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并不是我们的附属品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在生活中妈妈也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去看待,当然爱他也要建立在尊重他的个体属性之上,如此,孩子才会成为真正的自己。对妈妈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建议,更是一种告诫。

在一些妈妈那里,孩子只是她们的附属物,高兴了便“招之即来”,不高兴了随手就能“挥之而去”,完全不讲原则。在这些妈妈眼里,孩子的想法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不能听话,对自己的安排他是不是能完全遵从。这样的妈妈不仅要干好自己的工作、顾好整个家庭,同时还要顾着孩子的一切,小到他穿什么衣服,大到他要走怎样的人生道路,都会替孩子考虑周全。之所以会这样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们认为:孩子的生命都是我给的,他当然就是属于我的。而且,他一开始什么都不会,自然是需要我来帮他,就算他逐渐长大,他也有不懂的地方,也一样要依靠我。而正是这样的想法,导致这些妈妈误以为这样孩子就会幸福,而自己也会省心,认为只要孩子能按照她安排好的路去走,那么他就会一切顺利。但是,最终的结果真的能如妈妈所愿吗?

每年大学新生开学季,各类媒体总会出现类似的新闻报道:××大学新生,父母全程陪护报到;××大学大一新生,因无法适应集体生活向父母诉苦,父母请求学校允许孩子在外租房居住;妈妈或爸爸为更好地照顾刚上大学的孩子,辞职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

而与这样的报道相“呼应”的还有:

某名牌大学毕业生,因自理能力差,无法适应工作环境;某些成年人已近而立之年却依然赖在家里“啃老”度日,丝毫没有外出工作养家的自觉;更有某些人,视父母的养育为理所当然,甚至还有人说出“你生了我,就得养我”这样的浑话……

在最开始,做妈妈的会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为了孩子我们心甘情愿。而且,妈妈是从成年人的角度去思考的,觉得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就该听从大人的指挥,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很显然,孩子并不听话,他一开始就会因为我们干涉太多而反抗,表现出不想听从我们的指挥,或者和我们顶嘴,或者干脆就对着干,从这时开始,我们就觉得孩子不体谅妈妈了。再接着,他好不容易不反抗了,可我们又会发现,他已经牢牢地躺在了我们身上,甚至一动都不动,就单纯依靠我们的辛苦工作来维持他的生活。而到这时,我们则又开始抱怨,孩子为什么依旧不体谅我们,他已经应该自食其力了,怎么还是要靠我们辛苦养着他呢?

其实导致整个局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我们将孩子看成了自己的附属品。

任何一个孩子都只属于他自己,他需要有自己的思想、人格、尊严,需要有自己为自己规划的人生之路,同时也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去走上他想要走的道路。而这一切,都是我们所不能主宰的,也是不能随便干预的。

所以,我们应该将“做明智的妈妈”当成是自己奋斗的目标,而明智的妈妈就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比如,要多倾听孩子,多询问孩子,给他说话的机会,给他表达思想的空间,对于他说出来的意见或建议,要合理采纳;如果带他去做客,或者在家中见客,都不要把他排除出去,正式地向客人介绍一下,而且最好说全名,这样的尊重感会让孩子更好地认同自己;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要随便说他闹过的笑话、糗事,更不要将他的短处、缺点或他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有伤他自尊”的事当成是谈笑的资本……

将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个体,这样给他立规矩时,他才会“平等”地认可、接受规矩,从而自动自发地约束自己,培养强大的自控力。相反,如果以一种看待附属品的眼光去看待孩子,那么所立的各种规矩在他看来就无疑会变成束缚他自由的枷锁,我们的“不放手”,再加上“规矩的枷锁”,孩子又怎么可能愿意主动去遵守规矩呢? QOacUQG9ocNgm/kSvHw5K3ZY6SzqKqvAVU5hdzcRcDfNzOfA3VgX8zzqr1/EtNz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