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立规矩,表面看是要给他一些约束,让他能有更好的表现。但实际上,这个规矩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具有一定的约束效力的。妈妈跟孩子是一体的,跟孩子是一个“命运共同体”,需要自我教育,自我成长,提升自己的修养,如此才能给孩子最好的引领、影响和培养。一个守规矩、有教养的孩子走到哪儿都会受欢迎,而培养一个有规矩、有教养的孩子的前提,是先有一个守规矩、有教养的好妈妈。想想看,如果连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反而去规定孩子必须要做到,他怎么会甘心?
有这样一个场景:
一家人正在热闹地聊天,本来是孩子在说话,但妈妈突然插了一句,接着她就开始说她想说的内容了。
孩子有些不高兴:“妈妈,您不是立规矩说,‘在别人说话时不能随便插嘴’吗?那您还插嘴。”
妈妈则辩解说:“小孩子的确不可以,但我说的很重要,你不明白。”
孩子噘着嘴很不服气,他希望自己赶紧长大,然后他也就能插嘴了。
这便是我们的错误榜样所带来的后果,孩子会因此产生错误的理解。
所以,对于规矩的内容,我们应该先确保自己能做到。在让孩子看到规矩的具体内容前,我们应该先将规矩内容与自己的表现好好对照一下,看看每一条我们是不是都能做得很好。虽然有些规定,比如睡觉时间方面,我们和孩子之间也许会存在差异,但是另外一些规定却对我们和孩子都适用,比如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比如井然有序地整理东西,比如使用物品后放归原位,等等。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其实很多成年人都做得并不好,若是用我们自己都做不好的标准硬去要求孩子的话,他那种不公平感会更加强烈。总是享受“不公平待遇”的孩子怎么可能会有幸福的感觉呢?
做妈妈的不去看自己,不要求自己,而是整天盯着孩子,天天对他大吼大叫,不合适啊!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尽量少用技巧,而是多用品格去影响,我们要相信“正己化人”的巨大力量,用生命来影响生命。当我们有了这样的认知,这个影响过程就会是自自然然的。其实榜样力量并不是我们演出来的,刻意的表现并不能给孩子带来足够的正能量,相反,越是平时的、自然的、正常的表现,其产生的影响力量才越明显。孩子会看到、听到,即便我们不教、不吼、不叫,他也会自然而然地学到。
那么,我们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了。
第一,向孩子展现一个形象良好的自己。
在跟孩子立规矩前,妈妈自己要有一个良好的表现,不要等到准备给孩子立规矩了才去注意那些基本的行为准则。平时我们要养成好习惯,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自己要心里有数。
尤其是在面对孩子时,表现要特别注意,别给他做坏榜样。当然,如前所说,类似于睡觉时间之类的问题,尽管可以与孩子不同,但是也不能太不正常。比如,有的妈妈甚至会过上黑白颠倒的生活,此时,若要让孩子培养好的习惯也就不大容易了。所以即便和孩子有不同,但基本的规律还是要有的;如果和孩子的作息规律实在不能一样,可以和他好好解释一下,告诉他这是自己的工作需要,但他在长身体,作息还是要有规律的,做到早睡早起。
第二,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放松。
有的妈妈对于自己不好的表现从不在意,若是遇到孩子问,就会直接说“小孩子不懂”,我们的不严谨就意味着孩子也会学得不严谨。所以,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若是自己出了问题,就要诚实地承认错误,若是孩子指出来的,也要告诉他,他说得对,自己会积极改正。
即使在孩子不在场的时候,父母也不能为所欲为。假设这样一个场景:因为孩子没在家,我们就乱丢乱放各种东西,如果孩子临时回来了,看见这样的场景他会怎么想?所以别自欺欺人,也别欺骗孩子,对自己严格要求一些没有坏处,养成好习惯对我们自己的生活也是有利的。所以,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放松,外面有规矩,心里更要有规矩。
第三,不断纠正自己过往的毛病和问题。
每个人过往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毛病,这个不稀奇,也没什么不好意思。但是,如果要给孩子立规矩了,那么我们就需要先正己身,对于过往的种种问题,要努力改正,给孩子展现一个良好的状态与精神面貌。
我经常讲这样一句话:“要想让孩子拥有伟大的生命,妈妈自己要先有伟大的生命,先给自己的内心种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的种子才行。”其实,给孩子立规矩又何尝不是如此,妈妈自己都没有遵守规矩,又怎么能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孩子呢?妈妈“身正”,孩子“不令而行”;妈妈“身不正”,孩子“虽令不从”。所以,纠正自己的毛病、问题刻不容缓,没有任何借口,于己于孩子有益而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