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针对心理治疗师

在《美国的萎缩》(The Shrinking of America)一书当中,作者伯尼·齐尔伯格德总结道,心理治疗对于它所致力于解决的很多问题都收效甚微。但是,当他回顾了研究结果之后,他发现心理治疗会对自尊产生正面影响。同时,自尊的提升“可能是心理咨询最重要的成果”(齐尔伯格德,1983,147)。

来访者由于焦虑、抑郁、饮食紊乱、性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以及其他一系列症状而走进诊所寻求治疗。有时情况会有所好转;有时即使经过多年的强化治疗,也不见好转。但是大多数来访者的确能从治疗中获取更高的自我价值感。尽管具体的症状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但来访者起码会产生更好的自我感觉,感到自己更有价值、更有能力。

治疗的问题就是时间。通过数月或往往数年的治疗,来访者的自我认知会因为治疗师持续的积极关注而发生改变。权威人士,尤其是能够代替总爱指手画脚的父母的权威人士所给予的肯定,往往具有强大的疗效。但是,提高自尊的重要过程,虽然能够给来访者带来多方面的改变,却无法有效或是系统地展开,所以往往会拖很久,超出正常时限,在实施前也没有明确计划,更没有加速其奏效的具体干预措施。

本书旨在加速这一过程。你可以使用本书所介绍的认知重构手段,更快速、更有效地提高来访者的自尊。通过探究来访者长期自责的语句,系统地对抗认知扭曲,形成更准确、更同情的自我评价,你就能对来访者进行直接干预,提升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诊断的问题

自卑问题有两种基本形式:情景方面和性格方面。情景方面的自卑往往只出现在某些特定情形中。例如,一个人可能在为人父母、高谈阔论或是表达性爱时感到信心十足,但在工作场合中却感到力不从心。某个人可能不太擅长社交,但他对自己资深的行业背景引以为豪。性格方面的自卑常常与早期受虐或是遭遗弃的经历有关。在这种情况下,“错在自己”的想法更为普遍,往往会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

情景方面的自卑问题适合用认知重构的方法来解决。关键在于正视认知扭曲,强调优点多于缺点,形成应对错误和批评的特定能力。由于停止全面地否定自己,你会发现改变不恰当的思考模式能够极大地提高来访者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因为性格方面的自卑源于基本的身份认知和不良的自我感觉,所以仅仅改变来访者的思维方式是不够的。揪出内心自我批评的声音并对其加以控制,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无法彻底清除内疚感。你应该把治疗重点放在产生自我否定想法的负面身份认知方面,着重培养对方自爱、客观的态度(见第7章),这可以通过消除和意象的方法得以强化。

有助于自尊的认知重构

最好从来访者的想法入手,询问他在最近的一次自责过程中想了什么。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自我批评的言语,然后讲述病态批评的理念(见第2、3章,“病态批评”和“解除批评者的武力”)。鼓励患者给这种自我批评起个独特的名字,以示对此理念的掌控。常见的名字有“霸王”“鲨鱼”“我的克星”“完美先生”“玛莎”等。

给批评赋予人性有助于来访者将内心自责的声音变成外在的具体事物,让他仿佛是从外界听到这种声音,而不再是内在想法的正常涌现,因为来自外界的威胁更容易对抗,来访者更容易将问责之声视为障碍,最终将其排斥为“异己”。

在来访者认清病态批评并为其冠名的同时,你可以向来访者介绍“健康之声”,它是来访者理性思考的能力。通过强调和强化这种能力,你能够帮助来访者对批评之声进行反击。健康之声的常用名包括“我的理智部分”“我的接受部分”“我的同情部分”“我的健康教练”等。选择一个适合来访者自我概念的名字(比如理智、同情、关心或是客观)。

你可以通过创造问责之声和健康之声之间的二元对立,鼓励来访者正视他的自我批评。以下对话能够说明这一过程。

治疗师: 当你焦急地等待新朋友联系你,却又收不到他的信息时,你是如何自责的?

来访者: 我很沉闷,让他觉得很无聊,开始厌烦我了。

治疗师: 健康教练如何反击自责呢?

来访者: 我觉得我们之间的交流很惬意,气氛也很愉悦。我能感受到彼此之间的融洽。

治疗师: 还有呢?健康教练有没有鼓励你采取什么行动?

