲击声十分清越。每当有客人谈到猥俗之事时,他就会在耳边敲击几声玉磬,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是要用玉磬声洗耳。
没事的时候应该学学白居易物我两忘的心境,有客人来访的时候应该仿效李建勋以击磬声洗耳。
郊居,诛茅结屋,云霞栖梁栋之间,竹树在汀洲之外;与二三之同调 ① ,望衡对宇,联接巷陌;风天雪夜,买酒相呼;此时觉曲生气味 ② ,十倍市饮。
①同调:志趣相投。
②曲生:酒的别称。据唐代郑荣《开天传信记》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讲著名法师叶法善与众人饮酒的时候,有一个自称是曲生的人前来,曲生特别健谈,叶法善以法术令他现出原形,原来是一瓶好酒,味道甚美。叶法善于是对着酒瓶作揖,说道:“曲生风味,不可忘也”,之后“曲生”就成为酒的代称。
在郊外山野居住,去割茅草搭建茅屋,栋梁之间常常云霞缭绕,在水中高地之外栽种竹林;与两三个志趣相投的好友,门庭相对,小道巷陌间不时相遇;在狂风大雪的夜晚,买来美酒,呼喊朋友同饮;此时就会感觉酒香醇美味要比市井买来的好上十倍。
万事皆易满足,惟读书终身无尽;人何不以不知足一念加之书。又云:读书如服药,药多力自行。
世间万事都容易满足,只有读书这件事一辈子都没有止境;人为什么不把不知道满足这个念头加在读书上呢?又有人说:“读书就像是喝药一样,药喝得多了药力自然就增强了。”
醉后辄作草书十数行,便觉酒气拂拂,从十指出也。
喝醉酒之后写下十数行草书,就会觉得酒气上涌升腾,从十指中透出,渗入到字体之中。
书引藤为架,人将薜作衣。
书应该放在用藤条编制的书架之中,隐士应该穿薜萝制成的衣服。
从江干溪畔,箕踞石上 ① ,听水声浩浩潺潺,粼粼冷冷,恰似一部天然之乐韵,疑有湘灵在水中鼓瑟也 ② 。
①箕踞:两腿叉开前伸,席地而坐,姿态与簸箕相似,在古人看来这是一种很不雅的表现,在此指很惬意地没有约束地坐着。
②湘灵:湘水之神,又称为湘君,屈原《楚辞·远游》中有“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使湘灵鼓瑟兮,被薜荔兮带女萝”等诗句。
在江干溪畔的石上两腿前伸随意而坐,聆听水声,时而潺潺流水声势浩大,时而浅吟低唱粼粼细波,恰似一部大自然的天籁之乐。真怀疑是否有湘水的女神在水中鼓瑟弹琴。
鸿中叠石,未论高下,但有木阴水气,便自超绝。
在洪水中垒石,不论其高低参差,只要有树荫和水气,便自然卓越不凡。
高卧闲窗,绿阴清昼,天地何其寥廓也。
悠闲地在小窗下高卧,绿树成荫,白昼清凉,让人感到天地是如此的阔大啊!
少学琴书,偶爱清净,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映,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卧北窗下,遇凉风暂至,自谓羲皇上人 ① 。
①羲皇上人:伏羲氏以前的人,即太古的人,指无忧无虑,生活闲适。
少年时学习弹琴读书,偶尔喜欢清静,打开书本展读有了心得时,便非常高兴忘记吃饭,看见绿荫树木交相掩映,不同的鸟儿鸣叫出不同的声音穿行其间,也不禁欣喜。常说,五六月份的时候躺在背阴的北窗之下,遇到清爽的风徐徐吹来,自以为可以赶上无忧无虑的上古之人。
空山听雨,是人生如意事。听雨必于空山破寺中,寒雨围炉,可以烧败叶,烹鲜笋。
空山听雨,是人生舒心快意的事。听雨必定要在幽静深山中的破旧的寺庙里。在寒雨中,围着火炉,可以用落叶为柴烹煮鲜嫩的竹笋,这样才能体会其中的意味。
鸟啼花落,欣然有会于心。遣小奴,挈瘿樽 ① ,酤白酒,釂一梨花瓷盏 ② ;急取诗卷,快读一过以咽之,萧然不知其在尘埃间也。
①瘿( yīnɡ )樽:瘿木制的盛酒的容器。
②釂( jiào )盏:杯。
听着鸟儿鸣叫,看着花落,因心中有所领悟而感愉悦,派一个小仆人带着酒瓮买回白酒,以梨花瓷盏一饮而尽,急忙取来诗卷,快读一遍以助酒兴像咽下下酒菜一样,潇潇洒洒,仿佛离开了凡俗的人间。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关起门处于深山中一样;能够读书就觉得哪里都是清净的地方。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众多高岩山峰竞展秀姿,成千上万的沟壑溪流争相奔流,草木在山川上繁茂生长,朦朦胧胧,就好像是云朵升起,又像彩霞升腾。
