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扭曲

扭曲是一种风格,它们也许基于长期以来持有的不切合实际的想法,但扭曲本身不属于想法本身,他们是让你惹祸上身的思考习惯。以下是9个常见的、打击自尊的扭曲。

1.过度总结

认知扭曲会彻底改变你周围的世界。过度总结打造出一个不断缩小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绝对化的准则给生活套上层层枷锁。这是一个科学方法被彻底颠覆的世界。本应详尽搜集数据,总结出可以解释所有数据的规律,最后再加以验证的程序被篡改为只在一个事实或事件上大做文章,由此得出普遍结论,还从不进行检验核实。

例如,一个名叫乔治的总会计师邀请本部门的一名会计与他一起吃晚餐。她不去,说她从不和老板单独出去。乔治由此得出结论,他的部门里没有一个女人愿意和他私下出去。他对仅有的一次拒绝进行过度总结,并且决定以后再也不邀请女士了。

如果你擅长过度总结,碰一次钉子就意味着你不擅长社交。与一位成熟女性的约会失败就意味着所有年龄大的女性都认为你肤浅幼稚。一张摇摇晃晃的桌子就意味着你不是做家具的料。一次拼写错误就意味着你是文盲。更有甚者,你过度总结的习惯禁止你检验这些结论。

当你的病态批评经常使用“从不”“总是”“所有”“每一”“没有”“没有一个”“每个”“每个人”这样的词语时,你就可以断定自己是在进行过度总结。批评者用绝对化的语言关闭了可能性的大门,堵住了你改变和成长的道路:“我总是把事情搞糟”“我从没按时到过单位”“没一个人真心关心我”“每个人都认为我傻里傻气的”。

2.贴统一标签

贴统一标签是指对所有的人、事物、行为和经历贴上刻板的标签。擅长贴统一标签的人的世界里都是上演虚构情节剧的模式化角色。贴统一标签的人往往比较自卑,会把自己刻画成恶棍或是傻瓜。

这种思维方式是过度总结的天然同盟军,但扭曲是以标签的形式出现,并非一项规定。贴统一标签更大的杀伤力在于它创造出刻板印象,将你与现实生活的多样性隔离。例如,一位志向远大的作家白天在仓库上班,晚上在家写作。他有哮喘,走路有点跛,周围的一切都有他贴的标签:仓库老板是个“滑头资本家”,拒绝他的短篇小说的编辑是“文学当权派”,他的工作“枯燥乏味”,他的写作是“神经质的胡言乱语”,他自己是一个“咳不停的残废”。他认为自己有“自卑情结”,他最喜欢的词是所有的贬义词。他有一百万个标语,全是有关失去和不满的陈词滥调。生命中如此繁复的标签为他设置了层层枷锁,令他裹足不前,无力改变任何现状。

如果你的批评者发出的信息都是污蔑性的陈词滥调,无论它们是关于你的外表、表现、智力还是人际关系等,你都应该觉察到自己有贴统一标签的倾向。“我的爱情像一团乱麻”“我一事无成”“我的房间简直是猪窝”“我的文凭就是一张废纸”“我神经过敏”“我呆头呆脑”“我就是没有骨气的水母、缩头乌龟”“我的所有努力都是徒劳,总也抓不住救命稻草”。

3.过滤

当你对现实进行过滤,就是在昏暗中透过玻璃看世界,只能看到和听到一部分内容。只有特定的一些刺激才能引起你的注意:损失、遭拒、不公等。你从现实当中有选择性地提取了某些事实进行特殊对待,无视其他的一切。过滤使你成为一个相当不称职的生活经历播报员。把所有车窗涂黑开出去必然会有生命危险,而过滤对自尊造成的伤害不亚于此。

雷和凯伊在家的烛光晚餐就是过滤的例子。凯伊对雷精心挑选的红酒和买回的鲜花赞不绝口,还赞扬他牛排烤得恰到火候,挑出了最甜的玉米粒,然后建议他下次在沙拉酱中少放点盐。雷的心情立马跌入谷底,感到自己手艺不行,因为凯伊不喜欢他的沙拉酱。他已无法记起她的赞美来舒缓自己的情绪,因为他等于没听到。他过滤对话的速度太快,只留下了批评内容。

当病态批评一遍遍地重复某些主题或关键词:“损失”“丧失”“亏大了”“危险”“不公”“愚蠢”时,你就该警惕自己的过滤倾向了。仔细回忆某些社交场景和谈话,看你是否记得当时发生的一切和说过的所有话。如果一场整整3个小时的晚宴当中,你只对其中15分钟洒出红酒、颜面无存的尴尬场景记忆犹新,那说明你很有可能在过滤自己的经历,只保留了出糗的证据。