来访者: 我可以主动联系他,看看能否获知他的想法。

还有一个例子。

来访者: 我没能及时完成作业。

治疗师: 霸王怎么批评你的?

来访者: 你怎么这么懒。它一遍又一遍地说:“你这么懒,能干成什么大事,你注定了一辈子没出息。”

治疗师: 你能否寻求健康之声的帮助来反击?

来访者: 这只是霸王的一面之词。

治疗师: 现在看看你能否找到健康之声,理直气壮地回应霸王。你真的好吃懒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吗?

来访者: 我的健康之声说:“你虽然有点拖拉,但还是完成了,也交了。虽然有点迟,但没人当回事儿,除了你自己。”

治疗师: 看来是霸王夸大了瑕疵?

来访者: 是的。它动不动就放大我的缺点。

认知调整的下一步是探明来访者自我批评的主要作用(见第2章“自我批评如何得到强化”部分)。无论如何,问责之声之所以能够得到加强是因为它可以产生积极作用——促进理想行为、保护自尊或是控制悲伤情绪,虽然听起来很不可思议。

必须让来访者了解为什么他会启动问责之声以及它对他的保护作用。以下是这一问题被讨论的例子。

治疗师: 你在和她共进晚餐时感到心神不宁,当时批评者说了什么?

来访者: 她不喜欢你,你一无所知且囊中羞涩,还不会打趣逗乐。

治疗师: 记住我们说过批评者总是在尝试满足某种需求。这一次他想如何保护你呢?

来访者: 避免我当场崩溃。

治疗师: 他试图保护你远离对排斥的恐惧?

来访者: 对。

治疗师: 通过什么方式呢?

来访者: 通过往坏处想,避免受伤。

治疗师: 所以说批评者也许是在麻痹你,让你早做准备。如果你能够猜测出她不喜欢你,在接受这一残酷事实时就不会过度悲伤。这种情形我们再熟悉不过了。这就是批评者的主要功能之一——保护自己远离被人拒绝的苦痛。

了解批评者的功能有时需要深入地探查。你必须向对方解释,任何一种想法,无论它给人带来多大的伤痛,都有其理由,因为它能以某种形式发挥积极作用。由此可见,批判式的自我抨击肯定能发挥重要功效。询问来访者:“如果当时批评者没有攻击你,你会感受或察觉到什么?批评者给了你怎样的帮助?没有批评者,你会担心自己有何反应或是做不到什么?”批评的各种功能会在第3章“解除批评者的武力”中一一列举。看了那一章,你肯定会向来访者阐明批评者发挥的主要功效。

一旦问责之声的神秘面纱被揭开,在产生冲突时你就可以反复使用它来反击。“你又让批评者强求自己向着难以企及的高度奋进了。”“你又让批评者骂你明知不可而为之,以驱散对失败的恐惧了。”“你又让批评者惩罚你,以此消除负罪感了。”

探明不断强化批评的原因只是成功了一半。除此以外,来访者需要明白自我批评能够实现的目标完全可以用更为健康的方式实现(见第3章的“让你的批评者失去用武之地”)。批评不是唯一驱散对失败、拒绝的恐惧和负罪感的方法,我们必须发明一些新兴、无害的方法。

治疗师: 还有其他方法降低你对遭拒的焦虑吗?不依赖批评者的方法。

来访者: 可能有吧。我可以提醒自己说我俩可能都太紧张了。我们去那儿只是想度过一个轻松愉快的夜晚,别无其他。

治疗师: 也就是说,你告诉自己那只是一次约会,没必要搞得像她就因此决定和你共度余生了。

来访者: 对。

治疗师: 这样想是不是没那么焦虑了?

来访者: 是啊。

识别扭曲。 第5章“认知扭曲”介绍了9种导致你自尊不足的具体思维扭曲类别。你的治疗计划的主要部分应该是识别并通过消除过程来抵制它们,这在第6章中得到了详细的讲述。

尽管你可能会自创一些词汇,但对特定的扭曲进行明确定义,同时使用大量的例子还是很有必要的。

咨询师: 像“愚蠢”“窝囊废”以及“白痴”这样的词都是有毒标签,因为它们是对于你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控诉,是对你的全盘否定。你没说自己不了解税收,你说的是,“我怎么那么笨”。你没说自己对某些工作任务不太有把握,你说的是,“我是个骗子”。这些词将你的能力和优点全然抹杀,它们极尽讽刺、贬损之能事,只概括了负面消极因素,而忽视了正面积极因素。它们明显漏洞百出,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找出远离这些标签的方法,更加客观、准确地描述事实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咨询师已经定义了扭曲,也明确了任务。现在她开始向来访者传授如何用准确的语言替代有害标签。

咨询师: 你说自己是骗子。这太难听,也太笼统了。能不能准确一点?