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犹难为怀。
从树木成荫的山道上行走,自然会发现青山与河流相互辉映,让人感觉到美景应接不暇;若是在秋冬时节,更不能忘怀。
欲见圣人气象,须于自己胸中洁净时观之。
想要领略圣人的大气象,必须在自己胸中洁净,没有丝毫杂念时去观察。
执笔惟凭于手熟,为文每事于口占。
执笔写文章,只凭借着手头已非常熟练,作诗往往要通过口头吟诵而成。
箕踞于斑竹林中,徙倚于青矶石上 ① ;所有道笈梵书 ② ,或校雠四五字 ③ ,或参讽一两章 ④ 。茶不甚精,壶亦不燥,香不甚良,灰亦不死;短琴无曲而有弦,长讴无腔而有音。激气发于林樾,好风逆之水涯,若非羲皇以上 ⑤ ,定亦嵇、阮之间 ⑥ 。
①徙:迁移。
②道笈梵书:道家和佛家的经书。
③雠( chóu ):错误。
④参讽:参悟评议。
⑤羲皇:即上古时期的伏羲氏。
⑥嵇阮:嵇康、阮籍。嵇康,字叔夜,好老庄之说,崇尚自然、养生之道。阮籍,字嗣宗,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二人皆崇奉老庄之学,与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并称为“竹林七贤”。
随意张开两脚舒展地坐在斑竹林中,或是靠在青矶石上;任意带一些道家佛家的经书,或者校勘四五个错字,或者阅读领会其中的一两章经文。所饮的茶不是多么好,一直喝着茶壶也没有干,焚烧的香不是精品,一直点着香火不断就好;弹奏短琴没有曲调却可以拨动琴弦,放声高歌没有腔调,只要是慷慨之音就行。树林中激荡着豪气,宜人的清风吹拂着水面,享受这种生活的人如果不是伏羲氏这样的上古圣人,就必定是嵇康、阮籍这样的同类。
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听说别人做了善事就满怀狐疑,听到别人做了恶事却深信不疑,这是心中充满敌意和负能量的表现。
士君子尽心利济 ① ,使海内少他不得,则天亦自然少他不得,即此便是立命。
①利济:造福接济。
有知识有修养的君子会尽自己的心意帮助他人,使自己成为世间不可缺少之人,那么,上天自然也不能缺少他,这样他便得以安身立命。
读书不独变气质,且能养精神,盖理义收摄故也。
读书,不但会改变人的气质,还能培养人的精神内涵,大概是因为读书可以使人以理义收摄心神的缘故。
周旋人事后,当诵一部清静经;吊丧问疾后 ① ,当念一通扯淡歌。
①吊丧问疾:悼念丧事,探问病人。
周旋于人事、应酬之间,应当诵读一部使人心灵清净的“清静经”;悼念丧事、探问病人之后,应当念一通“扯淡歌”。
卧石不嫌于斜,立石不嫌于细,倚石不嫌于薄,盆石不嫌于巧,山石不嫌于拙。
平躺着的石头不嫌倾斜,竖立的石头不嫌细小,倚靠着的石头不嫌太薄,盆中的石头不嫌小巧,山中的石头不嫌笨拙。
雨过生凉境闲情,适邻家笛韵,与晴云断雨逐听之,声声入肺肠。
雨过之后生出层层凉意,环境闲适、情趣盎然,适逢邻家牧童笛儿声声,与初晴后天空飘浮的云彩断断续续的雨相应和,细细听来,声声沁人肺肠。
不惜费,必至于空乏而求人;不受享,无怪乎守财而遗诮。
如果不节省生活开销,那么必定会落到穷困潦倒而求人施舍。如果家里的财富从不舍得享受,也会被视为守财奴而给人留下讥笑的话柄。
园亭若无一段山林景况,只以壮丽相炫,便觉俗气扑人。
园林亭台的建设,如果没有一点山林泉石的自然景色,而只是建筑的宏伟壮丽相炫耀,就会使人感到俗气扑面而来,不堪忍耐。
餐霞吸露,聊驻红颜;弄月嘲风,闲销白日。
以云霞为餐,以甘露为饮,以此来保持自己美丽的容貌,使青春永驻;玩赏月色,调笑清风,以此来打发日复一日的时间。
清之品有五:睹标致 ① ,发厌俗之心,见精洁,动出尘之想 ② ,名曰清兴;知蓄书史,能亲笔砚,布景物有趣,种花木有方,名曰清致;纸裹中窥钱,瓦瓶中藏粟,困顿于荒野,摈弃乎血属 ③ ,名曰清苦;指幽僻之耽,夸以为高,好言动之异,标以为放,名曰清狂;博极今古,适情泉石,文词带烟霞,行事绝尘俗,名曰清奇。
