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佑苍生
置身犹如人间仙境一般的五台山,穿越茂密的树林,跨过清澈的溪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尽享迷人的景致,这样惬意的游历过程,岂不快哉?
坐
落于山西省内的五台山,不仅是著名的佛教圣地,更是难得的避暑佳境。它与浙江的普陀山、四川的峨眉山、安徽的九华山齐名,历史源远流长。在数座多姿多彩的古建筑群中,无数善男信女来此进香,无数中外游客来此消夏。
关于五台山,一个流传千载的传说一直为人们广为传颂。相传,五台山原本气候恶劣,酷热难当,漫山遍野的飞沙走石,让当地黎民百姓苦不堪言。文殊菩萨为了搭救百姓,从东海龙王那儿借来歇龙石,镇住了施虐的妖魔,从此五台山百草竞发,一片生机盎然。人们为了感念文殊菩萨的恩德,特地修筑起清凉寺,并将这里称为“清凉山”。此山到了北齐才更名,因为是5座顶平如台的山峰环抱组成,所以称之为“五台山”。显通寺是五台山历史最为悠久的寺庙。在这个面积约8万平方米的寺庙中,大小铜铸佛像万余尊,门前钟楼上那座重达5吨的铜钟,每每敲击,声音洪亮而悠然,传遍全山。
五台山建筑
塔院寺原是显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时被独立为寺,以供奉佛陀真身舍利的大白塔而得名。它位于寺庙之前,因其高大醒目、位置优越,曾一度被看作是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
在大大小小的1 30座庙宇中,时刻都能感受到五台山的历史文化。游走其中,仿佛时光倒流,返璞归真之感油然而生,是厚重的沉淀却无时无刻不在升华出更为耀眼的光芒。沃土滋生的锦绣中华,生动翔实的佛教文化,怎能不叫人慨叹?也许,在一片葱茏之中,五台山的静默便是佛教中最为高深的境界,而那些千丝万缕的香火,便是佛教信徒最为深刻的虔诚记忆。
香烟缭绕的五台山,彰显了佛教的静谧氛围。
正是繁荣昌盛时
穿越时光的隧道,一座古城出现在面前。逼仄的巷弄,夕阳渐远的瞬间,让人忘记朝夕的更迭,青砖灰瓦的触痕中,依然还是明清时的温婉。
古城上火红的灯笼
一
座古城,背负起太多往事,留给后人的,是一场千年的迷局。康熙四十三年(1 704),皇帝西巡路经这里,一声令下,四面楼起,平遥的城池从此更加壮观。在那6000余米的周长中,平遥就此被一隔为二,城中彼岸花开,城外恍若隔世。如今墙内依稀明清风韵,街道、店铺、市楼鳞次栉比;墙外新址横生。古代与现代交相辉映,让人慨叹不已。
驻足于别致的城楼,仿佛自己是几百年前的一名书生,在城楼之上,遥望着自己的仕途梦。
在古城的中心,一座1 8米高的市楼格外夺人眼球。围绕它的是四大街、八小街和七十二小巷,放眼望去,布局合理,有条不紊。在平遥的大街,古店铺、古招牌随处可见,或者雍容华贵,或者醒目异常。在这样的情景之中,历史不再遥远,伸伸手摸摸牌坊,便是与历史对话了。“古色古香”的真谛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夜晚的平遥多了分妩媚,少了些骨鲠。
平遥是全国第一家票号诞生的地方。“日升昌”便在这里创立。对于中国近代的金融业,它的创立有着重要的地位。那时候,一些大商号经营大宗的跨地区业务,因为巨额现银的携带不便,一种专营于汇款的票号行业就此诞生。鼎盛时期,“日升昌”曾有过全国二十几家的店铺,由于诚实守信,业务甚至远赴日本、新加坡等国外地区。小小的票号竟然“汇通天下”,前人的智慧甚至被后人所推崇。依票号原址而建的博物馆中,不仅记录着当年票号业的兴衰,那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同时也吸引着更多人的观摩。
平遥就像它的名字,平凡而遥远。来一块当地特产的牛肉怎么样?“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原来这牛肉也曾修行了几百年呢!