来访者: 我尝试让自己看上去更加自信。

咨询师: 是一贯如此呢,还是只在某些方面?

来访者: 主要是在气相色谱分析领域,我看上去懂得很多,实则不然。

咨询师: 关于气相色谱分析,你有点名不符实(所了解的其实没有大家眼中看到的那么多)?

来访者: 对。

咨询师: 那和骗子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来访者: 也是,骗子的确有点夸张。

在前几次会谈时,可以针对任何自我批评的想法,多问一些具体问题。“当你回父母家时,当你写完学期论文时,当你的儿子发怒时,当最后一小时也所剩无几时,批评者会说什么?”你对问责之声的内容了解得越多,在处理具体的扭曲想法时就越能游刃有余。

在介绍认知扭曲的概念时,只需强调最重要的几个,不要给来访者增添额外负担。在某个特定时刻,大多数人一时半会儿想不出对一个或两个以上的负面想法进行攻击的方式。

在第一次介绍认知扭曲时,最好先回顾三种或四种自我批评的认知方式,然后提炼出它们的共同点。

咨询师: 上周你说你迟到了并且说自己“一团糟”。然后你在填税单时遇到了诸多问题,骂自己愚蠢透顶。今天你又说自己在工作方面简直是“窝囊废”和“白痴”。“一团糟”“愚蠢透顶”“窝囊废”“白痴”,这都是损伤自尊的有毒标签,也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每次你使用这类言语形容自己,就是在加重、加深对自己的伤害。你有没有注意到你在使用这些有毒标签批评自己时,会有多么沮丧?

这个例子当中的咨询师已经提前做好了功课,能够明确提出有毒标签的具体实例,因而产生更强烈的对抗效果。他选择“有毒标签”的表述(官方名称为“贴统一标签”)是因为来访者是一名有机化学家,“有毒”这个词在他眼中更有意义。

帮助来访者使用准确描述的最佳方式是苏格拉底式提问,它是苏格拉底为了揭示学生观点中的荒谬之处,提出一连串问题的方法。以下是三种可供使用的主要提问模式。

1.能够让对方认识到过度总结的问题。“你真的总是一团糟吗?每一件事?从没做对过一件事?”

2.能够暴露对方贴错标签的问题。“得个B就能说明你一团糟吗?”

3.能够暴露理由不充分的问题。“你有什么证据显示大家都认为你做事一团糟?”

以下是此种方式在会谈中发挥作用的例子。

咨询师: 最近你的克星又说你丑了。

来访者: 总没完没了地说我丑。

咨询师: 是全身上下每个地方都丑,还是只有某些部位?(这是暴露过度总结的例子。)

来访者: 主要是鼻子和下巴;还有生完孩子后,肚子也松弛变形了。

咨询师: 你喜欢自己的哪些部位呢?

来访者: 腿吧,头发,还有眼睛。

咨询师: 那也就是说你只用了三个局部特征就概括出了整体,说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丑八怪。

来访者: 也是,有点夸张了。

咨询师: 你的下巴和鼻子真的丑陋、恶心到不堪入目吗?(这是暴露贴错标签的例子。)

来访者: 它们只是不太好看。

咨询师: 那它们是丑到家了吗?

来访者: 不,那倒没有。

咨询师: 那么准确地陈述是怎样的?健康之声怎么说呢?

来访者: 我对腿、头发和眼睛还是挺自豪的,就是不太喜欢鼻子、下巴和肚子。

反驳批评者。 你的目的应该是为来访者制定他们能够记在纸上的具体反驳措施,用于还击批评者发起的每次进攻。你可以参考问责之声和健康之声双方的对话、苏格拉底式提问、“三段法”(见第5章“三栏式方法”)来构思反驳。久而久之,你就可以对这些反驳进行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最终令它们可信、有效,成为你整个心理疗程中的宝贵资源。每次你听到认知扭曲的标签后,都应及时诊断、合理应对。因为在会谈过程中,你要为来访者在离开诊所后的行为做出榜样。当你能矢志不渝地对抗来访者的内在批评者时,当你不放过任何一次纠正扭曲想法的机会时,都是在鼓励他即使回到家,也要一如既往地抗争到底。

咨询师: 好,批评者说你正在损害与儿子的关系,这又是自责。健康之声应该如何反击呢?