你所关注的痛苦经历成了你生命交响乐中的主乐调。你听这一部分听得太认真,无暇顾及大量更重要的旋律和乐章,就像是短笛演奏者,永远无法听到《1812序曲》(1812 Overture)中的炮响。

4.二元对立的思维

如果习惯性地陷入二元对立的思维,那么你的世界就只有黑色与白色,没有其他颜色或是各种不同程度的灰色。根据绝对化的标准,你将所有行为和经历划分为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你对自己的判断不是圣人就是罪人,不是好人就是坏人,不是成功就是失败,不是英雄就是恶棍,不是出身高贵就是出身卑微。

比如,安娜是一家布料商店的销售助理,有时会在派对上酒喝微醺。有次周一她因为醉酒没去上班,为此郁闷了整整一周时间,因为她评判人的标准是要么头脑清醒,要么酩酊大醉。因为喝酒而耽误一次正事,她就成了自己眼中罪不可赦的酒鬼。

二元对立思维的弊端在于你自然而然地会滑向负面一端。人无完人,所以你只要一犯错,就会得出自己糟糕透顶的结论。这种“一锤定音”的思维方式是对自尊的致命打击。

如果听出病态批评声中有“非此即彼”的信息,就说明你正在犯两级思考的错误。“我争取不到奖学金就是等于自毁前程”“如果你不懂幽默,跟不上潮流,你就不招人待见”“如果我冷静不下来,就是个疯子”。有时,对立概念中只有一半被明确表述,另一半则隐含其中:“合理的生活方式只有一种(其他的都是错的)”“这是我摆脱单身的重大机会(如果错过,必定孤独终老)”。

5.自责

自责是一种扭曲的思维方式,让你为所有事情自责,无论你是否是真正的过错方。在自我谴责的世界里,你就是世界的中心,所有的过错都是你造成的。

你为自身所有的缺点而自责,粗俗不堪、肥胖臃肿、好逸恶劳、三心二意、软弱无能等。你为无法完全掌控的事情自责,比如身体不好或是其他人对待你的方式。如果自责已深入骨髓,你会发现自己甚至把毫不相干的问题都揽到自己身上,比如天气、航班时刻或是配偶的情绪。对自己的生活负责无可厚非,但是在自责现象比较严重时,你该明白这是一种病态的责任心。

自责最常见最明显的表现是没完没了的道歉。你的女主人把肉烤煳了,你道歉。你的配偶不想看你喜欢的电影,你道歉。邮局工作人员说你的邮资不够,你说:“天哪,我连这都不知道,真抱歉。”

自责会蒙蔽双眼,让你看不到自身的品质与成就。一个男人有三个儿子,一个长大后成了兢兢业业的社会工作者,一个成了出类拔萃的化学家,第三个却染上了毒瘾。这位父亲的后半生受尽了折磨与煎熬,不停反省毁了第三个儿子的方式,将其他两个更加成功儿子的贡献大打折扣。

6.以自我为中心

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宇宙中,你就是整个宇宙,其中的每一个原子都或多或少与你有关。所有事件经过恰当解读后,似乎都和你脱不开干系。不幸的是,你无力控制事态进展,反而是在承受压力、腹背受敌或者在所有人的监视之下。

以自我为中心有自恋的成分。你走进一间挤满人的房屋,立刻开始和别人进行比较,谁更聪明、更能干、更受欢迎等。你的室友抱怨公寓空间狭小,你马上理解为她嫌你东西太多。朋友说他感觉很无聊,你认为他是在抱怨你很沉闷。

以自我为中心的一大缺点是它会激发你的不良行为。你可能会为了一个子虚乌有的问题和室友剑拔弩张。你可能会用低俗平庸的笑话来调节气氛,却弄巧成拙,真正惹怒对方。这些有失分寸的行为会将身边的人越推越远。他们对你的敌意或厌烦,会由想象变为现实挑起新一轮胡搅蛮缠的唇枪舌剑。

察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很难,有种方法是特别留意他人的抱怨。比如,如果工作时有人抱怨其他人用完工具和文具后不放回原处,你会做出何种反应?你是否会自然而然地认为他是在抱怨你?你是否会自然而然地认为他是想暗示你对此问题采取一些措施?如果是,就说明你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你不自觉地就将抱怨与自己挂钩,从来没想过他可能只是发发牢骚,和你没什么关系。另外一个诊断方式是留意自己在与别人相比时,是否总强调自己的弱项,得出自己不如别人聪明、有魅力、能干等的结论。

7.读心

读心是一种扭曲的思维方式,它假定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和你一样。这个错误很容易出现,因为它基于映射的现象——你假设所有人和你有同样的感受,因为你相信人性和经历的相似性,不管它们是否真的存在。

读心是对自尊的致命打击,因为你会确信每个人都认同你对自己的负面看法:“她觉得我很无聊,能看出我有意缓解气氛时的拙劣演技。”“他闷声不响是因为我迟到了,很生气。”“他在关注我的一言一行,就盼着我出点差错。他想炒了我。”

