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陪伴
——孩子需要妈妈用心地陪伴

无论是关注还是呵护,其实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孩子最需要的是妈妈的陪伴。跟前面一样,陪伴孩子也是给他立规矩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因为有了我们的用心陪伴,孩子对所立规矩的感觉才会是“这是妈妈在关心我”,否则他就会觉得“妈妈是在借助自己的身份和规矩来压制我”。更重要的是,我们只有用心陪伴了孩子,才能发现需要在哪些方面给他立规矩,这样立出来的规矩才是最符合孩子实际情况的,也是最能让孩子受益的。

所以,和孩子立规矩之前,我们一定不能忽视他对“陪伴”的那种深深的渴望。

说到陪伴,有一些妈妈会觉得很无奈,有一些妈妈则会觉得没那么必要。

觉得无奈的妈妈,可能是因为自己工作繁忙,实在无暇顾及孩子。权衡一下,如果每天只陪着孩子什么都不干,一家大小的衣食住行便成了问题;但是如果去工作,虽然不一定总是能陪在孩子身边,但是还有家人可以代劳,比如说自己的父母、公公婆婆,而自己也能在下班后和节假日抽出时间来陪孩子,如此一来似乎做到了两不误,但还是有些许的无奈。

而觉得没那么必要的妈妈,则是有另一种看法。她们会认为孩子不能太娇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怎么能总是陪着他一起耗时间呢?孩子必须要学会独立,而且也要学会不给其他人造成困扰。而且更重要的是,年轻妈妈大多很忙,工作生活一样都不能耽误,她们认为陪孩子还有的是时间,也不急于这一时,先让家庭生活稳定了,以后什么都好说。

不能经常陪伴孩子的妈妈如果给孩子立了某些规矩,孩子可能会感觉比较委屈,甚至有被不公平对待的感觉。因为规矩的细节内容很有可能全都是从妈妈的角度来考虑的,孩子感受到的只是“束缚”“被控制”“没自由”“不能自主”等。

没有妈妈的陪伴,若是再加上这些在孩子看来是“强人所难”的规矩,他的幸福感瞬间降到零也就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了。而如此一来,在孩子身上就可能发生比较严重的问题。

2012年10月,重庆市梁平县一名10岁半的男孩跟着表姐来到了医院。医生检查后发现,这个男孩只有1.20米高,骨龄只相当于五六岁的孩子,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矫正,他的身高生长将会停滞。

经过询问,医生排除了遗传、疾病、营养这三大因素对身高可能造成的影响。疑惑中,医生发现了一个现象,这个男孩很少开口,在问到其父母家人的时候,他竟然流泪了。原来,男孩的父母一直在外打工,每年只有春节能回一次家,男孩和姐姐一直都跟着奶奶生活。根据这一点,医生初步确诊,男孩是患上了心理性矮小症,他不长个儿是长期得不到父母正常的关爱所致。

乍一听这样的新闻有些骇人,不过是父母没有长时间陪伴,孩子竟然不长个儿了。其实现代医学表明,人的情绪的确会对大脑和内分泌系统功能产生影响。假如孩子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与关爱,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不快乐的情绪中,他的睡眠、饮食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其分泌人体生长激素的脑垂体受到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量自然就会减少,使发育也受到影响,临床上将其称为“心理性矮小症”。

没有妈妈的陪伴,是孩子没有幸福感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这个长不高的例子算是个案,但缺少陪伴的孩子终归会有各种心理问题,还可能会出现意外状况,这样的生活显然不能给他想要的幸福。所以,我们应该用心陪伴孩子,不仅让他吃饱穿暖,身体得到成长,也要让他心灵得到满足,精神上保持愉悦。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第一,陪伴要专心且用心。

有的妈妈虽然表面看是在陪着孩子,但实际上,孩子在那里自己玩自己的,妈妈却在忙着自己手中的事情,有的在工作,有的在做家务,有的就算无所事事,也只是手里拿着手机不停地玩,丝毫没有顾及孩子。

不专心陪伴其实和没有陪伴没什么太大区别,孩子一样感受不到温暖。所以,要陪伴孩子,就要先暂时放下我们手里的事情。如果有没做完的工作,那就暂时先放一放,过一会儿再做;如果实在是眼下紧急的,就要安慰孩子稍等一会儿,然后赶紧将事情做完。总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的眼中最好只有孩子,心里也最好只想着孩子,其他的都先放在一边。我们陪伴得专心致志,孩子自然也会感受到这份温情,他才能产生情感上的满足感。

第二,不要将陪伴变成监督。

陪伴应该是一种自然状态,孩子轻松,我们也轻松,孩子在享受,我们也可以和他一起享受。但是,总有妈妈会把这种自然状态擅自变成一种紧张状态。原本是陪伴孩子,但是一旦发现问题,就立刻指点出来,要么训斥吼叫,要么催促他改正,甚至开始“长篇大论”地教训、数落他,“上纲上线”;或者是立马现场单方面立一个严苛的规矩,要求孩子必须马上遵守。本来是好好的陪伴,到最后却变成了监督甚至是“有罪推定”后的“过堂审问”。

所以,陪伴孩子就要放轻松,孩子干什么,我们可以观察,也可以加入,不要给他压力,也不要居高临下对其指指点点,他不需要这个,让他自由地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就可以了。

第三,特殊情况下也别忘记陪伴。

出差、两地分居等情况,都有可能使一些父母无法长时间陪伴孩子,但越是这个时候就越不能以此为借口逃避陪伴孩子的责任。其实这时可以采取一些“非常手段”。

比如,如果身在外地,可以利用手机视频、发短信、打电话,或上网用聊天工具、电子邮件和孩子联系。如果孩子较小,可以多和陪在孩子身边的人联系,然后再趁机和孩子有所交流。

尤其是爸爸,在很多家庭中,爸爸可能会是经常出差的那一个,所以爸爸更要掌握这些远程联系的“技能”,方便与孩子进行更多的联系。因为孩子不仅需要妈妈的陪伴,也需要爸爸的陪伴。当然,如果父母双方都出了远门,也可以采用这种“远程联系”方式,但这终究不能替代亲身陪伴在身边而让孩子感觉到的温暖。 gzDfVHgMGuGuPHxb254sNu7Mv1uGxKxcSzoVdE5qEliF4o3hA7ONX7jrrkK8ebY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