①标致:美好。
②出尘:脱离尘世。
③血属:亲属,亲人。
“清”这一品性包含五种境界:看到美丽的东西,就产生厌恶世俗之心,看到景致洁净之物,萌生要脱离世俗的想法,这称之为“清兴”;懂得收藏经书史书,能亲近文墨,布置景物富有情趣,栽种花木有妙法,这称之为“清致”;从废弃的包裹之中窥探钱币,用花瓶储藏米粟,困顿不堪地生活在荒野之中,被亲人抛弃,这称之为“清苦”;爱好清幽僻静,自夸为清高,做事标新立异,这称之为“清狂”;博古通今,适情泉石,诗词带有烟霞之韵致,行事绝尘俗,这称之为“清奇”。
对棋不若观棋,观棋不若弹瑟,弹瑟不若听琴。古云:“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斯言信然。
与人下棋不如看人下棋,看别人下棋不如自己弹瑟,自己弹瑟又不如听琴。古人说:“只要悟到了琴中的趣味,又何必一定要在琴弦上弹奏呢!”这句话说得很对。
奕秋往矣,伯牙往矣,千百世之下,止存遗谱,似不能尽有益于人。唯诗文字画,足为传世之珍,垂名不朽。总之身后名,不若生前酒耳。
弈秋早已成为过去,伯牙也故去千载,千百年后,只留下残存的棋谱和琴曲,似乎已不能完全将好处给予后人。只有诗文、字画足可称为传世的珍宝,留下不朽的声名。总之,身后的名声还不如生前的一杯美酒。
君子虽不过信人,君子断不过疑人。
君子虽然不会过度地相信人,但也绝不会过度地怀疑人。
人只把不如我者较量,则自知足。
人只要和那些不如自己的人相比较,就自然会感到知足了。
折胶铄石 ① ,虽累变于岁时,热恼清凉,原只在于心境。所以佛国都无寒暑,仙都长似三春。
①折胶:指秋天。铄石:指夏天。
冬天苦寒、炎夏酷热,虽然是随着季节变换而发生,但焦灼烦躁与清净凉爽的境地,却都只是随心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说,佛的国度没有寒暑的变化,仙人所居之地也都四季如春。
鸟栖高枝,弹射难加;鱼潜深渊,网钓不及;士隐岩穴,祸患焉至。
鸟儿栖息于高枝之上,弹弓就都难以伤害到它;鱼儿潜到很深的水潭中,渔网也都难以触及它;有学问的人如果隐居在洞穴里,又怎么会招致祸患呢?
于射而得揖让,于棋而得征诛;于忙而得伊、周,于闲而得巢、许;于醉而得瞿昙,于病而得老、庄;于饮食衣服、出作入息,而得孔子。
从射礼中学到揖让的礼节,从弈棋中领会征讨诛伐之道;从忙碌中理解伊尹和周公操劳之心,从闲适中体会巢父和许由的隐逸之乐;从沉醉中读懂瞿昙的洒脱,从疾病中体会老庄道家的养生之道;从饮食活动、服装及日常行为中品味到孔子学说的真义。
前人云:“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不当草草看过。
前人说:“苦于白昼短暂,而夜晚漫长,那么为什么不秉持蜡烛在夜里读书、游赏呢?”这句话意味很深,不应只是随便说说。
优人代古人语,代古人笑,代古人愤,今文人为文似之。优人登台肖古人,下台还优人,今文人为文又似之。假令古人见今文人,当何如愤,何如笑,何如语?
演员常扮成古人,代替古人说话,代替古人笑,甚至替古人愤怒,今天的文人写文章跟这很相似。演员在戏台上很像古人,下了台,又恢复自己的身份了,今天的文人写文章又和这点很相似。假使让古人见到今天的文人,应当如何生气,如何欢笑,又如何说话呢?
看书只要理路通透,不可拘泥旧说,更不可附会新说。
读书要在通彻透悟其中精神道理,不可一味拘泥于陈旧传统的说法,更不可附会标新立异的说法。
简傲不可谓高,谄谀不可谓谦,刻薄不可谓严明,阘茸不可谓宽大 ① 。
①阘( tà )茸:指人品卑劣或者庸碌无能。
不可把轻视、傲慢误为高明,也不可将阿谀谄媚视为谦让,待人吝啬、苛刻不能称之为严明,也不能视庸碌无能为心胸宽大。
作诗能把眼前光景,胸中情趣,一笔写出,便是作手,不必说唐说宋。
作诗,只要把眼前的风光,心里的各种情趣,一起表达出来,就可称得上是好的诗人,不必一定要拘泥于唐宋辞章的传统。
少年休笑老年颠,及到老时颠一般;只怕不到颠时老,老年何暇笑少年。
年轻人不要嘲笑老年人的癫狂,等到自己老了以后也是一样的癫狂;怕的是还没有癫狂就已经变老了,都老年人了又哪里有时间去嘲笑这些年轻人呢?
