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给孩子立规矩,不是“叫”他去做什么

面对孩子时,很多妈妈会习惯性地“高孩子一等”,她们习惯于使用命令式的口气,总是不断地“让”孩子做各种事,或者不断地“叫”他完成什么样的吩咐。如果是立规矩,这样的妈妈估计可以列出一大堆的要求,但这种所谓的规矩其实只是在对孩子下指令。

孩子对这样的“指令性规矩”也不会有什么好感,因为这就相当于在被强迫做事。他内心并不情愿,却又不能有太大反抗;即便再不愿意,也只能忍受妈妈的命令。但是,孩子以这样的心情去做事,很难获得快乐和幸福感,也很难一直保持理智,做出出格行为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了。

比如,妈妈定下了一个“放学回家必须先写作业”的“规矩”,其实从孩子的角度来看,这就是给他下的一道“命令”,命令已经定好了他放学回家后的第一件事,且不容违背。关于这个“规矩”,孩子可能做不到,也许他想回家后先歇一会儿,吃点东西喝点水,然后再写作业。但是妈妈定的“规矩”却让他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他不得不委屈自己。一旦这种委屈积压过了头,他可能就会故意表现得不乖,那么这个“规矩”最终可能就形同虚设了。

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可能还会认为这是孩子不听话,毕竟给他的要求看上去应该没有问题,身为学生不是就该回家立刻写作业吗?身为学生不是就该学习紧张一些吗?我们也是为了他好,这个“规矩”他本来就该主动遵守。虽然动机是好的,为孩子着想的心意也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对待这个“规矩”的态度出问题了。什么是立规矩?立规矩至少需要两个人彼此达成共识,双方同意后再去实施。而我们这种“叫孩子去做××事”的表现,明显就将立规矩的本质变成了单方面的命令。

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尤其是当他具备自己独立的思想后。对于一件事情,孩子也会有自己的考虑,也可能会有自己更适合的安排。所以我们的这种命令,显然只能让他产生难以忍受的被束缚感。

鉴于此,我们需要从源头重新认识一下“规矩”,搞清楚立规矩的基本原则。暂时先放下自己的“权威”身份,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体会他的心情;或者想想我们在孩子这个年龄时,期待过什么、希望获得怎样的支持与引导。如此一来,也许我们就不会将立规矩看成是自己下命令的另一种手段了。

其实真正的立规矩,应该是要帮着孩子去架构他自己的生活,让他能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思考,从而学会为自己负责。 8iO8a48B2KWuCdWoy1dYk7zZ64yHQy5ff4nimPMut0PMhvjhMSB5ujhdtLbrR0z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