找出闪光点。 在挫败批评者的同时,还要增强来访者对自身能力和优势的意识。第4章“准确的自我评价”详细地介绍了这一方法。你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与来访者共同列出优势与能力清单。如果他很难找出自己的闪光点,可以让他把自己想象成本人的朋友或爱人,谈谈熟人眼中的自己。

2.引导来访者说出最让他头疼的缺点。

3.指明这些缺点常常隐藏于蔑视性的语言当中,不易被察觉。使用准确、客观的语言重新对其进行描述。要求来访者在和你交谈时务必使用准确描述。

4.鼓励来访者使用优点清单中的肯定性语言,这可以通过张贴标识得以加强(贴在镜子、柜门上或放在钱夹内的写着肯定性言语的纸条)。

从咨询对象的优势清单中选出你真心赏识的四项品质。每次会谈至少谈论一个,也就是说需要发挥创造力,挑选与本次会谈内容相匹配的优点。

“我能看出你在处理女儿的嗑药问题时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毅力。我在你身上不止一次看到这种优良品质。”

“我又想起了你对他人的关爱和支持。你为你的兄弟付出了很多。”

“我又看到了你临危不惧、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还记得上次是……”

不断提起优势很有必要。你要知道你的来访者自尊受到打击的根源是一名权威人士(父母)反反复复地诋毁他的自我价值。因此,另一位权威人士(咨询师)只有不断地重复大量正面夸奖性的语言,才能抵消之前的负面影响。说1次,甚至5次,几乎都不会有效果。在提醒来访者10次、15次、20次之后,你的夸赞才可能产生影响。这就是为什么你应该着重选择两到四项优势的原因。全面撒网地去表扬反而会削弱对各个具体优点的关注。

自我接受。 自尊不仅仅包含看到自己的优势,它也是一种接纳、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态度。第3、6、7和14章谈到了形成宽恕和善意的内在声音的具体训练方式。最后,唯一打败批评者的方法是把来访者从评判的恶习中解救出来,不停地重复自我接受的口头禅,直到一种新的态度开始在来访者心中生根发芽。口号必须前后一致,你需要一遍又一遍地在咨询对象面前念叨你们共同撰写的自我接受的口头禅。在谈及这一话题后,又在接下来的六次会谈中只字不提,当再次说起时恐怕难有效果。自我接受的理念和话语必须贯穿整个疗程的始终。

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有四个特殊问题会打击自信心:(1)不容变通的规则和规定;(2)完美主义;(3)无法接受他人一丁点儿的批评;(4)底气不足。

1.关于规定和规则,见第8章。

2.关于完美主义,见第10章。

3.关于对他人批评的零容忍,见第11章。

4.关于底气不足,见第12章。

强化健康之声。 有些人的内在批评者比较强大,所以会经常和自己负面的内心声音相接触。咨询师的任务是在发展壮大健康之声的同时,降低自我抨击的强度。换言之,你也许无法彻底禁止内心声音说:“你犯错了,你蠢到家了。”但是,你可以使另外一种声音变得更洪亮,“我给自己点赞,至少我已经尽力了”。随着健康之声日益发展壮大,它对批评者攻击的回应会更为迅速、更有力量,也更有说服力。

以下介绍几个具体的干预措施,你可以用它们来强化健康之声。

1.消除。第6章介绍的这一过程教会来访者审视、摒弃自己的不当想法,理性地看待批评者,并与之划清界限。

2.回应措辞。它是指正面夸赞性的言语或是对批评者的攻击进行有力的反驳。

3.意象法。第14章介绍的这一方法鼓励来访者在脑海中勾勒出自信满满、善于言谈、精明能干的自我形象。意象有利于自我认知的迅速转换,因为来访者会确确实实地看到自己的身体和行为都发生了变化。

4.心锚。第15章讲述的心锚是指从以往自信自爱的经历中,调用能够服务于当下的正面心理因素。获取积极感受的能力对强化健康之声意义重大。 Vu0W1CXsvWzat2TjsPFGTJ1byop9Op25i0LeSd683k8TmP00vrcEPguy45cd1Lt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