饥寒困苦福将至已,饱饫宴游祸将生焉。
饥寒交迫、穷苦潦倒的时候,预示着福报很快就会降临了,而饱食终日、贪图安逸游乐,也就离灾祸的降临不远了。
打透生死关 ① ,生来也罢,死来也罢;参破名利场 ② ,得了也好,失了也好。
①打透:打通。
②参破:参悟透。
能够看透生与死的界限,那么活着也是如此,死了也是如此;看破了名利场的追逐,得到了也好,失去了也无所谓。
混迹尘中,高视物外 ① ;陶情杯酒,寄兴篇咏;藏名一时 ② ,尚友千古。
①高视物外:超出世间的物累。
②藏名:隐藏名声。
混迹于尘世中,眼光高远可以超越物外;在酒杯中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于诗文中也能寄托自己的兴致;暂且隐匿一时的声名,更重视在精神上与千秋古人、先贤为友。
痴矣狂客,酷好宾朋 ① ;贤哉细君 ② ,无违夫子 ③ 。醉人盈座 ④ ,簪裾半尽 ⑤ ;酒家食客满堂,瓶瓮不离米肆。灯烛荧荧,且耽夜酌 ⑥ ;爨烟寂寂 ⑦ ,安问晨炊?生来不解攒眉 ⑧ ,老去弥堪鼓腹 ⑨ 。
①酷好:十分喜爱。
②细君:本为诸侯对自己妻子的称呼,后来范围扩大,泛指妻子。
③夫子:丈夫。
④盈座:满座。
⑤簪裾:头饰、衣衫。簪,代指头饰。
⑥耽:沉迷,沉醉。
⑦爨( cuàn )烟:炊烟。
⑧攒眉:皱眉头,代指发愁。
⑨鼓腹:鼓起肚子,指生活很安逸。化用《庄子·马蹄》之典故:“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这个狂放的人有些痴迷,爱好喜欢结交宾客;贤惠的妻子,从来不会违拗丈夫。满座的人都喝醉酒了,头饰衣襟都已经凌乱;酒家客人满堂,买米的瓶瓮一直不断地往米店运米。烛光闪动,依然沉醉在夜饮之中;灶头无烟,为何非要询问早晨有没有吃饭呢?从来就不知道攒眉发愁的滋味,老了更应该享受悠闲舒适的生活。
皮囊速坏,神识常存,杀万命以养皮囊 ① ,罪卒归于神识 ② ;佛性无边,经书有限,穷万卷以求佛性,得不属于经书。
①皮囊:身体。
②神识:佛教中的第八识即阿赖耶识,它能够在人死后保存人的身体、言语、意念,使人在转世轮回中接受前生的因果报应。
人的身体会很快朽坏,但是神识却永远存在,杀死各种动物的生命来供养身体,罪孽终究收纳到神识中;人的悟性是无边无际的,而经书中的文字毕竟有限,用穷究万卷经书之法来获得了悟,悟性得来却不属于经书。
人胜我无害,彼无蓄怨之心;我胜人非福,恐有不测之祸。
别人胜过我并没有害处,这样他便不会在心中积下怨恨;我胜过他人不见得是福气,也许会有难以预测的祸事发生。
书屋前,列曲槛栽花 ① ,凿方池浸月,引活水养鱼 ② ;小窗下,焚清香读书,设净几鼓琴 ③ ,卷疏帘看鹤,登高楼饮酒。
①曲槛:即曲栏,弯曲的栅栏。
②活水:流动的泉水。
③几:几案。
在书屋的前面,围起弯曲的栅栏栽种花草,凿出一片方形的池塘,让月亮的倒影浸入其中,引来活水养些小鱼;坐在小窗下,在焚烧着清香的屋子中读书,设置洁净的几案用来弹琴,卷起稀疏的帘子看窗外的野鹤,登上高楼饮酒远望。
人人爱睡,知其味者甚鲜 ① ;睡则双眼一合,百事俱忘,肢体皆适,尘劳尽消,即黄梁南柯 ② ,特余事已耳。静修诗云 ③ :“书外论交睡最贤。”旨哉言也。
①鲜:少。
②黄粱南柯:分别出自唐代李泌的《枕中记》和唐代李公佐的《南柯记》,黄粱,指贫困书生卢生未求得功名,在邯郸遇到一道士,就向其抱怨倾诉自己的不得志。道人就拿出一枕头,声称能够消除烦恼,实现心中所愿,于是卢生枕上此枕睡觉。当时旅店正在做黄粱饭,卢生在梦中享尽了荣华富贵,醒来之时旅店的黄粱饭还未做好,故称“一枕黄粱”。南柯,淳于棼在梦中梦到自己到了槐安国,娶了公主;并被封为南柯太守,生活极为奢华,后来因行军作战不利,公主也死去,就被遣回。
③静修:元代文人刘因,字梦吉,号静修。
每个人都喜欢睡觉,可是真正了然睡觉滋味的却很少;睡时合上双眼,把所有事情都忘记,伸展四肢使之十分舒服,尘世的劳累都消除了,即使做梦也做一下像黄粱、南柯那样的梦,这倒不是最重要的。静修先生有诗云:“书外论交睡最贤。”这真是高论。
过份求福,适以速祸;安分远祸,将自得福。
过分地求福,很容易促使祸事加速降临;对于突发的灾祸安然处之,自然能够逢凶化吉。
倚势而凌人者,势败而人凌;恃财而侮人者,财散而人侮。此循环之道。
仗势欺人的人,一旦失去势力必定被人欺凌;仰仗自己的钱财而凌辱别人的人,一旦钱财散尽必定被人凌辱。这是自然循环之道。
我争者,人必争,虽极力争之,未必得;我让者,人必让,虽极力让之,未必失。
我想要争夺的,别人必定也会想要争夺,因此虽然极力相争,最终也未必会得到;我谦让的东西,别人必定也会谦让,虽然极力谦让,也不一定会失去。