读心会导致你错误估量人际关系。哈里是一名电工,他常常认为妻子满脸不悦地在公寓忙进忙出是在表达对他的愤怒,他因而变得少言寡语、躲躲闪闪,作为对这种假想厌恶的回应。事实上,玛丽紧皱眉头是因为生理期疼痛、赶时间或为经济发愁。但是哈里的逃避剥夺了妻子告诉他真相的机会,她认为哈里的沉默寡言是漫不经心、无心说话的体现。哈里一开始的心思揣测使得夫妻间谈心的机会化为泡影。

当你揣测别人心思时,你的看法显得合理,因而你权当它是合理的,然后一意孤行。你不会问对方进行核实,因为你已经确定无疑。有个方法可以帮你察觉自己读心的嗜好,当你被逼问这种想法源自何处时,仔细聆听内心的声音,如果听到“强烈的直觉告诉我”“我能感觉到”“我就是知道”“我凭直觉”“我对这些很敏感”这样的回答,就显示你正在做没有事实依据的结论。

8.控制错觉

控制错觉要么赋予你掌控宇宙的特权,要么将其赋予除你以外的所有人。

过分控制的扭曲思维让你产生一种无所不能的错觉。你费心费力地要去控制所有状况的所有方面。你要为每一位参加派对的客人的行为负责,为孩子的学习成绩负责,为你的报童能否准时将报纸送到负责,为你母亲顺利渡过更年期负责,为你的“团结就是胜利”活动的结果负责。当客人把脚搭上家具,当你的孩子代数考试不及格,当报纸送晚了,当你的妈妈泪水涟涟地给你打电话,或是你的提议在委员会上被否决,你就会觉得控制权被剥夺,产生怨恨、气氛和强烈的挫败感,侵蚀你的自尊。

当你在自己无法全权掌控的条件下还总是产生“我得让他们听话”“她必须同意”“我要确保他得按时来”的想法时,就应该察觉病态批评已经开始用过分控制错觉来谴责你了。如果你因为某位亲人的失败而产生深深的挫败感,就应该察觉到自己出现控制错觉的问题了。

无力控制的扭曲思维会害你放弃控制权。你把自己放置在犄角旮旯,毫无影响力。多数情况下都会认为自己对于最终结果做不了主。莫利是一个经常陷入这种错觉的电话公司接待员。无力掌控自己生活的惯性思维篡夺了她的权力,害她永远都无法摆脱受害者的角色。她因为频繁迟到而搞僵了与老板的关系、她的银行卡总是透支,她的男朋友已经不给她打电话了。当她想到自己的处境,就感到前途无望,仿佛她的老板、银行和男友正在联手挤对她。她病态批评的声音不绝于耳:“你软弱可欺,你无药可救了,你无能为力。”毫不夸张地说,她连下决心早起、重新整合债务或给男友打电话问个究竟都做不到。

在两种控制错觉中,无力控制对自尊的打击更大。交出权力的代价就是感到自己无依无靠、前途一片渺茫、怨天尤人、长期抑郁。

9.感情用事

多愁善感的宇宙凌乱不堪,没有秩序规则可言,完全受控于变化多端的情绪。这种思维方式的扭曲是为了避免或是打压所有的理性思维,你只凭借主观感受看待现实、指导行为。

苏茜是一名时尚设计师,她的生活每天都是在情感过山车上度过的。有一天心情好,她就感到自己的生活洒满了阳光。第二天可能又愁容满面,你问她原因,她可能会告诉你她的生活苦不堪言。一周后她又会诚惶诚恐,确信大难临头。她的实际生存状况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变化的只有她的情绪。

这对自尊产生的后果是灾难性的:你觉得自己没用,就肯定没用;你觉得自己无能,就肯定无能;你觉得自己丑陋,就肯定丑陋;你感觉自己是什么就是什么。

以下是病态批评把多愁善感用作有力武器的方式:他在你的脑海中低语,“懦夫,没骨气”。这种微弱的想法能引发低落的情绪,让你倍感无助、无力回天。然后批评者开始变本加厉,使用循环论证的伎俩:“你感觉是什么就是什么,你感到无助,就的确是无依无靠。”到这时,你已全然看不到批评者是整个恶性循环的始作俑者。你已陷入了循环论证的骗局,如果你在书中读到它,绝对会不假思索地摒弃它。

感情用事的真正错误在于屏蔽了病态批评引入的这些最初想法,它们是引起你负面情绪的始作俑者。改正错误的方法是重新调回自说自话的频道,一探究竟,留意它是如何歪曲事实,激发负面情绪的。 yLDDuFhqAVDhOBQIVIftXheFCcN3oO4CwEPcMw4ihoLCQpWE/OlxMDilLbSB8uC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