平遥商人创造了一个时代,时至今日仍不断地继续着。他们靠自己的辛勤劳作和诚实守信使这里昌盛的火种一直延续。鞋子踏在石板铺就的地面上,在巷子中发出嘎嗒的声响,走在这里,心中满溢着欣喜之情。多想就这样一直走下去,走进古城的清幽,走进古城的时光……那一路的旅程,将伴随着美丽的心境一同谱写出晋商文化的后续篇章。
古老整洁的房舍,成了现代人凭吊和敬仰的所在。
山西,地理位置独特,是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物资交换的腹地,加之晋中南的地少人稀,人们理所当然地选择了外出经商。因为诚实守信的性格、团结勤俭的作风以及严谨科学的管理,晋商的事业就此平步青云。而回乡后,他们就建起了座座大宅。
乔家大院一角
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热播后,它的故事发生地山西乔家大院更成了人们关注的地方。
一部《大红灯笼高高挂》不仅成就了一个女子,更成就了一片院落。从此,晋中地区的“大院”一发不可收拾,无论哪个季节,都会迎来络绎不绝的游人。一片黄土地,一片未开化的混沌,犹如盘古开天辟地时的景观。不经意间的觉醒,几经沧桑,终于在古今变迁之后成为一处特别的地域风情为人所称颂。
20世纪30年代,大师梁思成在山西考察古建筑时,那富丽中蕴含的深邃让他印象深刻。他在回忆录中感慨地写着:“这种房子在一个庄中可有两三家,遥遥相对,仍可以想象到当日的气焰,其所占地面之大,外墙之高,砖石木料上之工艺,楼阁别院之复杂,均出于我们意料之外许多……由庄外遥望,十数里外犹见,百尺矗立,崔嵬奇伟,足镇山河,为建筑史上之荣耀。”
山西,地理位置独特,是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物资交换的腹地,加之晋中南的地少人稀,人们理所当然地选择了外出经商。因为诚实守信的性格、团结勤俭的作风以及严谨科学的管理,晋商的事业就此平步青云。由于难舍对故乡的眷恋,苦心在外经营的商人在飞黄腾达之后便在原籍置起屋宅,一座座大院便奇迹般地出现在晋中那块不算广袤的土地上。
豪华、气派,这是晋商实力的最真实写照。看不尽的大院高墙,仿佛里面是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乔家大院是第一个为人们所熟知的。在这个完全城堡式的建筑里,院墙如同城墙,高大程度可见一斑。从前,更夫夜里便行走在院墙上,每每响起梆子,那声音洪亮,方圆十里都听得到。乔家大院的布局讲究的是一个方正,工工整整的建筑风格配之豪华的家具摆设,一眼望去,不禁让人遥想起大院繁华时的种种。一盏盏火红的灯笼高高挂起在院墙,燃尽一地沧桑的流年。
渠氏家族是明清以来闻名全国的晋中巨商,由此观之,渠家大院便也成了不容忽视的一处宅院。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栏杆院、统楼院与包厢式的戏台院被称为渠家大院的“四绝”。远远望去错落有致的屋顶,悬山式、歇山式、卷棚式、硬山式……让人惊诧不已。院落中的技艺精湛的石雕,尽显渠家大院的高雅美观。
曹家大院突出富贵之气。整体结构遵从篆书书法中的“寿”,“多寿多福多子”是曹家大院的主旨,三座四层的堂楼,虽不霸气,却充斥着贵气。
在一片连绵的山脉间,一片山坡上,王家大院依其特有的姿态伫立其中。红门堡建筑群的总体结构,隐一个“王”字于其中,作为太原王氏后裔的静升王家,大院似乎饱含他们对于家族的殷切期望。
每个大院都展现出独特的民俗风情,每一处场景都包含着中国晋商文化。从这些恢宏的建筑中,从这些寓意丰富的图案中,我们似乎将晋商文化的脉络重温。且不论大院衰落的真实原因,单是放眼于大院建筑的绮丽豪华、交相辉映的辉煌,便足够让人们放飞遐思、遨游万里。
平遥古城中的宅院
平遥被称为“民间的故宫”。到了这里你会发现,这种说法绝非虚言。