贫不能享客,而好结客;老不能徇世 ① ,而好维世 ② ;穷不能买书,而好读奇书。
①徇:依徇,顺从。
②维:维持。
贫困的人不能招待朋友使之尽情享受,但却喜欢结交朋友;老人不能顺随世俗,却往往喜好维护世事;穷人买不起书,却爱好阅读奇书。
沧海日 ① ,赤城霞 ② ,蛾眉雪,巫峡云,洞庭月,潇湘雨,彭蠡烟 ③ ,广陵涛 ④ ,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少陵诗 ⑤ ,摩诘画 ⑥ ,《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 ⑦ ,右军帖 ⑧ ,南华经 ⑨ ,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①沧海:即东海。
②赤城:山名,因土为赤色,因此得名,位于今浙江天台山南门。
③彭蠡:即鄱阳湖。
④广陵:即扬州。
⑤少陵:即唐代诗人杜甫,人称“诗圣”,因其自号少陵野老,故世人又称其为杜少陵。
⑥摩诘:即唐代诗人王维,擅长行诗作画。
⑦薛涛:唐代女诗人,曾让匠人造出彩色的纸笺,世人称为薛涛笺。
⑧右军: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曾做过右军将军,在此以官职代指其人。
⑨南华经:《庄子》一书又名《南华经》。
沧海的日出,赤城的云霞,峨眉山的雪,巫峡的云,洞庭湖的明月,潇湘江畔的雨,彭蠡的烟波,广陵的潮水,庐山的瀑布,把这些天地间的美景奇观,描绘在我书斋的墙壁上;杜甫的诗,王维的画,《左传》里的文章,司马迁的《史记》,薛涛的诗笺,王羲之的书帖,庄子的《南华经》,司马相如的赋,屈原的《离骚》,收罗古今绝妙的艺术,都放在我的书窗之下。
偶饭淮阴 ① ,定万古英雄之眼,自有一段真趣,纷扰不宁者,何能得此?醉题便殿 ② ,生千秋风雅之光,自有一番奇特,踘踳牖下者 ③ ,岂易获诸?
①淮阴:指淮阴侯韩信。
②醉题便殿:指李白醉酒之后于宫中便殿为唐明皇撰诏书,时十月大寒,笔冻不能书。帝敕宫嫔十人侍于李白左右,令各为之呵笔。
③踘踳( jū chuǎn ):蹉跎而乖谬。
漂洗衣服的老人偶然间施舍饭给韩信吃,已经具备了识别万古英雄的慧眼,自然有一段天真纯朴之趣,那些纷纷扰扰追求名利的人,哪能感受到这种不求功利的真趣呢?李白在便殿之上,醉酒后为唐明皇撰写诏书,生出了千秋风雅的光彩,自然是有他奇特的机遇,那些在家不用功的乖戾之人,哪会有这种机遇呢?
清闲无事,坐卧随心,虽粗衣淡食,自有一段真趣;纷扰不宁,忧患缠身,虽锦衣厚味,只觉万状愁苦。
清闲无事,要坐要躺都随心所欲,虽然是粗布做的衣服清淡的食物,也自然有一段天然之趣;那些忧愁烦恼、患得患失的人,即使穿华丽的衣服吃醇厚的美味,却觉得万般愁苦烦闷。
我如为善,虽一介寒士,有人服其德;我如为恶,虽位极人臣,有人议其过。
我如果做善事,虽然是一介贫寒无功名的读书人,也会有人敬佩和赞赏我的德行。我如果做恶事,即使官位极高,也会有人议论和指责我的过错。
读理义书,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煮茶;泛舟观山,寓意奕棋。虽有他乐,吾不易矣。
读诵讲理义之书,临摹法帖上的字,端正内心来静坐,和知心的朋友一起清谈,浅斟低酌至半醉,然后去浇灌花卉栽种竹子,静听琴音,观赏鹤舞,焚一炷清香,煮一壶好茶,驾小船观赏山中景色,专心与人下棋。即便还有其他乐趣,我也不愿意与之相换。
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志时。
一个人成名往往是在经历穷苦日子之后,而事情失败,则多是在春风得意之时。
宠辱不惊,肝木自宁 ① ;动静以敬,心火自定;饮食有节,脾土不泄;调息寡言,肺金自全;怡神寡欲,肾水自足。
①肝木:按照中医学说,人体的五脏是与阴阳五行相对应的,肝与木相对,心与火相对,脾与土相对,肺与金相对,肾与水相对,因此称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
得志和失势都不要大惊小怪,肝自然就会安宁;动或静都以一种恭敬之心对待,心就会安定;饮食有节制,脾就不会泄露;调养气息减少言语,肺就会保全;怡情悦性欲望少,肾水自然就会充足。
让利精于取利 ① ,逃名巧于邀名 ② 。
①让:推让,转让。
②巧:聪慧,智慧。
谦让利益要比争取利益更精明,逃避名声比寻求名声更明智。
彩笔描空,笔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 ① ;利刀割水 ② ,刀不损锷,而水亦不留痕。
①染:染色。
②利刀:锋利的刀。
用彩笔在空中描绘,笔没有着色,空气也不会染色;用锋利的刀割断水面,刀刃不会被磨损,水也不会留下什么痕迹。
唾面自干,娄师德不失为雅量 ① ;睚眦必报,郭象玄未免为祸胎 ② 。
①“唾面自干”两句:典出《新唐书·娄师德传》,娄师德的弟弟驻守代州,辞官,娄师德教导弟弟要学会忍耐,其弟曰:“人有唾面,洁之乃已。”娄师德却说:“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唾面自干:被人以唾喷面,连擦也不擦,令其自干。
②“睚眦必报”两句:汉末董卓的两位部下郭汜〔字象玄〕、李傕因为一点小事留下嫌隙而相互攻讨。
像娄师德所说那样,被人以唾吐到脸上不擦掉,任其自然风干,这样真是很有雅量;微小的嫌隙也要报复,像郭汜、李傕这样的做法不可避免会成为祸根。
天下可爱的人,都是可怜人;天下可恶的人,都是可惜人。
天下值得去爱的人,往往都十分令人同情;而那些人人厌恶的人,往往令人十分惋惜。
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一日 ① 。
①千载一日:千年如同一天,指名节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改变。
随着生命的消亡,事业、文章也会消失,但其中的精神却可以万古如新;随着时势的变化,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也会转移,但人的气节却能够千年如一日,不曾减损。
读书到快目处,起一切沉沦之色;说话到洞心处,破一切暧昧之私。
读书读到快意处,就能一扫一切抑郁消沉之气;谈话到了透彻时,就能破除一切内心的暧昧私念。
谐臣媚子,极天下聪颖之人;秉正嫉邪,作世间忠直之气。
贤能之臣和俳优的美女,都是极尽天下非常聪明的人,还是要做坚持正义,疾恶如仇,拥有世间中正正直之气的人。
隐逸林中无荣辱,道义路上无炎凉。
一个退隐林泉之中与世隔绝的人,不再计较荣辱;一个讲求仁义道德而又心存济世救民的人,不怕世态炎凉。
闻谤而怒者,谗之囮 ① ;见誉而喜者,佞之媒。
①囮( é ):用来诱捕同类的鸟,也称“囮子”。
听到诽谤的言语就动怒的人,就是给进谗言的人一个机会;听到赞美恭维的话就高兴的人,那样就让谄媚的人有机可乘。
摊烛作画,正如隔帘看月,隔水看花,意在远近之间,亦文章法也。
点烛作画,就好像是隔着窗帘看月亮,隔着流水看花,意境在于这若近若远之间,这也是写文章的法则。
藏锦于心,藏绣于口;藏珠玉于咳唾,藏珍奇于笔墨;得时则藏于册府 ① ,不得则藏于名山。
①册府:国家编纂收藏史书的地方。
锦绣般的好文章藏在心间、口中,珠玉珍奇般的语句藏在吟咏之间,藏在笔端;倘若时机成熟就写出来收藏在册府之中,倘若不合时宜就写出来藏在名山之中。
读一篇轩快之书,宛见山青水白;听几句透彻之语,如看岳立川行。
朗读一篇晓畅明快的文章,就好像是见到青山秀水一样使人愉悦;听到几句精辟智慧的话语,就好像是看到高山耸立、河流奔腾一样使人振奋。
读书如竹外溪流,洒然而往;咏诗如蘋末风起,勃焉而扬。
读书就好像是竹林外的溪流一样,潇潇洒洒地前行;吟咏诗歌就好像是青蘋之末的风一样,骤然变大飞扬起来。
子弟排场 ① ,有举止而谢飞扬,难博缠头之锦 ② ;主宾御席 ③ ,务廉隅而少蕴藉 ④ ,终成泥塑之人。
①子弟:梨园子弟,指唱戏的人。
②缠头之锦:古代的歌舞演员都要用锦包缠头部,表演深受赞赏之时,宾客往往会以罗锦相赠。
③御席:入席。
④廉隅:神情庄重、行为端庄。蕴藉:和谐融洽。
梨园子弟开场,要行为举止得体而不张扬夸张,否则很难赢得缠头的罗锦;主要的宾客入席,一定要神情庄重、行为端庄,倘若没有和谐融洽的氛围,终究会成为泥偶一样的人。
取凉于箑 ① ,不若清风之徐来;激水于槔 ② ,不若甘雨之时降。
①箑( shà ):扇子。
②槔( gāo ):井上汲水的一种工具。
用扇子扇风取凉,不如清风慢慢吹拂;用桔槔取水,不如上天降下及时雨。
有快捷之才,而无所建用,势必乘愤激之处,一逞雄风;有纵横之论 ① ,而无所发明,势必乘簧鼓之场 ② ,一恣余力。
①纵横之论:原指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之说,后代指经世治国的宏论。
②簧鼓:古代笙竽之类的乐器都有簧,吹奏鼓动发声,常常用其喻指搬弄是非。
怀有快捷之才,却没有什么用武之地,势必会借愤激之处,一逞雄风;怀有经世的纵横之才,却没有施展宏论之地,势必会乘借时机场合竭尽全力巧舌如簧地搬弄是非。
月榭凭栏,飞凌缥缈;云房启户,坐看氤氲。
皎洁的月光下,倚靠着高台的栏杆,心思早已飞向那恍惚无有之境。打开山居的门扉,坐看山间弥漫无尽的云烟变幻。
发端无绪,归结还自支离;入门一差,进步终成恍惚。
事情一开始就没有头绪,终究还是杂乱无章、支离破碎;学问在入门一步没有走好,那么再向前进步终究会恍惚不清。
李纳性辨急 ① ,酷尚奕棋 ② ,每下子,安详极于宽缓。有时躁怒,家人辈则密以棋具陈于前,纳睹便欣然改容,取子布算,都忘其恚 ③ 。
①李纳:唐朝人,曾为检校右仆射、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被封为陇西郡王,酷爱下棋。以性急而称。
②酷尚:非常喜爱。
③恚:愤怒。
唐代的李纳生性急躁,但十分喜欢下棋,每次下棋落子,神态都极为安详、宽舒从容。有时急躁发怒的时候,家里人就赶快悄悄地把棋盘摆放在他面前,李纳看到了棋后很高兴,脸色就变得平缓起来,拿着棋子布局谋划,完全忘记了他的愤怒。
竹里登楼,远窥韵士,聆其谈名理于坐上,而人我之相可忘;花间扫石,时候棋师,观其应危劫于枰间,而胜负之机早决。
在翠竹林中登上高楼,远远地看着风韵之士,聆听他们在座席间畅谈辨析事物、谈论名理,以致忘记了自己和他人的存在。在万花丛中打扫石阶,等候棋师,观看他们在棋盘上如何应对危机,早早就定下胜负的局面。
六经为庖厨,百家为异馔,三坟为瑚琏,诸子为鼓吹;自奉得无大奢,请客未必能享。
以儒家的六经为厨师,以百家学说当作珍惜的菜肴,以上古传说时代的经典三坟作为祭祀的礼器,以先秦诸子当作乐手;自己享用未免太过奢侈,而以此待客,客人也未必能享受得了。
说得一句好言,此怀庶几才好;揽了一分闲事,此身永不得闲。
说了一句好话,情怀或者可以稍好;揽了一件闲事,自身将永远不得安宁。
古人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往其下,曰:“此可浣尽十年尘胃。”
古时候的人特别喜爱松风,庭院里都栽上了松树,每当听到松风阵阵响起,便高兴地来到树下聆听松涛,说:“这可以洗尽十年尘埃污染过的肠胃。”
凡名易居 ① ,只有清名难居;凡福易享,只有清福难享。
①凡名:尘世间的声名。
世间的凡俗声名容易享有,唯有清廉之名难以获取;普通福气容易享受到,只有清福难以享受到。
贺兰山外虚兮怨,无定河边破镜愁。
戍边到了贺兰山外归期和生死都难以预测,空留无限幽怨;出征前往无定河边夫妻从此离别,破镜很难再重圆。
有书癖而无剪裁,徒号书厨;惟名饮而少蕴藉,终非名饮。
有喜欢读书的癖好却不知选择,只能白白叫作书橱而已;号称饮酒的专家却只喜欢喝酒而缺少涵养,终究也不是懂得饮酒之人。
飞泉数点雨非雨,空翠几重山又山。
飞流直下,数点水雾似雨非雨;放眼望去,几重苍翠山外有山。
夜者日之余,雨者月之余,冬者岁之余。当此三余,人事稍疏,正可一意问学。
夜晚是一天空闲的时间,下雨天是一月空闲的时间,冬天则是一年空闲的时间,在这三种空闲时间里,人事来往稍为稀疏,正好用来一心一意地读书。
树影横床,诗思平凌枕外;云华满纸,字意隐跃行间。
树影落在床上,诗思便在枕上升起;满纸都是云霞般精妙的奇文,雅意韵致闪现于字里行间。
耳目宽则天地窄 ① ,争务短则日月长 ② 。
①耳目宽:指耳目之欲极多。
②争务短:指减少名利欲望。
耳目之欲太多,便会觉得天地也就窄了;而少争名夺利,就会觉得岁月清闲而悠长。
秋老洞庭,霜清彭泽。
深秋使洞庭湖呈现出一派衰老肃杀之气,寒霜使鄱阳湖显得非常清澈寒冷。
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
夜深人静,聆听静夜的钟声,可以惊醒做虚妄中的梦幻;从清澈的潭水中观看月影,可以发现我们肉身以外的品德、灵性,就像看到了身外的另一个真身。
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操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事情有非常紧急却又不能明白时,不妨先宽缓下来,或许可以水落石出,不要太急躁,否则会使对方更加气愤;有的人,你愈指挥他,他愈是不听,这时,放任他随意,他也许逐渐会改正过来,操之过急反而会使他更为顽劣。
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
明理达义的君子如果因为贫穷不能用物质来接济他人,可当遇到有人感到迷惑而不知如何解决时,说一句话提醒他;遇到人在急切困难时从旁边说一句话来解救他的危难,也算是无限功德的。
处父兄骨肉之变,宜从容,不宜激烈;遇朋友交游之失,宜剀切,不宜优游。
当你遇到骨肉至亲发生家庭纠纷时,你应从容不迫,不应言行激烈;你万一遇到朋友犯了什么过失,应该恳切劝告,不能拖延磨蹭。
问祖宗之德泽,吾身所享者,是当念其积累之难;问子孙之福祉,吾身所贻者,是要思其倾覆之易。
假如要问祖先的福泽恩惠,我们现在生活所能享受的就是,我们要感谢祖先累积的艰难;假如我们要问子孙将来的福惠利益,我自己能遗留的就是,故我们要常思家业的倒塌颠覆极为容易。
韶光去矣,叹眼前岁月无多,可惜年华如疾马;长啸归与 ① ,知身外功名是假,好将姓字任呼牛 ② 。
①归与:归去。
②呼牛:指毁誉由人,顺其自然。《庄子·天道》曰:“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
青春年华逝去,叹息眼前时光不多,而可惜光阴犹如飞驰的骏马;长啸归去,方知身外之物的功名富贵都是虚假,是毁是誉,不加计较。
意摹古 ① ,先存古,未敢反古;心持世 ② ,外厌世,未能离世。
①摹:模仿。
②持:维持。
立志要模仿古人,就应先保存古人的特点,不敢反对古人;心中想要保持当世之道,外表却表现出对世间的厌弃,就会无法出世。
苦恼世上,度不尽许多痴迷汉 ① ,人对之肠热,我对之心冷;嗜欲场中 ② ,唤不醒许多伶俐人,人对之心冷,我对之肠热。
①度:普度,超度。
②嗜欲:爱好利欲。
在充满苦恼烦闷的人世间,超度不完那么多痴迷于此的人,别人对此很热心,我却以冷心肠相待;利欲场中,唤不醒那么多精明的人,人们对此心凉,我却以热心肠相待。
自古及今,山之胜多妙于天成,每坏于人造。
古今的名山胜景的美妙,大多处在于天然形成,一经人为的修饰却往往将景观破坏。
画家之妙,皆在运笔之先,运思之际;一经点染便减机神。
画家的绝妙之处,在下笔之前构思的时候。此时如果有一点点杂念,便减少了自然天成的意趣。
长于笔者,文章即如言语;长于舌者,言语即成文章。昔人谓“丹青乃无言之诗,诗句乃有言之画”,余则欲丹青似诗,诗句无言,方许各臻妙境。
善于写文章的人,他的文章就像说话一样自然易成;善于言谈的人,他所讲的话便像文章一样讲究。古人所说的画就是无声的诗,诗则是有语言的画,我倒认为,最好的画如同诗一般,能无穷地展现而不着一字,这样诗和画才算达到了奇妙的境界。
舞蝶游蜂,忙中之闲,闲中之忙;落花飞絮,景中之情,情中之景。
蝴蝶款款地飞,蜜蜂急急地舞,是忙碌中的闲情,也是闲情中的忙碌;花朵凋落,柳絮也随风飞扬,这就是景中带情,又是情中有景。
五夜鸡鸣,唤起窗前明月;一觉睡起,看破梦里当年。
五更天将亮时,鸡啼声将睡梦中的人唤醒,只见一轮明月高挂在窗外;我由睡梦中醒来,醒悟到当年种种状况,就像梦幻一般消失无踪。
想到非非想 ① ,茫然天际白云;明至无无明 ② ,浑矣台中明月。
①非非想:佛教术语,指脱离实际的离奇空想。
②无无明:佛教术语,指大彻大悟,心中非常澄明。
处于脱离实际、离奇空想的境地,心境空明只剩下茫然的一片天际白云;达到大彻大悟、心境澄明的境界,就像是高台上的明月一般皎洁。
避暑深林 ① ,南风逗树;脱帽露顶,沉李浮瓜 ② ;火宅炎宫 ③ ,莲花忽迸 ④ ;较之陶潜卧北窗下,自称羲皇上人,此乐过半矣。
①避暑:逃避酷暑。
②沉李浮瓜:出自魏文帝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干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③火宅炎宫:佛教比喻充满烦恼忧愁的尘世。
④莲花:佛往往以莲花为座台,因此其象征着佛境。
躲避酷暑来到深山树林之中,南风吹动着树梢;取下帽子露出头顶,溪水中浸泡着瓜果梨桃;这种感觉就好像在炎热烦恼的尘世间,突然感受到清凉的莲花仙境;比起陶渊明卧在北窗之下,自称是上古时人,此中乐趣要多得多。
霜飞空而浸雾,雁照月而猜弦。
空中飞来秋霜弥漫成雾气,大雁看到弯月惊疑那是弓弦而飞起。
既绵华而稠彩,亦密照而疏明;若春隰之扬花 ① ,似秋汉之含星。
①春隰:湿润的春天。
既色彩浓烈而华丽,又疏密明朗而有致;像是春天低洼湿地上开出花朵,又好像秋夜天空中镶嵌的星星。
景澄则岩岫开镜,风生则芳树流芬。
景色澄明,山洞好像打开的镜子透出光亮;微风吹拂,树木散发出芬芳的馨香。
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同至人之无迹,怀明义以应时。
像君子一样处事有原则,进入没人的房间也不会做欺骗别人的事;就像是修养极高的人那样不张扬显示,怀抱着圣明的道义来顺应天时。
一翻一覆兮如掌,一死一生兮若轮。
一翻一覆就像手掌翻覆一样,一死一生就像车轮一样无尽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